老安游记

环球旅游的随记,北美,欧洲
正文

老安游记《东欧五国自由行》(之六)德国(中)

(2022-03-06 00:56:16) 下一个

老安游记《东欧五国自由行》(之六)德国(中)

上一篇讲到我们在德国德累斯顿的旅游经历,本篇讲我们在德国柏林前两天的旅游行程。

2018年8月20日,我们从德累斯顿的新城火车站(New Town Railway Station)乘坐长途大巴,上午11点出发,行车两个半小时,下午1点半到达柏林的南火车站(Southern Railway Station)。柏林的地理位置,见图1中的第6点。

图1. 东欧地图

柏林(Berlin),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位于德国东北部,被勃兰登堡州所环绕。施普雷河(Spree)由东向西穿城而过。柏林也是德国的十六个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仅有的三个城市州。德国的城市州与中国的直辖市(京津沪渝)相类似。

柏林是欧盟区内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法国巴黎。它是柏林-勃兰登堡都会区的中心。柏林地理上位于欧洲大平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不太寒冷,夏季也不太炎热。城市周围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是森林,公园,花园,河流和湖泊。

历史上,柏林连续地成为以下这些国家的首都普鲁士王国(1701年-1871),德意志帝国(1871-1918),魏玛共和国(1919-1933),纳粹德国(1933-1945),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46-1990),统一后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90-至今)。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柏林被苏美英法分区占领,不久分割成苏联占领的东柏林和美英法占领的西柏林东柏林成为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成为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飞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柏林重新获得了全德国首都的地位。

柏林无论从文化,政治,传媒还是从科学上,都称得上是世界级的城市。柏林扮演着欧洲大陆航空与铁路运输交通枢纽的角色,同时它也是欧盟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柏林的交通工具有地铁(U-Bahn),轻轨(S-Bahn),还有巴士和电车。密布交通网把柏林大都会的各个城市连在一起,交通非常方便。柏林的旅游景点比较分散,不能只靠步行,必须利用交通工具才行。

我们在柏林的南火车站,买了两人三天的柏林交通卡,49.80欧元。然后乘坐轻轨到(Landsberger Valley)站,找到预定的“发电机旅馆”(Generator Hotel):160 Storkower Street,Berlin,Germany,预付的住宿费,113.40欧元。

下图是轻轨的车站与旅馆外面街角上的路标,Landsberger Valley & Storkower Street。再下图是我们在柏林住宿的发电机旅馆(不缺能量!)。

图2. 德国柏林旅馆外街角上的路标

图3. 我们在德国柏林住宿的发电机旅馆

时间下午3点半,我看还早就想出去玩,我儿说他不舒服在旅馆休息,我自己出去观光。首先到柏林的地标勃兰登堡门。

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 Gate),由普鲁士国王下令建造(1788-1791),用以纪念普鲁士七年战争中取得的胜利。勃兰登堡门是柏林的象征,德国的国家标志。它见证了柏林,德国,欧洲乃至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

勃兰登堡门位于柏林市中心,东侧是菩提树下大街(Street Under the Linden)的起点。菩提树下大街,从勃兰登堡门向东横穿柏林市中心,一直到柏林博物馆岛柏林电视塔,是欧洲最繁华的大街之一,与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相媲美。

勃兰登堡门门顶中央的最高处,是一尊胜利女神的青铜雕塑。女神张开身后的翅膀,驾驶一辆四马两轮战车,面向东侧的柏林城内。右手持着带有橡树花环的权杖,花环内有一枚铁十字勋章,花环上站着一只展翅的雄鹰,雄鹰头戴普鲁士的王冠。

勃兰登堡门庄严肃穆巍峨壮观,充分显示了处于鼎盛时期普鲁士王国的威严。勃兰登堡门的兴衰史,见证了德意志民族的兴衰史。从历史的意义上说,这座门堪称“德国的凯旋门”。

1806年普鲁士加入反法同盟,对法国宣战但全军覆没。法国皇帝拿破仑,以征服者的身份通过勃兰登堡门,进驻柏林占领普鲁士。拿破仑随即命令将勃兰登堡门上的胜利女神雕像,拆下装箱作为战利品运回巴黎。但是拿破仑1814年垮台,未来得及在巴黎安装胜利女神。

胜利女神重新回到勃兰登堡门,标志着普鲁士的重新崛起。1871年,威廉一世在取得普法战争胜利后,在巴黎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勃兰登堡门也成了德意志帝国的象征。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自由的魏玛共和国在这里宣布成立。

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纳粹冲锋队从勃兰登堡门通过,开始了纳粹党对德国的专制统治,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苏联红军穿过勃兰登堡门攻克柏林,摧毁了希特勒的地堡和德国国会大厦,从而宣告纳粹德国的灭亡。

1945年,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后,分裂为东德和西德。柏林划分为东柏林和西柏林,分属东德和西德管辖,勃兰登堡门位于东柏林和西柏林的分界线上。勃兰登堡门和柏林墙,成了冷战时期的德国分裂,欧洲分裂和东西方分裂的象征。

1989年,柏林墙建造后第28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12月22日,在超过十万人的欢呼声中,时任西德总理科尔,由西往东走过勃兰登堡门。东德最后一任总理莫德罗,在勃兰登堡门的东侧迎接科尔,标志勃兰登堡门再次开放,两边德国人在勃兰登堡门前欢呼庆祝。

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合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完成了德国的再一次统一

我刚到勃兰登堡门,就请人为我拍摄在勃兰登堡门前面的留影。我还拍摄了胜利女神雕像的特写镜头。下图是我在勃兰登堡门前面的留影,再下图是胜利女神雕像的特写镜头。

图4. 我在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前的留影

图5. 勃兰登堡门顶上的胜利女神特写镜头

穿过勃兰登堡门之后,我沿着六月十七日大街往西走,来到大街北侧的苏军纪念碑(Soviet Army Memorial)。苏军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在1945年的柏林战役中,为此阵亡的八万名苏军士兵而建,盟军在攻克柏林之后,曾经在这里进行过胜利阅兵。

六月十七日大街(Street of June 17),柏林东西轴线的一部分,二战期间称东西轴心路。该大街在蒂尔加滕(Tiergarten)被胜利纪念柱截断,大街的东端是勃兰登堡门,在那里与菩提树下大街(Street Under the Linden)相连接。

1953年6月17日,苏军镇压东德示威发生6.17事件,因而命名为六月十七日大街。下图是六月十七日大街路北的苏军纪念碑(左)与碑文的特写(右),再下图是纪念碑全景。

图6. 柏林的苏军纪念碑(左)与碑文的特写(右)

图7. 柏林的苏军纪念碑全景

下面的两图是苏军纪念碑旁边的坦克和大炮。

图8. 苏军纪念碑旁边的坦克

图9. 苏军纪念碑旁边的大炮

我继续沿着六月十七日大街继续往西边走,去参观胜利纪念柱。地图上的标示1.8公里,可是我却感觉像是18公里。这条大街宽阔笔直,胜利纪念柱就在眼前,可就是走不到。不知花了多长时间,最后终于走到了。

胜利纪念柱(Victory Memorial Column),是为庆祝普鲁士在普丹战争(1864)中的胜利而建,后来普鲁士又在普奥战争(1866)和普法战争(1870)中击败了奥地利和法国,胜利纪念柱又有了新的含义。在胜利纪念柱的顶上,树立着胜利女神维多利亚的镀金雕像。

下图是胜利纪念柱(左)和纪念柱顶上的胜利女神镀金雕像(右)。

图10. 柏林的胜利纪念柱(左)和纪念柱顶上的胜利女神镀金雕像(右)

胜利纪念柱的内部对外开放,我马上买票入内参观。下图是胜利纪念柱内的旋转楼梯(左)和胜利纪念柱内博物馆里展示的德国地图(右)。

图11. 胜利纪念柱内的旋转楼梯(左)和博物馆里展示的德国地图(右)

在胜利纪念柱的顶上有个瞭望台,可以360度地俯瞰四周全景。下图是我在瞭望台上拍摄的两张照片,第一张朝东,第二张朝西。在朝东的照片上,依稀可见远方的勃兰登堡门及后面的高楼,还有更远方偏北的柏林电视塔。两张照片都有林木覆盖的蒂尔加滕公园。

图12. 从胜利纪念柱顶的上朝东看

图13. 从胜利纪念柱的顶上朝西看

我从胜利纪念柱里出来之后就往回走,又饿又渴但找不到食品店。好在背包里有面包可以充饥,但是没有水解渴,只好“干噎”。都说勃兰登堡门以东是“城里”,以西是“城外”,此话不假。1.8(18?)公里的路上没有一家商店,哪怕是小的,我走得后脚跟都磨破了。

好不容易走回勃兰登堡门,我的兴趣又来了,请人又拍了与勃兰登堡门的合影(下图左)。嗷,对了,刚才在参观胜利纪念柱时,我还请人帮忙拍了与胜利纪念柱的合影(下图右)。

图14. 我在勃兰登堡门(左)与胜利纪念柱(右)前面的留影

第二天,2018年8月21日,计划去波茨坦。我们早早起床,早餐后赶到柏林中央火车站。恰好赶上8点半的火车,我们毫不犹豫挤上火车。行车近一小时,9点半到达波茨坦火车站。下图是柏林中央火车站,再下图是波茨坦火车站。

图15. 柏林中央火车站

图16. 波茨坦火车站

波茨坦(Potsdam),是勃兰登堡州首府,位于柏林的西南方,距离柏林市中心26公里。波茨坦坐落在哈维尔(Havel)河畔。1918年以前,是普鲁士国王和德意志帝国皇帝的夏宫所在地。波茨坦之于德国,如同温莎之于英国,凡尔赛之于法国。 

波茨坦是个独特的文化历史名城,特别是德国境内最大的世界遗产无忧宫(Sanssouci Palace)。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同盟国之间召开的重要会议,波茨坦会议,就是在波茨坦城内的另一座宫殿,采琪琳霍夫宫(Cecilienhof Palace)召开的。

我们来波茨坦的主要目的,是参观腓特烈大帝兴建的无忧宫。从火车站乘公交车去无忧宫,刚到大门就看见一座荷兰式风车,旁边还有一个钟楼,钟楼顶上有一个老鹰。荷兰风车加德国老鹰,这是个什么样的搭配?不太明白。下图是荷兰风车(左)与德国老鹰(右)。

图17. 无忧宫外的荷兰风车(左)与德国老鹰(右)

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the Great,1712-1786),是普鲁士国王(r. 1740-1786),政治家军事家作曲家作家。在他统治时期,普鲁士军事大力发展,领土大举扩张,文化艺术得到赞助和支持,“德意志启蒙运动”得以开展。

为使普鲁士在欧洲大陆取得大国地位,在德意志内部取得霸权,他以普鲁士为中心,武力统一德意志迈出了第一步。他是欧洲的伟大名将之一,也是欧洲的“开明君主专制”代表人物。在政治经济哲学法律音乐等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

腓特烈在他的父亲“士兵国王”极其严格的军事教育下长大。同时受母亲影响,喜好文学艺术和法国文化,多次与鄙视法国文化的父亲发生冲突。1730年,为反抗其父强加的婚姻,与朋友一起逃往英国,但以失败而告终,被囚禁在一个城堡里。

父王受亲奥势力的压力,在腓特烈极不情愿的情况下,与伊丽莎白-克莉丝汀成婚,后者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公主。婚后两人感情不睦,并未生下任何子女。他们两人基本上都是分居,只在节庆场合才一同出现在公众面前。

腓特烈与卡尔和汉斯,同时有着亲密的友谊,他对女性比较疏远。他的医生透露,他在大婚之前曾经感染性病。难得的几位受他青睐的女性,都是些所谓的“大女主”,例如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大帝,他还给她写过诗,长期保持着书信来往。

卡特和汉斯死后,腓特烈的性格开始转变。在向父王道歉并得到宽恕后,从城堡被释放。作为交换,父王不再干涉其个人爱好。他被迫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1736年派驻莱茵斯堡,担任总督及驻军的军团首长。后来又派到欧洲第一名将欧根亲王的身边见习军事。

1740年6月1日,父亲死后腓特烈登基,年方28岁。受法国启蒙哲学思想熏陶的腓特烈,刚刚继位就被人们认为,他将是一位善于思考,敢于打破专制传统的开明君主。的确如此,他一上台就采取开放言论自由,分派粮食给市民,禁止刑讯等开明措施。

1739年,奥地利帝国刚刚结束对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奥地利产生的外交破绽,刚好被普鲁士的腓特烈所利用。通过一场战争,自然资源匮乏的普鲁士,赢得了一块极具经济价值的西里西亚,同时为普鲁士赚得一条易守难攻的边界线。

1750年,普鲁士的外交形势越来越严峻。首先,腓特烈与英国交好,大大地触怒了与英国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法国。其次,奥地利女皇玛丽亚-泰瑞莎,成功地联合了俄国女沙皇伊丽莎白和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积极准备收复被普鲁士抢夺的西里西亚。

1756年,腓特烈看到形势日益严重,最后决定,与其坐等战争,不如对奥地利先发制人,七年战争即由此展开。他的部队同时与三个联盟大国作战:奥地利,法国和俄罗斯。当时普鲁士军队和联盟军队的人数之比是1:3,国家的人口数之比更达到1:20。

经过七年战争,几次面临亡国边缘,他终于创造了奇迹,保住了西里西亚。他个人也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不朽神话,赢得了“大帝”的称号。普鲁士也一跃成欧洲五巨头之一,其余四国是奥地利,法国,英国和俄国。他在群雄争霸的年代里,建造了当时最现代化的国家。

1772年,在他的倡导下,与奥地利和俄罗斯一起,第一次瓜分波兰。从此,他自称普鲁士“的”国王(King of Prussia),而不是像其两届前任那样,称自己为普鲁士王国 “里”的国王(King in Prussia)。

腓特烈和伏尔泰常有书信来往,并且经常在波茨坦会面。他自己也写有大量的法文著作,是十八世纪影响很大的一位作家。在腓特烈当政时期,普鲁士各方面的人才开始陆续出现,为十九世纪的普鲁士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础。

腓特烈的晚年,虽然内政与经济上,都因他的勤奋治理而蒸蒸日上,但是人民却失去了对国王的爱戴。虽然畏惧这位叱咤战场的英雄,背地里却嘲笑他是个“终日磨麦”的老头。重税让他保有强大的常备军,但也让他大失民心,沉重的税负,让人民苦难不已。

1786年,腓特烈在无忧宫中安详辞世,享寿七十四岁。他身后无子女,由侄子继承王位。他的遗愿是在无忧宫的露台上,在他的爱犬旁边下葬。后来几经周转,他在生前已经建好的墓穴里永远安息。

腓特烈小的时候性格温和,优柔寡断。他对带兵打仗一点兴趣都没有,心里想的全是音乐,艺术,哲学和文学。他特别喜欢吹笛子,宫里经常回响着悠扬的笛声。下图是他在无忧宫里举办的音乐会上表演吹奏长笛,此画出自著名画家阿道夫-门采尔(Adolph Menzel)之手。

图18. 腓特烈在无忧宫里表演吹奏长笛

无忧宫(Sanssouci Palace),源自于法文的 Sans(Without)和 Souci(Worry),位于柏林郊区的波茨坦,是霍亨索伦王朝的夏宫。1745-1747年,根据腓特烈大帝的草图所建造。建筑物规模宏大,结构坚固,设计巧妙,精美绝伦,199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腓特列和他的王后,奥地利的伊丽莎白-克里斯蒂娜(Elisabeth Christina),1733年结婚,但是他们从1740年开始,长期分居达四十多年。腓特列经常住无忧宫,王后却住在美丽堡(Nice Castle),不许踏入无忧宫,所以无忧宫一度被称为“无妇宫”(Sans Femens)。

当天上午11点,我们买票进入无忧宫。趁着天空晴朗阳光明亮,先在外边照相,然后入内参观。下图是我儿在无忧宫前面的留影,再下图是我在无忧宫前面的留影。

图19. 我儿在波茨坦无忧宫前面的留影

图20. 我在波茨坦无忧宫前面的留影

无忧宫里有很多房间无法记得清楚,只能把一些印象深刻的显示出来。无忧宫里的珍宝馆,收藏着很多珍贵的物件。下面的左图是一副精巧的座钟,右图是一面镀金的镜子。

图21. 无忧宫内珍宝馆的座钟(左)和镀金的镜子(右)

下图是无忧宫内中国馆里的玉石屏风,很多游客在那里细看和照相。

图22. 无忧宫内中国馆里的玉石屏风

下图是无忧宫的雕塑馆里,一男一女两个人的大理石雕像。

图23. 无忧宫内雕塑馆里的大理石雕像

下图是无忧宫的绘画馆里,两个贵妇人的油画像。

图24. 无忧宫内绘画馆里的油画像

下图是无忧宫里腓特烈大帝的油画像(左)和伏尔泰的大理石雕像(右)

图25. 无忧宫里腓特烈大帝的油画像(左)和伏尔泰的大理石雕像(右)

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法国启蒙时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伏尔泰的著作和思想,对美国革命法国革命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1750年,在政治上想要有所作为的伏尔泰,应腓特烈大帝之邀,来到了德国柏林,得到了一个宫廷文学侍从的职位。他作为一名哲学家,与法语说得近乎完美的国王之间,建立了长达三年之久的友谊,无忧宫里有一个专门为他保留的房间。

在无忧宫的礼品店里,我买了两本书:一本中文书《波茨坦无忧宫》,一本英文书《Berlin》,每本书一样价,都是5.95欧元。

从无忧宫的宫殿里出来后,我儿感到有点累,找个地方休息,我自己再次来到宫殿露台,欣赏无忧宫的精美建筑和无忧宫外的美丽风光。无忧宫外的露台上,腓特烈大帝的陵墓旁,有一个大理石雕像,好像是母子两人自由自在地嬉戏玩耍(见下图)。

图26. 无忧宫露台上腓特烈大帝陵墓旁的大理石雕像

下面的两图是从下面观看无忧宫。在宽阔台阶的两旁,是六段台阶形的葡萄山。

图27. 游客在波茨坦无忧宫外的宽阔台阶上

图28. 游客在波茨坦无忧宫外的宽阔台阶前

下图是无忧宫外的喷水池,再下图是无忧宫外的小花园。

图29. 无忧宫外的喷水池

图30. 无忧宫外的小花园

无忧宫后面的花园里有12座雕像,雕像的内容出自古希腊神话和古罗马神话。下面的两组雕像显示出其中的一部分。

图31. 无忧宫后花园里的大理石雕像组图之一

图32. 无忧宫后花园里的大理石雕像组图之二

我们来波茨坦的第二个目的,是参观著名的采琪莲霍夫宫(Cecilienhof Palace),此宫是德皇威廉二世为其长子,皇储威廉(William)和儿媳采琪莲(Celilien)所建造的宫殿。其外观却像是一座乡村别墅,不像是个“宫”。

采琪莲霍夫宫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1945年7月17日-8月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袖斯大林,在这里举行了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26日,发布了波茨坦宣言,以决定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相关条款。

图33. 波茨坦会议的三巨头会晤

我们在尼古拉教堂站,等汽车去采琪莲霍夫宫。但是一个小时也不见汽车到来。看来主人对这个景点的接待并不热情,完全不像无忧宫。对这个屈辱性景点,采取了选择性忘记。

看时间下午1点,我们也决定不等了,坐火车返回柏林。我儿累了回旅馆休息,我自己去参观柏林市中心的国会大厦。

德国国会大厦(Parliament),位于首都柏林的市中心。在1894-1918年间,首先是德意志帝国帝国议会,后来是魏玛共和国的共和国议会。1933年被大火烧毁,二战后遭到废弃。东德在东柏林另建共和国宫召开议会,西德波恩联邦大厦召开议会。

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之后,国会大厦得到完全恢复。从1994年开始,每五年的联邦大会在这里选举德国总统,从1999年开始,是德国联邦议院的会议地址。

德国国会大厦可以免费进去参观,但是每天限制人数。我到达时已经3点,人数已满不能入内参观,只好在外面欣赏这座漂亮的建筑。好在游人很多,请人帮助照相并不难。下图是国会大厦的正面照片,再下图是我在国会大厦前面的留影。

图34. 柏林的德国国会大厦

图35. 我在德国国会大厦前面的留影

下一个是柏林电视塔(Berlin TV Tower),位于东柏林亚历山大广场,这是德国最高的建筑物(368米),1969年建成,用于发射广播电视信号。电视塔的观光台设在204米处,天气晴朗时可以看42公里远,乘电梯到观光台需要40秒,旋转餐厅半小时旋转一圈。

下图是柏林电视塔,登顶的入口在塔下的大厅里,我买票登上了塔顶的观光台。

图36. 高耸入云的柏林电视塔

我在观光台上俯瞰柏林全城。下图是我在观光台上拍摄的一张照片,位于照片中央的红色大楼是柏林市政厅。再下图是我在观光台上拍摄的另一张照片,中央的一大两小三个绿色圆顶是柏林大教堂。另外,我在入口大厅里,买了一本中文书《柏林》,5.95欧元。

图37. 我在柏林电视塔观光台上拍摄的柏林市政厅

图38. 我在柏林电视塔观光台上拍摄的柏林大教堂

我从柏林电视塔出来后,去参观柏林大教堂(Berlin Cathedral)。柏林大教堂位于博物馆岛东部,曾经是德意志帝国霍亨索伦王朝的宫廷教堂,建于1895-190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盟军炸毁。1993年修复后重新开放,游客可以登顶俯瞰柏林市区。

教堂一层停放灵柩的有:德意志帝国皇帝腓特烈三世(Frederick III,1831-1888),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Frederick I,1655-1674),勃兰登堡大选侯腓特烈-威廉(Frederick William,1620-1688)。另外还安放着该家族其他成员的灵柩。下图是柏林大教堂的正面。

图39. 柏林大教堂的正面

我买票进入柏林大教堂去参观,下图是柏林大教堂的内部。

图40. 柏林大教堂的内部

下图是悬挂在德意志帝国皇帝腓特烈三世陵墓旁边的本人肖像。

图41. 柏林大教堂里腓特烈三世皇帝的肖像

此人1888年3月9日继位,同年6月15日去世,在位仅仅99天,是一个“百日皇帝”。死后长子继位,就是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那个残疾皇帝威廉二世(William II,r. 1888-1918),战败后逃到荷兰,至死也再未回到家乡。

下图是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William I, r. 1871-1888)的木乃伊(模型?)。此人曾经三次发动侵略战争:普丹(1864),普奥(1866),普法(1870)。于1871年1月18日,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的镜厅,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German Empire)。

图42. 柏林大教堂里的威廉一世皇帝木乃伊(模型?)

我还登上了柏林大教堂的顶上俯瞰市区,下图是我当时拍摄的照片,图中间的金球是柏林大教堂本身的尖顶。

图43. 我在柏林大教堂上面拍摄的一张照片

下图是我当时拍摄的另一张照片,图中间的红色大楼是柏林市政厅。

图44. 我在柏林大教堂上面拍摄的柏林市政厅

第三天,2018年8月22日,我们下午要乘火车去法兰克福。在离开柏林之前还有半天的时间,打算在柏林再玩玩。上午8点半,我们退掉旅馆的的房间,乘轻轨去柏林中央火车站,租个保险柜放好行李。我儿说他不想出去,呆在火车站,我自己出去参观博物馆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