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游记

环球旅游的随记,北美,欧洲
正文

老安游记《欧洲维京河轮游》第六篇:德国的莱茵河流域

(2023-01-06 00:40:34) 下一个

老安游记《欧洲维京河轮游》第六篇:德国的莱茵河流域

上一篇讲我们在德国美因河流域维尔茨堡和韦尔特海姆的经历。本篇讲我们在德国莱茵河流域中马尔科斯堡,科布伦茨和科隆的游历(2022.11.1-2)。下面是德国在莱茵河流域中的几个城市,美因茨,马尔克斯堡,科布伦茨和科隆,再下图莱茵河流域图。

图1. 德国在莱茵河流域中几个城市的位置

图2. 莱茵河流域图

莱茵河(Rhine River),是一条欧洲国际河流,发源于瑞士格劳宾登州阿尔卑斯山区,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法国,最终在荷兰流入北海。莱茵河全长1,232公里,通航区段883公里,流域面积18.5万平方公里。

莱茵河是欧洲长河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河流之一。莱茵河三角洲由于交通便利,形成了许多欧洲早期的商业城市,例如布鲁日安特卫普鹿特丹等。在历史上,莱茵河与多瑙河共同构成罗马帝国北部的边界,担任贸易和交通的用途。

莱茵河发源于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区,有两条主要的支流:前莱茵河后莱茵河。前莱茵河(Voderrhein)发源于靠近上阿尔卑斯山口,然后通过瑞士大峡谷。后莱茵河(Hinterrhein)发源于瑞士南部的天堂冰河,两条支流在赖兴瑙(Reichenau)汇合。

从赖兴瑙开始,莱茵河开始向北流,流经库尔市(Chur),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然后是奥地利(Austria),最后进入博登湖(Lake Boden),这段河道称为阿尔卑斯莱茵河(Alpenrhein River)。

从博登湖开始,莱茵河开始往西流,这里阿勒河(Aare River)流入莱茵河,使得莱茵河流量增加到每秒1000立方米,这段河道称为高莱茵河(Hochrhein River)。在巴塞尔(Basel)往北流之前,这段河道构成了瑞士与德国的边界。

流经巴塞尔之后,莱茵河构成德国与法国边界的界河,然后进入德国境内。这段河道称为上莱茵河(Ober-Rhein River)。莱茵河在德国境内有1000多公里的河道,是德国最长的河流。有一些支流注入莱茵河(如美因河),以每秒300立方米的水量注入莱茵河。

宾根(Bingen)与科布伦茨(Koblenz)之间的莱茵河,穿过莱茵峡谷(Rhine Gorge)。莱茵峡谷是因为莱茵河侵蚀所造成的,与地层的上升发生在同一时期。因为地层的上升提高了河道的高度。这个地区的河谷相当深,因附近有许多城堡与葡萄园而闻名于世。

这段莱茵河称为中莱茵河(Mittel-Rhein River)(亦称浪漫的莱茵河),因为拥有40多栋中古世纪城堡,还有许多秀丽的葡萄乡村,200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段莱茵河的风景最优美,两岸没有架设任何桥梁,全靠摆渡过河,目的是为了保护该河段的自然风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价是:延绵65公里的莱茵河中游河谷,与河畔的古堡,历史小城,和葡萄园一起,生动地描述了一段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变迁相互影响的漫长历史。几百年来,这里发生了众多历史事件,演绎着许多传奇,对作家,艺术家和作曲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莱茵河在这里穿过科隆杜伊斯堡杜塞尔多夫等大城市,从此以后的河道称为下莱茵河(Nieder-Rhein River)。杜伊斯堡是欧洲最大的内河港,从这里可以通往鹿特丹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海港。鲁尔河在杜伊斯堡流入莱茵河,流量为每秒70立方米。

然后莱茵河往西流,进入了荷兰境内。莱茵河与斯海尔德河默兹河形成了莱茵-斯海尔德-默兹三角洲,这是欧洲西部最大的三角洲之一。莱茵河进入荷兰的境内后,是莱茵河河道最宽阔的地区,不过随后又分成3条支流:下莱茵河瓦尔河艾瑟尔河

莱茵河流域从这里开始变得更为复杂,荷兰语中的莱茵河(Rijn)不再适合用来形容莱茵河的主要河道。大部分的莱茵河往西流,通过瓦尔河,梅尔韦德河与新梅尔韦德河,然后与默兹河汇流,通过鹿特丹南边的荷兰水道与哈灵水道河口后,最后注入北海。

2022年11月1日,上午8点,我们的河轮通过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Frankfurt am Main)。法兰克福是德国第五大城市,黑森州(Hesse)最大的城市。法兰克福到美因河河口的距离指标是 km29-37。我们的河轮没有停留,也没有靠岸,继续向前行驶。

上午9点,我们的河轮通过美因河畔的美因茨(Mainz am Main)。美因茨是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Rhineland-Pfalz)的首府和最大的城市,位于美因河与莱茵河的交汇处。它的美因河距离指标是 km0(从交汇处算起),它的莱茵河距离指标是 km500(从源头算起)。

我们的河轮没有靠岸,我们也没有机会游览美因茨。由于今天河轮将通过“浪漫的莱茵河”,岸边有许多古堡和葡萄园,所以我早餐后马上出来,到河轮的顶端平台上观望。下面的几张图,是河轮通过美因河畔的美因茨时,我所拍摄的照片

图3. 美因河畔美因茨的市区 

图4. 美因河畔美因茨的市区 

图5. 美因河畔美因茨的跨河大桥

图6. 美因河畔美因茨的双塔教堂

图7. 美因河畔美因茨的圆顶大教堂

上午10点,河轮进入中莱茵河(Middle Rhine),即“浪漫的莱茵河”。“活动主任盖瑞”(Director Gary),在顶端平台上为游客讲解“浪漫的莱茵河”的风景和故事。我们也在平台上拿到地图指南,与他讲解的内容相对比。下图是《中莱茵河的古堡》地图指南。

图8. 《中莱茵河的古堡》地图指南

从宾根(Bingen)开始,两岸景观就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这段莱茵河,两岸是丘陵小山,在河畔的小镇上,有高低错落的建筑物和尖顶教堂,背后衬托着山坡上的葡萄园。红色的列车不时穿行在河畔树丛中,本身就是一道很不错的风景,这是“浪漫莱茵河”的开端。

下图是莱茵河西岸的“克洛普古堡”(Klopp Castle),以前是罗马帝国的要塞,它的莱茵河距离指标是 km526。

图9. 莱茵河西岸的“克洛普古堡”

船顶平台上挤满了游客。为了不错过左右两岸出现的景观,只能在左舷和右舷之间穿梭,我显得手忙脚乱,最终还是不小心错过了莱茵河中一个小岛上的“鼠塔”(Mouse Tower)。鼠塔建于十三世纪,以前是收盐税的关卡,它的莱茵河距离指标是 km530。

传说历史上有一位主教,曾经被关押在这里,却被老鼠咬死吃掉。不知这个传说是真是假,反正“鼠塔”的地名是流传下来了。在宾根(km529)的对岸,是吕德斯海姆(km527)。下面的两图是莱茵河东岸的小镇“吕德斯海姆”(Rudesheim)。

图10. 莱茵河东岸的小镇“吕德斯海姆”

图11. 莱茵河东岸的小镇“吕德斯海姆”

在这个小镇后面的山顶上,有一个巨大的“尼德瓦尔德纪念碑”(Niederwald Monument)。这个纪念碑是为纪念1871年德国统一而建的,青铜纪念碑高38米,重32吨,顶上站立着象征性的“德意志人”(Germania)。

下图是“尼德瓦尔德纪念碑”(Niederwald Monument),它的莱茵河距离指标是 km529。

图12. 莱茵河东岸的“尼德瓦尔德纪念碑”

下图是莱茵河谷中的“阿斯曼斯豪瑟-荷兰贝格”(Assmannshauser Hollenberg)小镇,小镇背后的山岗上,漫山遍野都是绿色的葡萄园。

图13. 莱茵河谷的“阿斯曼斯豪瑟-荷兰贝格”小镇

下图是莱茵河西岸的莱茵斯坦古堡,该古堡的莱茵河距离指标是 km533。初建于十四世纪,有吊桥和象牙颜色的碉堡。

下图是莱茵河西岸的“莱茵斯坦古堡”(Rheinstein Castle)。

图14. 莱茵河西岸的“莱茵斯坦古堡”

上一个古堡还未离开视野,同在西岸的莱希茵斯坦古堡就出现在眼前,该古堡的莱茵河距离指标是 km534,下图是莱茵河西岸的“莱希茵斯坦古堡”(Reichenstein Castle)。

图15. 莱茵河西岸的“莱希茵斯坦古堡”

这一带莱茵河两岸都是葡萄园,此地盛产著名的德国莱茵河葡萄酒。莱希茵斯坦古堡的北边是莱茵河西岸的苏耐克古堡,该古堡的莱茵河距离指标是 km537。

苏耐克古堡建于1834年,属于浪漫主义的风格。普鲁士的一个亲王,曾经在这里加冕(Coronation of Prussian Prince)。

下图是莱茵河西岸的“苏耐克古堡”(Sooneck Castle)。

图16. 莱茵河西岸的“苏耐克古堡”

11月的初冬,天气已经很冷了,当天又是阴天,而且江风很大。我在河轮的平台上已经呆两个多小时,冻得受不了,回到房间暖和一下,再就没有出去拍照片。下面的叙述是按照《中莱茵河的古堡》地图指南顺序编写的。

在莱茵河西岸,矮小的“海姆堡古堡”(Heimburg Castle),属于私人所有,不对外开放。海姆堡古堡的莱茵河距离指标是 km539。在人类弱肉强食的“丛林时代”,只有将自己关在城堡内才是最安全的。

一个家族如果强大起来了,就修建属于自己的城堡,城堡都有自己的围墙和大门。然后家族再向外扩张形成小邦国,失败了则退回自己的城堡里继续生存下去,德国的1000多个小邦国就是这样形成和消失的。

至今还有属于一个家族长达千年的古堡,有历史价值的,维护一下便对外开放,收些门票赚钱或者自己居住。维护费太高昂而且卖也卖不掉的,则送给德国古堡协会(German Castle Association)维护,绝不能任由它毁坏和倒塌,这是有法律规定的。

“海姆堡古堡”的对面,是东岸的“诺令古堡”(Nolling Castle),山下是洛克镇(Lorch)。它们的莱茵河距离指标都是 km539。下一个是莱茵河西岸的“斯坦莱克古堡”(Stahleck Castle)和山下的小镇巴哈拉赫(Bacharach)。它们的莱茵河距离指标都是 km543。

再下一个是莱茵河水中小岛上的“普法尔茨古堡”(Pfalz Castle)。建于十四世纪,早先是征收盐税的关卡。1813年,普军在此处渡河大败法军,故此古堡威名远扬。东岸的山上,是“古藤费尔茨古堡”(Gutenfels Castle)。它们的莱茵河距离指标是 km545/546。

莱茵河畔西岸的山上又出现红色的“绍恩贝格古堡”(Schonberg Castle),它的莱茵河距离指标是 km549。关于七姐妹变成岩石的传说就发生于此。德国著名诗人海涅(Heine)的名诗“罗蕾莱”(Lorelei),写的就是这个传说,谱曲后更成了流传甚广的名歌。

再往北是莱茵河西岸小镇圣戈尔(St Goar),山上有莱茵河地区最大的“莱茵费尔斯城堡”(Rheinfels Castle)。这座城堡初建于1245年,十三世纪被毁,后来又重建,现在是博物馆和酒店。它的莱茵河距离指标是 km556。

东岸是小镇圣戈尔斯豪森(St Goarshausen),山上是“猫堡”(Katz Castle),km555。与它相对的是鼠堡(Maus Castle),km558。猫堡是主教(Bishop)修建的,鼠堡是伯爵(Count)修建的。猫堡是用来镇鼠堡的,说明当时宗教势力(主教)强过世俗势力(伯爵)。

不久来到东岸的两个古堡:利本斯坦(Liebenstein Castle)和斯特伦贝格(Sterrenberg Castle)。它们当年分别由兄弟两人亨利和康拉德(Henry & Conrad)拥有,但是却为了一个女孩反目成仇,因此亦称“兄弟对峙城堡”。它们的莱茵河距离指标都是 km566。

当天下午2点半,我们的河轮到达莱茵河东岸的小镇布劳巴赫(Braubach)。全船又分为五组,由当地的女导游带领徒步上山,去参观“马尔克斯古堡”(Marksburg Castle)。

我们的小组是43A,布劳巴赫小镇和马尔克斯古堡的莱茵河距离指标都是 km580。

下图是我仰望莱茵河东岸“马尔克斯古堡”的高塔。

图17. 莱茵河东岸“马尔克斯古堡”的高塔

下图是马尔克斯古堡入口的参观人群(左)的小教堂的尖顶(右)。

图18. “马尔克斯古堡”入口的参观人群(左)和小教堂的尖顶(右)

下图是马尔克斯古堡里的“圣母与圣子”画像(左)和古堡主人的画像(右)。

图19. 马尔克斯古堡里的画像:圣母与圣子(左)和古堡主人(右)

下图是马尔克斯古堡里的大炮。

图20. 马尔克斯古堡里的大炮

下图是女导游在讲解马尔克斯古堡里的故事。

图21. 女导游在讲解马尔克斯古堡里的故事

下图是马尔克斯古堡里的古代武士像。

图22. 马尔克斯古堡里的古代武士像

我对马尔克斯古堡总的印象是:客厅卧室全都有,祈祷还有小教堂,全身铠甲武士像,刀枪剑戟兵器库,血腥残酷审讯室。在马尔克斯古堡的礼品店里,我买了一本英文书(Rhine Legends),书里详细地介绍了各个古堡里的故事,价格5欧元。

下图是从马尔克斯古堡的阳台上俯视莱茵河(Rhine River),再下图是从马尔克斯古堡的阳台上遥望“三柱塔”(Triple Poles)。在马尔克斯古堡,最遗憾的是,今天没有拍摄一张纪念照。

图23. 从马尔克斯古堡的阳台上俯视莱茵河

图24. 从马尔克斯古堡的阳台上远望“三柱塔”

我们参观马尔克斯古堡的时候,我们的河轮离开了,到前面的科布伦茨等我们。旅游大巴在山下接我们去科布伦茨回船。下图是我在路上拍摄的一个古堡(西岸),查了一下地图,应该是“史特臣费尔斯古堡”(Stolzenfels Castle),莱茵河的距离指标是 km585。

图25. 莱茵河西岸的史特臣费尔斯古堡

路上远远看到一个尖塔的剪影,好像是一个电视塔,不知叫什么名字,我也拍摄了下来。

图26. 莱茵河西岸尖塔的剪影

最后,我们来到科布伦茨(Koblenz),大家都回到船上。科布伦茨的莱茵河距离指标是 km591。科布伦茨是莱茵兰-普法尔茨州(Rhineland-Pfalz)第三大城。该城在摩泽尔河莱茵河汇流处,称为“德意志角”(German Corner),“科布伦茨”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是“汇流”。

公元前55年,罗马将军尤利乌斯-凯撒(Julius Caesar,前100-44)指挥军队抵达莱茵河西岸的科布伦茨。公元前8年,罗马帝国在此地建立军事基地。中世纪时代,此地曾经被法兰克人占据。公元882年,又被诺曼人摧毁。公元925年,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下图是科布伦茨对面的“埃伦布赖特斯坦要塞”(Ehrenbreitstein Fortress)。

图27. 科布伦茨对面的“埃伦布赖特斯坦要塞”

下面的两个张图是从科布伦茨到埃伦布赖特斯坦要塞的“空中缆车”(Cable Cars),虽然天色已晚,空中缆车仍然在运行。

图28. 科布伦茨到埃伦布赖特斯坦要塞的“空中缆车”

图29. 科布伦茨到埃伦布赖特斯坦要塞的“空中缆车”

后半夜2点,我们的河轮离开科布伦茨,顺流而下直奔科隆。睡前阅读今天的“维京日报”,得知今天是: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搬进新建白宫(White House)的日子(1800)。

2022年11月2日,上午9点,我们的河轮到达科隆(Cologne),科隆的莱茵河距离指标是 km688。科隆是德国第四大城市,仅次于柏林汉堡慕尼黑,科隆亦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Nordrhein-Westfalen)最大的城市,科隆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科隆位于欧洲一条重要的东西交通要道与莱茵河的交叉口上。莱茵河是欧洲南北交通的一条重要水道。科隆今天还是德国铁路交通最繁忙的枢纽。它的内河港口是欧洲最重要的内河港口之一。作为人群的集汇地,它还是一个文化和艺术中心。

科隆始建于古罗马时代,当时名字是(Colonia Claudis Agrippina)“克劳迪斯皇后阿格里皮娜的出生地”。这个名字来自罗马皇后阿格里皮娜,她是在莱茵河畔诞生的。今天的科隆名字是从罗马名字(Colonia)简化成(Cologne),相应的德语名字是(Köln)。

中世纪,科隆保持了它的重要地位。公元455年,法兰克人攻占科隆,成为法兰克王国的首都,此后罗马人与法兰克人长时期同居。从六世纪到八世纪,市内不同民族融合同化,法兰克人接受了罗马人的文化。

加洛林王朝开始,科隆大主教神圣罗马帝国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萨克森王朝统治时期,科隆对神圣罗马帝国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的和解起了重要作用。当时皇帝奥托二世(Otto II, 972-982)的皇后提奥法努(Theophanu)在科隆出任帝国执政,她本人是希腊人。

从十二世纪开始,科隆,耶路撒冷君士坦丁堡罗马等四城,一起被并称为“圣城”。当时的科隆市民决定建造“科隆大教堂”来存放圣迹。

1248年,科隆大教堂奠基,1880年,科隆大教堂建成。1996年,科隆大教堂纳入世界遗产。科隆大教座是一座哥特式教堂,是科隆的主要标志和非官方的象征。科隆的居民在宗教信仰方面,43%信奉罗马天主教,18%信奉基督新教,39%信奉其他宗教。

1794年,法国大革命后的法国军队入驻科隆。“圣城科隆”的历史,从此宣告结束,整个莱茵河西岸地区完全并入法国。法军进入城市时,科隆市民将他们当作解放者欢迎他们。1804年,拿破仑访问科隆,科隆市民非常忠实于拿破仑

1815年,在拿破仑时代结束后的维也纳会议上,科隆划分给普鲁士,科隆成为普鲁士仅次于柏林的重要城市。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科隆创办《新莱茵报》,1849年,马克思被普鲁士驱逐出境,前往法国巴黎。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科隆受到英美空军地毯式轰炸,成为废墟。战后决定原样重建,但是未引入现代化的摩天大楼,使得该城市保存了德国的原有景观。今天它以文化和建筑遗产以及许多重要的国际性活动而闻名。

上午9点,我们刚下船,全船的游客又分为五组,参加“科隆徒步游”(Cologne Walking Tour)。我们的小组是43D,由一位当地的导游带领,乘坐大巴到科隆市区去。我儿当天有病,没有和大家一起游览。下图是从河轮停泊处到科隆市中心的路线图。

图30. 从河轮停泊处到科隆市中心的路线图

由图所示,从河轮停泊处到科隆市中心,开车只需十几分钟。但是我们用了将近一个小时。原因之一是上班时间,公路拥挤。之二是红绿灯很多,走走停停。下图(左)是我们大巴路过的“科隆动物园”(Zoo),以及大巴路过的一个教堂(右)。

图31. 大巴路过的“科隆动物园”(左)和一个教堂(右)

最后,我们的大巴来到科隆市中心的“杰伦大街”(Gereon Street)。这里也是我们回船时上车的地方。下图是“杰伦大街”上的一幅雕塑。没时间仔细瞧雕塑的人物和铭牌,因为导游催我们赶快去“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

图32. 科隆市中心“杰伦大街”上的一幅雕塑

下图是科隆市的地图,我们的游览集中在科隆大教堂(即红点1)的周围。

图33. 科隆市地图

下车后,当地导游带领我们去科隆大教堂。下图是我们经过的一个银行大楼(左)和一个广场(右),广场上有一个有趣的塔形雕塑。

图34. 科隆的一个银行大楼(左)和一个广场(右)

下图是我们经过的一个商业大楼(左)和一个广场(右),广场上的雕塑也很有趣。

图35. 科隆的一个商业大楼(左)和一个广场(右)

最后,我们的终于来到了“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下图是我们小组43D的游客们在聆听导游员的讲解。

图36. 我们小组的游客们在聆听导游员的讲解

导游员是一个本地出生的德国人,讲解得很详细。但不久我发现他讲得过分“详细”了,扯得太远有点跑题。有七八次提到他的“外公”(Grandfather on my mother side)做这做那。在一个罗马古道旁,对着“石头”讲了十多分钟。下面两图是他在讲解“罗马古道”。

图37. 导游员在讲解“罗马古道”

图38. 罗马古道上的“石头”

我有点不耐烦,对他的“外公”没有兴趣,就不理他了,自己到处拍照。下图是科隆大教堂的外观(左)和科隆大教堂的正门(右)。

图39. 科隆大教堂的外观(左)和科隆大教堂的正门(右)

下图(左)是我在科隆大教堂正门前面的留影,下图(右)是科隆大教堂的正门。当时的时间是上午10点10分,从我的影子方向看来,科隆大教堂的方位应该是“坐东朝西”。

图40. 我在科隆大教堂正门前面的留影(左)和科隆大教堂的正门(右)

下图是科隆大教堂的内部。

图41. 科隆大教堂的内部

下图是科隆大教堂里的彩色玻璃窗。

图42. 科隆大教堂里的彩色玻璃窗

下图是科隆大教堂里的圣母圣子像(左)和科隆大教堂的整体模型(右)。

图43. 科隆大教堂里的圣母圣子像(左)和科隆大教堂的整体模型(右)

下图是某个大主教的石棺。

图44. 科隆大教堂里的大主教石棺

下图是科隆大教堂旁边的“圆顶论坛”(Dom Forum)。

图45. 科隆大教堂旁边的“圆顶论坛”

下图是科隆大教堂旁边的“4711大楼”,不知道“4711”代表什么。

图46. 科隆大教堂旁边的“4711大楼”

下图是科隆大教堂斜对面的“科隆旅游中心”(Cologne Tourism Center)。

图47. 科隆大教堂对面的“科隆旅游中心”

下图是科隆大教堂旁边的“儿童乐园拱门”。

图48. 科隆大教堂旁边的“儿童乐园拱门”

下图是科隆大教堂旁边的“罗马-日耳曼博物馆”。

图49. 科隆大教堂旁边的“罗马-日耳曼博物馆”

下图是科隆大教堂正门左边的“使徒像”,再下图是科隆大教堂正门右边的“使徒像”。

图50. 科隆大教堂正门左边的“使徒像”

图51. 科隆大教堂正门右边的“使徒像”

下图(左)是科隆大教堂朝南的“侧面”,下图(右)是科隆大教堂朝西的“正面”。

图52. 科隆大教堂朝南的“侧面”(左)和朝西的“正面”(右)

下图是科隆大教堂朝南的“侧门”(左)和旁边的“喷泉”(右)。

图53. 科隆大教堂朝南的“侧门”(左)和旁边的“喷泉”(右)

在离开科隆大教堂之前,我请人拍摄我的留影。第一张图(左)有大教堂的尖顶,但是我只有一个头。拍摄人坚持再拍一张,第二张图(右)有我的上半身,但大教堂尖顶却没了,看起来很难兼顾。尽管如此,我还是对他表示千恩万谢。

图54. 我在科隆大教堂前面的留影

我在科隆大教堂周围已经两个多小时,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下面的几张图,是我回程路上拍摄的街头风景。

图55. 科隆大教堂旁边的雕像(左)和莱茵金沙龙大楼前面的市场(右)

图56. 科隆大教堂旁边的天鹅宾馆(左)和宝格丽大楼(右)

图57. 科隆大教堂旁边的商业大楼(左)和小教堂(右)

当天下午1点半,我乘坐大巴回到船上。当天晚上10点,我们的河轮离开科隆,驶向荷兰的“小孩堤防”。睡前阅读今天的“维京日报”,得知今天是:美国的南北两个达科他州(North & South Dakota)同年设立(1889)。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