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4年12/21-12/25谈话记录:文殊师利菩萨

(2022-06-13 10:45:19) 下一个

2014.12.21

一、文殊师利菩萨(1)
文殊师利菩萨,梵名Man~jus/ri^,简称文殊菩萨。新译「曼殊室利」。汉译为妙德,义为万德圆明,皆彻性原。又译为妙吉祥,因菩萨降生时,家里出现十大吉祥瑞兆:
1.天降甘露。2.地涌七珍。3.仓变金粟。4.庭生莲花。5.光明满堂。6.鸡生凤子。7.马产祥麟。8.牛生自犊。9.猪诞龙豚。10.六牙象现。
公元前六世纪(与释尊同时代),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婆罗门族姓中。父名梵德,从母右肋而生,身紫金色,坠地能言,如童天子,有七宝盖,随覆其上,文殊菩萨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与佛相同。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弥勒菩萨对善财童子说:「文殊大愿,非余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菩萨之所有。其行广大,其愿无边,出生一切菩萨功德,无有休息。常为无量诸佛之母,常为无量诸佛之师,教化成就一切众生,名称普闻十方世界。」在大乘佛教里,文殊菩萨是诸菩萨之上首,与普贤菩萨同为佛之胁侍。在佛教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的化身和象征,如说般若为诸佛之母,文殊菩萨为七佛之师。常见的文殊菩萨相,顶有五髻,表示五智无上无得之相(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左手执莲花,花中安放《般若经》一部,表示般若一尘不染,如大火聚,四面不可触,触之即烧。右手执宝剑,表示大智 ,能断一切无明烦恼,喻金刚宝剑,能斩群魔。或坐莲花台,表示清净,或乘狮子或孔雀,表示威猛。
大乘经典中称文殊菩萨为「法王子」、「导师」。这一尊称在诸菩萨中是少见的,汉地流传的一些重要的大乘经典基本上都是文殊菩萨发起的,在「华严经」里,文殊菩萨是青年行者的导师,他教育青年行者不要像舍利弗等小乘比丘那样,整天坐在大树下面修行自了;要学习佛陀那样恢宏广大无上之愿力,广集福慧资粮,行六波罗蜜,无量法门誓愿学。善财童子在大塔寺听了文殊菩萨说法,发菩提心,立志学习大乘佛法的普贤行。文殊菩萨指导他广参善知识,是为入普贤行的不二法门,这就是著名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在「圆觉经」里,文殊菩萨是发起人,他的第一个发问,如来本起因地法行为全经的开端。「维摩诘经」里维摩诘菩萨示病,佛陀派舍利弗等十六个弟子去探病,个个都不敢承担,都说自己曾被维摩诘菩萨呵斥过,派弥勒等大菩萨,他们也都表示不能堪任,都说自己挨过维摩诘菩萨的批评,最后只有文殊菩萨堪担大任;于是有以文殊菩萨为首,八千菩萨、五百声闻随行的庞大代表团,承佛旨意到毗耶离城维摩诘菩萨宅舍探病而有两大菩萨论法的盛会出现。「楞严经」以阿难尊者遭到摩登伽女施以幻术,将毁戒体,佛派文殊菩萨前往救护,并将阿难带回佛所,佛对阿难进行教育,是为本经发起的原因。以上都是文殊菩萨以智慧辅助释尊度众事迹之一二。 

       文殊师利菩萨(2)
大乘佛经的人物有两个特点:一、在时间上通三世,对一个人的研究,要从三世的角度上来考虑。在空间上遍十方,要将他方世界与娑婆世界结合起来探讨。对文殊菩萨的研究,亦不能离开这一原则。关于文殊菩萨的记载约有以下几种:
1.过去古佛说(首楞严三昧经)
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于此南方,有国名平,地平如掌,有佛名龙种上尊王佛,于南方平等世界成无上正等觉,寿四百四十万岁而入涅槃,彼佛即今之文殊师利法王子。「处胎经」中菩萨意谓:「昔为能仁师,今为佛弟子,二尊不并化,故我为菩萨。」文殊菩萨称在过去世他曾为释尊老师,因为在我们这个世界里,只有释尊一佛出世应化 ,所以这位老师就示现为菩萨作佛弟子,助佛弘化。
2.现在已成佛说(央掘摩罗经)
北方常喜国,现今有佛名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即是文殊。
3.未来当成佛(大宝积经)
文殊菩萨自往昔那由他阿僧祇劫以来,发十八种大愿,严净佛国,当来成佛,称为普现如来,其佛土在南方,号清净无垢宝实世界。
4.游方大士说(华严经)
东方世界,十佛刹微尘数世界,有菩萨名金色,其佛名不动智,文殊大士,将十万菩萨从彼而来。
5.化现诸形说(文殊般泥洹经)
文殊住三昧力,能于十方世界,化现诸形,教化众生,偈云:文殊大菩萨,不舍大悲法,变身为异道,或冠或露体,或处小几坐,游戏于聚落。或作贫穷人,衰容为老病,及玩饥寒苦,处方而求乞,令人发一施,与满一切愿,令发信心已,为说波罗蜜。
6.居住清凉山说(宝藏陀罗尼经)
佛告金刚密迹王言:「我灭度后,于南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文震旦,其中有山名曰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此五顶山,即我国山西五台县的五台山。当汉明帝时,佛法初来,摩腾竺法兰大师以天眼通看文殊菩萨住于此山,奏帝建寺于灵鹫峰,自此以后,五台山即为文殊菩萨道场。东晋以后,崇信文殊菩萨之风渐盛,已传播遍及西藏、蒙古、关外等地。
在密教现图胎藏曼荼罗中,文殊菩萨住于中台八叶院的西南叶上,密号吉祥金刚,三昧耶形为青莲花上金刚杵,形像为通身呈金色之童子相,顶戴五髻冠,右手仰掌持梵箧,左手竖掌屈大、头、中三指,执青莲花,上立五股杵。胎藏曼荼罗另设文殊院,以文殊菩萨为中尊,又称五髻文殊,密号吉祥金刚或般若金刚,三昧耶形为青莲上三股或梵箧,形像为童子形,身呈紫金色,顶有五髻,右手仰掌,指端向右,左手竖掌,屈头、中、无名三指,执青莲花,上立三股杵。在金刚界曼荼罗中,文殊菩萨则为贤劫十六尊之一。由其真言字数之不同,有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等区别。
当我们迈向佛道之时,如何擎起心中般若之灯,照破自己贪、嗔、疑?如何以智慧之灯导引慈悲,航向彼岸?这都有赖于学习文殊菩萨的智慧,并以文殊菩萨作为我们修行利生的榜样及善知识。  
  

 

2014.12.22

一、 依变现理,施设六七八九十识,各自建立现量,比量,非量,依此重释唯识方隅109--139页,参考成唯识论义释218--276页,写好日志分享[微笑]
         藉此题贡献那兰陀大学,冬至的祝福[微笑]

 

2014.12.24

一、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Tc3OTIwMw==&mid=201730267&idx=1&sn=7d14a68f17049e42f53ee499815af4ae&;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罕见“禅七全过程”珍藏级照片:2006年禅七实录,有缘得见!

二、http://www.360doc.cn/article/357090_23339558.html     大乘起信论

       本年内最后一篇作业,老师们精进,写好日志分享[微笑]

       启愿光明之城,于有情心田福地中升起!阿门[微笑]

四、 http://rufodao.qq.com/a/20141209/031277.htm   认识入声字:掌握窍门 其实并不难


五、依变现理,重新施设现量,比量,非量,恢复切实可行的法报化,三身不异的佛法观修体系,为重释三身一如的佛法概论,打下基础,请老师们认真准备[微笑]

六、老师们可参考宁玛派九乘次第论集,四部宗义及善说显现喜宴[微笑]

七、 http://www.360doc.cn/article/6670330_321316929.html   现量,比量,非量,圣教量

八、老师们可参考宁玛派九乘次第论集,四部宗义及唯识二十论[微笑]

九、http://bbs.m4.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719165&extra=page%3D5&mobile=2   近代中国宗教格局的变迁

 

 

2014.12.25

某甲:现量属于第六识 自证分?比量属于第七识 证自证分?
           第六识 亦属于自证分?第七识 亦属于证自证分?
师:变现理有不同施设,自证属阿赖耶,证自证属如来藏[微笑]
        相依理如是说[微笑]
某甲:变现理的施设,自证属阿赖耶,证自证属如来藏,自证属于第八识?证自证属于第七识?[晕]
师:第七识分有漏,无漏,无漏等同空如来藏,有漏阿赖耶(末那)名为藏识的如来藏,一心 (十识)施设为不空如来藏[微笑]
        简单说,一心下的生灭门为阿赖耶,真如门为如来藏[微笑]
         证自证分属如来藏,已超越阿赖耶识,或证自证属无漏第七识,亦名空如来藏。第九识,名净识。
某甲:那我执遍计 依他这里属于自证分出了问题咯?
师:不同视角,不要混用,要学会相依理与两重相依的开合[微笑]      
某甲:自证分、证自证分都有问题!?
           好多学习系统,在学艺不精的情况下容易搞混。
师:两重相依下,证自证分已超越阿赖耶,属圣教量[微笑]
某甲:何为圣教量?[坏笑]
师:猴子 的亲妈[微笑]
某甲:呵呵,石头?
师:补天留下的灵石,见红楼梦[微笑]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微笑]
某乙:其实猴子有两个妈,一假一真。当时补天留下的那个灵石(一心)生了一个石蛋(识境),然后猴子是从识蛋里面孵化出来的,结果猴子就认识为母了。原来西游记讲的,灵石产卵,风化为猴。意味着这猴子并不是真的实有啊。
某甲:我感觉后面还需要补充。
某乙:已经是果了,不能再(有你)补充了。留白即是妙有啊!
某甲:感觉不究竟,不究竟的就这样空掉,怎叫一个空字了得。
某乙:幸好你没定义为究竟,留白可不是空。
某甲:这猴子怎么就不真实了?
某乙:不真实和不是真的实有不是一个意思。
某甲:母亲生了孩子,孩纸咋就不真实的有了?
某乙:认识为母就是真实的,认心为母就超越了真和非真。
某甲:真和非真 并不是没有,也不是有。而你最后说的一句是:“猴子并不是真的实有”。所以我才说,你后面应该再补充一下
某乙:小鸡没见到母鸡之前,老以为鸡蛋是他娘呢[偷笑]
           你别老看最后一句,重点是前边的,没有前边的,根本得不出后面的结论,所以(有你)没办法补充。
某甲:同时存在。
某乙:浆糊。
某甲:你不能否定显现,我没说你说的不对,只是觉得还需要小小的补充一下[调皮]
某乙:我不能否定显现和你认为我否定了显现可就不同了。
某丙:言说一直都会留个小尾巴…
某乙:你是真迷上了猴子。
某甲:难道你就没迷上吗?[害羞]
某乙:没说你。
某甲:我也不是指我。如果能立体的看,就不是浆糊了。
某乙:你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啊?
某甲:我才不会跳进你这个坑。
某乙:两层相依哪来的坑?
某甲:这么回答也不好,回答了就是个坑,呵呵。
某乙:不回答就没掉坑吗?
某甲:有没有坑要看在那个角度了。
某乙:说说看
某甲:在所相一个层面来谈,这个问题永远都是个坑。
某乙:在坑里看有坑?还是在坑外看有坑?
某甲:在能相 做梦的人来讲,都是大梵的梦。
某乙:你跟大梵啥关系?
某甲:不一不异
某乙:为什么呢?
某甲:呵呵,怎么变成了你问我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