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学佛依心识觉知忍根识的认知叫无生法忍

(2022-06-06 14:16:52) 下一个

2020823001北京

学佛依心识觉知忍根识的认知叫无生法忍

宝雨整理

心识和根识是同时存在的,你我的认知只是根识,所以学佛必须引入心识比量,不能仅依根识现量。无生法忍是忍根识的现量,要没有根识的局限干嘛要忍呢? 从你这里的认知都是有生因的。佛法为什么要讲无生法忍? 因为学佛必须依两重觉知,对凡夫来讲心识是比量,根识是现量,学佛要依心识觉知,忍根识的认知,这才叫无生法忍,你还没有说到重点。我们世间的 学习都是直接认知到果,果只是一个概念,学佛要经历心识转变的过程。根识的认知是增减,是在心识变现境中的增减。我们没有比量境觉,学佛要以比量来观照你的现量,佛法观修得忍住你的现量,得依从识变比量,这就是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就是信你不信的。

你把两重识变记住,就能开始佛法观修了。你说了半天只是概念的替换, 没法操作,为什么不让你发言?你知道那么多知识没什么用,明天又有新的 知识,会把旧信息淘汰。佛法观修得参与到整个识变过程中,要不然你认知不到显现是幻。你一上来就把结果讲出来,别人听到了这个结果,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管什么用? 跟没听到是一样的。作业写的要细,心识怎么转变, 细节都得说出来。

为什么大乘佛法要讲无生法忍? 因为我们根识的认知是生灭,生灭是我们的现量,但是佛法讲的心识变现对我们来说是比量,不是根识能直接认知 的。大乘佛法世界观是心识和根识两重同时看,心识可以覆盖根识。我们学佛不能与科学牵扯到一起,宗教高于科学,佛法的视角和我们的认知不是平行的,这个一定得记住。很多人理解的佛法就是民俗,喝茶叫禅茶,还有瑜 伽禅、动禅、禅乐、禅舞,什么都是禅,这样讲实际是错的,是对佛法的曲解。因为佛法跟人间的视角不是平行的,参禅是行住坐卧不离禅意,但不要以为喝茶就是禅茶、插花也是佛法,这完全是两回事。为什么是两回事? 因为禅的视角是两重觉知,你的视角是一重缘起,两重觉知包括心识、根识的 认知,根识认知不到外境是心识的变现,你和宗教的视角不是平行的。

禅茶、禅舞给人们的生活添加了很多情趣,但是把他们放在一块就不伦 不类了。在藏传佛教,宁玛派批评格鲁派,格鲁派讲空有双运,就像白绳和 黑绳拧在一起,说是双运但是黑白分明,跟大熊猫似的。真正的双运是两重缘起,双运不是两个凑在一块,禅舞看起来很飘逸,这个禅意不在见闻觉知。 我们今天讲到根识只能认知到生灭,认知不到生灭的背景,背景的心识跟根识不在一个层面。

我们的梦境是先有境,后有境中的我们,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先有地 球后有人类。梦境中的我们不是在床上呆着,是住在梦境里,每个人的梦境是不共的,住在梦境里的你,别人是看不到的,床上的你大家能看到,梦境里的你大家是看不到的,听懂了吗? 这是个体阿赖耶识的特色。换句话说, 觉知整个梦境、包括梦境中的你才叫宗教。我们具备信仰宗教的能力,为什么? 我们都有心识变现,没有心识变现我们就做不了梦,心识能变现出梦境, 觉知能在梦境里安住,在梦境里安住的觉知不是心识,是根识,就跟我们现在一样,人类有一个特点,根识分不清楚这是梦境还是现实。因为梦中的我 们、现实中的我们都是用根识来认知世界的,听懂了吗? 大唯识特别强调, 个体的实有认知不同于境界有的觉知,学佛不把认知的机理弄清楚,就会把不同的认知混淆在一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