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8年03/26-3/29谈话记录:谈锡永:九乘次第略说(二)(一)

(2022-06-08 22:57:42) 下一个

十七、2018年03月谈话记录

时间:2018年3月29日
一、https://mp.weixin.qq.com/s/VuChOYI38dB1VLk0iatnlQ[url]https://mp.weixin.qq.com/s/VuChOYI38dB1VLk0iatnlQ[/url]
谈师谈佛 || 谈锡永:九乘次第略说(二)
内容:
二 出世间法九乘
出世间法的九乘,大别为二,即共因乘,与不共果乘。前者指小乘及大乘的显宗,后者则总括密乘各次第而言。
共因乘分三,即声闻乘、缘觉乘及菩萨乘。前二为小乘,后者为大乘。
密乘亦修菩萨行,这将菩萨乘专指大乘的显宗,只是为了立名的方便。因此,大乘显宗亦名“波罗蜜多乘”,密宗亦名“金刚乘”,此即大乘显密二宗的建立差别。
不共果乘分外密三乘与内密三乘。外乘是:
1.事密(Kriyāyoga; bya pa’i rgyud,又名作密)
2.行密(Caryāyoga;spyod pa’i rgyud,又名两俱密)
3.瑜伽密(Yogatantra;rNal ’byor rgyud)
内密则为:
1.大瑜伽(Mahāyoga)
2.无比瑜伽(Anuyoga)
3.无上瑜伽(Atiyoga)
如是显三乘、密六乘,即成为九乘次第。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显密所别的名义。称为“共”,是指其理论而言,显乘与密乘都以同一理论作为根据,是故便称为共。如密乘行人亦需了知声闻乘所修的四谛、缘觉乘所修的十二因缘、菩萨乘所修的六波罗蜜多等。称为“不共”,是指修持的方法而言,密乘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跟小乘及大乘显宗有所不同,是故便称为不共。
  至于将小乘及大乘显宗称为“因乘”,那是依照西藏密宗的观点,他们所修,唯为成佛之因;而密宗则称为“果乘”,因为依密法修持,可得成佛之果。
  将上述两项定义融会,因此,便有“共因乘”与“不共果乘”的判别。
  显宗的人,对共不共的分判容易接受,但对因乘果乘的判别则多持反对,往往指密乘“即身成佛”为虚诞,甚至谤曰:成的不知是什么佛。这类诤论,需要略加解释。
  密乘分判九乘次第,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将自宗高判,低判余宗,实质上态度却非常持平。以大乘显宗言,他们所修的是菩萨行,故判之为菩萨乘,可谓并非低判。修菩萨行只是成佛之因,盖必须经历菩萨的十地,然后始能进而得佛果,判为因乘,道理就在这。
  至于密乘自许所修为成佛之果,亦不是说任修外内密六乘皆可即身成佛,所指仅无上瑜伽乘而言,其余五部,因为是无上瑜伽乘的阶梯,因此便亦摄在果乘之内。
  然而说修无上瑜伽乘可得佛果,实际上亦是笼统的说法,此中仍有次第。
  无上瑜伽乘分为三部。即心部(sems sde)、界部(klong sde)及口诀部(man ngag sde)。其中口诀部复分三部,即随机(kha ’thor)、口耳(kha gtam)及自宗密续教法(rgyud rang gzhung du bstanpa);口诀部又可分为外部(phyi skor)、内部(nang skor)、密部(gsang skor)、无上密部(gsang ba bla skor)。
  这里说口诀部复分三部,所据为敦珠仁波切(Dudjom Rinpoche)的说法(亦有将之分为四部,即外、内、密、心髓部,或称为阿谛(ati)、遮谛(spyi ti)、仰谛(yang ti)等)。敦珠法王一系的修习,即属于心髓部。
敦珠法王无畏智金刚(1904-1987)
  西藏密宗仅许心髓部的修持可即身成佛,并未说凡修无上瑜伽乘可即身成佛。关于各部的义理,详见后说,知道了这些义理之后,便当不以判心髓部为佛果乃属高判。
  然而由此亦可知,并不是一学密乘即可成佛。如今传播密法的人,每每过份强调“即身成佛”,对道次第则未同时强调,这便失去西藏密宗的主要精神

 

时间:2018年3月26日
一、https://mp.weixin.qq.com/s/ZcV_Zm9vFu6bQ1MHhuUlZg
谈师谈佛 || 谈锡永:九乘次第略说(一)
内容:1. 宁玛派的九乘次第
西藏密宗的九乘次第,是自莲花生大士(Padmasambhava)以来,宁玛派(rNying ma ba)一贯的说法,其来源实即印度古师所说。因为在西藏早期大译师吉祥积(sKa’ ba dpal brtsegs)的宗义论中,虽无“九乘次第”之名,但实已有九乘次第的建立,这即可证明其印度佛学渊源。
依宁玛派的观点,世间一切哲学宗教流派,可先区分为世间法及出世间法两大类。九乘次第的九乘,皆属于出世间法。然而世间法中亦未尝没有佛法,所以需判别为外道乘与人天乘,后者即为佛法所摄。
外道乘原指释迦时代的印度六师以及六十二种外道,然而亦统指佛教以外的宗教及哲学流派。
人天乘即依佛所教,修种种善行,因而得轮回为人,或轮回为天人的果报。此虽非出世间法,亦是佛法。
或者说,外道亦求生天,如婆罗门、穆斯林、天主教以至基督教等,亦谓人死即归于一天的天主,虽所立的天各不相同,而求生天则一,何以却会跟佛家的人天乘有分别呢?
主要分别在于所求的目的。外道认为,信徒能生天国便是究竟,更无其余向上的建立。而佛家则视人及天人都是轮回的六道有情,即使是天人,当命终时,亦需依业力牵引而流转生死,甚至还可能堕落为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的有情。所以轮回为人固非究竟,即使生为天人亦非究竟。佛教徒追求的目的是脱离轮回,脱离六道。所以人天乘便只是佛教徒在修行道上的一个阶段,有如长途旅行的一个歇脚点,并不以此为目的地。
人天乘又分为人乘及天乘。前者为求再生得暇满人身,后者则求得天人身,故在修持方面便亦有差别:人乘修五戒,天乘则修十善。
由人天乘再向上建立,即为出世间法的九乘。然而却不是说修出世间法即不需持五戒、修十善;盖依藏密观点,凡次第居上的诸乘,必以次第居下的诸乘为基础,因此才能称为次第。次第,即是拾级而上的意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