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8年3月2日谈话记录:谈锡永:四重缘起庄严?白螺珠(十六)

(2022-06-08 23:01:41) 下一个

时间:2018年3月2日
一、https://mp.weixin.qq.com/s/lCLcFeoJmeQ5ymPFtpwvvQ[url]https://mp.weixin.qq.com/s/lCLcFeoJmeQ5ymPFtpwvvQ[/url]
谈师谈佛 || 谈锡永:四重缘起庄严?白螺珠(十六)
内容:余论(下)
相依缘起与相对缘起,二者十分相似,如何分别?
二者确为貌似,是故于瑜伽行,二者皆建立为依他起性,然于观修时,此二者所缘境则仍有分别。
相依而成立者,二者不可离,离则违反事实,故喻为有子始有母。
此亦如光中尘。尘依于光而现浮动相,离光则不见此相;光依于尘而现照射相,离尘则光相变异。二者之不可离,人皆知之。
由是于修证时,凡作内识与外境二者关系之观修,此如无上密乘五次第生起本尊等,皆缘内识与外境相依而成立,此时不能作任何离异,即不作任何排遣,唯于无离无合中证本尊自性。
相对而成立者则可离,以相对实由比较而成,实不必二事并列然后始可作比较,人但持一标准即可作比较。故见一树高十丈,即可谓之为高,此际并不需于其旁另置一树而作比较。
然而持之以作比较之标准,则实为重要。此即是决定见。故行人之决定见,影响其修证甚大,决定见不究竟,则修证必不究竟。
若谓如来藏与阿赖耶相对,非谓此二者需同时具在,若然,则于阿赖耶当不能作遣除。此际说其为相对,实谓清净与杂染相对,如是则于决定见中,必仍有清净与杂染之分别。
作意于净染分别有二层次——
一者,于相对上,清净与杂染之分别,到底如何作标准?此即关乎行者决定之层次。或落有边、或落空边、或不落二边、或离四边,诸宗宗义之成立,即在此层次上而显分别。
二者,于修证相对时,行者悟知所谓净染分别,实仍落心识与外境相依之层次,离此相依,则净染皆不成立,由是现证相依缘起之空性。此时即已由相对缘起成立净染相依之胜义。
然而行人此时未离相对,以其时行人仍持如来藏为决定,相对于阿赖耶。
唯识今学之成立“清净依他起”,非无根据而施设名言。于此时之离心境相依而入相对决定(虽然其决定或非如来藏,而名之为圆成实),即可名为“清净依他”之境界。中观师否定唯识,若未经历修证,但据名言而兴诤论,实未持平。
故说相依与相对,若不从修证作理解,但依名言而作思量,则有时易起混淆,今依修证而作辨别,理趣即便清晰。
汝屡言依四重缘起及其超越以作修证,可否略说其理趣。
龙青巴于《实相宝藏论》为修证般若波罗蜜多之次第立四句义:无有、平等、圆成、唯一。此四句义即是四重缘起及其超越。
一?无有。此据心识与外境之相依缘起而否定“因缘有”,即证因缘和合而成之有为无自性。
二?平等。此据如来藏与阿赖耶之相对缘起而否定“相依有”,即证相依而成之有为无自性。
三?圆成。此据轮涅一切界之相碍缘起而否定“相对有”,即证相对而成之有为无自性。
四?唯一。此证相碍缘起而成之有亦无自性,如是而成无碍,故无舍离而无所得,由是证无分别而成唯一。
此即深般若波罗蜜多,即般若性相用三无分别之现证。若不由四重缘起及其超越而说,终不得此“实相宝藏”理趣。 

壬午年(公元二千又二年)九月至十一月,读时贤释《中论》诸著,未惬于心,忽于座间持清净忆念而成本颂。其后持本颂为弟子讲解,令其于修习时,能依四重缘起及其超越而认知所修之义理,由是离事相边,且知修习次第之建立义。诸弟子请将所讲作为颂释,余允其请,遂成如上诸说。愿以所说,回向有情,令知般若波罗蜜多体性。 无畏郑重而记。
又跋
己丑年(公元二千又九年)五月至闰五月底,即侍者大品病危至辞世第四十九日,成《细说如来藏》一文,拟刊成书,复以本论及释论完成已近七年,讫未着意刊行。当时请余解说者即为大品,故起意以此作为下篇,附于如来藏一文之后,此由四重缘起之观修说如来藏,文意虽较艰深,但亦堪为读者深造之用。以此纪念大品随侍辛劳,愿其弹指证入香巴拉世界。 无畏珍重而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