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岸彼岸随笔

生活是美的,只是需要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生活里有爱,只是需要一颗能够感受和孕育爱的心。
个人资料
正文

我的作家梦

(2021-02-12 16:46:56) 下一个

我的作家梦

上小学时,语文老师喜欢我写的作文,每次点评课,总要把我的作文在全班同学面前作为范文朗读。

"你以后会成为一个作家",她对我说。

我长大后要成为一个作家,于是我对自己说。

开始只是课余时写写小文章,登登黑板报,有一次斗胆投了一篇小文到少年报竟然被刊出,于是开始以小作家自居。

到了中学,在重点中学的重点班,同学们个个文理双全,作文前几名再也和我无缘,语文老师给我的作文大多只打4分,那时青春年少,不知道自已是什么,很容易否定自己,虽然对阅读依然痴迷,但对写作的兴趣慢慢地淡了下来。

那时最喜欢的课程是几何学,除了上课,课余时热衷于解一道道的几何难题,解出一题便赏自已一包零食,几十包零食下来,竟然以解复杂的几何题为一大乐事。

一次几何课上,正开小差与同桌聊天,被老师发现,先叫同桌站起解答一道黑板上的几何题,黑板上画了二个大小不等的圆,小圆中有一个内接三角形ABC,要求在大圆中画出一个相似三角形,可以用圆规。

同桌没有思想准备,答不上来。我赶紧低下头。怕老师叫到我,十几年以后自己当了教师站在讲台上时才明白,当全班同学齐刷刷地抬起头睁大了眼睛盯着前面看时,低下头的那位恰恰是最引起老师注意的。

"陈同学,你来回答",果然,老师没有放过我。

由于没有准备,开始时支支吾吾,但有课余的那么多练习垫底,我一步一步想,一步一步说,老师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地画,最后结果是:答案正确。

由于这道题的解答要绕几个弯,同学中没有举手回答的,一个思想开小差的同学一不小心还能答出来,这让老师非常兴奋。

"这是什么味道?"他问大家。

"陈皮梅的味道",全班同学不约而同齐声回答。

从那节课开始,陈皮梅开始当上了几何课代表,从这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对理科工科的课程兴趣渐浓,想着作家还是让别人去成为好了,自已将来作个科学家也不错,至此不再想当作家的事了。

后来继续读书,然后工作,再读书,再工作,来美国后,换个专业重新读书,毕业后在新的领域重找工作,学位与职业都与文学无关,活着活着就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理工女。

工作的几十年,虽然以理工为主,文学却从未与我疏离,阅读的兴趣一直与我相伴,下班后,或周末,或假期,一书在手,幸福而满足。

退休以后,有了大把的时间,看有趣的文章不再仅仅是阅读,会慢慢地从写作的角度去欣赏作者对文字驾驭的艺术,渐渐地,自已也有了写作的念头。

其实想当作家是从小学起就埋在心中的种子,无论隔了多少年,一旦给它一点温度和水分,它就会被激活而窜出土壤,这些年来丰富的生活积累和越来越多的写作平台提供了一片肥沃的耕地,种子该出土了。

业余写作或者是退休后的写作都会是一大乐事,因为写作者不必如专业作家为了累积写作素材而特地去深入生活,他们一直在生活的深处,库存丰富,只需要时间,便可编织成文,比较容易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只是需要琢磨怎么写,而写作的技巧是可以慢慢从优秀作家的作品中去模仿去练习的。

其实每一个人都值得把自已的经历写下来,不一定要发表,甚至不一定要给别人看,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思想梳理的过程。就象很多好的主意是在与别人讨论的脑力震荡中产生,对人生的意义和体悟经常就是在写作中逐渐形成或慢慢清晰起来的。写作的过程不但是把思想记录下来,在写的过程中会形成新的思想,这是写作的额外收获。

选择何种文体开始写作我并无纠结,虽然年轻时喜欢看小说,二三天便可看完一大本,但写小说需要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整体布局的思考,前者是我所缺乏的,所以似乎不适合自己。

也曾看过不少游记,写游记需要对景物细微而优美的描述能力,我并不觉得自己有这一方面的天赋,我看到的美景若有十分的好,我也许只能写出三分,这三分还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挤出来的,所以写游记也不是我的选项。

诗歌我很喜欢,朗诵一直是我的兴趣爱好,看到一首好诗,便会吟诵一遍给我自己听,上学时也写过几首小诗登在校刊上,谈不上文彩,押韵而已。但由于题材有限,写诗只能偶尔为之,不够过瘾。

随着年岁增大,比较喜欢看短小的散文,散文随笔可以是几百字的生活感悟,也可以是几千字的人生故事,不需华丽的辞藻,只要有真情实感,比较容易上手,而且用简单的语言把独特的思考记录下来是我一直想做的事,于是决定学写散文,把自己经历的,周遭碰到的,看到的人和事纪录下来,写给自己看,也与有兴趣的人们分享。 

写作需要灵感,成文的过程却是需要特定的氛围的,灵感就象下蛋,成文却象孵小鸡,灵感来了,找个纸笔记录下来便有个鸡蛋,有个鸡蛋还得有个鸡窝,母鸡还得躲进鸡窝慢慢孵才能孵出小鸡来。

或许每位写作者都有自己喜欢的写作环境,我家客厅的一角放置的L型书桌加上桌上L型的台灯为我营造了一个写作的小天地,我喜欢坐到书桌旁,在柔和的灯光下,放上一曲二胡休闲音乐,音量要调到正好,太高了注意力会被音乐吸引了过去,太低了音色会失去不少的美感,这样把心定下来,或者欣赏作家们的优美文笔,或者享受着那一刻突然而来的文如泉涌。

拜现代科技之赐,现在写作的技术操作比以前容易得多,一支苹果铅笔即可在IPAD上写写改改,不再需要敲键盘,也不再需要稿纸,省下了虅写的时间。若能出口成章,普通话又说得标准,一边念出,一边已可成文。

年龄渐长,做事最怕的是不拖拉,什么事说干就干,累也干,困也干,开始了就一口气做完,把自己整得精疲力竭,几天都缓不过来,好在这一个缺点我早就改正了,就说写作吧,几年前就向朋友们宣佈,我要打算写博客了,每年都会有人问我,你开始写了吗?回答了几年"还没呢",现在旁人懒得再问,我却心血来潮了,鸡蛋早已储存一筐,有几个早在鸡窝等候,母鸡一高兴,钻进鸡窝,孵出一只,便心生欢喜。渐渐地隔三岔五去鸡窝蹲一蹲便成了习惯,任何事养成了习惯就好办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确实是这样“任何事养成了习惯就好办了。”
十分僵化 回复 悄悄话 很有意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