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一壶酒

花间酒气春风,竹里棋声暮雨
正文

二战美军潜艇系列 3. 大青花鱼掀翻大凤

(2023-07-30 03:17:36) 下一个

二战期间的柴电驱动潜艇,需要经常露出水面,不像后来的核动力潜艇那样能憋在海底几个月不露声色。加上比较复杂的甲板和上层结构,潜艇当时被戏称为“能潜水的水面战舰”。二战的大部分潜艇最快水面速度只能达到 20 节左右,潜水航行速度小于 10 节。由新型航母和主力战舰组成的美军特混舰队 (Task Force)或日本的机动舰队 (Mobile Fleet),甚至可以飙到 30 节以上。由于这些局限性,潜艇想干翻一艘大型战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潜艇在航母编队的警戒范围边上就会被发现,周边的驱逐舰或巡洋舰就会像老鹰捉小鸡般的扑过来,用深水炸弹饱和轰炸,航母则会从容提速离开。

1944 年 7 月在菲律宾海马里亚纳群岛发生的美日海上决战中,美军的两艘潜艇候在日军第一机动舰队航行的途中跟踪并发动突袭,各击沉一艘大型航母,自己仅负轻伤而得以全身而退,是美军潜艇史上的高光时刻。这里就先讲讲 USS Albacore SS-218 大青花鱼号掀翻日本旗舰大凤号大型航母的过程,把USS Cavalla SS-244 棘鳍号复仇翔鹤号大型航母的故事留给下篇。

USS Albacore SS-218,昵称为大青花鱼号或青花鱼号, 是一艘加托级潜艇,1941 年 4 月 21 日在康涅狄格州格罗顿市(Groton, Connecticut)的通用动力电动船厂(General Dynamics Electric Boat Co.)安装龙骨,1942 年 2 月 17 日下水,1942 年 6 月 1 日投入服役 (图一)。大青花鱼号水面排水量约 1,500 吨,潜水排水量约 2,400 吨。装备 10 管 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 前 6 后 4,满载时携带 24 枚鱼雷。

图一. 1942 年大青花鱼号潜艇在下水后不久泊在通用动力电动船厂的船坞里

她的对手大凤号(Taiho)是日本当时新建的一艘大型航母,1944 年 3 月 7 日投入战列,长 260.6 米,标准排水量达 31,000 吨,搭载 65 架舰载机。该舰首次采用英式钢铁甲板结构,舰首全封闭设计,装备雷达,被日军自诩为不可击沉,从而成为第一快速机动舰队司令官小泽治三郎的旗舰。

图二. 大凤号航空母舰实际图和战斗姿态模拟图

 

图三. 大凤号航空母舰的侧面及鸟?效果图

时间回到 1944 年中。大青花鱼号在 5 月 29 日开始了她的第九次巡航,行动海域为菲律宾海马里亚纳群岛以西和帛琉附近。七月中旬,塞班岛战役打响后,大青花鱼号奉命转移到更南 100 英里的位置,以期能够拦截小泽的第一机动舰队。

随着美日菲律宾海海战(日称马里亚纳海战,图四)双方备战进入高潮,日机动舰队于 7 月 19 号拂晓率先发现美特混舰队,三艘处于先锋位置的轻型航母瑞凤、千岁和千代田号 (C Force)放飞了第一波舰载机,攻击还在途中。随后,小泽舰队的主力大凤号和翔鹤号 (A Force)于凌晨 7 时 45 分开始第二波舰载机的起飞。

图四. 菲律宾海海战美日航母舰队机动示意图

大青花鱼号几天来一直在寻觅跟踪小泽舰队,机缘巧合般地在这千载难逢的时刻出现在日舰队周边。她通过潜望镜观察到左舷 11.8 公里处的日军一艘航母、重型巡洋舰和驱逐舰,之后又很快在右舷发现了另外一艘大型航母正在迎风放飞舰载机。她选择了右舷靠得近的敌航母进行攻击,当时根本不知道目标其实就是大凤号旗舰。8 时 16 分,当大青花鱼号逐渐接近到大凤号 4.8 公里,即将开火的紧要关口,她的自动火控出现故障。但时不可失,艇长布兰查德中校(James W. Blanchard)决定目测发射,一次性扇面联射舰首全部六枚鱼雷,以增加命中的机率。

这时,日本飞行员小松早生刚刚驾驶他的慧星舰载爆击机(Yokosuka D4Y Suisei,横须贺海航技术厂生产)升空,瞥见一枚鱼雷拉出尾线直奔她的母舰而去,责任心让他舍身俯冲入鱼雷的路径,引发这枚鱼雷爆炸。这个出乎意外的场景拉响了警报,大凤号的舵手开始极力机动规避,成功躲闪开了四枚鱼雷,大家刚刚透口气的时候,第六枚鱼雷击中了航母的右舷。

这枚鱼雷击在右舷产生的爆炸将船体炸穿了一个洞,进水船头部下沉了 15 英尺。爆炸也导致两个航空油箱破裂,并卡住了飞行甲板和上机库甲板之间的前升降机,机井里充满了海水、燃油和航空汽油的混合物。根据损失报告,小泽最初并不担心。大凤受到的损害似乎很有限,漫入的海水很快得到控制,航母的航行没有受到影响,甲板升降机井用餐厅的木桌子覆盖后还能正常放飞。

但是日本海军损管队的软肋却酝酿着悲剧。积聚在前电梯井中的泄漏航空汽油开始蒸发,油气很快就渗透到了机库的上下甲板。船员们意识到了危险,但由于训练不足及缺乏实战经验,未能拉出受损的电梯井,也没有用机库灭火系统的泡沫覆盖地面。由于大凤号的机库是全封闭的,机械通风是排出污浊油气并用新鲜空气替代看上去是唯一的办法。为了让升降机井积压的油气排出,菜鸟损管官员命令全舰通风系统满负荷运转,并用锤子砸碎船舷窗的玻璃。1 号和 2 号机库两侧的通风管道门和舱口因此均被打开,导致油气扩散到未接触的区域并达到饱和,增加了意外自爆的机会。

下午 14 时 30 分左右,也就是鱼雷命中后约 6.5 小时,机库甲板上发电机发出的电火花点燃了积聚的油气,引发了一系列灾难性爆炸。第一次殉爆后,大凤号开始失速脱离队形,注定要失败。尽管小泽想与航母一起殉职,但他的幕僚说服他要在这困难时刻活下去。带着天皇的肖像,小泽和其他指挥官乘坐若月号驱逐舰转移到了羽黑号重巡洋舰(Haguro)。此后不久,大凤号遭受第二次殉爆炸并沉没。2,150名官兵中的 1,650 名官兵与她一起沉没或阵亡。

回到大青花鱼号,发射鱼雷后她迅速潜入水下规避,大凤号的护航驱逐舰马上扑上进行了深水炸弹攻击,但只对她造成了轻微伤害。随着大青花号逐渐脱离险境,舰长还在懊恼没有时间多发射几管鱼雷,舰上也没有乘员认为目标会沉没。返回基地以后,他们才被告知一枚鱼雷就掀翻了不可一世的大凤号,并意识到会被载入战争史册。

可是大喜之后必有大悲,大青花鱼号的命运只能用“常在水边走,怎能不湿鞋”来形容。1944 年 10 月 24 日,大青花鱼号启航前往日本执行第十一次巡航,未能在预定的 12 月 10 日返回基地,消失在海底。日方战时报告《敵潜水艦撃沈確認詳報第一号》(1944 年 11 月 15 日著成)详细记录了大青花鱼号的最后时刻。11 月 7 日,日特种扫雷舰福荣丸7号在北海道津轻海峡江山岬灯塔附近巡逻,于中午 12 时 35 分听到水下爆炸声。同时,附近风间浦村的防卫站也监听到了两次水下爆炸声。在爆炸水域发现了大量的漂浮物,包括木头、床、书籍、香烟、衣服和食物等。根据这些记录,估计大青花鱼号在该海域触雷沉没,全体船员无一幸存。

2022 年 5 月 25 日,日本深海工学会在东京大学 Tamaki Ura 教授提供的信息和技术帮助下,对发现的津轻海峡一处的水下沉船残骸进行调查,根据摄取的图像确定是大青花鱼号。2023 年 2 月 16 日,美国海军历史与遗产司(Naval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 NHHC)宣布,在日本北海道海岸附近一处沉船遗骸确认是大青花鱼号 (图五),感谢日方的帮助,呼吁尊重死者,让海底遗骸成为永久坟墓。

图五. 大青花号在北海道附近海底的沉船遗骸

一声叹息。最后,再看一眼大青花鱼号的臂徽和衣冠冢 (图六、七),致敬这艘二战功勋潜艇。

图六. 大青花鱼号的臂徽

 

图七. 大青花鱼号的衣冠冢

谢谢阅读。

 

二战美军潜艇系列 1. 引子 - 博客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二战美军潜艇系列 2. USS Tinosa SS-283 和马克 14 鱼雷的改进 - 博客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二战美军潜艇系列 3. USS Albacore SS-218 大青花鱼掀翻大凤 - 博客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二战美军潜艇系列 4. USS Cavalla SS-244 棘鳍号偷袭翔鹤号 - 博客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参考资料

1. https://www.ussalbacore.org

2. USS Albacore (SS-218) - Wikipedia

3. Japanese aircraft carrier Taihō - Wikipedia

4. Battle of the Philippine Sea - Wikipedia

5. Wreck of WWII Submarine USS Albacore Discovered off Japan - USNI News

6. 全球战略 航母对决系列: (五E) 菲律宾海,1944年6月19–20日 - 博客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Duckmaster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最后的老留' 的评论 : 谢谢阅读!
最后的老留 回复 悄悄话 好文,谢谢!
Duckmaster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全球战略' 的评论 : 谢谢战略兄捉笔补充,这样故事就更完整了。新武器形成战力需要实战,但日军此战的代价也太大了。如你在航母系列里所说,后来小泽能认清形势,把队伍带回家就已经很幸运了。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本篇从潜艇角度,写的不错!从愚作航母对决系列,补充一些有关大凤的材料:“最让日军振奋的是1944年3月新入役的现代化大型航母大凤号(Taiho)。这是最新一型航母的首舰,技术上取得了四个零的突破。(1)装甲飞行甲板,能抗500公斤(1100磅)炸弹——以前所有日,美航母都用木质甲板,装甲甲板是英航母的特色。(2)全封闭式舰首,能抗风暴,不但提高了耐波性和适航性,而且增加了飞行甲板长度和最前部飞行甲板强度,可装备更大更重的战机——以前所有日航母都用敞开式舰首。(3)采用了和舰桥一体化的直立式烟囱,外斜26度——以前所有日航母都是真正的平顶船(flat top),烟囱一般安排在舷侧,向下弯曲,在高海况情况下容易进水。(4)装备了雷达(日军称为电探)。但大凤号的缺点是由于飞行甲板装甲很重,所以舰载机数量仅52架,比吨位相近的翔鹤级少了三分之一(相比之下,英航母舰载机才30来架)。好在三种主力舰载机都更上一层楼,换成了威力更大的新机种(见第4节)。和以前设计的日航母偏重进攻性而忽视防护性相比,大凤号攻防兼备,设计先进,被寄于厚望,4月成为小泽的旗舰。” 不幸的是竟被大青花鱼一雷打到全世界最深的海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