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急火燎是贴了一层又一层封印而已

(2022-02-21 03:59:07) 下一个

瞿鹊子去问道长梧子,他说得道的圣人不缘道。不喜求不就利不违害,他们不去以心捐道,也不追求所谓的快乐,心中没有所谓的好坏利害分别,他们能够又乎尘垢之外,没有这种世俗的牵挂,他们有一颗无恐怖无挂碍之心,并且他们把有当作无,把无当作有,连孔子都认为这是胡说八道,人是不可能达到这种境界的。夫子以为孟浪之言,我以为妙道之行,可我认为这是大道的玄妙之处。我相信我信以为真。吾子以为奚若?先生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呢?

长梧子说,你要入了这个境界,才能够谈得上相信,你这样心急火燎得问这问那,又去问孔子又来问我。汝亦大早计,你还是心急了。你的心如此的急噪,又怎么能够入得了此境呢。

长梧子说,瞿鹊子是见到了鸡蛋,就恨不得马上看到鸡在打鸣,刚刚准备去打猎,手里拿着一把箭,就想马上吃到烧烤,这是多么急噪啊。

长梧子说,参万物而一成纯,你只有参悟一万年的生死,仿佛穿越一万年的时空,才能够达到这种纯素的、元一的本心的状态,回归于本源。立乎本源,知通于神,这时候一切以神明通达天地,万物尽然,以是相蕴!说万物都是这样,万物皆备于己!都包含了所有的信息,这是本性具有,并且能够开启本有的这种觉知。

众人役役,圣人愚chun,如果我们过于急噪,就相当于迫不及待的给自己贴上了一层又一层的封印。而得道的圣人,完全是没有那种分别心混沌的状态,反而能够开启本有的觉知,所以真正得道的圣人,他是参悟了一万年的生生死死。子恶乎知悦生之非惑也,子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不知归者也。你又怎么明白贪生是一种困惑,怕死是一种迷失呢。正因为你是心急火燎,你是无法明白此中真正的含义的,也就是说在得道的圣人眼里。就是庄子《至乐》篇说的“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庄子讲的尊生之道,并不是我们贪生怕死,而是追求我们的精神永存。追求那种“薪尽火传,不知其尽也”的生命永恒之道。庄子在《徐无鬼》篇说,求道之人,有暖姝shu者,有濡需者,有卷篓者,讲到的第一种人就是暖姝者,也有的版本叫喧姝者。这个暖姝者学一先生之言,暖暖姝姝私自说也,自以为足也,而未知未始有物也,这样的人,他只是在自己的认知圈子里打转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光明通透,他还没有参悟生死之道,而真正的参悟生死之道是“未始有物”,也就是回归到空无的状态,也就是长梧子说的“无谓有谓,有谓无谓”。有就是无,无就是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没有所谓的生,也没有所谓的死。
庄子说立乎本源,知通于神。回归到这个本源,回归到这个本心,回归到庄子所谓的“环中”,那么一万年,也只是须臾之说,也因为参悟了生死,参悟了时间和空间。入于不生不死,那就是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所以一个人的生命的成熟度,不是按照他年龄来判定的,而是他唤醒了多少本有的信息,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的人和物都是形形色色,各有不同的,有的人好像生而知之,那是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不同的信息体,每个生命的显化都是在显化不同的信息而已。


抄录视频全文“庄子:参万岁一成纯;用万世轮回之薪,修得全面觉醒,万物皆备于己。”)

https://www.ixigua.com/7027805445930779173?logTag=3c4c59fe73cd55a8ced0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