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北京旅游集散中心被揠苗助长

(2022-12-21 13:39:34) 下一个

北京旅游集散中心被揠苗助长

                               2005年9月28日

何必

前几天旅游集散中心成立,据说这能在一定程度上遏止旅游黑车……(略。)

记者在建议观点里写到:(略。)

交通行政执法部门上路收拾旅游黑一日游车,这种事情听起来就挺新鲜。原本归旅游部门的事情,怎么就请动了交通管理部门来帮忙治理?显然这是早就策划好了的。

从整个文稿风格看,矛头直指黑一日游。在交管部门查处过程中,带上了电视记者,这也当然是设计之中的;或者说,抓到黑一日游的车,这是十拿九稳的。

其实,媒体对于这种黑一日游的存在也是很旗帜鲜明的。7月份《北京青年报》以“警惕‘黑车一日游’换新招”为题,分别揭露了这个名义下,“串通中小或无照旅行社明码收取高额提成”、“发车时间没准票价随意上涨”、“强制收费参观明说为了‘提成’”、“‘临时景点’不断游客怨声载道”、“‘吃饱吃好’成空头支票”、“‘黑车一日游’一日可挣五六千”等形形色色的内幕。从这种报道里可以看出,一副恨不得把这些黑一日游行经都斩尽杀绝才能解气的架势。

现在,正规旅游公司的车辆在进行不正规、准确地说是不合法的运营活动,也被逮了个现行。而看上去,那些正规旅游公司的车辆都是那么真实地道,除非长了火眼金睛,凡人很难辨别这正规车辆究竟有什么不能信任的地方;即使是交通执法者,也说这种车的手续没问题,只不过从事的旅游业务不被允许。可这下问题就来了,旅游的业务范围确定与监管,应该是旅游行政部门的事,交通管理部门是无权介入旅游业务活动甄别事务的,可现在交通执法者却越俎代庖,跨过行政边界管到了旅游的势力范围当中,这种行政权力边界的模糊与混淆,从程序上就缺乏合理与正当性,使得这种执法活动在起点上就存在着合法性问题。

而司机回答记者提出问题时的内容也是非常发聋振聩:“这车一个月交8200份钱我怎么交呀?”

这种说法很熟悉吧?当然啦,对于呆在北京的人来说,基本上都知道这“份钱”的含义??那是出租车公司向驾驶员收取的固定数额的租金,是出租公司背靠政权开辟的明目张胆而又合法的寻租产业的标价,是塑造现代骆驼祥子的货币工具,是公然蔑视与践踏《劳动法》有关劳动时间、劳动报酬与社会保障条文的财务表现。

如今,这正规的旅游公司的司机也要交份钱,或者说,份钱不仅存在于出租公司,在旅游客运公司里也大模大样地现在着;或者说,旅游客运公司也把这些正规的旅游客运车辆承包给个人,学着出租公司收取司机的份钱。

而那个司机的反问也的确触及了黑一日游现象的实质:查处容易,可司机的份钱怎么办呢?

当然,这不是交通执法人员所能管和所愿意管的,只管查处,至于该怎么办,那可不是执法人员职责范围里的事。就如同现在查处那些小商贩、小诊所、小摊点等那般,只管查抄不管活路。

事实上,这黑一日游存在并非一日两日了,在北京的地面上也晃悠得旷日持久了。可为什么现在突然会冒出来旅游部门请动了交通管理部门联合打击黑一日游的举措呢?

开片栏目分别在9月17日和9月20日节目里报道,9月17日,北京市旅游局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北京旅游集散中心正式成立,并于9月20日正式挂牌营业,将逐步取代巴士公司的游一到游十八旅游线路。开业当天,游一到游五5条线路的巴士旅游车完全退出。这个旅游集散中心专治非法一日游。在发布会上,该集散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兴海介绍:“目前我们开的三条旅游线路可能从价格上看没有黑车便宜,黑车可能一百、八十的,但是我们的旅游产品和景区构成有质的区别。我们到定陵和八达岭长城140元,而黑车可能上其他的长城景区,价格要差四五倍。”“目前北京的散客旅游市场非法竞争主要集中地区是在宾馆和小旅馆,我们首先要进宾馆和小旅馆,从源头上把客源集中起来。第二要进社区,主要解决北京市民的出游。第三主要解决学生,进入大学城。06年实现三进。”而在20日开业仪式上,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顾晓园表示:“眼看十一黄金周就要到了,我们希望旅游集散中心能充分满足北京的散客旅游市场,规范北京的旅游环境。”据了解,北京每年被黑车、黑导抢走的散客人数将近80万人。北京旅游集散中心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在机场、车站以及城区的主要地段设置集散站点和咨询宣传亭以方便游客辨认;与此同时,市旅游局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加强对非法一日游市场的整顿,双管齐下共同清理非法一日游。

如此一来就明白了,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打击非法旅游活动,用正规的来取代非正规的。

北京市每年接待外地游客8050万人,其中87%的游客是纯观光客,而目前北京市的旅行社接待能力为540万人,有4800多万游客必须选择自由行的方式游览北京。而该集散中心所开辟的三条旅游线路的接待能力不过几十万人。

可即使如此,北京市旅游局方面还是想起一出是一出,弄出个旅游集散中心来试图消灭非法的黑一日游现象。到现在,这个集散中心虽然占据了最佳的地理位置,可还是表现出藏在深闺人不识的局面,缺乏主动出击招揽客源、悉心周到地为游客服务、树立自身品牌等意识与方法,一副死皮赖脸的无为之态。实际上,这种集散中心不仅在价格上没有优势,在服务观念、经营品种、接待能力等方面也很差强人意。

众所周知的是,国有企业一直被诟病的就是其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服务质量低劣、市场意识薄弱、官僚化倾向浓重等痼疾。依靠国有企业与星罗棋布的个体、私营、黑色、灰色的同行较量,在开始时结局就已经能够看到了。姑且不说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只是说,按照目前的行政制度设计,凡是能交给市场运作的政府就应该坚定不移地退出,凡是竞争性市场政府都不应该介入。黑一日游的存在,本身是个市场监管问题,应该通过加强对市场环境的治理从而达到提供让市场主体放心安全的公共环境,而不是政府动用纳税人资源兴办经营性机构、将权力资本化,形成新的设租寻租空间。

更不应该做的,就是动用行政执法力量,党同伐异,借政府和法律的名义,以政权和执法的压力,惩治并驱逐其他市场主体,以行政手段排斥竞争对手,不顾被查处者生存状况、行业现状、市场容量以及如此行政作为对社会的影响,悍然规定只有北京市旅游局兴办的旅游集散中心才是一日游的唯一合法经营者。

设想一下,假如我们回到计划经济时代,一切都由政府包办,一日游完全回归到政府手中,别说那每年8000多万到京观光者,只是在北京的人面对国营单位那副财大气粗店大欺客的德行,谁敢对这种集散中心的存在与发展手舞足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