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背运的数字

(2022-12-09 00:43:16) 下一个

背运的数字

                                                2004年5月1日

何必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建伟通报了今年以来全市安全生产的基本情况……(略。)

该报在五一节当天编发这种消息,也实在是一种无奈。但凡有其他变通手段,大抵是不会在节庆期间给读者添堵的。之所以还要在节日当中把这种信息透露给公众,无非是因为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卫生部都选择了节日前一天来发布相关情况,不知道这种安排是否有其用心。就算没有,众所周知,逢年过节媒体的版面都会减少,并且也都有意选取让受众感到歌舞升平的明亮内容,但节日前一天才得到这样的素材,媒体在是否刊发上也的确进退维谷。

而说到目前重大食物中毒漏报瞒报情况减少,听起来是由于制度建设逐步完善过程中法治化程度提高,所以才导致了今年一季度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增加;换言之,以往也许并不比现在少,但只是由于人们对此了解得少,才不像现在这般触目惊心。

媒体上对于现在各式各样的造假事件报道得很多,但在报道时还是有所顾忌。比如,北京电视台某经济报道节目光是近期就报道了北京市场上出现的有毒韭菜、假柴鸡蛋、以及劣质餐盒、奶粉、山楂、香肠等等食品,但在综述这些时,还是没忘了煞有介事地补充道,现今出现这么多假冒伪劣食品,并不是因为比过去多了,而是因为政府重视了,媒体披露得多了,所以人们才感到这种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发生频率高了,甚至这种情况被揭露应该是件好事,证明有关部门把北京人的安全放在了心上。

听了这样的说辞,心里总是感觉怪怪的,好像明明被人打了一顿,却还要说打得好,这证明还有人看得起并愿意拳脚相加。

公共卫生被提到公众面前是因为去年肆虐北京乃至全国的非典型性肺炎闹腾的,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颁行的时刻,恰恰是非典正在登峰造极的当口。那时满北京大街上空空荡荡,服务业因此受到重创,旅游、餐饮、酒店、交通、民航、铁路等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而且,由于卫生部和北京市有关头面人物瞒报疫情,导致防范与控制最佳时机被耽搁,相关人员也因此去职。所以,该条例本身就是个非典火暴时期的应急之举。

而北京安全生产方面,却没有什么事件导致漏报瞒报情况的直接改变动因,却还是在重大死亡事故和死亡人数上有了200%和233%的增长率,这大概就不能简单归因于制度完善导致情况更加透明了。

退一步说,即使安全生产方面也有因责任健全而带来的事故信息发布上的增加,却也还是不能放心。2004年4月23日《北京晨报》报道,4月21日在北京市环保局举行的通报会上,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4月21日,今年我市市区二级及好于二级的天数累计58天,比去年同期减少11天;四级及以上的中重度污染天气共7天,超过了去年全年出现的天数,可吸入颗粒物大幅上升;去年没出现的沙尘暴今年已出现4次。尤其4月以来,空气污染严重,21天中二级天数仅为6天。

从中,人们大概总不会再根据这则消息找借口说,是因为我们的气象与环境报告方面也有了实质性的进步,使得公众对于天气和环境污染方面情况的了解程度有所增强,即使是与去年相比也得到了大大的改观,所以北京人才应该在恶劣的污染环境里弹冠相庆乐不思蜀,用自己常规思维揣摩无尽的变迁,在灰蒙蒙的城市当中找寻失去了的常识与整洁。

从媒体透露的情况看,到现在,漏报瞒报现象并不少见;而作为媒体中人,更清楚个中深浅与意味,每每得悉某条新闻时,都能够从中解读出语言背后的含义。这种猜量也是门功夫,而且也为国人所特有。

抛开所谓的漏报瞒报不说,仅仅从安全生产事故、食物中毒事故、严重污染天数的大幅度增加上,似乎就已经足以让人心惊胆战的了。

在国外的人都有种体会,当飞机飞到中国上空时,窗外就逐渐变得灰暗下来,天空中悬浮着一层层污染物质,把飞机和心情都包围得很紧密;原本绿茵茵的大地也变成了裸露的黄土地,失去了自然的光泽。肮脏杂乱是有过比较者几乎共同的感受。

而说到肮脏,北京交通台一主持人的说法倒是很经典:中国人就是地球上的灰耗子,百病不侵,没干没净吃了没病。但他现在也还是困惑起来,以前掉在地上的食物捡起来直接就吃了,可如今却胆怯得很,在农村都不敢采摘菜蔬瓜果未经死命的洗就吞将下去,要真是赶上什么有毒的,再怎么灰耗子也没戏。

就这么着,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故与环境污染数字还在扶摇直上。对此,不知道还有谁能乐观起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