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节能透露出的泡沫

(2023-01-02 23:45:22) 下一个

节能透露出的泡沫

                                         2006年6月14日

何必

2006节能环保展览会6月13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正式开幕……(略。)

记者为节目后面的点评写的建议观点是(略。)

媒体刊发2005年中国政务景气监测报告说,2005年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国内调研、考察活动共有79次。高层国内考察主要有六大主题:党员先进性教育,关键是取得时效;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是节能降耗、循环经济、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自主创新,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落实惠农政策;区域战略布局,关键是中西部大开发等。

从中可以看出,节能业已成为党政部门实施新政的重要内容。

于是,与此配套的各种活动也风起云涌。今年3月28日出版《每日工业快讯》报道,(何必注,略。)

怎么样?够热闹的吧。节能将以立法的方式对社会生活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并且,通过对于现行法律的修改,是否能够从责任和救济的层面缓解当下中国能源吃紧的局面,更是为社会拭目以待。

如此,节能作为一个朝气蓬勃的新兴产业,自然也就吸引着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资源进入其中,进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产业狂潮。

3月28日快讯,(何必注,略。)

6月2日快讯,(何必注,略。)

这样的景象是不是为我们非常熟悉?只要是有利可图,恨不得全民族一窝蜂冲将上去,像文革期间北京流行红茶菌、后来的呼啦圈那样,缺乏独立意识和权利传统的中国社会,干什么都一拥而上,迅速把一个产品甚至一个行业毁掉完事。曾经红火一时的湖北掉渣饼在北京乃至全国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迅即完蛋,折射出中国的社会环境对于任何新生事物竭尽全力进行摧残并万众一心兴高采烈地为其掘墓送终,成就着一个又一个的中国特色的五彩缤纷斑斓夺目却都很短命到了转瞬即逝的泡沫,在一声声的破碎当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中国人对于破碎的习惯和渴望。

所以嘛,那个附庸风雅的什么节能展,注定也逃不出这么个路数。看看展会上那些脑满肠肥而又急赤白脸的老板们,就知道这个产业的前程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