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咱就得忍受有毒食品对健康生命的剥夺

(2023-01-23 13:53:00) 下一个

咱就得忍受有毒食品对健康生命的剥夺

                      2007年10月15日

何必

食品加工小作坊一直是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整治中的难点,也是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高危区域……(略。)

面对不断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国内地竞相出台对策,以确保本地区的政治稳定。

这不,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省,就有东莞采取了如此措施,来防止小食品作坊的产品造假贩私,提高本地人们食品安全水平。

按理说,这些规定都很及时到位。比如,对小食品加工作坊,不准其产品超出本地销售,不准在本地超市销售,必须签订承诺书,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必须与生活区域隔离,不准饲养猫狗等等。

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涉及到吃进嘴里的物品,其标准应该严之又严。这不仅仅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也为现如今的人类社会所共识。全世界各个国家对于食品销售的标准,可谓林林总总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并且有着日趋严格的态势。在那些被国内自由派称之为学习榜样和典范的自由主义国家里,政府也绝对不敢在食品安全上放任自流,不敢将这个领域完全市场化,而是由公权力在场,行之有效于形形色色的规制。今年,美国出现若干食品安全事件,美国媒体和社会指责美国政府缺位的声音汹涌澎湃不绝于耳,迫使小布什们加紧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东奔西走。这反映出一种国际趋势,在食品(当然,也有其他的消费品)安全性保护上,再怎么加强政府监管也是不过分的。

而中国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食品安全领域里的飞地。现如今全世界一提到食品安全,条件反射似的就想到中国。王未名给我发来BBC的相关报道。

2007年06月18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8:46北京时间 16:46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从“今天还能吃什么”到"中国食品威胁论"

(何必注,略。)

其实,文中提到的情况,所有在中国内地生活过的人都遇到过。在我曾经供职过的电视调查类节目中,就采用过网上流传的“餐桌上的十面埋伏”。而我曾经供职的电视资讯类节目,更是对北京市的食品安全事件报道得连篇累牍。观众看过节目后,反馈给节目组的观感是,现在几乎厨房里所有的食品都不能吃,甚至连喝水都有安全问题,只能喝西北风了;而这凤中还有沙尘暴和过量排放的有害物质。

这种说法并不是危言耸听吧?

王未名发BBC内容。

中国人谈中国

2007年06月29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4:04北京时间 22:04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国人在哭泣

(何必注,略。)

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被人们麻木不仁。这可并不是什么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问题,而是面对严重的监管缺位的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健康被糟蹋,经济发展国富民穷的全部后果,以几乎所有国民的健康乃至生命作背书。

还应该意识到的是,现如今的中国农民也在采用自身的二元手法应对中国社会的二元结构,那就是,自己种植的供市场销售的品种是一种方式,而留给自家食用的品种则是另外一种方式。不管是蔬菜、水果,还是家禽家畜,抑或水产品,概莫能外。也就是说,供应市场销售的产品,几乎都采用过量的剧毒化肥农药甚至上面提及的苏丹红、孔雀石绿等物质。农民也知道,这些物质是对人体有害的,但只要自己家人不吃,别人吃了会有什么反应,那就不关自己的事了。

现实情况是,按照开篇东莞的做法,是不可能要求所有农民签订种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的,也不可能给所有农民颁发种养殖业务许可证的。

王未名发BBC内容。

2007年07月16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6:44北京时间 14:44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李长江:境外媒体夸大中国质量问题

(何必注,略。)

今年以来,李长江迅速走红,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景观。这种带有讽刺性的政治人物明星化,折射出中国产品质量方面的深刻问题。

所谓抓大管小,尽人皆知这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把戏而已。

就拿东莞如此措施来说,所干的充其量不过是老一套,那就是行政权力对市场的介入程度加深,百分之百的许可证制度本身,就意味着行政权力扩充;禁绝小食品加工作坊的产品异地流通本身,在法律上缺乏依据,有着明显的歧视性;更由于小企业本身是经济生活当中最为活跃、对就业的贡献率最高的领域,更是有着打击经济活力的成分。

就是在广东,闹得沸沸扬扬的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快餐业巨擘非法用工事件,成为全国今年的热点,并由于全国总工会介入,使得国际巨擘不得不做出政策性姿态。

而众所周知的是,麦当劳、肯德基使用地沟油作为加工食品原料。这就意味着,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并不完全是小作坊产生的。在监管形同虚设名存实亡的情况下,食品安全问题,就远远不是个别企业的问题,就是政府的问题;在中国的语境当中,就是委府的问题。

现在,连深海鱼虾都不能作为食品,因为中国无处不在的工业废水排放,使得重金属在海域各个深度也无处不在。

而签订所谓承诺书的做法,让人联想到高考时每个人都必须签订的不作弊的承诺书,这种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做法,其效果有目共睹。作弊情况愈演愈烈,也昭示出,所谓承诺书的措施,不过是当局推卸责任的鸵鸟政策而已。

简单的问题是,按照东莞的方式,对小型食品加工作坊采取许可证制度、禁止异地销售、签订承诺书等等措施,是否就可以使千疮百孔的食品安全状况得到改善或者缓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从餐桌上的十面埋伏里得到解脱?

对于这个问题,恐怕具有幼儿园智力水平的人都能够毫不犹豫地做出解答。由是,我们也就不得不忍受中国对咱们健康和生命的无情剥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