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反补贴让中国日趋尴尬

(2023-01-24 01:08:39) 下一个

反补贴让中国日趋尴尬

                                     2007年12月5日

何必

今年前11个月,中国遭遇反倾销、反补贴以及特保和保障措施等“两反两保”贸易摩擦62起,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今年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略。)

嘿嘿。

商务部急扯白脸了吧。

这个商务部,直接决定着中国的国际贸易当中的主要政策,也因之成为了中国开放的主力军。

对于改革开放,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中国实际上只有开放,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最近有关改革定义的讨论当中,坊间逐渐取得共识的是,所谓改革,至少应该具有程序上的正当性。但中国的改革,却是日益为“一小撮”们所操控,并且,先易后难的改革路径,从1978年安徽小岗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时看,前一阶段都是针对经济体制的改革,等到经济体制改革能够改的都改了,剩下的诸如国有企业改制、医疗教育市场化等领域,却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附庸。于是,人们看到,改革进入了将近20年“攻坚”的荒唐时期,并产生了中国特色的“改革悖论”,改革的主体要改革自身的利益,也就是说,要将自己的既得利益拿出来与社会分享。在毫无权力制衡机制的背景下,让权力拥有者将权力及其所产生的利益拱手让人,显然是痴人说梦。在这个意义上,人们也就意识到,所谓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谎言而已。说穿了,这不过是要维持权力精英们继续强取豪夺的格局罢了。

而商务部在其中,就是权力精英当中对外开放的领军人物。在有关税制改革、取消外资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优惠上的反对态度,就形成了与财政部截然相反的立场,从而也让咱们看到,商务部崇洋媚外丧权辱国的真实本色。

薄熙来进入政治局,离开商务部,到重庆接任汪洋的市委书记官职,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入主商务部,这种权力争斗的阶段性结局,并不能对商务部的角色有任何影响。

而我早就说过,中国在国际上正在引发着越来越广泛的不满,有着兴盛新一轮的排华浪潮的趋势。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却必须要以对外贸易来作为出口和消化这种疯狂增长的仅有渠道。通过人为压低要素价格、牺牲子孙后代的资源以及现在还能够苟延残喘的国民赖以存活的环境,如此形成的“比较优势”让全世界只要还有点子人性的任何国家都永远不能够成为中国的竞争对手。于是,放逐民族利益乃至国民健康所获得的经济增长,在国际上只能引发日益强烈的抵制。这倒不是因为国际上的人道主义情结,而是归因于中国廉价产品对于国际经济格局乃至运行秩序的根本性颠覆。人们看到,如果惨无人道的环境当中的产品能够招摇过市的话,那么将引发国际性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效应,诱使着全世界都向着惨无人道的目标走去,人类也将由此而加速万劫不复;更为直接的后果就是,随着廉价的中国产品的进入,将对国际上各国的产业形成毁灭性冲击,严重影响当地的就业。

中国口口声声要成为全世界的加工厂。而中国宏观经济基金会秘书长王建早就做过测算,即使将全世界所有的制造业全部转移到中国(事实上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也只能解决中国9000万人的就业,而对缓解由于中国城市显性和隐性失业、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3亿富裕劳动力来说,当然属于回天无力。

但是,击鼓传花的基本政治思路下,得过且过的机会主义心态充斥着所有政策。按照我前两天写的、并被博客删除的文字当中所引用王力雄的话来说,我身后哪怕它洪水滔天,变成了不是我身后也不怕洪水滔天,或者说,不是死去而是还活着就已经不管不顾地爱谁谁了。

中国国内的乱象,使得当局如同坐在火山口上,焦头烂额,疲于奔命。无暇顾及国际事务。因此,今年两会前温家宝在党媒上高调宣扬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继续邓小平所谓“韬光养晦”的不冒头基本政策、以及中国首脑在国际上频繁唱出的和谐世界的声音,只不过是国内乱象的一种无可奈何,以及作为“负责任大国”对于国际事务的心余力欠。

也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商务部就偷偷摸摸地攫取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和控制权。

而丧权辱国的商务部,在应付国际上日益高涨的对华不满方面,起到着添油加醋的作用。而北京对于地方的失控,则演绎着媒体所谓央地博弈和各地都对北京分庭抗礼的局面。在GDP政绩考量的体制里,通过出口来获得地方经济的振兴和扩张,就成为了通向或许是天堂或许是地狱的未来的独木桥。

如此,中国在国际上遭遇到集体性的讨伐,也就在所难免了。王未名从美国给我发来BBC的相关报道。

2007年03月31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0:47北京时间 04:47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国“强烈不满”美国征收反贴补税

(何必注,略。)

显然,米国人在对中国的制裁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恶狠狠的招数。一方面,美国坚定地采取不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立场,可与此同时,又对中国采取了原本只针对具有“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主体才会使用的反补贴的制裁手段,也开创了贸易战的先河。

4月17日~18日,美国商务部助理部长戴维•斯普纳到访北京,会晤了中国商务部等部门的官员,探讨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和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反补贴税等问题。斯普纳18日在北京表示,对于中方提出的“双重计税”问题,美国政府承认这可能是一个问题。在18日美国驻华使馆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斯普纳作出了上述表示。 “双重计税”是指在反倾销案例中将一个国家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同时又将同一个国家作为市场经济国家计算反补贴税的做法。

这让人联想到,解放军大校乔良的“超限战”理论出现时,让国际上都对击穿人类竞争底线的中国人的离经叛道,却被米国人先行在对华贸易方面使用了。

实际上,美国在对华制裁方面的力度的确是在不断加压。王未名发BBC报道。

2007年04月10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8:57北京时间 16:57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国称美投诉盗版是“不明智”做法

(何必注,略。)

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被米国人逮了个正着。实际上,不管是老布什时代,还是克林顿时代,抑或小布什时代,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乱局,一直是美国鬼子持之以恒抓住中国小辫子最容易的领域,也因此让中国永远处于盗贼的缺德位置,使中国官员无论何时在出访时,都会因此(当然,其他还有很多,比如环境保护、人权等等)而事先就矮人一等,旷日持久地领受道义残疾的感受。

更耐人寻味的是,实际上,对于中国的贸易政策的不满,并不仅仅是美国鬼子的专利。现如今,全世界都逐渐在这个立场上取得了一致。最近,欧盟对华立场逐渐变得强硬,让米国人感觉面对让人大失所望的中国,并不再是美国孤军奋战,而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同盟军。

多年的朋友许峥给我发来的材料当中,就有国内媒体的相关说辞。

中国遭遇入世来最大贸易壁垒 或导致我20万人失业

(何必注,略。)

事实上,国内舆论对于中国如此窘境并非无所作为。坊间也一直在思索如何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这种飞地和道义垃圾场的尴尬地位的出路,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避免崛起风险的惟一途径。一方面,中国是人口大国;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总量已经足以影响世界的几乎每一个角落。中国出口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不到5%提升到2000年的20%,在中国加入WTO之后的短短五年之内,这一比重更迅速窜升至目前的35%以上。在不同的利益驱使下,反全球化和反自由贸易的力量开始抬头,并对一些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变化是结构性的,可能代表了一种趋势。美国政府最近宣布将会对中国企业适用美国反补贴法,正是反自由贸易力量的一次成功突破。长期以来,美国企业应对来自中国企业竞争的一个主要办法是引用反倾销法而不是反补贴法来制衡。这有两个原因:第一,美国一直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体,因而认为很难测算中国政府对企业的真实补贴水平,从而使反补贴法失去了依据。第二,美国法院基于“一罪不能两罚”的原则裁定反补贴法与反倾销法不能同时适用于中国企业,这一惯例一直沿用至今。一个重要的信号是,美国采取的反补贴行动表明,世界对中国快速经济扩张的接受程度可能将成为中国未来出口增长的天花板。

但是,地球人都知道,中国现如今已经不需要任何深谋远虑或者什么从长计议,全社会都采用着垂死挣扎之际的回光返照举措来苟且偷安。贪腐势力当道,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气数已尽的迹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