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从范跑跑走红看海内外媒体的无能与无耻

(2023-02-04 01:20:34) 下一个

从范跑跑走红看海内外媒体的无能与无耻

                     2008年6月26日

何必

在今天教育部2008年第6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向新闻界介绍近期教育改革发展情况……(略。)

这是教育部对范跑跑事件的又一次公开表态。

教育部的这个新闻发言人,也算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了。2006年,他曾经发出过,媒体应该像对待国宝大熊猫那样对待他,保护他。就此,我当即写了“王旭明理当名列最欠揍找抽人物”,认为网上评比的10大最欠揍找抽人物,教育部这个新闻发言人绝对应该榜上有名。

现在,又他出来对范跑跑事件进行评论,可以说是非常滑稽的事情。范跑跑本人的行径应该如何评价那是后话,可让王旭明、以及像他这样的中国官员来对国人进行评价,本身又是个荒诞不经的举措。其实,在我看来,这就像十恶不赦的主儿在公共场合评论他人一样,还被寡廉鲜耻的中国官方媒体到处传播,更体现出世风日下啦。

范跑跑现象,可谓是现如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人们纷纷在此度量着中国,也度量着自身,从中寻求着危险的平衡。

王未名发来BBC和世界日报的相关报道。

(何必注,略。)

来自电子邮件的内容。

(何必注,略。)

身在加拿大的李宪源对国内事务的关心,也算是很目不转睛了。

李宪源

2008年5月30日 9:07

继圣第七次重开后的佳作之一

(何必注,略。)

下面这篇文字,黄纪苏也给我发了过来。只不过,李宪源在前面多了个注释,凸显出其对道德制高点以及道德裁判者的锲而不舍。

李宪源

2008年6月7日 6:52

huang jisu

Re: 萧瀚:范美忠先生勇敢错了

(何必注,略。)

老周发来的内容则也很别致。

(何必注,略。)

南方周末评论员笑蜀的说法也很是有趣。

民粹何来胜利?

(何必注,略。)

应该说,我与笑蜀(陈敏)还是有一面之交,并且在电子邮件当中交往已久。我也看到,崔之元发来司马南对笑蜀的嬉笑怒骂。穆兄称,司马南的高调表演,有着毛五派东山再起的荒唐。只不过,由司马南来担纲急先锋,似乎也太寒酸了。

其他的文人相轻或者左右派分歧姑且不谈。笑蜀的这篇文字,写得有些离谱。

同为媒体人,笑蜀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对选题策划本身的先天不足的视若无睹。司马南现在也在给什么电视节目担任策划,不过,从他参与的节目本身,就可以知道他在电视节目策划方面能力的轻重缓急。我与司马南打交道应该是差不多15年前的事情了。对他的能力以及经历,还是有些了解的。但是,毕竟,参与过电视节目与没有如此经历者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司马南对笑蜀这篇文字如果再度发威的话,恐怕会在弹着点上更为准确,杀伤力也会更为强劲。

不信?来看看崔之元发来的文字。标题可能就是崔之元本人加上的。

Cui Zhiyuan

2008年6月15日 6:06

范美忠说的比跑的更叫人吃惊

范美忠说的比跑的更叫人吃惊

范美忠做客腾讯

“从中学读书开始,就看到整个教育界甚至学术的虚假”

(何必注,略。)

崔之元也发来被中国自由派们崇拜得五体投地的美国鬼子在范跑跑所遭遇情景时的行为规范方面的内容。

Cui Zhiyuan

2008年6月19日 2:34

美国“教育人员评估”杂志在《教师职责》中对教师在危急情况下的有关文章

--------------------------------------------------------------------------------

发件人: WSG

(何必注,略。)

先来看范跑跑的行为本身。

如果说,在地震发生之际,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仓皇出逃,以及惊恐万状当中他对着学生说的那些话,这种行为还是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在此后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为自己当初的行为辩解时,把自己的“一时冲动”打扮成为破旧立新的勇士和遭遇道德绑架的悲情英雄,好像就太不靠谱了。

什么追求言说的方式,什么对伦常的挑战,……算了吧,惊慌失措就是惊慌失措,情急之下就是情急之下,别给自己的行为水平进行人为拔高,非要弄得像个自由派先锋似的,搞得笑蜀们不得不站出来,像为张维迎口无遮拦胡说八道之后擦屁股那样,还得找辙把那些口无遮拦的说辞圆满起来。

人们说,新闻记者是最了解现实的。但是,也许我孤陋寡闻,迄今为止还真不知道范美中还是个在教育界和思想界小有名气的主儿。

吼吼。惭愧得我无地自容啊。

范跑跑的逃避,无论如何是应该受到谴责的,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行为方式的底线要求。

而范跑跑后来在媒体上却能够咸鱼翻身,其原因就很是耐人寻味了。

我与郭松民曾经共进晚餐,与周孝正则多次打交道,并且在我曾经参与的电视节目里面对他进行过采访。也就是在录制现场,我在录制过程之外对他说,他所谓中国人的八无(在上面与范跑跑的对话当中他再一次兜售了如此内容),应该对仗上八有。他则说,如果他与我上央视诸如海外节目中心《今日关注》等新闻评论类节目,那根本不需要再有别人。从电视节目要求的话语兴奋、知识诉说等方面,都没问题。

周大嘴是电视人对他的一贯评价。中国有这么一些专家学者,非常热衷于上电视,比如周孝正,比如现在已经因为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的陆建华,比如北大张国庆,等等。

对周孝正,人们猜测,作为一个人民大学搞性社会学的教授,长年累月在潘绥铭的阴影当中无法超越,自然也就另辟蹊径,找出镜率来打打牙祭聊解学无所用的郁闷。

我曾经安排记者找周孝正联系潘绥铭的采访,被周孝正严词拒绝,并对潘绥铭咬牙切齿。

现在,周孝正干了个法律社会学所的所长,总算是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可这还是拦不住他的嘴永远比脑子快的特点。

郭松民也好,周孝正也罢,在面对范跑跑现象时,必然一败涂地。

为什么?

因为双方的媒体地位有着天壤之别。

范跑跑是个当事人,是事件的亲历者,属于央视《新闻会客厅》里面的当然人选。

而郭松民、周孝正,只能算是新闻评论者,属于原来我所在的《央视论坛》里面的可能嘉宾。

凤凰卫视让郭松民、周孝正与范跑跑面对面,则是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电视节目策划错误,那就是出现了一方是当事人,另一方根本不在场却要对此喋喋不休的天然缺陷。

一虎一席谈也曾经找过我,邀请我去该节目里就什么时髦话题进行讨论。我太清楚,一个演播室节目,嘉宾能够对骂起来才会有收视率。

但这次,却因为嘉宾角色的巨大差异而导致节目虽然收视率不错(市场化成就)但却是个非常龌龊的杂种。

郭松民此前参与该节目时,也曾经怒发冲冠,甚至要与反对他的对方动起手来。那个节目是讨论教育部安排样板戏进入课堂,郭松民作为赞成方,与自由派对手进行较量。在该节目里,讨论的对象置身度外,因此双方都以客观而超然的立场津津乐道。

实际上,郭松民的意气用事、周孝正的嘴比脑快,都已经使得他们在突发事件的评论上有着先天不足。

可范跑跑这期节目,却有着致命的麻烦。

或许,对于郭松民、周孝正这些只是干过教师(郭松民原在位于北京的空军指挥学院任教)来说,获知节目当中自己的尴尬位置是个困难的事情。但我对于电视节目制作方来说,却是不可原谅的错误。

毕竟,所有人在观看如此节目时,都会有一个自然而然的设问,那就是郭松民也好、周孝正也罢,如果换了你在地震现场,你会怎么样?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也就是说,这种节目,除非是找到了在地震现场与范跑跑行为方式截然相反者,节目才能够成立。否则,只要是没有在地震现场,哪怕天王老子也会被媒体受众议论纷纷。

既然演播室电视谈话节目需要话语兴奋度,那么范跑跑的对立面就必须是对范跑跑的批评者,而一个根本没有地震经历的主儿来批评,马上就会有道德绑架的嫌疑,这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说电视节目必须要有当事人到现场、因此受到极大的传播资源限制的话,那么腾讯对范跑跑的采访,以及周孝正的评论,就更让人匪夷所思。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特色之一就是空间上的跨度。即便采访对象不在现场,甚至不在北京,哪怕在抗震救灾的最前线,也是可以进行在线采访的。

此次地震当中,舍己救人者不乏其人,还有那么多的还在灾区的志愿者,都可以从他们自身、以及在灾区抗震救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来对范跑跑的行为进行解析。而这才是对范跑跑现象进行媒体关注的必须路径。

遗憾的是,到现在,也没有看到有什么媒体能够在此有所作为。

那些抗震救灾的英雄们,被官方打扮成了一个个道德典范,拿着纳税人的钱,背诵着官方恩准了的演讲内容,全国各地到处白乎。

可是,公众希望看到的范跑跑身边的与之形成鲜明而巨大反差者,却在愚蠢之极的中国海内外媒体的急功近利之中,全然销声匿迹了。人们根本看不到范跑跑行为的对立面,及其对范跑跑行径的评价。

而这对于解读范跑跑现象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昨天,上海东方台又有个什么栏目打电话给我,说是要做改革开放30年纪念专题片,希望能够采访到我。我在电话里直截了当的说,我对现在中国的媒体的策划能力嗤之以鼻。没完没了地逮着那些陈芝麻烂谷子说来说去,像祥林嫂那样唠叨个昏天黑地。今年这个纪念的年景,我已经拒绝了太多的媒体就当年那场讨论对我的采访。

现如今的媒体,都他妈的一堆什么玩意儿。

或许是作为电视节目策划人已经旷日持久了,对于那些糟糕的电视节目怒不可遏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对笑蜀有关范跑跑行为的自由讨论后的民意分野之说不以为然。

我更是对教育部那个“宝贝”发言人所说白岩松不能够给无耻的行为提供无耻的传播空间的说法嗤之以鼻。

在我与白岩松打交道的过程中,很是知道他的自以为是,以及他对自己灵机一动产生的警世名言的沾沾自喜。

不能够给无耻行为提供无耻的传播空间,这意味着什么?话语霸权呗。

问题是,无耻的行为并不会因为没有了无耻的传播空间而荡然无存。

如果屏蔽这种无耻行为的讨论,只能会将其挤出官方媒体这种“主流话语”势力范围,而交由类似网络和无线通信等民间传播平台。

这样,官方媒体再一次选择了“不在场”,意识形态选择性把握相沿成习,导致官方媒体距离人们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

而且,如此作为之下,无耻行径会因为媒体评判的缺失,而风光无限愈演愈烈。

白岩松的说辞,代表了央视等官方媒体的基本立场,而更代表了不作为的官方姿态。白岩松以道德裁判者的身份,宣判了范跑跑在官方媒体上的死亡。这种方式本身,表现出官方媒体在如此领域里的溃不成军,更是由于疏离如此话题本身可以带来巨大的轻松与省时省力,而形成了我经常所谓的媒体腐败——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不正当利益。具体来说,白岩松们以不作为的姿态,选择了在范跑跑现象上的央视腐败。面对公众在范跑跑现象上的极大困惑,央视竟然选择躲着走,这就是目前中国的媒体。

选择在公共事务上的不在场,这应该是媒体的无耻了吧。

作为中国著名的电视人,白岩松为什么会如此?因为央视黔驴技穷了呗。不敢操作如此题材,怕有个闪失丢了乌纱帽呗。

事实上,从我对范跑跑现象理所当然的媒体解读方式上,应该看到,这并不是什么世纪难题,更不是像笑蜀说的那样,经过自由讨论就会让范跑跑这么个自私自利的家伙红极一时。(我之所以拒绝媒体对1980年那场风靡全国的讨论以及那之后我的情况的采访,就是因为我看到,“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倡导,打开了中国社会的潘多拉盒子,人们在自私自利的道路上一往无前,短短不到30年时间,把中国活脱脱弄成一个全人类的垃圾场。也正是在如此环境里,范跑跑这样的牺牲品才会层出不穷。)

反过来说,也真是因为中国海内外的媒体的无能与无耻,才造成了范跑跑的名噪一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