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毛泽东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色彩

(2023-03-20 01:22:03) 下一个

毛泽东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色彩

                             2009年12月8日

何必

令世人瞩目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如期召开……(略。)

嘿嘿。

把毛泽东与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联系起来,也算是个不错的拉郎配了吧。

到底是说毛泽东,还是哥本哈根会议?  

不着急。都有的可说。

还是趁着12月份毛泽东诞辰纪念日快要来了的热闹,说说毛泽东吧。

传统左派电子杂志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继续。

yi wang

2008年12月31日 10:12

千秋功罪毛泽东

(何必注,略。)

(待续)

继续。

Cui Zhiyuan

2009年1月4日 16:35

Fw: 斯诺遗作:漫长的革命

--------------------------------------------------------------------------------

发件人: WSG

(何必注,略。)

(待续)

呵呵。

按照开篇的逻辑,毛泽东到底是个国际主义者,还是爱国主义者?或者说,毛泽东身上,这两种主义哪个更多一些?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是不是可以尿到一个壶里面去?现如今全球性公共治理领域,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冲突究竟是不是可以风调雨顺?……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很值得琢磨的。

从上面引用的文字里,可以看出对毛泽东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体系吧。

小时候,俺受到的教育就是,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了要解放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受苦人。

那时候,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

其他的,就是无尽无休的对“第三世界”的无偿援助。

值时,冷战还在继续。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都闹掰了。那时候,最时兴的是,要把全世界分作两个阵营,亲美的还是亲苏的。国际上只有是敌对的双方,必定是分属两个不同的集团,至少背后有两个阵营势力的影子。

中国那时候很穷,可是穷横穷横的。

那时候,毛泽东试图成为第三世界的代言人,中国要成为与两个超级大国及其附庸国的对抗者。

无论是对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公开声援,还是对印度支那三国抗击美帝国主义的坚定不移的支持,或者当时被中国称之为“亚得里亚海上的一盏明灯”的霍查和谢胡领导下的阿尔巴尼亚所奉行的有别于前苏联为主的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特别是铁托式的社会主义制度而别出心裁的统治方式的力挺,以及中国在很多场合旗帜鲜明的反对美国和前苏联的基本立场,都表现出毛泽东世界主义的情怀。

那时候,拥有了核武器的中国,是美国和前苏联都不敢轻举妄动的对手。

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的国际主义色彩要明显多于爱国主义。

毛泽东之后,情况发生了极大的逆转。

邓小平开始所谓的“韬光养晦”外交基本路线,在国际事务上奉行不扛旗不冒头的政策,说穿了也就是彻底放弃国际主义和毛泽东式的世界主义路线。

到现在,人们已经无法沿用三个世界的方法论,代之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门别类。

而所谓发展中国家,只不过是穷鬼的代名词,而且是用“发展中”的动态描述掩盖全世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事实的别有用心。

而中国,也彻底从国际事务舞台上大踏步后退,成为唯利是图见钱眼开的势利眼。

到现在,曾经被毛泽东所情有独钟的第三世界领头羊和代言人的角色,中国早就跑到九霄云外了。这个位置,被印度和巴西所取代。

邓小平以降,我党彻底走上了为富不仁之路,在国际上也只是对富豪俱乐部亦步亦趋唯唯诺诺,对穷国则是另眼相待。

中国的改革开放,逐渐走上了一条以钱为纲和无利不起早的道路,对于国内外公平正义的蔑视,使得中国越来越成为国际上道义的矮子,在中国领导人出访时,几乎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德行样。

毛泽东时代,饿死千万人也要援助第三世界;而现如今,我党钱串子的模样一览无余。

这就是俺这辈子所经历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变迁。

他奶奶的。

嘎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