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余永定改革警告与郑永年等言论都是陈芝麻烂谷子

(2023-05-15 00:34:33) 下一个

余永定改革警告与郑永年等言论都是陈芝麻烂谷子

            2010年12月29日

何必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略。)

瞧瞧,现如今什么事儿如果不和改革开放联系起来,似乎就没有了任何言说的必要。

改革开放还是那么秀色可餐。

来看看相关内容吧。

(何必注,略。)

洋鬼子中文媒体的相关文字。

(何必注,略。)

老左派电子杂志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李延明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来自俺收到的电子邮件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白祖诚老先生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来看看上周非常热闹的内容吧。

(何必注,略。)

呵呵。

洋鬼子中文媒体在今年推荐的书目里,叶檀推荐的竟然有袁剑的《奇迹的黄昏》。这很是有趣吧。

袁剑的那本书并不是什么新作,这应该是众所周知的。俺从白祖诚老先生发来的袁剑此书那里看到内容,应该是怎么着也得两年前的事儿了吧。此书当中,袁剑大量使用了马克斯•韦伯的“克里斯玛”的概念,说明袁剑刚刚获知韦伯如此表述,还甚有新鲜感。而该书对于中国奇迹的叙述,很有洞察力,但相形之下,并没有超出改革评论的前沿。尤其是该书的结尾部分,是俺最无法接受的。这就如同给一个身患绝症行将就木者进行诊断一样,没治就没治了吧,袁剑似乎还是心有不甘,必须要为苟延残喘者找到一个活路,突如其来地拿出基层民主作为解药,这就使得该书留下了一个非常不光彩的尾巴。要知道,民主原本就是一个非常巨大而复杂的命题,基层民主是不是能够解救中国,很是让人狐疑万分。而袁剑在此,与张昊认为中国大陆只有三个人能够准确判断中国事务者当中的另外一个,也就是王力雄,在给中国救亡图存的路径上竟然殊途同归,都是歪打正着到了民主上,只不过王力雄表述为递进民主或者渐进民主,这种异曲同工本身就很耐人寻味。袁剑和王力雄都不是乐观主义者,否则也就不会有《奇迹的黄昏》、《大裂变》、《中国房地产崩盘进入倒计时》、《黄祸》、《超越者联盟》、《矢量民主》等文字的粉墨登场。但袁剑比以政治学为本行的王力雄(有关王力雄针对民主的说辞,俺此前七零八落鸡零狗碎也说过不少啦,比如李延明就王绍光有关抽签民主——李延明将王绍光如此论述抽象为一个名词叫“抽主”并进行批评时,俺就曾经转发过王飞凌发来的王力雄的矢量民主的文字,并且三言两语说王绍光和王力雄的民主论述都有着巨大的问题,招致阚凯力的大惑不解和发来电子邮件质疑,俺也做过简单回复。以后还会专题讨论)不同,袁剑对于民主的论述凤毛麟角只言片语,可见袁剑对于民主问题的学养水平。

总体上说,王力雄也好,袁剑也罢,用民主来给中国的未来画饼充饥,图画出一个民主的幻象,在七七八八救助中国的所有招数都统统失效后,还恋恋不舍地不肯承认中国乃至中华民族大难临头必死无疑,抓住民主的幻觉来自欺欺人。

当然,这种评价并不能否定俺对袁剑和王力雄还是非常钦佩滴。

只不过,这二者既非乐观主义者,也非绝对的悲观主义者,不会认同中国彻底灭亡的预测,才有了民主的幻影虚无缥缈。并且,他们二人之所以会如此,就是没有从国民性的视野和维度去考察中国,或者说,他们会思考中国怎么了,却没有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下同)怎么了的概念。

要知道,中国崛起,必须而且只能是中国人的崛起。如果中国经济总量正在超过日本,但中国人却无恶不作,中国的崛起只能是全人类的灾难,是王力雄黄祸的变现。

他们依旧无法跳出秦晖和丁学良指出的中国知识人站在官方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性,并且很驾轻就熟地将所有问题都悉数推给中国委府就万事大吉,殊不知,这样做很时髦、经济和安全,但却是不负责任的,中国人品性之恶劣,更是导致奇迹不再的一个根本性因素,例如,咱们总不能说,在海外中国人的无恶不作,也是我党倒行逆施的结果吧。

至此,民主之说,也就成了王力雄、袁剑们对自己言说架构的补偏救弊之举,因为如果没有了这个遁词,他们的理论将无法收官没有结尾。

叶檀今年才看到袁剑的著作,但是,就如同今年俺曾经传播一个在网上联系过的八零后那样,俺曾经推荐对方看了王力雄、袁剑、王亚南、崔之元等人的作品,但对方还是不遗余力地为我党歌功颂德。就算看了袁剑对中国奇迹的描述,叶檀也没有获知什么,从她最近的相关文字里,还是可以看出来这一点。比如,昨天她在英国金融时报说有关“中国保障房口惠而实不至”(这种论调,与俺经年累月说胡温当局的口气一模一样吧?)的文字,还是什么加强监管啦、民众监督啦等等陈词滥调,根本就没有得到袁剑论述的精髓。固然,也别指望叶檀会有俺上述对王力雄、袁剑体系的认知。

当然啦,从叶檀推荐的文字上,就可以知道,她对中国改革的相关知识了解,到现在也就止步于袁剑该书了,对于比如什么郑永年啦、吴国光啦、陈志武啦、温铁军啦、王力雄啦、秦晖啦、姚洋啦、杜光啦、茅于轼啦、陈永苗啦、陈子明啦、张宏良啦等等对改革的评头论足一无所知,也就无法在改革评价的大背景下慷慨激昂夸夸其谈了。

当然啦,虽然都出现在金融时报上,但叶檀恐怕根本无法理解余永定言说的重要性。

余永定有着如此发聋振聩的警告,很是少见吧。特别是,在中国官方媒体《中国日报》上刊发此文,很耐人寻味吧。其内幕到底是什么,不得而知。不过,官方媒体、特别是在北京的如此媒体(而非像南方报业集团那样在南蛮之处)能够发出如此声响,究竟意欲何为,很是值得咱们思忖吧。

现如今,中国越来越多的学者的态度变得激烈起来,这是个尽人皆知的事情吧。从2008年于建嵘大红大紫的演讲,到北大姚洋一改过去温文尔雅甚至用什么中性政府来为中国当局涂脂抹粉的立场而在国外杂志上发出非常犀利而尖锐的警告说中国已经到了除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没有其他出路的地步(当然,近来姚洋成为周其仁获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之后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新主任,成为林毅夫之后的又一个主任,其言论收敛不少,在央视《对话》节目里谈及林毅夫从世界银行退下后的所作所为时,姚洋认为林会回到北大做学问,而叶檀则不知天高地厚地预测说林毅夫可能会做官或者做学问,让林毅夫含笑回复说还是同事和朋友姚洋一语中的,由此可见,叶檀太没有分寸了,无论知道还是不知道,都要慷慨陈词一番,也就无法避免滑天下之大稽咧,如此,可见所谓上海第一支笔的底气和蕴含了吧),再到孙立平有关中国社会正在加速“溃败”的警句,等等,都可以看出来,现如今中国的知识人(俺拒绝承认中国有知识分子,这点俺曾经连篇累牍过吧)很是无法消停下来吧。

相形之下,樊纲、李稻葵之类的有关中国经济还可以继续高速增长三十年(樊纲)、十年(李稻葵)的结论,是不是就很具有掩耳盗铃粉饰太平的意味?而面对各界有关国富民穷的指责,崔之元引用官方的说法来进行否定,是不是更加惨不忍睹?

现如今,中国知识人立场分野,从姚洋、孙立平、余永定和樊纲、李稻葵、崔之元们的大相径庭上可以看得咱们欢天喜地手舞足蹈吧。

当然啦,上述所有这些个主儿,悉数都在中国的体制内。美国三妹发来有趣的分析,中国的知识人可以宁死不屈,但却没有学会过如何忍饥挨饿,我党比此前所有王朝更加凶狠歹毒的是,把知识人的饭碗资源垄断在自己手里,使得中国知识人根本不会再有陶渊明那种世外桃源的生存可能性,彻底铲除民间的生存资源,如果看谁不顺眼,就将其从体制内剔除出去,让其没有饭吃。比较典型的事件,像中国艺术研究院张耀杰、以及中国社科院张博树、等等。以至于张博树也好、余世存也罢,最终不得不嗟来之食,拿美国佬的钱来养家糊口,落得个汉奸的名声。

也因此,俺不认同袁剑所谓中国不存在体制内外之说的结论。

由此,再去看什么余永定李稻葵之类的说辞,就知道其背景模样了。

其实,余永定如此结论,有什么新鲜之处吗?没有。相关言说,在中国大陆早就流传了至少六、七年的光景了吧。左派在2004年就有了对胡锦涛温家宝大失所望的文字,右派则以陈永苗“给改革判一个死刑”文字问世为代表,对改革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和否定。在这样的背景下,余永定如此说辞,就显得非常陈旧和落伍,在立意和论证上,与什么郑永年、姚洋、杜光、辛子陵等等相差无几,被美国三妹、徐水良们嬉笑怒骂为“救党派”。

可就这,余永定的说辞还是被当作惊天动地之举。余永定曾经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身份,以及他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的职位、还有《中国日报》的官方背景,让其如此论调都显得很是惹人注目。

中国经济戛然而止,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已经殆尽……嘿嘿。说到底,不就是胡温已经提前耗尽了改革红利嘛。

余永定如此惊人之语,会怎么样呢?能够让胡温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绝无一星半点儿的可能性啊。

嘎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