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关注中国事务需要多视角与中秋节礼物之一

(2023-05-10 23:50:12) 下一个

关注中国事务需要多视角与中秋节礼物之一

                   2010年9月22日

何必

网帖:安徽贫困县花5500万建豪华办公楼……(略。)

嘿嘿。

无奇不有吧。

中秋节了,这种稀奇古怪的事情还是没完没了。

现如今的中国,真是冲击人们想象力的事件的发生胜地。

过节了,咱也就提供些个资料性的货色吧。这三天,俺集中传播一部著作的三个部分。

先来看看人们对咱们共和国建立者的评头论足。

(何必注,略。)

传统左派的相关说辞。

(何必注,略。)

此即要传播的内容。

《疯狂、扭曲与堕落的年代》之一 ——

《十年文革前期(65.11-69.4)系年录》

周良霄  顾菊英  编著

(何必注,略。)

(明天继续。)

呵呵。

此内容篇幅长了些。

在如何发送这个内容时,俺也是左思右想,是将其分开为每个部分一定规模,还是按照作者上中下的分类分别一次性发送?如果是后者,难免每个邮件的个头都比较大,像黄纪苏就曾经说,他的邮箱空间小,不知道怎么回事,我每天发给他的邮件,都会是很多封重复的。也是,这可能是纪苏兄社科院的邮箱将我的邮件当作垃圾和需要格外针对的了?这样的话,是不是会挤爆?可如果将其再拆分开来,那得拆到什么程度?一次性发送文字量超过80万字,如果分作每次10万字,那么至少需要20余天才能发送完毕,那俺就别干其他事情了,光是靠着这就可以完成差不多一个月的工作量了,这也太他妈应付差事投机取巧往里面掺水啦,如果是这样,所谓一个人的日报,那还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来丫挺的一家伙,反正找个巨幅著作就去连载呗。

想来想去,尽管可能会有纪苏兄那样邮箱遭劫而被指责的风险,还是选择一次性发送。大就大点儿吧。毕竟是尽量不耽误其他事儿。

有能够接收俺如此内容者提议,希望看到有关疫苗事件的内容。俺回复说,俺会就此胡言乱语滴,只不过现如今中国的乱七八糟的事情太多啦,根本顾不过来。看看现如今的中国乱成什么样了吧,光是每天一篇根本无暇顾及那么多。没有一件事可以彻底一次性说清楚的。

比如转基因。最新的消息说,转基因的恶果已经显现,农田里的大老鼠已经销声匿迹,今天山西省官方表态说,大老鼠消失的说法不准确。

哈哈。

再比如,钓鱼岛事件,中国购买日本国债事件,中美汇率风波,中欧双反愈演愈烈,美韩黄海军演,台湾问题,香港问题,中国通货膨胀,罢工,知识分子,陆四,法西斯,新左派,全球化,国际化,地球是平的,校园案件,房地产,教育,医疗,养老,中国的国民性,中国的公共性,……

我他妈的,数来数去,加上脚趾头都不够用啦。

前天,刘筠再度请客,李延明事先给我发邮件,说他和秋石客去找胡星斗,原本想叫上我,但不知道我的联系方式,以前的电话号码也作废了。席间,我问秋石客和李延明,见胡星斗如何?答复说,本以为胡星斗对林彪有所研究,可见面后发现根本没有那么回事。

胡星斗嘛,就是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也要说三道四,露怯可就大了去啦。

可是,想想我自己关注的这些个领域,也他娘的天南地北,前门楼子和头子,南辕北辙哪儿都不和哪儿。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就只能蜻蜓点水浮皮蹭痒万金油了吧。

只不过,俺的感触是,俺是个什么玩意儿?一个社会最底层的混混儿,一个经年累月看空唱衰的乌鸦嘴,干的就是提供中国如何完蛋的相关材料的勾当。胡星斗们都是“专家学者”之流的,他们丫应该比俺有治学严谨的作风才是。

同时,俺更深切的体会是,如果仅仅关注单个领域里的事件,就很难放开视野,纵览其他。这点,号称上海第一支笔的叶檀表现得最为典型。她有个开征物业税的主张以及谁要是反对物业税谁就是心怀叵测的说辞,一方面表现出她一个上海女人的心胸,同时更是可以看出她对李炜光等人的财政论述的一无所知。这几天,叶檀又发话说,中国不应该加息,并列举出七七八八的理由。这更加表现出,她根本没有中国负利率实际上是在搜刮民脂民膏的基本判断。她自以为在经济现象领域驾轻就熟信手拈来,但是,由于对袁剑、王力雄、李炜光、张宏良等人的论述的无知,叶檀也就与现实渐行渐远,逐渐走到了其反面。我看到,现如今反对她的人越来越多,她也越来越失去了市场,大概也可以说明,如果仅仅混迹于单独的领域当中沾沾自喜不可自拔,最终还是会摔跤的。

像樊纲、李稻葵们口口声声中国经济还可以继续高速增长三十年,问题不在于他们口是心非,而是心悦诚服地如此认为。但这样更麻烦。他们都是为人师表者,如此,误人子弟在所难免。

问题还是出在,他们太专注于自己的专业,而对其他领域毫无侧目。

给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2002年俺在央视做经济学家演播室访谈节目时,王建推荐赵燕菁参与。王建对赵燕菁的说法很是赞赏,王建说,经济学家都是从平面去思考问题,而赵燕菁则作为一个规划学者,从空间给出了经济学家不曾想到的视角,比如,城市格局对于就业的影响,保护历史古城必须以建立新城作为条件,等等,这些说法都让人耳目一新。

从此,也可以看到,经济学家跳出自己视野的必要性。

王建有此宽宏大量,但就俺的鼠目寸光势力所及,其他太多经济学家都没有如此胸怀。樊纲、李稻葵、张维迎、茅于轼、蔡昉、邱晓华、杨宜勇、巴曙松、赵晓、何帆、钟伟、余永定、……好像看不出来他们可以在经济学研究上超然物外,去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奥斯特罗姆也是如此,遑论像什么刘伟、魏杰、钟朋荣等已经过气了的经济学家了。

譬如,如果不把中日关系放在历史的视野里去看,那么就很难对钓鱼岛事件有个全面而综合的判断。

再比如,如果不去了解美国政治运行规律,也就比较难于对中美汇率之争得出符合趋势的结论。

昨天,在央视节目里,在讨论美国举行关岛附件军演时,那个拿着美国绿卡的宋晓军继续着他那些军演是为了美国海军借此向国会要钱的陈词滥调。这类说辞让人听了不胜其烦,有没有点子新鲜玩意儿啊,长年累月就拿着这么点子陈芝麻烂谷子骗吃骗喝,烦不烦哪?央视也至少应该找些个能够提供新鲜而迥异观点的主儿来欺世盗名吧,怎么着也别让这么个主儿来垄断美国军事分析的资源吧。说来说去,宋晓军对于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中美关系只字不提,对于美国高调介入南中国海、美韩军演等等,都没有任何战略解析,例如为什么围绕着中国会在今年突然爆发如此之多的围追堵截行动?新冷战之说是怎么个如此这般的,中国为什么面临着四面楚歌人人喊打的局面,等等。这样的节目,不死等什么呢?美国王飞凌发来新加坡学者的相关研究结果,说如果中国还是这么下去,河沟里翻船不会是少数,这样的解析,为什么不能被纳入视野?也就是央视垄断,如果换了俺去做如此内容,早就把丫挺的干掉了。

也就是说,现如今咱们越来越清晰,如果不对中国的改革乃至更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系有所了解,无论是胡星斗,还是叶檀,抑或是其他人,说的内容都会是很让人感觉避重就轻隔靴搔痒甚至文不对题。

是不是?

嘎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