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模式下校车惨案来龙去脉和本质内涵及其前景

(2023-07-25 00:52:18) 下一个

中国模式下校车惨案来龙去脉和本质内涵及其前景

            2011年11月21日

何必

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发生的幼儿园校车事故再次敲响警钟……(略。)

这几天,甘肃正宁校车惨案引发了普遍关注。

而这背后,则是娘养的中国的罪孽耶。

来看看中国的现状吧。

(何必注,略。)

洋鬼子中文媒体的相关文字。

(何必注,略。)

老左派电子杂志的相关说辞。

(何必注,略。)

严家伟发来他的评论集。

(何必注,略。)

呵呵。

看到了如此内容,再来说校车,恐怕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了吧。

为什么俺总是对各式各样的问题说三道四?按照周围人的劝告,俺应该缩小嬉笑怒骂的范围,集中火力,加强专业性,提升品质。不过,这里面却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俺恐怕是全中国独一无二的长年累月在一个时效性非常强的电视节目里担任幕后的评论员的角色。

从2004年3月份全国两会时,俺还在央视做两会节目,赶上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刚刚改版,需要寻找新的节目策划。制片人对俺说,此前找过太多节目策划啦,新闻界里大名鼎鼎的什么王安啦、水皮啦等等全部试过,但没有一个能够干超过三个月的。俺感觉这种结果可想而知,毕竟,电视和平面媒体是两回事,电视表现和表达与纸媒体大相径庭。这方面俺以前喋喋不休过不少啦。于此不赘。见了制片人后,双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俺就在首都经济报道走马上任担任起节目策划和幕后评论内容提供者的角色。这一干就是多长时间?七年。如果今年不是制片人被拿下,继任者克扣劳动报酬,俺可能还会继续干下去。或者说,俺是该节目历史上干时间最长的策划了。并且,熟悉的人们都知道,2007年北京电视台纸箱包子馅儿事件之前,该节目如日中天,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北京市范围内包括央视所有节目以及地方台所有上星节目里唯一一档白领收看的电视节目。俺是不是很牛?

那个节目,看起来鸡零狗碎,婆婆妈妈,鸡毛蒜皮,但却对节目策划和评论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对于时时刻刻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必须有所认知、感悟、体会、慨叹。那些题材非常七零八碎,涉及的领域也五花八门几乎无所不包。比如,2004年最让人过目不忘的节目是北京市郊区一个建筑物的阳台竟然是用纸箱做的,被俺们节目称之为“纸阳台”,记者在现场出境时站在阳台上战战兢兢;2004年,北京密云灯会发生踩踏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2004年,房地产831大限来临;……

什么黑诊所啦,什么药店里专家坐堂啦,什么电子处方啦,什么大规模降低药价啦,什么房地产宏观调控啦,什么股市扩容啦,什么择校费啦,什么公交车按顺序进站啦,什么取消公交车月票实行一卡通啦,什么一卡通收取押金但却遗失不退违法合同法啦,什么交强险啦,什么新交法第76条(被俗称为机动车全无责)巨大争议啦,什么新车型上市啦,什么交通法规设置陷阱啦,什么电子眼不具备合法性啦,什么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揭露免检制度漏洞啦,什么菜贱伤农啦,什么看病难看病贵啦,什么家乐福出售生蛆肉啦,什么房地产中介坚石卷款而逃蒸发啦,什么建筑工地噪音扰民啦,什么机动车自燃啦,什么国家发改委汽车产业政策里的歧视性货色无处不在啦,什么北京郊区农民用劣五质河水灌溉给城里人吃的蔬菜啦,什么春运啦,什么人民的币汇率啦,什么物价啦……反正,新闻每天发生,要求俺这个该节目唯一的策划对所有题材都必须提出能够让受众心悦诚服的观点,保持在所有官方媒体之中对于如此题材在新闻评论方面的急先锋地位。对此,可以从《中国工商报》记者喻山澜就牡丹交通卡状告北京交管局和工商银行、及其后来状告北京交管局设置电子眼根本不具备执法资格的事件后他撰写的相关过程的书籍里提及在全中国纷纷扰扰的七嘴八舌之中只有首都经济报道的点评是最切中肯綮的说辞里可见一斑。而对于诸如此类的分析判断还不能有弱项,不能在什么题材上说对于这个领域俺一无所知,必须在那些当初俺并不熟悉的地界儿迅速了解,掌握相关的信息,知道其其然及其所以然。如果说,在央视商务电视让俺对宏观经济和行业状况高屋建瓴的话,那么在首都经济报道则让俺对社会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而当时,也确实把该节目做得有模有样,全国各个电视台争先恐后到该节目来取经。俺也算是在该节目把俺的看空唱衰论调公诸于众咧。

其中,对于校车,有过方方面面的报道和评论。

该节目周一到周日播出,每天都得十几条信息,量也是很大滴。其中,应景之作是常规的。比如每年的冬季取暖,每年的春运,每年的开学。

到了中小学开学之际,北京市的交通状况就会一塌糊涂,而且愈演愈烈。

太多的家长开车送孩子上学,导致学校(包括幼儿园,下同)门口和附近交通状况惨不忍睹,接送孩子的车横七竖八胡乱停放,有时候占据了几乎整条道路。对此,交警也无可奈何,无法对每一个接送孩子的汽车进行处罚,采取听之任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方式,只是尽量催促驾驶员离开。

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当然是校车了。接送孩子的机动车,每一辆只接送一个孩子,就占据了道路那么大的位置,而如果采用校车,一辆乘员54名的客车,就可以节约如许之多的机动车对道路资源的占用和糟蹋吧。

而北京市有不少农民工子女学校,用校车接送学生,而俺们节目跟随交警执法过程进行采访和拍摄,记录下太多校车超载的事情了。那都是没有出现交通事故,很多都是节目记者要求交警配合检查校车状况的。校车里面,鱼贯而出大批批的孩子,严重超载,具有很大的事故隐患。

可以说,俺们节目没完没了地对北京市校车安全状况的跟踪,也起到了监督作用,或多或少为避免类似正宁校车事故的发生做了些许贡献耶。嘿嘿。

但农民工子弟学校对于这种校车超载状况也是有苦难言。农民工子弟学校并不是公办学校,属于私立性质,完全采用市场化手法进行经营,竞争非常激烈,如果没有校车,就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如果按照乘员限制载客,那么学校根本无力担负如此巨大的校车成本。

这种状况,在全中国城乡面临的困境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城乡的区别是,城市里上学路途太过遥远,农村则是由于农民工外出打工以及生育率下降导致农村学校生源不足状况越来越严重,很多学校都被取消,再加上民办学校教师资格问题一直久拖不决,因此农村学校集中度越来越高,孩子上学路途越来越长,没有校车几乎无法确保能够上学。

俺也要求记者对于校车困境进行深入调查和采访。实际上,相关各方对于校车也都是讳莫如深,避犹不及。学校方面,现如今对学生的服务、管理和保护难度越来越大。还不说什么歹徒进入学校杀害孩子,现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万千宠爱于一身,来不得半点闪失,很多学校为此都放弃了带孩子外出春游踏青领略大自然的项目,有些学校干脆取消了户外活动,因为如果孩子的活动造成哪怕轻微的损伤,家长就会没完没了甚至诉诸法律,任何学校都会在如此抢手货信任缺失的大背景下对于这种越来越高的成本敬而远之的,也因此,曾经出现过河南有学校在操场上画出湖光山色让孩子模拟徜徉其间来代替远足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而取消户外活动,让孩子的体质越来越差,并且,在城市里土地价格节节攀升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学校都把操场改作了其他用途,孩子们根本就没有户外运动的空间。(如此,要是说中国足球能够上去,见了鬼了吧。)因此,没有学校愿意拥有校车。在校园里的事情,学校必须承担责任,可如果在校门外面的道路上,一旦发生事故,责任如果由学校来承担,那是让校方谈之色变的。

交通部门对此也是退避三舍。这本来就应该是教育部门的事情,不应该也不可能让交通部门介入其中。管理和保护孩子是学校的职责,现如今教育的三大主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无论哪一个都没有说交通部门应该义不容辞。

公安部门更是对此不理不睬。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社会秩序,而不是具体参与到类似校车服务提供商的内容之中。

于是乎,校车就这么成为全不管的地界儿。

这之中,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教育三大主体之中,社会教育越来越边缘化,越来越退避三舍,这与中国社会的快速萎缩形成了严丝合缝的趋势。

更麻烦的是,现如今方方面面的资源不均衡状况不仅仅依然如故,而且愈演愈烈。为什么全国各地的患者都来北京看病?为什么那么多孩子都要风尘仆仆跨越几个城区去上学?为什么会有择校费?当然是资源不均衡了。

那么,在如此情况下,校车问题该如何解决?

按理说,校车应该实行点对点的服务,就是从学生家门到校门。可是,如果一个大兴区、一个门头沟区、一个延庆区和一个通州区的孩子到中关村去上学,校车该如何安排?这里面,尽人皆知的是,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问题无法回避了吧。而这,显然就不是校车问题能够解决的了。

如果不是2007年北京台纸箱包子馅儿事件,俺很想做的一个题材,就是单位班车。班车实际上也是个中国特色,是一种特权的表现。北京到底有多少班车?占用了多少道路资源?形成了多少污染?造成了多少浪费和纳税人的血汗钱被旷日持久地消耗掉?而实际上,班车的解决出路与校车有近似之处。班车实际上是单位所有制下的公共交通,而解决途径是从单位所有制向社会所有制转变,取消班车全部改为乘坐公共汽车。(当然,由于中国公共性的缺失,但凡公共的全部都已经私有化,公共交通惨不忍睹,公共汽车已经罪孽深重。如此话题俺曾经连篇累牍喋喋不休过,并且列举出北京市公共汽车的50宗罪,崔之元将如此文字传播得很广泛。于此不赘。)在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的情况下,校车只能由公共交通部门承担,在择校费无处不在的情况下,采用经过加固改装了的公共汽车作为校车,也就是唯一的出路。对于那些跨区上学的孩子,只能采取接力型的校车运输方式,设置大型转运站,在点对点中间加入转运站这个中国特色的环节,也就是说,孩子从家门出来上校车,到转运站换乘,然后再到自己的校门。否则,一个学校学生住处太过星罗棋布,单靠学校是无法解决校车问题的。更何况,学校对于机动车运营管理更是视若畏途,这原本就不是学校的职责和专业。

但公共交通部门会这么干么?

俺们的节目里旗帜鲜明地提出,要防止王岐山从香港咿呀学语来的公交优先在北京市转变为公交公司优先,言外之意就是防止公共利益私有化。但如此说法又被不幸言中。从公交IC卡等方面,就一目了然了吧。现如今北京公共交通什么状况,连傻都知道。这就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耶。

在如此大背景下,也就知道,校车问题是早晚会大麻烦的。

正宁事故出来后,当局一如既往,对小博士幼儿园采取了关闭手段。他奶奶的,又是个在缺位之后揽权卸责的路数。关闭当然好办,但问题依然如故吧。死去的孩子是不是非常冤屈?那些因为关闭而没有去处的孩子该怎么办?校车主体问题是不是能够得到解决?

还必须看到的是,校车问题并非单纯的教育问题,牵扯到了教育交通公安等部门,只要有如此多部门,就必定是推卸责任的把戏。

可如此,还是无法掩饰一个最触目惊心的事实,那就是公共道路是中国唯一一个表面上看公共性最为突出的地界儿,而正是这这种公共性空间里,也是管理最为缺失和混乱的地方。俺看到最近的数据是,中国以全世界3%的机动车保有量制造着16%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中国模式北京共识耶。你妈的。

公共道路是唯一不分贵贱的区域(抛开特权车不说),因此也就是最惨绝人寰的地方。

正宁此次惨案,那辆迎面相撞的载重汽车的责任该如何?为什么会如此之多的交通事故?

说到底,就是漠视生命。

而具体到校车问题上,还是回到了那个老问题,低人权状况。校车问题,本质上是孩子生存权问题。但有谁会在乎和关心呢?

再说开去,不管是汶川玉树地震,还是三聚氰胺,抑或歹徒进入学校行凶,咱们中国,无论发生什么天灾人祸,最先成为牺牲品的,都是没有任何反抗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这是为什么?

洋鬼子说,一个民族的未来,只需要看它对待自己的孩子的态度就知道了。

那么,中国最倒霉的是孩子,中国乃至中华民族的未来还用多说吗?

你妈的!

嘎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