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呓語

旅美三十五年,如今闲云野鶴安度晚年,偶得文思泉源,盼借此博客平台抒发,自娛自乐,也求高手斧正。
正文

财务自由是怎样炼成的――两家华人披荆斩棘殊途同归

(2023-04-06 06:04:12) 下一个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Gold will always shine);“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奋斗,爱拼才会赢”,这二句话应该是中国男女老少都耳熟能详的吧?今天故事的四个主人公的人生轨迹就是典型的印证!

认识老李是在9.11 后不久的一天,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那天下午我就要进手术室了,但先生与女儿还在天上飞着,要到傍晚才能来到医院。我的先生和女儿去中国一段时间了,先生在上海当客座教授,女儿延迟一年入读哈佛大学,跟爸爸去中国大学里学习些中文、历史和艺术课程。我一个人住在波士顿家里,突然空巢又闲不住,招了工人来装修房子,自己也东转西拧忙得欢。不料乐极生悲,有天半夜醒来,突然脑袋有点疼,还起了个小包,一看天花板上的灯罩落下来砸到头了。开始没多注意,不承想后来二周头疼恶心不断加剧,甚至开车连方向都弄不淸了。照了脑CT发现是硬膜外出血,医生安排二天后手术。头疼得厉害,但神志还清楚,打电话给在纽约当医生的老同事询问手术前后注意点,她马上找到本地的医大校友会长老李说明情况,老李并不认识我,但听到我孤独一人无人陪护手术,马上欣然应允,手术当天他请假,上午就到病房来陪伴我,开导我,记得我们还聊了些人生哲理宗教信仰的问题,使我术前精神放松许多。

下午一时我入手术室,先生在天上从飞机里打电话给作为家属在手术室外等候守护的老李,不断跟踪手术进程,很是有点戏剧性的紧张气氛。所幸那在脑袋上动刀子的手术进行得颇顺利,血肿清除了。术后麻醉醒过来在病房里,睁眼见到风尘扑扑的父女俩,还有笑吟吟的老李,不禁泪奔了。此后因为感谢老李在我们危难之际出手相帮,一个多月后,我们夫妇设了家宴款待老李一家人,这才见到了李太太和他们的四个孩子。李太太很爽朗,朋友们都称她鄢姐,身材适中,说话带笑,面目娟好静秀,典型的中国南方女子,怎么也看不出是生了四个孩子的妈妈!她和老李站在一起特别般配。那次在手术前心烦意乱的,我都没怎么观察老李,这才发现他还真是一表人才,个头中等挺健壮,谈吐优雅有文化,一双眼睛透着洞悉世事的聪明。这边我们两对夫妻相谈甚欢,那边我女儿与四个小朋友早就玩在一起了。他们的大女儿与我女儿同岁,都是幼龄从国内带来美国的,来美国后生的二儿一女彼时才7-12岁,我们很羡慕他们有这么多儿女却一点都不忙乱,孩子们教育得那么彬彬有礼聪明可爱,这一定是一对非凡的夫妻!
我们天南地北地聊天,这才知道老李和鄢姐是小学五六年级时的同桌,俩人老家相距仅有十华里。都道是“山沟沟里飞出金凤凰”。老李的家乡是闽中山区高山环抱之中的一个美丽原生态村庄,五十年代中期他出生于一个赤贫的农民之家,他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但却是长子,母亲独自在家生产,给自已接生,剪断脐带一看是个盼了几年的男孩,狂喜地撑着出屋去报喜,却把哇哇大哭的婴儿裸陈于稻草床垫上,等母亲带着丈夫和女儿齐齐来看男婴时,大家才手忙脚乱地把已冻得哭不出来的小婴儿包好。老李小时候身体瘦弱多病,经常感冒咳嗽,清涕长挂,母亲颇为自责,也就对他格外珍惜,虽然后来又有了两弟两妹,但老李却从小被母亲照顾得格外周到。李家虽与村里许多农户一样家徒四壁、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却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老李刚满6岁,就被父母亲送去村办初小念书,给他启蒙教育的鄢庆枢老师是被贬回乡务农的民国时期军政大学毕业生,原国民党退役中校,他感恩乡亲们不嫌弃自己的政治背景复杂,所以教书育人不遗余力。他满腹经纶知识广博,悉心培养着深山里的孩子们,十几年后把小山村农户都变成了耕读之家。日后那个仅500多人口小山村竟然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化村,先后走出了一百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还有七名国内外博士生,被誉为“博士村”!

老李自幼聪颖好学,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10周岁时就出山到镇上的中心小学插班继续念五年级,由于他老家海拔九百多米,上下山来回要爬山越岭攀石阶五华里,晴天暴晒爬三四百级台阶后再走狭窄山路,雨天路面泥泞上下连爬带滚石阶滑溜,因此十岁的小孩只能住校当寄宿生了。他的同桌是个眉清目秀的同岁小女孩,是中心小学的文艺小明星加学霸,这就是幼年的鄢姐,她家住在镇里的街道上,家境殷实。她的父亲跟老李的爹交谊颇深,两家早已彼此认识多年。

老李小时候面黄肌瘦,整天穿着妈妈手缝的一套土黄色衣裤,都洗得发白了,但还算干净平整,这是当年他全家七姐弟最好的一套衣服,每次回家清洗时因没有像样的换洗衣服,他都要在被窝里躺半天等烘晒干了才能穿上。赤贫人家的苦孩子刚开始在学校里遭人白眼轻慢,但不多时竟门门功课都拔尖,同桌的女孩子也不禁对他有些好感了,而十岁的男孩儿却已经在心中默默地想着:长大了若能跟她在一起多好!可这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同桌一年多之后,在小学六年级时就爆发了文革,山区小学也停课了,过了二年老李上了初中一年级,学校里整天搞学工学农不教正经课,念了不到一个学期,父亲和他商量:既然上课也是学农干活,不如回生产队劳动,还能挣点工分帮助家里取回队里分配的口粮。老李看着一愁莫展的父母,一贫如洗的破家,二个姐姐没有念书,早早嫁了老实农民为妻,大弟和大妹也都失学或辍学到田间干活,最小的弟妹还嗷嗷待哺。他一向体恤父母,虽是万般不愿离开校园,也只得在14岁那年回乡种田了。但他却并未沉沦,一边用雅嫩的身体拼命地劳作,很快向乡亲们学到很多种地的把式,一边继续自学初高中课本,还读遍了乡里所能找到的书本,广涉古文诗词、中外名著等等。由于他的聪慧诚实,小小年纪就被乡亲们推选为生产队里的记工员和保管员,成为左邻右舍都称赞的才德兼备的少年。冥冥中,上帝垂怜眷顾着这命运坎坷的孩子,两年后,16岁的他被招工成为县委通信员,吃上了皇粮,这是他命运的转折点!又过了两年,18岁上了省属卫校医士专业学习,因学业优异,20岁毕业时成为班上唯一留校的药理学教师。22岁那年,全国恢复高考,老李用了三个月时间,硬是啃完初高中的数理化课程,且语文政治平素胸有成竹,遂以高分考上医科大学,成为家乡村庄600年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本科大学生。他五年后医大毕业,由校方考试择优录取再次脱颖而出留校任教!从偏僻山区初一辍学的泥腿子成为省城高校药理系教师,仅仅花了十年时间!但是他的脚步并未停止,1984年他通过了教育部全国出国留学英语EPT考试,次年赴美留学,1990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药理学Ph.D.博士学位。而后在职场一路开挂,二十多年来,一步一个脚印,从博士后成为美国一家生物制药公司的首席科学家,手握几个专利,协助硏发成功特效的静脉注射用抗生素…… 他的辛勤加天才自然地也为他带来了幸福的生活和不菲的财富。
老李这边一路奋进,鄢姐也是不凡的女子,她高中毕业后当回乡知青劳作几年,也在七七年高考中榜省城大学生,她是当年全公社唯一考上本科的大学生(老李是从卫校考上本科)。幼年时的同桌失散多年后的相聚自然不止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很快有了浪漫的爱情。大学毕业后,两个山沟的孩子在省城的大学里安家了,生下大女儿,幸福美满的家庭羡煞旁人。夫唱妇随来到美国后,鄢姐除了读研究生课程并找到对口工作,重点是照顾家庭当贤妻良母,喜欢孩子的夫妇俩在五年里又生了二男一女,凑成二对好字!我知道这些后差点没惊掉下巴,连着对鄢姐惊呼:“伟大母亲!”,四个孩子的大家庭在我认识的亲友同学圈子里是绝无仅有的,不用说国内长期的一胎化,赴美老留和华人中也视多子女为畏途,当地老美家庭也多是一二个孩子,丁克的也不少见。培养一个孩子成才所费时间精力金钱都难以估量,更何况四个!看到我疑惑的眼神,鄢姐和老李都笑着异口同声:“我们都喜欢孩子!” 最不可思议的是鄢姐几十年来始终是全职上班族,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她在养育四个孩子之外还热心社会公益,1996年与另外俩好友在当地创办了一所中文学校,她担任副校长、校长多年,二十多年来星期日下午都在学校教中文,还抽空笔耕不缀,写下不少回忆录和散文随笔。我常惊叹她的充沛精力,她怎么能在事业家庭之间如此游刃有余?夫妻俩真的都不简单呀!

君子之交淡如水,家宴之后我们两家都只是偶尔电话交谈,时而有party 聚会吃吃喝喝,印象最深的是大约十年前,老李母校医科大学校长带团访美,夫妇俩请了校友和老朋友们给他们接风,我和先生也去了。盛大party 就在老李家新买的波士顿西郊大屋里举行。五六十名宾客盈门,觥筹交错欢声笑语,我们和老李夫妇多年未见分外开心,在鄢姐带领下在房子三层楼上下参观,不禁感叹他们真是实现美国梦了!在同期的留学生中住上如此高大上的豪宅还真不多,房子占地面积有六亩,客厅巨大,水晶吊灯金碧辉煌,家具家电都美仑美奂,再讲下去就羡慕妒忌恨哈!正在参观和胡吃海喝之间,校长开始讲话了,赞扬老李夫妇对母校的支持捐助。我们这才知道从不张扬的老李曾经两届担任海外校友会会长,并在旅美校友中建立了助学基金会,向校友募捐集资后每年资助母校家庭贫困学生30-50人。校长还列举了老李夫妇爱校爱乡的善举,我们这才知道,他们一家已经给家乡先后捐资几十万元人民币,率先捐款修建了一条从山脚通往山坳村里的水泥路,村民们彻底结束了攀爬石阶土路的苦日子,然后是捐款修建村里的文化中心,在当地传为佳话。老李也没忘了帮助过他的乡亲们和最初踏上社会任职的单位和学校,几乎是雨露均沾面面俱到地各方捐助,当然对留在老家的父母姐弟妹们也是尽力相助。这就颇让我震惊了,一对在高科技公司工作的夫妻,要养育四个孩子,如何有余力如此慷慨捐赠回馈家乡?

带着这个疑问,一个周末我接通了鄢姐的电话,正想细问一番,老李接过话头说要请我和先生隔天晚上去木兰中歺厅小聚再细聊。那天傍晚我们四人推心置腹相谈甚欢,老李坦陈他们家已经基本实现财务自由了,因为公司给的Stock Options股权和奖金不少,投资理财回报也不菲,所以有能力付清四个孩子近百万的大学学费,同时兼顾帮助家乡故土以及大学母校学子们的需要,自己都是尽力乐捐。老李还说道:“我人生的座右铭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能为家乡出点力我心里高兴,因为‘施比受更有福’啊!” 鄢姐更是心直口快:“其实哪有什么决窍?还不是努力工作赚钱,勤俭持家,有点钱就储蓄,买靠谱的股票基金以钱生钱!我们有点余钱能回馈社会也是福气!” 我们听了这些话,除了佩服还能说什么呢?正在这时,门外进来了一对老年华人夫妇,老李和鄢姐看到后马上站起来与他们亲热地打招呼,笑问道:“老张老文你们也来这儿吃饭呀?”  只见这对夫妇衣着朴素,男的头发花白稀疏,戴着一付眼镜,身板硬朗。女的也不年轻了,但头发还是黑的多,笑咪咪的,脸上的绉纹舒展开来,好一个慈祥的老奶奶!待他们走到里面的歺桌开吃,老李不无感慨地说;“要说实现财富自由,这二位才是高手!” 于是他娓娓道来,我们听的津津有味。

老张的人生经历更是跌宕起伏,他比老李整整年长二十岁,出生于中南一个大城市,解放后因父亲是地下党员建国有功,由军区政治部主任写了亲笔信,全家除母亲外,父亲和7个兄妹全部特批参军参干。老张时年只有十五六岁,也被保送到中南军政大学学习,林彪元帅是他们的校长,名声牛气哄哄的军大却只有8个月就结业了,从小就很拎得清的老张却不急着参加工作,他下定决心要考上真正的大学,学一门有用的技能。于是他复员回家,17岁那年考上了中国东北一所著名的医科大学,1958年毕业时成绩优秀,本已内定留校任教,却因得罪领导,阴差阳错被分配去了新疆某地区医院任内科医生,后来当上科主任,又在新疆碾转几个医院,几年后调动到了白求恩医科大学,文革后又调到到南方的一所大学医学院当上病理教研室主任。三十多年间,一个医学专家楞就像一颗螺丝钉似的,不断给乱换地儿拧来拧去,连专业都给从内科主任变为病理教研室主任了。

老张在大半个中国行医和生活,看破了政治险恶、世态炎凉,表面上波澜不惊其实极有主见,他曾推心置腹地跟老李讲过:“ 我早看穿了各种阴谋阳谋,我从未想去申请入党,反右时也不上当不去鸣放,文革时当彻底的逍遥派,我最对得起自己的决定一是上大学进医学院,二是在美国留下来!” 讲这话时老张已经来美国几年了。他是在八十年代末得到一个来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机会,当时已经年过半百,一年后,研究合作项目结束了,他和太太决定留下来,从头开始在美国立足奋斗。太太老文也是国内的医界翘楚,与老张一起毕业于同所医学院,夫唱妇随不离不弃碾转各地,但老文更是术业有专攻,她是个外科主任,技术精湛妙手回春,病人称她“外科一把刀”、“文一刀”,可以想像她在当地的事业和名气。可是不管他们在中国是多么高端的名医,到了美国一定要考过医学执照,做完三年住院医生训练才能行医,可是他们俩没有英语基础,即使发愤几年考上也到了退休年龄了,于是夫妻俩决定放下身段,另辟蹊径,从零开始在异国他乡打拼,这该有多大的勇气呀!所幸的是老文的运气非常好,有人把她引荐给鄢姐,对这个比自己大二十岁的女外科主任来应聘实验室化学分析助理的工作,鄢姐不禁肃然起敬、惺惺相惜,刚好她是该部门的经理,有雇用的话语权,就收下已近“耳顺之年”的老文,而老文“外科一把刀”的基本功不是吹的,很快熟悉工作,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鄢姐满意之余,把聘用老文的始末告诉丈夫老李,希望丈夫能出手帮助打粗工零活的老张一把,给他一个进科技公司的机会。巧不巧老李的实验室正处于研发新抗生素的关键时刻,需要做动物试验,老张的病理学研究背景简直是天造地设的,所以老李作为公司药理部的资深科学家,申请了药理研究助理员的职位,把老张招入麾下。就这样,老李夫妇成了老张夫妇的伯乐,这对高龄的高知夫妻非常珍惜得来不易的平台与支点,工作勤恳踏实,两人都升职加薪到各自职位的天花板,工作到了七十多岁才退休!

可是如果你认为故事至此圆满结束了,那就看扁了张、文夫妇了。他俩虽说在美国奋斗起步晚,但聪明的头脑与敏锐的洞察力却高人一筹。他们工作稳定几年后,克勤克俭地攒了第一桶金,正逢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房地产崩盘,他们及时抓住机遇,业余时间专门去买拍卖的极低价位公寓房。因为他俩有很好的稳定工作,银行贷款很容易,再加上他们经营有方,破房修新后即出租,有现金流了再购几套房子,还运用扺押贷款买更多的房子,数年之后他们手头就有了近十套公寓出租,月入数万刀;如今房地产业回暖,楼价已升值数倍,这番操作看得他们的老板老李和鄢姐都目瞪口呆!直赞“高人哪!” 正畅聊着,老张和老文吃完饭出来了,两家人殷殷道别依依不舍,其时我们也吃完饭了,老李就叫来女服务员要帐单,不料被告知帐单已经结过了!啊,竟是老张夫妇付的帐单!我们那天海聊海吃,150多美元呢!多不好意思让别人请客了!赶紧追出去想道谢,老文已经开车带着老公驰离了,只是挥手笑着!老李夫妇挺感动,因为在美国朋友间吃饭常常AA制,抢着付账的极少,更何况给邻桌朋友付款!我却说:“这是他俩心心念念的要报答你们的知遇之恩,终于找到机会了,随他们吧!” 我其实窃喜,自已沾光也“被请客”了一回,哈哈!

老张夫妇瞅准时机投资房地产,在人生后半段竟然逆袭成功,实现财务自由,很是令人钦佩。我常想:财务自由的门坎到底有多高?有人的目标是成为亿万富翁,有人讲有车有房,加上有股票存款百多万,再有几套出租房有现金流,最主要的是有旱涝保收的社安金养老金,最好金额能两三倍于生活开支,这样就后顾无忧,也算财务自由了。我们旅美学人白手起家的芸芸众生比较倾向于这低端的财务自由,也更容易达到此目标。老李和老张两个家庭的财务自由之路都是华人实现美国梦的现实途径,令人羡慕,令人感动,也使人奋进!啊!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而且爱拼才会嬴!虽时移世异,物换星移,至今我仍时常想起这两句经典名言!

2023-04-06
3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8)
评论
Ting1001 回复 悄悄话 我们称鄢姐 super women
Ting1001 回复 悄悄话 我们称鄢姐 super women
Ting100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老李和鄢姐继承了福建人的聪明 勤奋 乐于助人的品德
Ting1001 回复 悄悄话 老李和鄢姐 原来是青梅竹马呀
Ting1001 回复 悄悄话 哈哈,老李和鄢姐我也认识。家住西郊。我孩子曾经去过那个城的中文学校。鄢姐是我孩子的班主任。
Ting1001 回复 悄悄话 哈哈,木兰中歺厅 在Waltham.我们86年来美国的第一个落脚点
CBA7 回复 悄悄话 精彩的人生,精彩的故事,谢谢博主分享!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彩烟游士' 的评论 : +1

赞好文!:)
huiling-LA美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mithmaella' 的评论 : 是呀,有志者事竟成,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謝謝评论!
huiling-LA美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彩烟游士' 的评论 : 游士大师好,我是种菜二群的宁靜致远,跟您学种了二年菜,大蒜白菜番茄都喜人。今年1月开始來城里玩,他乡遇故知,甚乐!謝謝您的評論,以后我們多交流!
smithmaella 回复 悄悄话 好文!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彩烟游士 回复 悄悄话 写的真好!大家都应该向老张学习;)
huiling-LA美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榕城_MA' 的评论 : 是的,苦難和逆境使人堅強,能夠转化为奋斗的动力,最終迎來成功,但代价往往很大的。我听完他們的故事,非常感动,才l写下此原创小小说,与读者共勉。
huiling-LA美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mlandlord' 的评论 : 听您这么說,一定对房产投資很有經驗,请分享,謝謝你!
huiling-LA美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elloworld1000' 的评论 : ow He is rich! He may have ready reach financial freedom!
smlandlord 回复 悄悄话 房产投资,十年可成,路在脚下,敢走就行。
榕城_MA 回复 悄悄话 好励志又能干的两对老中,我们这些晚辈真是比不上他们。他们年轻时的苦难把他们磨练得强大,有高情商和智商,勇于尝试并吃苦耐劳。短时间内实现美国梦,真让人佩服。
helloworld1000 回复 悄悄话 one of my classmates has 4 condos and one house in Boston, one condo for her family, the others all rent out.
huiling-LA美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哈哈就是的,所以我讲财务自由门坎有高低!謝謝您关注和赞許。读文后有同嗚很可貴,多谢了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好故事,为两家好人点赞。华人习惯了勤俭持家,再穷的也会未雨绸缪,存上一点钱,虽然家产有多有少,但周围的华人,还真没有吃了上顿愁下顿的,也算是达到了某种程度的财务自由吧。
huiling-LA美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謝謝京妞名作者的关注,的确是捡了条命,还好在本院诊断加手术及时,不然血肿加大压迫生命中枢就沒救了,前二天文学城新聞有个大学生一觉沒醒来,尸检就是半夜头颅撞到哪,后怕哪!生命無常,珍惜每一天!
huiling-LA美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unchenxx' 的评论 : 同意您的观点,謝謝关注与共呜!
huiling-LA美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顶级朋友' 的评论 : 謝謝你贊扬,聪明勤奋善良的人們总是在冥冥之中,命运終將給予最好的安排!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灯掉下来了, 好危险啊。 幸亏及时医治。 你们都是能干的人, 佩服。 问好。
munchenxx 回复 悄悄话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生命自有她的出路!
顶级朋友 回复 悄悄话 好文赞,确实是聪明且善良的两对夫妻,敬佩!
huiling-LA美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ongchuanli' 的评论 : 謝謝评论,人生到了中老年阶段,奋斗拼搏十数年后,实現财务自由必將成為頂級的concern, 本文試图通過两家华人的故事在城里引发关注与讨论。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是一本书,老李夫妇从贫穷苦难中蜕变,老張伉俪从老年绝境里崛起,都是何等的励志!让我們一起细细閱讀这四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永远搏击,永不言败,永不停頓!
tongchuanli 回复 悄悄话 好文!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实现财务自由方面,也是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来达到殊途同归。常见的途径有:1、存钱和投资:通过存储和投资,可以逐渐积累财富,若干年后实现财务自由。这可能需要逐渐增加投资组合中的风险以实现更高的收益率。但要注意投资可能涉及的风险,需要仔细研究市场和行业动态。2、副业和兼职工作:在工作之外的副业和兼职工作可以提供额外的收入,以加速积累财富的速度。如文中的老张悉心投资房产出租。3、创业:成为企业家可能是实现财务自由的另一种方法。4、精打细算约束开支,可以释放更多的资金来积累财富,加速实现财务自由。以上不同的途径可能适合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生活方式。谢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