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黄帝内经》精读181一185

(2023-11-03 16:23:26) 下一个

脉解篇第四十九(二)

4

【原文】

       阳明所谓洒洒【1】振寒者,阳明者午也【2】,五月盛阳之阴也,阳盛而阴气加之,故洒洒振寒也。所谓胫肿而股不收【3】者,是五月盛阳之阴【4】也,阳者,衰于五月,而一阴气上,与阳始争,故胫肿而股不收也。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脏腑间,故为水也。所谓胸痛少气者,水气在脏腑也,水者,阴气也,阴气在中,故胸痛少气也。所谓甚则厥,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者,阳气阴气相薄,水火相恶,故惕然而惊也。所谓欲独闭户牖而居。所谓病至则欲乘高而歌,弃衣而走者,阴阳复争,而外并于阳,故使之弃衣而走也。所谓客孙脉【5】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

       太阴所谓病胀者,太阴子也【6】,十一月万物气皆藏于中,故曰病胀。所谓上走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阴,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7】也。所谓食则呕也,物盛满而上溢,故呕也。所谓得后与气【8】则快然如衰者,十二月阴气下衰,而阳气且出,故曰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也。

【原文通解】

●阳明所谓洒洒【1】振寒者,阳明者午也【2】,五月盛阳之阴也,阳盛而阴气加之,故洒洒振寒也。

【1】洒洒:形容非常寒冷的样子。

【2】阳明者午也:阳明为阳之盛,相当于五月,五月月建在午,所以说“阳明者午也”。

阳明经有所谓洒洒振寒的症状,是因为阳明旺于五月,月建在午,五月是阳极而生的时候,人体也是一样,阴气加于盛阳之上,故令人洒洒然寒栗。

所谓胫肿而股不收【3】者,是五月盛阳之阴【4】也,阳者,衰于五月,而一阴气上,与阳始争,故胫肿而股不收也。

【3】股不收:指大腿迟缓无力。

【4】五月盛阳之阴:是说五月阳气到达极点,而阴气也开始逐渐生长了。

所谓足胫浮肿而腿弛缓不收,是因为五月阳盛极而阴生,阴气始衰,在下初之一阴,向上与阳气相争,致使阳明经脉不和,故发生足胫浮肿而两腿弛缓不收的症状。

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脏腑间,故为水也。

所谓因水肿而致喘息的,是由于土不制水,阴气自下而上,居于脏腑之间,水气不化,故为水肿之病,水气上犯肺脏,所以出现喘息的症状。

所谓胸痛少气者,水气在脏腑也,水者,阴气也,阴气在中,故胸痛少气也。

所谓胸部疼痛呼吸少气的,也是由于水气停留于脏腑之间,水液属于阴气,停留于脏腑,上逆于心肺,所以出现胸痛少气的症状。

所谓甚则厥,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者,阳气阴气相薄,水火相恶,故惕然而惊也。

所谓病甚则厥逆,厌恶见人与火光,听到木击的声音则惊惕不已,这是由于阳气与阴气相争,水火不相协调,所以发生惊惕一类的症状。

所谓欲独闭户牖而处者,阴阳相薄也,阳尽而阴盛,故欲独闭户牖而居。

所谓想关闭门窗而独居的,是由于阴气与阳气相争,阳气衰而阴气盛,阴主静,所以病人喜欢关闭门窗而独居。

所谓病至则欲乘高而歌,弃衣而走者,阴阳复争,而外并于阳,故使之弃衣而走也。

所谓发病则登高处而歌唱,抛弃衣服而奔走的,是由于阴阳之气反复相争,而外并于阳经使阳气盛,阳主热主动,热盛于上,所以病人喜欢登高而歌,热盛于外,所以弃衣而走。

所谓客孙脉【5】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

【5】客孙脉:侵犯头部细小络脉。

所谓客于孙脉则头痛、鼻塞和腹部胀肿的,是由于阳明经的邪气上逆,若逆于本经的细小络脉,就出现头痛鼻塞的症状,若逆于太阴脾经,就出现腹部肿胀的症状。

太阴所谓病胀者,太阴子也【6】,十一月万物气皆藏于中,故曰病胀。

【6】太阴子也:太阴在十一月时气盛,十一月月建为子。

太阴经脉有所谓病腹胀的,是因为太阴为阴中至阴,应于十一月,月建在子,此时阴气最盛,万物皆闭藏于中,人气亦然,阴邪循经入腹,所以发生腹肿的症状。

所谓上走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阴,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7】也。

【7】噫:指嗳气。

所谓上走于心而为嗳气的,是因为阴盛邪,阴邪循脾经上走于阳明胃经,足阳明之正上通于心,心主嗳气,所以说上走于心就会发生嗳气。

所谓食则呕也,物盛满而上溢,故呕也。

所谓食入则呕吐的,是因为脾病,食物不能运化,胃中盛满而上溢,所以发生呕吐的症状。

所谓得后与气【8】则快然如衰者,十二月阴气下衰,而阳气且出,故曰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也。

【8】后与气:分别指大便和矢气。

所谓得到大便和失气就觉得爽快而病减的,是因为十二月阴气盛极而下衰的,阳气初生,人体也是一样,腹中阴邪得以下行,所以腹胀嗳气的病人得到大便或失气后,就觉得爽快,就象病减轻了似的。

【译文】

       阳明经有所谓洒洒振寒的症状,是因为阳明旺于五月,月建在午,五月是阳极而生的时候,人体也是一样,阴气加于盛阳之上,故令人洒洒然寒栗。所谓足胫浮肿而腿弛缓不收,是因为五月阳盛极而阴生,阴气始衰,在下初之一阴,向上与阳气相争,致使阳明经脉不和,故发生足胫浮肿而两腿弛缓不收的症状。所谓因水肿而致喘息的,是由于土不制水,阴气自下而上,居于脏腑之间,水气不化,故为水肿之病,水气上犯肺脏,所以出现喘息的症状。所谓胸部疼痛呼吸少气的,也是由于水气停留于脏腑之间,水液属于阴气,停留于脏腑,上逆于心肺,所以出现胸痛少气的症状。所谓病甚则厥逆,厌恶见人与火光,听到木击的声音则惊惕不已,这是由于阳气与阴气相争,水火不相协调,所以发生惊惕一类的症状。所谓想关闭门窗而独居的,是由于阴气与阳气相争,阳气衰而阴气盛,阴主静,所以病人喜欢关闭门窗而独居。所谓发病则登高处而歌唱,抛弃衣服而奔走的,是由于阴阳之气反复相争,而外并于阳经使阳气盛,阳主热主动,热盛于上,所以病人喜欢登高而歌,热盛于外,所以弃衣而走。所谓客于孙脉则头痛、鼻塞和腹部胀肿的,是由于阳明经的邪气上逆,若逆于本经的细小络脉,就出现头痛鼻塞的症状,若逆于太阴脾经,就出现腹部肿胀的症状。

       太阴经脉有所谓病腹胀的,是因为太阴为阴中至阴,应于十一月,月建在子,此时阴气最盛,万物皆闭藏于中,人气亦然,阴邪循经入腹,所以发生腹肿的症状。所谓上走于心而为嗳气的,是因为阴盛邪,阴邪循脾经上走于阳明胃经,足阳明之正上通于心,心主嗳气,所以说上走于心就会发生嗳气。所谓食入则呕吐的,是因为脾病,食物不能运化,胃中盛满而上溢,所以发生呕吐的症状。所谓得到大便和失气就觉得爽快而病减的,是因为十二月阴气盛极而下衰的,阳气初生,人体也是一样,腹中阴邪得以下行,所以腹胀嗳气的病人得到大便或失气后,就觉得爽快,就象病减轻了似的。

 

脉解篇第四十九(三)

5

【原文】

       少阴所谓腰痛者,少阴者,肾也【1】,十月万物阳气皆伤,故腰痛也。所谓呕咳上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依从,故呕咳上气喘也。所谓色色【2】不能久立久坐,起则目无所见者,万物阴阳不定未有主也【3】。秋气始至,微霜始下,而方杀万物,阴阳内夺,故目疏疏无所见也。所谓少气善怒者,阳气【4】不治,阳气不治,则阳气不得出,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所谓恐如人将捕之者,秋气万物未有毕去,阴气少,阳气入,阴阳相薄,故恐也。所谓恶闻食臭者,胃无气,故恶闻臭也。所谓而黑如地色者,秋气内夺【5】,故变于色也。所谓咳则有血者,阳脉伤也,阳气未盛于上而脉满,满则咳,故血见于鼻也。

       厥阴所谓癫疝,妇人少腹肿者,厥阴者,辰也【6】,三月阳中之阴,邪在中,故曰癫疝少腹肿也。所谓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荣华万物,一俯而不仰【7】也。所谓?癃疝肤胀者【8】,曰阴亦盛而脉胀不通,故曰?癃疝也。所谓甚则嗌干热中者,阴阳相薄而热,故嗌干也。

【原文通解】

●少阴所谓腰痛者,少阴者,肾也【1】,十月万物阳气皆伤,故腰痛也。

【1】少阴者肾也:少阴主七月,七月月建为申。

少阴有所谓腰痛的,是因为足少有病应在十月,月建在申,十月阴气初生,万物肃杀,阳气被抑制,腰为肾之府,故出现腰痛的症状。

所谓呕咳上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依从,故呕咳上气喘也。

所谓呕吐、咳嗽、上气喘息的,是因为阴气盛于下,阳气浮越于上而无所依附,少阴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故出现呕吐、咳嗽、上气喘息的症状。

所谓色色【2】不能久立久坐,起则目无所见者,万物阴阳不定未有主也【3】。秋气始至,微霜始下,而方杀万物,阴阳内夺,故目疏疏无所见也。

【2】色色:“色”当从《太素》作“邑”。邑邑,心神不安的样子。

【3】未有主也:指阴阳交替,尚未确定。

所谓身体衰弱不能久立,久坐起则眼花缭乱视物不清的,是因为七月秋气始至,微霜始降,阴阳交替尚无定局,万物因受肃杀志气而衰退,人体阴阳之气衰夺,故不能久立,久坐乍起则两目视物不清。

所谓少气善怒者,阳气【4】不治,阳气不治,则阳气不得出,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

【4】阳气:指少阳经脉之气。

【0】煎厥:是阳气亢盛,煎熬津液,使阴精耗竭而导致的气逆昏厥的病症。

所谓少气善怒的,是因为秋天阳气下降,失去调其作用少阳经阳气不得外出,阳气郁滞在内,肝气郁结不得疏泄,不能约束其所管,故容易发怒,怒则其逆而厥,叫做“煎厥”。

所谓恐如人将捕之者,秋气万物未有毕去,阴气少,阳气入,阴阳相薄,故恐也。

所谓恐惧不安好象被人捉捕一样,是因为秋天阴气始生,万物尚未尽衰,人体应之,阴气少,阳气入,阴阳交争,循经入肾,故恐惧如人将捕之。

所谓恶闻食臭者,胃无气,故恶闻臭也。

所谓厌恶食物气味的,是因为肾火不足,不能温养化源,致使胃气虚弱,消化功能已失故不欲进食而厌恶食物的气味。

所谓而黑如地色者,秋气内夺【5】,故变于色也。

【5】秋气内夺:秋气肃杀会耗伤内脏精华。

所谓面色发黑如地色的,是因为秋天肃杀之气耗散内脏精华,精气内夺而肾虚,故面色发黑。

所谓咳则有血者,阳脉伤也,阳气未盛于上而脉满,满则咳,故血见于鼻也。

所谓咳嗽则出血的,是上焦阳脉损伤,阳气未盛于上,血液充斥于脉管,上部脉满则肺气不利,故咳嗽,络脉伤则血见于鼻。

厥阴所谓?疝,妇人少腹肿者,厥阴者,辰也【6】,三月阳中之阴,邪在中,故曰?疝少腹肿也。

【6】厥阴者辰也:厥阴主三月,三月月建为辰。

厥阴经脉为病有所谓蘈疝,及妇女少腹肿的,是因为厥阴应于三月,月建在辰,三月阳气方长,阴气尚存,阴邪积聚于中,循厥阴肝经发病,故发生阴囊肿大疼痛及妇女少腹肿的症状。

所谓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荣华万物,一俯而不仰【7】也。

【7】一俯而不仰:是形容腰脊疼痛,俯仰不便。

所谓腰脊痛不能俯仰的,是因为三月阳气振发,万物荣华繁茂,然尚有余寒,人体应之,故出现腰脊疼痛而不能俯仰的症状。

所谓?癃疝肤胀者【8】,曰阴亦盛而脉胀不通,故曰?癃疝也。

【8】?癃疝(tuilóngshàn)肤胀者:指前阴胀痛,不得小便而肌肤肿胀。

所谓有?癃疝、肤皮肿胀的,也是因为阴邪旺盛,以致厥有病脉胀闭不通,故发生前阴肿痛、小便不利以及肤胀等病。

所谓甚则嗌干热中者,阴阳相薄而热,故嗌干也。

所谓病甚则咽干热中的,是因为三月阴阳相争而阳气胜,阳胜产生内热,热邪循厥阴肝经上逆入喉,故出现咽喉干燥的症状。

【译文】

       少阴有所谓腰痛的,是因为足少有病应在十月,月建在申,十月阴气初生,万物肃杀,阳气被抑制,腰为肾之府,故出现腰痛的症状。所谓呕吐、咳嗽、上气喘息的,是因为阴气盛于下,阳气浮越于上而无所依附,少阴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故出现呕吐、咳嗽、上气喘息的症状。所谓身体衰弱不能久立,久坐起则眼花缭乱视物不清的,是因为七月秋气始至,微霜始降,阴阳交替尚无定局,万物因受肃杀志气而衰退,人体阴阳之气衰夺,故不能久立,久坐乍起则两目视物不清。所谓少气善怒的,是因为秋天阳气下降,失去调其作用少阳经阳气不得外出,阳气郁滞在内,肝气郁结不得疏泄,不能约束其所管,故容易发怒,怒则其逆而厥,叫做“煎厥”。所谓恐惧不安好象被人捉捕一样,是因为秋天阴气始生,万物尚未尽衰,人体应之,阴气少,阳气入,阴阳交争,循经入肾,故恐惧如人将捕之。所谓厌恶食物气味的,是因为肾火不足,不能温养化源,致使胃气虚弱,消化功能已失故不欲进食而厌恶食物的气味。所谓面色发黑如地色的,是因为秋天肃杀之气耗散内脏精华,精气内夺而肾虚,故面色发黑。所谓咳嗽则出血的,是上焦阳脉损伤,阳气未盛于上,血液充斥于脉管,上部脉满则肺气不利,故咳嗽,络脉伤则血见于鼻。

       厥阴经脉为病有所谓蘈疝,及妇女少腹肿的,是因为厥阴应于三月,月建在辰,三月阳气方长,阴气尚存,阴邪积聚于中,循厥阴肝经发病,故发生阴囊肿大疼痛及妇女少腹肿的症状。所谓腰脊痛不能俯仰的,是因为三月阳气振发,万物荣华繁茂,然尚有余寒,人体应之,故出现腰脊疼痛而不能俯仰的症状。所谓有蘈癃疝、肤皮肿胀的,也是因为阴邪旺盛,以致厥有病脉胀闭不通,故发生前阴肿痛、小便不利以及肤胀等病。所谓病甚则咽干热中的,是因为三月阴阳相争而阳气胜,阳胜产生内热,热邪循厥阴肝经上逆入喉,故出现咽喉干燥的症状。

 

 

刺要论篇第五十

1

【简介】

【0】 刺要:针刺的要领。

       一、阐述了依据疾病所在部位确定适宜的进针深度的针刺要领。同时指出:违背了这一要领,就会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危害。

       二、分别说明人体各部位因针刺深浅不当导致五脏在相应季节产生的种种病变。

2

【原文】

       黄帝问曰:愿闻刺要。

       岐伯对曰:病有浮沉【1】,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2】。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3】,内动五脏,后生大病。

       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虐,溯(sù)溯然【4】寒栗。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刺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驰。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胀腰痛。刺骨无伤髓,髓伤则销铄【5】胻酸【6】,体解怠然不去矣。

【原文通解】

●黄帝问曰:愿闻刺要。

岐伯对曰:病有浮沉【1】,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2】。

【1】浮沉:浮在表,沉在里。这里指病位的深浅。

【2】各至其理,无过其道:指针刺各到达一定的深度,不要违背常规法度。

黄帝问道:我想了解针刺方面的要领。

岐伯回答说:疾病有在表在里的区别,刺法有浅刺深刺的不同,病在表应当浅刺,病在里应当深刺,各应到达一定的部位(疾病所在),而不能违背这一发度。

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3】,内动五脏,后生大病。

【3】大贼:作“极大的危害”解。

刺得太深,就会损伤内脏;刺得太浅,不仅达不到病处,而且反使在表的气血壅滞,给病邪以可乘之机。因此,针刺深浅不当,反会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危害,使五脏功能紊乱,继而发生严重的疾病。

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

所以说:疾病的部位有在毫毛腠理的,有在皮肤的,有在肌肉的,有在脉的,有在筋的,有在骨的,有在髓的。

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虐,溯(sù)溯然【4】寒栗。

【4】溯(sù)溯然:逆流而上,形容怕冷的样子。

因此,该刺毫毛腠理的,不要伤及皮肤,若皮肤受伤,就会影响肺脏的正常功能,肺脏功能扰乱后,以致到秋天时,易患温疟病,发生恶寒战栗的症状。

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

该刺皮肤的,不要伤及肌肉,若肌肉受伤,就会影响脾脏的正常功能,以致在每一季节的最后十八天中,发生腹胀烦满,不思饮食的病症。

刺肉无伤脉,脉伤则内动心,心动则夏病心痛。

该刺肌肉的,不要伤及血脉,若血脉受伤,就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以致到夏天时,易患心痛的病症。

刺脉无伤筋,筋伤则内动肝,肝动则春病热而筋驰。

该刺血脉的,不要伤及筋脉,若筋脉受伤,就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以致到秋天时,易患热性病,发生筋脉弛缓的症状。

刺筋无伤骨,骨伤则内动肾,肾动则冬病胀腰痛。

该刺筋的,不要伤及骨,若骨受伤,就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以致到冬天时,易患腹胀、腰痛的病症。

刺骨无伤髓,髓伤则销铄【5】胻酸【6】,体解怠然不去矣。

【5】销铄:指病久枯瘦。

【6】胻酸:胻:脚胫。小腿发酸。

该刺骨有,不要伤及骨髓,若骨髓被损伤而髓便日渐消减,不能充养骨骼,就会导致身体枯瘦,足胫发酸,肢体懈怠,无力举动的病症。

【译文】

       黄帝问道:我想了解针刺方面的要领。

       岐伯回答说:疾病有在表在里的区别,刺法有浅刺深刺的不同,病在表应当浅刺,病在里应当深刺,各应到达一定的部位(疾病所在),而不能违背这一发度。刺得太深,就会损伤内脏;刺得太浅,不仅达不到病处,而且反使在表的气血壅滞,给病邪以可乘之机。因此,针刺深浅不当,反会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危害,使五脏功能紊乱,继而发生严重的疾病。

       所以说:疾病的部位有在毫毛腠理的,有在皮肤的,有在肌肉的,有在脉的,有在筋的,有在骨的,有在髓的。因此,该刺毫毛腠理的,不要伤及皮肤,若皮肤受伤,就会影响肺脏的正常功能,肺脏功能扰乱后,以致到秋天时,易患温疟病,发生恶寒战栗的症状。该刺皮肤的,不要伤及肌肉,若肌肉受伤,就会影响脾脏的正常功能,以致在每一季节的最后十八天中,发生腹胀烦满,不思饮食的病症。该刺肌肉的,不要伤及血脉,若血脉受伤,就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以致到夏天时,易患心痛的病症该刺血脉的,不要伤及筋脉,若筋脉受伤,就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以致到秋天时,易患热性病,发生筋脉弛缓的症状。该刺筋的,不要伤及骨,若骨受伤,就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以致到冬天时,易患腹胀、腰痛的病症。该刺骨有,不要伤及骨髓,若骨髓被损伤而髓便日渐消减,不能充养骨骼,就会导致身体枯瘦,足胫发酸,肢体懈怠,无力举动的病症。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1

【题解】

       刺,针刺;齐,限度,辨别。本篇重点讨论了皮、肉、筋、脉、骨不同病位的针刺方法;依据各种不同的病位,施以不同的针刺深浅程度。如果违反了针刺的原则,就会损伤其它部位,给病人造成痛苦。

2

【原文】

       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

       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

       帝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

       岐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1】;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也。此之谓反【2】也。

【原文通解】

●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

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

黄帝问道:我想了解针刺浅深不同要求。

岐伯回答说:针刺骨,就不要伤筋;针刺筋,就不要损伤肌肉;针刺肌肉,就不要损伤脉;针刺脉,就不要损伤皮肤(以上四句指的是,应该深刺,则不能浅刺);针刺皮肤,则不要伤及肌肉;针刺肌肉,则不要伤及筋;针刺筋,则不要伤及骨(以上三句指的是,应该浅刺,则不能深刺)。

帝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岐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1】;

【1】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而去:此处指停止针刺。针刺骨不要损伤筋,意为病在骨应针刺到达骨的位置,如针到达筋的位置拔出,则骨病不愈而反伤筋。

黄帝说: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希望能听听对此的解释。

岐伯说:所谓刺骨不要伤害筋,是说需刺骨的,不可在仅刺到筋而未达骨的深度时,就停针或拔出;

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

刺筋不要伤害肌肉,是说需刺至筋的,不可在仅刺到肌肉而未达筋的深度时,就停针或拔出;

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

刺肌肉不要伤害脉,是说需刺至肌肉深部的,不可在仅刺到脉而未达肌肉深部时,就停针或拔去;

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

刺脉不要伤害皮肤,是说需刺至脉的,不可在仅刺到皮肤而未达脉的深度时,就停针拔去。

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

所谓针刺皮肤不要伤及肌肉,是说病在皮肤之中,针就刺至皮肤,不要深刺伤及肌肉;

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

刺肌肉不要伤及筋,是说针只能刺至肌肉,太过就会伤及筋;

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也。此之谓反【2】也。

【2】此之谓反也:这些都是针刺过深的操作,将会带来不良后果。与上面针刺过浅相反。

刺筋不要伤及骨,是说针只能刺至筋,太过就会伤及骨。以上这些,是说若针刺深浅不当,就会带来不良后果。

【译文】

       黄帝问道:我想了解针刺浅深不同要求。

       岐伯回答说:针刺骨,就不要伤筋;针刺筋,就不要损伤肌肉;针刺肌肉,就不要损伤脉;针刺脉,就不要损伤皮肤(以上四句指的是,应该深刺,则不能浅刺);针刺皮肤,则不要伤及肌肉;针刺肌肉,则不要伤及筋;针刺筋,则不要伤及骨(以上三句指的是,应该浅刺,则不能深刺)。

       黄帝说: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希望能听听对此的解释。

       岐伯说:所谓刺骨不要伤害筋,是说需刺骨的,不可在仅刺到筋而未达骨的深度时,就停针或拔出;刺筋不要伤害肌肉,是说需刺至筋的,不可在仅刺到肌肉而未达筋的深度时,就停针或拔出;刺肌肉不要伤害脉,是说需刺至肌肉深部的,不可在仅刺到脉而未达肌肉深部时,就停针或拔去;刺脉不要伤害皮肤,是说需刺至脉的,不可在仅刺到皮肤而未达脉的深度时,就停针拔去。所谓针刺皮肤不要伤及肌肉,是说病在皮肤之中,针就刺至皮肤,不要深刺伤及肌肉;刺肌肉不要伤及筋,是说针只能刺至肌肉,太过就会伤及筋;刺筋不要伤及骨,是说针只能刺至筋,太过就会伤及骨。以上这些,是说若针刺深浅不当,就会带来不良后果。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一)

1

【题解】

       【0】禁:制止,禁忌。

      《内经》专门讨论针刺禁忌的经文有两篇。即《素问·刺禁论》和《灵枢·五禁》。两篇中,《刺禁论》尤其重要。其中关于针刺意外的记载非常真实而全面,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此外,涉及针刺禁忌比较多的还有《素问·刺要论》、《素问·刺齐论》和《灵枢·终始》等,但都不如《刺禁论》重要。

2

【原文】

       黄帝问曰:愿闻禁数【1】。

       岐伯对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2】,心部于表【3】,肾治于里【4】,脾为之使【5】,胃为之市【6】,鬲肓【7】之上,中有父母【8】,七节之傍,中有小心【9】。从之有福,逆之有咎【10】。

       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刺跗上【11】,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溜脉【12】,不幸为盲。刺头,中脑户【13】,入脑立死。刺舌下【14】,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喑。刺足下布络【15】,中脉,血不出为肿。刺郄中【16】大脉,令人仆脱色【17】。刺气街中脉,血不出,为肿鼠仆【18】。刺脊间,中髓为伛【19】。刺乳上【20】,中乳房,为肿根【21】蚀。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刺手鱼腹【22】内陷,为肿。

【原文通解】

●黄帝问曰:愿闻禁数【1】。

岐伯对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

【1】禁数: 禁,禁忌;数,几;禁数,指禁止针刺的地方有多少。

黄帝问道:我想了解人体禁刺的部位。

岐伯回答说:内脏各有要害之处,不能不细看详审!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2】,心部于表【3】,肾治于里【4】,脾为之使【5】,胃为之市【6】,鬲肓【7】之上,中有父母【8】,七节之傍,中有小心【9】。

【2】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肝主春生之气,应于东方,东方为左,所以肝生于左;同理,肺主秋收之气,应于西方,西方为右,所以肺藏于右。

【3】心部于表:部,安排、布置,引申为调节。心在五行属火,心部于表,指心调节在表的阳气。

心属火,为阳中之阳,所以心气布散于体表。

【4】肾治于里:肾属水,为阴中之阴,调节在里的阴气,所以肾主持人体之里。

【5】脾为之使:使,指脾的传输功能。脾主运化,输送水谷精微营养至全身,所以脾为之使。

【6】胃为之市:市,即市场,通畅之意,言胃收纳水谷,宜于通畅。有协助五脏气机通畅的作用。形容胃受纳水谷犹如货物集中于市场。

【7】鬲肓:膈膜与肓膜的合称。

【8】父母:此指心、肺两脏。

【9】小心:此指心包络。

肝气生发于左,肺气肃降于右,心脏调节在表的阳气,肾脏管理在里的阴气,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赖以转输,胃主受纳,饮食水谷汇聚于此。膈肓的上面,有维持生命活动的心、肺两脏,第七椎旁的里面有心包络。

从之有福,逆之有咎【10】。

【10】咎:灾祸。

上述部位都应该禁刺,遵循这个刺禁,就有利于治疗,违背了,则会给人体造成祸害。

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

刺中心脏的,约一日即死,其病变症状为嗳气。

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  

刺中肝脏,约五日即死,其病变症状为多言多语。

刺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

刺中肾脏,约六日即死,其病变症状为打喷嚏。▲

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

刺中肺脏,约三日即死,其病变症状为咳呛。

刺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

刺中脾脏,约十日即死,其病变症状为频频吞咽。

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

误刺中胆,约一日半死,其病变症状为呕吐。

刺跗上【11】,中大脉,血出不止,死。

【11】跗上:指足面。

针刺足背,误伤了大血管,若出血不止,便会死亡。

刺面,中溜脉【12】,不幸为盲。

【12】溜脉:溜,与“流”通。流脉指与眼相流通的血脉。

唐代王冰注:“面中溜脉者,手太阳、任脉之交会。手太阳脉,自颧而斜行,至目内眦。任脉自鼻鼽两旁上行,至瞳子下。故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

针灸刺中面庞,中间的溜脉,(溜脉在眼睛下,凸起的部位),如果刺中,不幸运的话,就会眼盲。

刺头,中脑户【13】,入脑立死。

【13】脑户:穴位名,位于枕骨上,强间穴后一寸五分处。

针刺面部的脑户穴,若刺至脑髓,就会立即死亡。▲

●刺舌下【14】,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喑。

【14】舌下:指舌下廉泉穴。

针刺廉泉穴,误伤了血管,若出血不止,可使喉哑失音。

刺足下布络【15】,中脉,血不出为肿。

【15】布络:指散布的经脉。

针刺足下布散的络脉,误伤了血管,若淤血留着不去可致局部肿胀。

刺郄中【16】大脉,令人仆脱色【17】。

【16】郄中:委中穴。

【17】脱色:脸色泛白,是晕针时的一种表现。

针刺委中穴太深,误伤了大经脉,可令人跌仆,面色苍白。

刺气街中脉,血不出,为肿鼠仆【18】。

【18】鼠仆:即鼠蹊。

       鼠蹊部指的是下腹部与双侧下肢连接的部位,即我们常说的腹股沟。鼠蹊是人类脆弱而重要的一个部位,在自卫时,可用腿攻击对方的鼠蹊,设法逃脱。

       鼠蹊部有深、浅的淋巴结群,为下肢、腹壁下部浅层及外生殖器等的淋巴管所汇集和经过的地方,因此上述各部分有炎症时,常波及这些淋巴结群;这个区域有非常重要的骼外动脉、骼外静脉及股神经通过。

 ▲针刺气衔穴,误伤了血管,若淤血留着不去,鼠蹊部就会肿胀。

刺脊间,中髓为伛【19】。

【19】伛:背曲不伸。

针刺脊椎间隙,误伤了脊髓,会使人背曲不伸。

刺乳上【20】,中乳房,为肿根【21】蚀。

【20】乳上:指乳中穴。

【21】根:乳根,此指乳房内部。

针刺乳中穴,伤及乳房,可使乳房肿胀,内部腐蚀溃脓。

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

针刺缺盆中央太深,造成肺气外泄,可令人喘咳气逆。

刺手鱼腹【22】内陷,为肿。

【22】手鱼腹:手鱼际穴处。

针刺手鱼际穴太深,可使局部发生肿胀。

【译文】

       黄帝问道:我想了解人体禁刺的部位。

      岐伯回答说:内脏各有要害之处,不能不细看详审!肝气生发于左,肺气肃降于右,心脏调节在表的阳气,肾脏管理在里的阴气,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赖以转输,胃主受纳,饮食水谷汇聚于此。膈肓的上面,有维持生命活动的心、肺两脏,第七椎旁的里面有心包络。上述部位都应该禁刺,遵循这个刺禁,就有利于治疗,违背了,则会给人体造成祸害。

       刺中心脏的,约一日即死,其病变症状为嗳气。刺中肝脏,约五日即死,其病变症状为多言多语。刺中肾脏,约六日即死,其病变症状为打喷嚏。刺中肺脏,约三日即死,其病变症状为咳呛。刺中脾脏,约十日即死,其病变症状为频频吞咽。误刺中胆,约一日半死,其病变症状为呕吐。针刺足背,误伤了大血管,若出血不止,便会死亡。针刺面部的脑户穴,若刺至脑髓,就会立即死亡。针刺廉泉穴,误伤了血管,若出血不止,可使喉哑失音。针刺足下布散的络脉,误伤了血管,若淤血留着不去可致局部肿胀。针刺委中穴太深,误伤了大经脉,可令人跌仆,面色苍白。针刺气衔穴,误伤了血管,若淤血留着不去,鼠蹊部就会肿胀。针刺脊椎间隙,误伤了脊髓,会使人背曲不伸。针刺乳中穴,伤及乳房,可使乳房肿胀,内部腐蚀溃脓。针刺缺盆中央太深,造成肺气外泄,可令人喘咳气逆。针刺手鱼际穴太深,可使局部发生肿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