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人时空

不求逐浪多沉起,但愿随风永荡飘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散谈“名分”

(2006-09-11 20:29:00) 下一个



昨天突然看到一篇报道,说的是浙江京华市再度申请进入长江三角城市群没有被批准的事。我给大家
ZT 一段:

 

在江苏南通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六次会议上,金华市再次提交了入会申请。可他们等到的依然是拒绝。和金华市一样被排斥在 门外 的,还有来自浙江、江苏、安徽的共 10 个城市。

 

请考虑我们的心愿吧! 为入会,他们中不少城市专门成立融入长三角工作办公室,与上海等 16 个会员城市 密切沟通 ,充满恳求而又屡败屡战。不久前台州市加入了这一组织,金华市一位官员甚至质问: 台州可以进入,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我们只要个名分!

 

老飘有点不解了,“名分”这词以前总是和人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怎么连城市也感兴趣了?既然“名分”如此重要,老飘不借机侃它一通就有点对不住风雨飘摇的飘侃事业了。

 

本着借古论今的想法,我在《资治通鉴》中找到了“名分”的出处,下面是司马光对名分的定义: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老飘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是,这皇帝的职位没有礼大,而礼没有分大,而分没有名大。 所谓礼就是宪法,没有了宪法,你这皇帝或者国家领导人就没有依存了。但有了宪法,或者说有了皇帝的皇权还不行,你还得有“分”,也就是每个人都要在这宪法和皇权下找到自己的位置。比如,老飘要是当了皇帝,就有了皇帝的分了,老飘要是武士,就是武士的分了,要是农民,就有了农民的分了。要是大家都守着自己的分,也就是说安分守己,这政权就稳固了。可是,这“分”的划分是模糊的,比如说。老飘先搞了个农民的“分”,哪天我要是不高兴了,不要这农民的“分”,要去拔皇帝的“分”玩玩,那不就麻烦了。所以,还需要用另一个东西来表明这“分”,这东西就是所谓的“名”。在封建社会,这名就是人的爵位,阶级或者职务,正如司马光所说的公、侯、卿、大夫等等。

 

好了,有了这个古,就可以论今了。如今的“名分”这词虽有不少的变化和演绎,但还是有点司马光所说意思的投影。比如,青年男女一见钟情,两人进入了恋爱阶段。这时名分就开始工作了。首先,有了恋爱关系,相爱中的男女就要拥有“分”,两人就会在言行上控制自己,不能自由地再和别的男女去幽会了。也就是说两人都有独占对方幽会权的“分”。如果,这男的哪天要是和别的女人幽会了,自然就破坏了女方的“分”,反之亦然。你要是不遵守这个,这恋爱关系可能就完了。

 

如何稳固地保护这“分”呢?“名”就昂首阔步地出来了。对于恋爱中的男女,男的名就是“男朋友”,女的就是“女朋友”。有了这个“名”,这恋人的“分”就有所保障了。如果一个女人告诉你她有了男朋友了,即使你非常喜欢她,你也只好忍痛割爱了。

 

所以,你要是哪天在大街上看上并爱上了一个女的,有两件事你必须要做,第一,对她的名分了解清楚,你要确定有能力解除她现有的“名分”。如果她是别人的“女朋友”或“妻子”,你得想法让她和他的男朋友吹或者和她丈夫离婚。第二,你要准备好她要从你这里索要的“名分”。 视你的情况,该做的我就不便在这里教唆你了。

 

名分这个东西提起来千斤,放下来四两。平时,你不会注意它或是重视它,那是因为你潜意识里已经把它摆平了。但是,要是你忽视它,或者你没有好好地把它协调好,你就可能出问题,有时会对你的事业前途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最近,安徽省宣城市原市委副书记杨枫 ( 副厅级 ) 涉嫌受贿受审。杨枫非法收受索取 48 126 次给予的财物,共计人民币 70 余万元。而杨的落马就是其二奶团首席情妇告发所致。这位首席情妇就是杨枫的第一位情妇,两人曾经在一起恩恩爱爱,如胶似漆,事业上生意上互相帮忙。而且这位情妇并不要抢夺杨枫妻子的夫人名分,愿意守着情人的名分陪杨枫风雨同舟。

 

可是这杨枫有点昏头了,他后来又发展了 8 个新情妇。这时候,这第一情妇的名分受到严重的稀释。其淡化的程度足以让她感到地位受到威胁和冲击。估计,这位情妇也曾劝过杨枫安分守己地只守着她这一个,把其他那几个都断了。可是杨大书记哪里会舍得把那几个如花似玉的二奶们都打发了。最后,这第一情妇为了捍卫自己的名分就把杨枫给告发了,从而 40 刚出头的副厅级干部杨枫就锒铛入狱了。

 

上面的故事还只是一般人的事情,虽然出了事,还不至于牵连到其他人。但是要是重要的政治人物在名分问题上冲突起来,那可就要地动山摇了。

 

30 多年前,中共九大把林副统帅定为老毛的合法继承人,并写进了党章。按道理,林副统帅只要在家呆着好好休养生息,等着接班就行了。可是让人预料不到的是,两年以后,这位合法继承人竟然和老毛决裂,毅然决然地冒险驾机逃窜,结果还摔死在那个温都尔汗的小山丘上。

 

实际上这两位当时中国最重要的政治人物就是为了一个名分问题在庐山上反目的。按道理,林彪当时无论在职权上和地位上已经是仅次于老毛的第二号人物,其他任何人都已经无法与其争夺这接班人的位置了。依照我的理解,他已经具备这接班人的“分”。但是在接班人的“名”上,他和老毛有了理解上的分歧。

 

当时林彪是党的唯一的副主席 , 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第一和常务副主席。同时,他在政府部门还有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的头衔。虽然林副统帅在党和军队方面有绝对的权力和地位,但在政府部门的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和他这接班人的“分”就很不相宜了。当时,庐山会议将要讨论的是关于召开四届人大的事情。林彪觉得作为接班人如果不能在政府部门给自己找到适当的名,他就有点名分不合了。这时他有几个选择:

 

1 .保持他的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的职位不变。这当然可以做到,谁也不可能逼他交出这两个职位。但是作为第二号人物的副统帅林彪在第三号人物周恩来总理手下当个副手,于情于理怎么也说不过去,听上去会给自己这第二号人物的地位丢分。估计就是广大的一般老百姓也对这点也想不通;

 

2 .为了保持自己第二号人物的分,他就要牺牲这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的名了。也就是说,林彪要把这两个职位让出去。可是这一让出去,要是自己的铁哥们如黄永胜他们接手也还凑合,但是万一让别人接手呢,自己在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就要动摇了。还有,如果林彪失掉了这两个职位,他在政府部门的地位就虚了。以后,要是别人搞一个修正宪法什么的,自己的接班人的地位能不能保住都是个问题。

 

3 .第三的选择是最佳选择。林彪放弃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的名,再找一个适合自己第二政治地位的名。这个名一定要在国务院总理之上。实际上这个名只有一个,那就是刘少奇做过的国家主席的职位。林彪如果有了这个头衔,那他就完全具备了接班人的名分了。

 

按道理,如果老毛真实地要让林彪接班,这国家主席让他当也应该没有问题。可是林彪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老毛对于中国有两个主席是极端不舒服的,我想,一提到国家主席肯定让他老人家想起刘少奇来。

 

其实,老毛当时搞的是党的一元化领导,也就是说,党的主席就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国务院总理必须接受党的主席和副主席的领导。按这个说法,党的唯一副主席已经让林彪有了接班人和第二号人物的名分。这时,你林彪想做这国家主席就有点不对劲了。

 

其实要是两人好好地沟通,估计问题不会搞到那么大。不管怎么说,林彪一直是老毛最信任的人。可是林彪不知道是怎么了,在老毛几次明确表明反对设国家主席后,竟然在庐山会议上搞了个突然袭击,企图在中央全会上逼老毛同意设国家主席。这种做法肯定是挑起了老毛政治警惕。最后,国家主席这个名分上的事情竟然成了这两位政治盟友的决裂点,最终造成林副统帅仓皇出逃粉身碎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飘人 回复 悄悄话 哈哈,有可能。 不过谁知道呀,反正他死的时候也没留下话:)
湖艺 回复 悄悄话 是不是林彪体弱有病,怕活不过毛爷?那么国家的
最高统帅宝座一天也没机会了,所以他提前谋权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