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梦寐以求

在新加坡生活的第二年。 记录下心情, 关于, 梦寐以求的自由和不自由~(剽窃自朋友)
正文

云在青山月在天 2 2005-7-26

(2006-02-08 02:11:03) 下一个
再次醒来,已经是十一点了。倒是晴朗好天气,可惜没时间去游乐场,要忙着打包行李,退房,坐缆车下山,赶十二点半的车去吉隆坡。 只要四块钱的缆车,长得不象话,忍不住要担心它赚不回成本。和游乐场缘悭一面,希望下次来的话,可以有好天气玩。 下了缆车以为快下山了,坐上去吉隆坡的车才知道,绕来绕去的,还在山上。号称海拔一千七百多米,果然不是开玩笑的。偶尔有些怪异的树,没有叶子,只有光秃秃的树干伸展。若能单拍下树和天空来,很有些“念天地之悠悠”的味道。只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即使下次来,可能也没有机会来拍,只好记录在脑子里了。 车行一个多小时,到了入住的酒店,据说在chinatown附近。放行李,收拾收拾,开始逛吉隆坡了。 打的去皇宫,在门口和骑兵照相,马在后面会来蹭你的头发。之后去火车站看著名的摩尔式建筑。国家清真寺好像租了头巾什么的可以进去,不过人家是宗教信仰,觉得还是不要去参观的比较好。说独立广场就在附近,顶着大太阳,一路问人过去,看到了传说中最高的旗杆。 继续问人去茨场街,发现所谓茨场街就是chinatown,就在我们住的酒店旁。匆匆两个多小时的旅途,走马观花,逛了大部分功略里的景点。 以前出去玩,在陌生的地方,都会有一种紧张感。在新加坡生活了一年,已经培养出了外国人的自觉,在新加坡是外国人,在马来西亚一样是外国人,问路,走,就好了,反倒没什么异样。 回酒店休息了一下,打的去阿罗街吃了一顿。价格便宜,口味比新加坡重,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各种汤啊粥的,也比较象广东的做法。看起来榴莲很不错的样子,可惜没人愿意跟我一起吃。这次吃到了传说中的拉拉,很正常的味道,没什么特别。 开始逛街。比较了一下,化妆品的确比新加坡便宜,只是我没找到娇兰。衣服鞋子,更象中国的样式,比新加坡好看。 也没什么购物计划,出了大商场,乱走两步,走到一个看起来象夜市的地方,很多马来的头巾,裙子。想着回来的空调也会冷,挑了一个头巾,红红金金的颜色,被人笑很“泰国”。 第三天是打算早起领票上双塔的,醒来已经九点多。干脆慢慢梳洗打扮,吃完早餐,才出发。问人去了中央市场,发现是购买纪念品的好地方。出来坐轻轨去KLCC拍照。 回酒店退房,存包。再次去中央市场购物,吃饭,买了份看起来最厚的中文报纸,回酒店等车。 匆匆忙忙的一趟旅行,在结束的时候,虽然不能回家,但是想着回新加坡了,也还是有一种踏上归途的感觉。 看报纸才知道,在我们游乐玩耍的时候,伦敦再次发生爆炸,人民币和马币都不再和美元挂钩。世界瞬息万变,我们偷得浮生半日闲。 坐在回新加坡的路上,听着mp3,翻看报纸。我们家订过长江日报和晨报,楚天都市和金报我也看过。妈妈来新加坡的时候,我给她买过早报。这次在马来西亚,买的是星洲日报。 基本上,早报是最烂的中文报纸,很多地方文词不通。武汉的各种麻木的士报,里面的小品文,也很难让人眼前一亮,走媚俗路线比较多。没想到,星洲日报的副刊“闻字区”里面,倒有两篇文章,“我和爸爸一起购物”,“喜欢就值得”,让我从最初的扫一眼,慢慢看出喜悦来。不仅文笔流畅,还有生活的哲理和智慧在其间闪烁。特别是“喜欢就值得”,那种文风和遣词组句,不似中国大陆的文字习惯,象三毛那种多些。 很多年没有读三毛的东西了,那些文字,那些感动,都和年少的记忆一起,贴上了过去的标签。面对太现实的生活,不会思考很多。只是偶尔,某些时候,还是会被触动。因为有些东西,不曾记起,却原来从未忘记。 车行路上,路边也不知是不是橡胶树,远处重山叠叠。走到一半下起雨来,看着窗上雨水滑落,很想表演东爱的经典“假想哭”镜头。 在新加坡太久,习惯了寸土寸金,走到哪里都是一片一片组屋的情景。难得到了马来西亚,地广人稀,路边也没有人家,单只是树啊山的,慢慢沉入夜色里。 -完-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