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香港考古简史

(2006-07-17 18:19:25) 下一个


原创作者:南林

      1841年香港开埠以前,香港一直被西方视为蛮荒之地(a barren rock) 。关于香港古代的历史,在中国古代的史籍中只有零星的记载。考古证据却表明香港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的足迹。早在新石器时代香港就有人类居住。香港史前文化是华南史前文化的一部分。

香港考古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业余的考古人士在屯门发现了石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26年,英国人韩义理(Heanly, C. M) 和萧思雅(Shellshear, J.) 最早在香港作田野考古调查。1931年,外籍考古學者、業餘地質學家施戈斐侶(W. Schofield) 在香港赤腊角發現了一件新石器時代的石錛1935年,他發現并组织发掘了大嶼山石壁東灣文化遺址。出土陶器、石器和青铜器

1932年,当时在香港大学任教地理的爱尔兰耶稣会神父芬待礼(Daniel J. Finn) 对考古颇感兴趣。他应香港中文大学解剖系教授萧思雅的邀请,参加田野考古调查。发现陶器碎片,铜器,和石矛头。

1933年,芬待礼得到香港政府资助,在南丫岛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这次发掘堪称香港考古史上的第一次正规考古发掘。出土精美的石器,铜器和陶器。这批文物由香港历史博物馆和伦敦大英博物院分别收藏。芬待礼在研究了香港出土的陶器以后,发现了陶器上的盘曲花纹(Double F) 。 他撰写考古论文,出席国际会议,名扬海外。

    受芬待礼和施戈斐侶的影响,中国学者陈公哲从1937年起开始在香港作考古田野调查发掘。发现考古地点16处,文物250多件,出版中英文本<<香港考古发掘>>一书。成为首位在香港从事考古并对此作出贡献的华人。

    1955年, 香港九龙李郑屋村发现一座东汉砖石墓。1956年香港大学教授里林仰山(Drake, F. S.) 组成香港大学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清理发掘。出土陶器,铜器共58件。更引起香港有学之士和文物考古界对考古调查发掘的兴趣。

    1958-1959年,香港大学考古队又对香港大屿山万家嘴青铜时代遗址进行了发掘。

    1967年,香港大学考古队改组成立香港考古学会。汇集香港对考古感兴趣的人士,组织考古田野调查,发掘,从事文物保护,编辑出版考古刊物。

    1968年,香港考古学会领导发掘了香港大屿山蟹地湾青铜时代遗址。

    1972到1976年间,香港考古学会又发掘了香港南丫岛深湾遗址。南丫岛深湾考古遗址调查报告》于1978年由秦维廉(Meacham, W)编辑出版。

    1976年,香港政府市政总署应港人要求设置了古物古迹办事处,并颁布 “古物古迹条例”。对香港的文物古迹进行了普查。1991年,出版了香港文物志

1978年,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郑德坤,林寿晋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创立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之前,郑德坤曾在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开设中国考古课程,而林寿晋教授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开设中国史前史和古代史课程。不仅为香港考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且培养了香港新一代的考古学者邓聪等学人。不仅立足香港考古,更加强了与华南诸省,澳门,和东南亚越南等国家的考古学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1982-1985年间,英国学者蒲国杰(Peacock, B. A. V.) 受香港政府委托,对香港全港进行考古调查。这是香港考古史上比较系统的一次考古调查。1986年,蒲国杰还发掘了香港屯门涌浪遗址。同年,完成香港田野考古调查报告的编写。

1987-1988年间,香港考古学会对香港大屿山石壁东湾遗址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1989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又与深圳博物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合作,对 大屿山石壁东湾遗址进行了第三次考古发掘。发现从新石器时代到战国,六朝,唐朝时期的文化序列。

1989年底至1990年初,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会同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发掘了香港新界屯門的龙鼓滩新石器时代遗址。龍鼓灘遺址的原名是沙堤遺址,1989年四月首次被發現。1994年第二次發掘发现新石器时代柱洞遗迹

1992年底至1993年初,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发掘了香港涌浪新石器时代遗址。同年, 香港中文大学考古研究中心与中山大学,陕西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发掘了香港白芒和扒头古遗址。

1994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与澳门大学中文系的学者合作,在澳门基金会的资助下,与1995年初对澳门路环岛黑沙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距今4000年前的玉石作坊遗址。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同年,香港考古学者在香港马湾岛发现东湾仔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器时代早期墓葬遗址。出土大量人骨,青铜器和贝类。

    1999年1月至3月,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会同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在香港元朗厦乡白泥村陈家园沙丘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距今三千多年的沙丘浅坑墓和陶窑。出土日,月形陶器祭物,为香港及东南亚地区首次发现。

    2000年,香港考古学者在香港西贡发现了濠涌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是一个石器制作场。

    2001年至2002年间,香港考古物古迹办事处与陕西省,河北省和广州市的考古研究所合作,组成香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联合考古队,对香港西贡沙下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遗址进行抢救发掘。发现了史前墓葬和石器制作场。

    2003年,香港一商人在香港西贡黄地峒海滩捡拾到有人为加工痕迹的石头,经专家鉴定为史前人类制作的石器。2004年,香港考古学会与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这一地区进行考古调查试掘。

    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联合考古队在香港西贡黄地峒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石器6000多件。经专家鉴定该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制作场。断代为3.5 万年至3.9万年。这是香港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这一发现改写了香港的史前史。过去认为香港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才有人类活动。

关于香港考古,史前史和文物古迹的的著述主要有以下几种:

1.《香港考古学会会刊》, 香港考古学会编辑出版。

2. 秦维廉(William Meacham),《香港考古》, 香港海因曼出版社1980112页〔英〕。

3.《香港文物》, 文康广播料古物古迹办事处, 19921

4. 白德,《香港文物志》, 招绍瓒译,香港区域市政局, 1991年。

  
5. 邓聪:《香港考古之旅》,香港区域市政局出版,1991 11月。
 

  
 6.古物古蹟辦事處:《屯門近年的考古發現》,香港 : 古物古蹟辦事處, 2002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