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父亲的回忆

给父亲收集的抗战期间在空军的记忆和有关祖父的中国海军文章
正文

抗战时期由海军主导的内江布雷战果

(2006-05-08 14:53:22) 下一个

  中央海军的战略计画到1937年已臻成熟,长江成为海军布防的重心,一旦海疆有警,舰队将于长江集中,消灭侵入长江的日本海军部队,而后向相机往近海推进。这个战略思维是淞沪战役剌激下的产物,理论上符合海军当时的实力,但奇怪的是这个战略构想并没有进行过较完整的实兵操演,所以海军对舰队在长江作战只有一个理论性的战略构想,但是严重缺乏细部的战术研究。如何进行封江?如何组织舰队迎战?如何协同陆空部队?海军部并没有进行细致的检讨。所以当烽火又燃,长江再度告警的时候,海军马上将兵力集中到长江口之内。但是这批军舰并没有内江作战的战术修养,也没有适宜的指挥机构与陆空联合作战规画,舰队的武装与编组更没有经过针对内江作战的适当调整。当日军再度兵临淞沪的时候,海军当局再度显出无能为力。海军为了达成阻绝日军入江的任务,于是采用了最笨拙的方法:“为了缺乏准备的缘故,对于江防防御几乎措手不及,所以不得不在仓惶急遽之中,花了许多商船或军舰,出于沉船封锁的一种冒险方法”。

  沉船封江是一种相当昂贵而笨拙的作法。在1930年代,海军当局对于江面封锁只有沉船封江与鱼雷封江两种消极构想。抗战前期海军当局在长江进行了三次封江。江阴封江是以沉船封江方式执行,马当封江是以沉船封江与水雷布放方式进行,而马当至武汉航道之封锁是以水雷方式进行。在两种作法中,水雷封锁具有攻击性,成本低廉、效力强大,敷布范围广大,而且容易布署。

  1942年德国潜舰在纽约港口进行少量布雷,就让整个纽约航运陷入恐慌。而沉船封江则只能形成一道范围狭小且不具攻击性的静态水中障碍,成本高昂,执行不易。沉船封江的构思应该来源于实际经验,港口出入航道上的沉船时常严重影响航运,而一次大战时期也有一次对比利时塞布卢该港成功的沉船封锁。英国对塞布卢该港使用了3艘小废舰,但该港航道宽不过120呎,深不过20呎。而长江的江阴江面宽达3公里,深达100呎。所以这并不代表沉船在长江作战中也能够发挥积极的堵塞效用。

  抗战期间的“海军杂志”对沉船封江也有检讨:“平均以半海里计,三海里纵深的封锁面积,如用水雷封锁,只需配备500具,便可构成一坚强之封锁线。每具平均以400元估计,所费不外20余万元。用轮船封锁,需要二三千吨的商轮20余艘,其总额约在1500万元至2000万元上下,超过水雷封锁价格达80倍以至100倍。再参照我国轮船业尚未十分发达的情形,仅有的船只尚需留著作为后方运输之用,若一旦都征集到前方施行堵塞,那末影响军运的前途一定是很大的……沉船封锁与水雷封锁,沉船封锁,防卫力较大,敌人从事破坏需费大力量。可是沉船不外是一种主干工作,沉船之外,还需加配各项辅助工事。譬如江阴封锁线沉船之后还继续不断地进行了三个多月的沉石等各项辅助工事,来加强封锁线的防御力。不过沉船封锁,无论怎样坚固,总属于一种单纯的堵塞性质。”

  既然海军部早已洞察沉船封江的不妥,那为什么还要进行沉船封江呢?海军部的解释如下:“水雷含有威力作用,能够给予敌人以膺惩,工作时间也比较沉船来的迅速,可以视战事的情况随时实施,不致多大影响到后方运输和国际间的航运问题。所以在中日战争还没发生以前,海军当局很早注意到这点。对于水雷的准备,如设厂、购备等,都有详细的规划,贡献给政府。但政府为了财力的关系,对海军所拟的方案没有付诸实施。不过当时政府也默察到水雷在国防上的地位与价值,(于是)将此项任务另外交给一个军事机关来负责办理。可是这个机关,没有努力他的使命,放弃了他的责任,这是一个遗憾”。

  这个贻误整体江防战略的军事机关,指的就是长期与陈绍宽闽系海军作对的电雷学校。

  海军系统的内斗是相当激烈的,抗战之前海军的派系大致可以区分为中央海军(海军部与各直属单位,第1舰队、第2舰队、练习舰队,总吨位约4万4千吨),粤系海军(第4舰队,总吨位仅数千吨)与青岛系海军(第3舰队,即原东北海军,总吨位万余吨)。这几个派系之间不仅互相对立,而且派系内部也内斗不断。

  在1930年代,闽系海军的内斗一度使陈绍宽本人灰心下野。粤系海军与青岛系统则各有两次严重兵变。1932年军政部成立电雷学校,试图跳过由闽系把持的海军部,另成立一支新的雷艇部队,形成了在中国现代海军史上威名赫然的电雷系统。陈绍宽与整个闽系对这支雷艇部队怀有极大的敌意,海军部公开表示对电雷学校的仇视态度,并以为电雷学校穿小鞋为最大乐事。电雷学校校长欧阳格将军被海军部叙阶为少校,电雷学校的学员兵被禁止穿著海军制服,当欧阳校长争取到海军制服的穿著权之后,海军部勒令该校的学员兵在帽沿上不得绣上“中华民国海军”字样。电雷学校学生在毕业后不被海军部承认具有海军军籍。而电雷学校学生第一次舰上参观必需在德国的科隆号巡洋舰上进行,因为海军部拒绝拨出军舰供学生实习或参观。

  海军部对电雷学校的恶劣态度明白表示海军部以马尾系统海军自居,而不以中华民国海军自任。也就是因为这种派系利益高于国家利益的狭隘眼界,使得军委会几乎无法插手海军事务。当蒋委员长决定成立鱼雷艇部队时,蒋委员长宁可越过闽系海军把持的海军部,不尽为了加强建军效率,甚至可以说有一种制衡的意味。

  当电雷学校成立时,参谋本部将直属的江阴电雷大队拨给电雷学校,该大队原为逊清的江阴水雷营,长期隶属于江阴炮台。这个大队有视发水雷数具,原意是做为电雷学校学员实习之用。在电雷学校成军时,中央期望欧阳将军能同时建立快艇部队与水雷部队。欧阳将军成功地组建了快艇部队,但是在水雷部队的建构上,欧阳将军采用外购德国水雷方式,成本过于高昂,以至电雷学校的水雷部队建军一直停滞不前。

  为什么欧阳将军舍自制而寻求外购呢?理由很简单,从清代海军部开始,海军对水雷自制相当热衷。在1930年代海军完全能够自制水雷,而且在马尾也设有水雷营与修械所。既然水雷的修造单位被海军部把持,电雷学校就不可能得到国内水雷部队既有研究成果的扶助。所以水雷自制的严重迟误与水雷作战规画的严重不足责任仍在海军部本身。在海军部进行江阴封江之时,才赫然发现水雷的严重不足,海军部以自己的修造能力,在淞沪会战期间快速制造大批水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成立了完整的布雷与测量部队,不足的器材也马上由沪上的洋行采购到手,速度之快,明显已有现货备用。这证明海军部完全有能力进行水雷作战的布署!海军部将水雷部队建军不力的大帽子送给电雷学校,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行为。

  抗战时期由海军主导的内江布雷战果十分丰硕,使海军当局对沉船封江大感悔恨。而1940年第三战区所执行的封江成熟地结合了陆军炮兵部队与海军布雷部队,达成在日军占领区腰斩日军航运的奇效,更使海军部的沉船封江作法显得莽撞而浪费(注六)

  1937年7月28日,蒋委员长在南京最高国防会议中决定在日军尚未进攻长江流域之前要制敌机先,封断长江航路,截断长江中上游九江、武汉、宜昌、重庆一带的70艘日军船舰与7000多人的海军陆战队的归路,并且防止日军再度溯江而上。海军所提出的封锁方法,就是“沉船封江”。会议决议在8月12日执行封江。不过因为担任会议记录的行政院主任秘书黄浚泄密,使这个计画功败垂成(注七)

  在8月11日及12日两天,长江中游的日本舰船不断下驶。日舰奉命下驶时日本军方十分保密,路续通过江阴要塞的日舰并没有卸下炮衣备战(注八),人员则在舰桥上游晃。而江阴要塞与海军部队则尚未得知封江的绝密指令。日舰下驶时,江阴要塞将日舰的行动逐一记录并呈报参谋本部,参谋本部才知道大事不好。到13日封江之后日舰已经走脱一空,参谋本部紧急由南京与江阴两面派队沿江搜索江面,一直到团山边境两个搜索队相会,才证明日舰已全部逃脱。逃脱的日军军舰总数近20艘,包括旗舰八重山号,这批军舰并满载汉口地区的日侨。

  在日军撤出长江的时候,我海军第2舰队主力与第1舰队的中山舰、永绩舰、建康舰及逸仙舰等舰由第1舰队司令陈季良海军中将指挥,正在湖口集结。电雷学校的4艘鱼雷快艇也集中在草鞋峡。当日本军舰路续经过时,海军舰队因为没有接到截击指令,所以只能按兵不动,只向海军部发出急报。到了海军部领悟日军已经撤退时,截击的时机已经流过。

 唯一积极截击日方船队的行动由空军第5大队执行,而攻击命令则由蒋委员长亲自下达。

  8月13日夜11时,第24队的分队长王倬中尉接到了一通突兀的电话。电话中的浙江口音并不先打招呼或自报级职姓名,而是以严峻的口气劈头就问:“你是谁?”

  王倬听过这个声音,但不大敢相信。于是紧张地回答道:“我是24队中尉分队长王倬”。接下来的对话让王倬一生难忘,“我是委员长,现在我命令你们五大队立即准备作战。行政院的机要秘书,汉奸黄浚,把我封锁长江的消息泄露给日本人,日本在长江上的50艘兵舰现在正向东逃走。你给我派18架飞机,明天拂晓以前给我追击轰炸,全部给我消灭它……进了黄浦江不许炸。你给我复述一遍!”

  8月14日凌晨,天刚破晓,5大队精选的18架霍克三型驱逐机由丁继徐大队长亲自率领在阴雨冒险中起飞前往长江搜查。但是在极为恶劣的天候下无法寻到日本船舰的踪迹,机队返航之后丁大队长立即组织了第二次搜查,这次的领队是将在往后几个月中成为著名空战英雄的刘粹刚上尉。刘队长率领机队一路搜寻到吴淞口,虽然没有找到日本船队,但是在川沙发现了一艘日本军舰,刘粹刚率先投下1枚500磅炸弹,没有命中,24队副队长梁鸿云中尉紧接着再投下一弹,这次500磅炸弹直接正中日舰尾部,日舰舰艏扬起,开始下沉。沪战的第一天,中国空军首开记录,为空军在抗战期间的英雄伟迹作一杰出之破题。部队,但是因为苏南的沦陷,使抗战时期江阴的战时体制没有获得从容展开的机会。

  是日下午,梁副队长在上海上空被日军击落,壮烈成仁。梁副队长也是空军抗战期间第一位为国牺牲的烈士。

注意座舱罩的布局,想象一下霍克3型在雨中飞行的情况


二、沈船封江的执行

  在芦沟桥事变发生时,陈绍宽部长正在英国参加英王加冕。事变发生之后陈部长急忙回国,主持中央海军抗战机宜。陈部长所主持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封江。

  1937年8月11日,海军部派甘露测量舰、皦日测量舰、青天测量舰及炮艇绥宁舰、威宁舰破坏江阴周遭由西周、浒浦口、铁黄沙、西港道、狼山、通州沙、青天礁、刘海沙到长福沙、龙潭港、福姜沙一带的灯标、灯桩、灯灯、测量标杆。各舰由江阴下洊江面开始,在两日内完成了航标的破除作业。

  在此同时,海军第1舰队与第2舰队主力已经奉命向江阴集结,49艘军舰进入长江待命(注九)。8月12日,两个舰队主力在江阴江面集合完毕,这次甲午战争之后海军的第一次对外大型动员,令全体海军将士激动不已!

  海军舰队的主力原本集中在湖口与下关,在湖口的第1舰队由陈季良司令率领,灭灯疾行了十个小时赶到江阴。全体官兵皆怀高亢斗志,愿与日寇决一死战。但是当舰队在江阴江面集中完毕之后,满怀热血等待着“中国深望每人能尽其至责”旗令的官兵们,愕然发现他们将目击中国海军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体自沉。

  首批自沉的军舰为舰龄最大的通济军舰、大同军舰、自强军舰、德胜军舰、威胜军舰、武胜军舰(已停用),辰字鱼雷艇(已停用)与宿字鱼雷艇(已停用),这批军舰均为清代遗留的旧舰。此外海军并向招商局与各民轮船公司征集嘉禾、新铭、同华、遇顺、广利、泰顺、回安、醒狮、母佑、华富、大赉、通和、瑞京与华兴等20艘轮船同时自沉。以构成江阴锁线。当第1舰队抵达江阴时,等待自沉的28艘军民舰船已经停泊在君山江面。

  12日上午8时,江阴江面各舰由平海军舰率领进行升旗典礼,各舰惊讶地发现平海舰升起了海军部长的上将旗,代表陈绍宽部长在平海舰上亲自指挥自沉作业。

  上将旗升起之后,自沉舰队的旗舰通济军舰也升起少将旗,舰长严寿华上校率领自沉舰队驶向福姜沙就位。在各舰抵达位置之后,陈绍宽部长发出沉船命令,平海军舰打出弃船旗号,各舰同时开放水门,庄严下沉。

  通济军舰原为运输舰,由马尾船政局自制,曾经参加甲午海战。战后该舰改装为巡洋舰,并调往马尾海校,长期作为海军官校的练习舰。所以只要是闽系海军军官,对这艘“济伯”军舰都会有份亲切感。陈绍宽部长本人也曾担任过通济舰舰长,在封江时担任平海军舰枪炮官的蓝园中尉回忆道:“看着一艘一艘的军舰和商船逐渐浸水、倾斜、终于沉下,最后我们亲爱的‘老通济’渐渐下沉了,我心中无比沉恸……”。

  通济军舰下沉时,舰身依然呈庄严之端正姿态,通济舰沉没之后,长达137尺的桅杆仍露出水面数尺,似乎正进行着无言的吶喊(注十)

  自沉作业一直进行的傍晚才初告结束,陈绍宽部长始终在平海舰桥上默然督导自沉作业。入夜之后,平海军舰才调头护送陈部长返京。

  第一批自沉的军舰理论上应该都是舰龄过大准备报废,弃之不足惜的军舰,但事实上这批自沉的军舰多半仍有相当价值。其中大同舰与自强舰原为马尾船政局自制的850吨级小型驱逐舰。1930年3月,两舰由江南造船厂大修改良,更换了整个船肋与锅炉水管,并添设长波电台与航空武器。海军在这两舰的改装工程上投资了87万元经费,而且改装后的军舰性能也差强人意。德胜舰与威胜舰则是浅水炮舰,吃水浅,马力大,可以在长江上游快速逆流航行。战前被改装为可容纳水上飞机两架的水上机母舰。蒋委员长得到这几艘浅水炮舰也被自沉的报告之后,甚感惋惜。这两艘适宜长江作战的炮舰被毁沉,说明海军在长江作战的战术规画上,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所以才会在匆促之间自行放弃适合长江作战的良好舰只。

  笔者认为,福姜沙自沉有另外一层深刻含义。在福姜沙封锁线形成之后,海军第1舰队与第2舰队从此之后不可能再出海作战,封锁线不仅封锁了日军,同时也封锁了国军出战之途。此后在长江流域海军唯一在封锁线以外的军舰是由练习舰队司令王寿廷将军指挥的普安运输舰与永健炮舰。永健炮舰在沪战开始之后即于江南造船厂遭空袭炸沉,普安舰则于8月14日在黄埔江的董家渡自沉封江。当舰队被自己的封锁线锁闭在江阴以西的江面中时,整个仍以军舰接战为主要战术思维的海军舰队就显得无用武之地。海军部的匆促决定,虽然构成了一道封锁线,但是也自断出战机会,这直接决定了海军这支老舰队最后牺牲的方式。

  自沉封江工程虽然经过精密的测量,但是因为水流甚急,所以各舰下沉时多半被水流冲离理想原位,导致封锁线并不完整。当海军部发现封锁线并不完整而空隙甚多之后,又征用了公平、万宰、泳吉等三艘民轮沉入封锁线,在镇江、芜湖、九江、汉口等地缴获的日籍趸船也先后被拖到封锁线凿沉。海军部又请行政院训令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各省政府紧急征用民用小船盐船185艘,满载石子沉入封锁线的空隙中。这些民船一共使用了3094万方石子。这个民船征集造成极大灾难。直至今日在苏浙皖一带仍有不少船上居民,不仅以船谋生,而且以船为家,起居其中。沉掉这些船,不仅断了船民的生计,也等于毁了他们家。

  原仪征县县长葛克信实际参加对十八圩港的船只征用,葛县长在得知选中各船均需往龙潭装载石子之后即有预感。于是动员船民迁居岸上,葛县长回忆道:“很多大船上的红木床与全套家具,有一人高的穿衣镜等等,堆满了整个江边。最大的桅杆价值要两三千元,我叫他们索性也拆下来……几天之后,这些船被凿沉构筑封锁线的消息传开了,船主们悲痛地要求赔补,要求安家,要求贴发川资还乡,我只能一个电报接一个电报地代为呼吁。20天后才又由那两位专员携来一笔现款,按照各船估值先发三成,其余部份给予书面证明”。

  葛县长还算聪明,为仪征县100余艘民船的船民省去了一次严重损失。有些县分征发的智能较差,以至民船在封锁线自沉时,竟有随船的船民悲愤投江的惨事。

  若算及于9月25日自沉的海容舰、海圻舰、海筹舰、海琛舰等四艘主力舰,在江阴的沉船封江作业之中一共自沉老旧军舰與商轮35艘,合计吨位63800余吨。江阴封江之后,海军即于福姜沙以东航道敷布水雷,加固封锁线。


三、海军的作战编组与战术规划

  1930年代中央闽系海军的舰令单位共有第1舰队、第2舰队、练习舰队与鱼雷游击队(注十一),其中第2舰队为江防舰队。但是海军的指挥机构非常混乱,抗战军兴之后,虽然海军在长江有两个舰队司令部,其中一个更是专责的江防舰队,但是海军部一开始并没有很明确地界定责任归属。8月初在湖口集中的舰队虽然是第2舰队主力,但是以资格最深的第1舰队兼司令陈季良中将指挥。而沉船封江更由陈部长亲自指挥,直到封江完毕,陈部长离开江阴之后,集中在江阴江面的舰只才确定由第1舰队司令部统一指挥。陈季良中将原驻节于逸仙军舰,在确定指挥体系之后,于8月13日夜8时改以平海军舰为旗舰,着手指挥布防。但是第2舰队司令部仍然驻于宁海舰,直到8月20日才移驻勇胜舰返回南京。

  第1舰队既然在长江内作战,则与要塞部队,陆军部队及空军部队的联合作战自属必要,但是海军居然完全不作联合作战的构想。包括江阴要塞、炮兵部队、航委会等参战单位均没有配属相对应的海军联络官或参谋。海军只能自己打自己的仗,这是一个致命的缺失,特别在海军建立封锁线将舰队自行堵在江阴以西江面内的时候。作战中单纯躲在阵地中的防御是最没弹性,没头脑的作战思维。所谓之攻、防、追、退,海军自行剥夺了舰队本身攻击与追击上的主动权,舰队只能在沉船线后方进行固守。在这种态势下,不受沉船线阻碍的陆军炮兵部队与空军将可以弥补海军因封江所形成的缺憾,但是海军当局却完全没有考虑到协同作战。

  在沈船封江后,陈季良中将率领宁海巡洋舰、平海巡洋舰、应瑞巡洋舰、逸仙巡洋舰、海圻巡洋舰、海琛巡洋舰、海圻巡洋艦与海容巡洋舰等海军主力舰支在江阴沉船线后方布防。依陈绍宽部长的说法,是“列最前线”。其它小型舰艇则如同无所事事般布署其后。这是什么道理呢?

  沉船线使海军的小型舰只不可能在攻击或逆袭中发挥江河作战中速度的优势,而小型军舰的火炮射程又无法在沉船线之后对进逼的日军发动有效打击,所以海军不得不以7艘主力巡洋舰摆在第一线,试图发挥较长程的炮火打击能力。

  电雷学校的快艇大队是这道沉船线的直接受害者。鱼雷艇必需运动到敌军舰队周围发射鱼雷,沉船线直接使所有在长江上的鱼雷艇失去作用。战前欧阳格教育长曾率所有艇长搭乘同心舰与俞大猷舰详细测量江阴连成州到南通狼山的水文环境,各艇长对这段江面的环境可谓烂熟于胸。但是一旦福姜沙封锁线成立,鱼雷艇即无用武之地。在日方世界舰船杂志一篇名为“扬子江战斗”著名文章的评价中,中国海军“唯一的一次积极攻击”是快艇部队攻击出云号的战例。欧阳教育长为了发动这次攻击,必需大费周章地安排史102号与文171号两艇由太湖绕行松江县境的支流,再转入黄埔江作战。路线的曲折使文171号迷途。当日军对江阴封锁线后方的中国舰队发动空袭时,快艇部队只能在沿岸各港分散掩蔽,或者在江面运动。

  封锁线所形成完全消极的态势使第1舰队不得不固执于最被动的打法。第1舰队居然让各舰下锚,形成在江面上固定不动的水上炮台。在江阴,长江江面宽度仅2至5公里,这也使第1舰队无法让这些较大型军舰任意运动。当日军的舰攻机集中攻击第1舰队的时候,日军所面对的是静止目标,中国海军的大型军舰不会进行防空蛇航,这使日军的空袭变的较为容易。依照常理,舰队的防空任务可以由小型舰艇分担,但是海军部竟然没有考虑到这点。战前建造的宁字级炮艇防空炮力较佳,但被分散到福建与长江中游。而江阴江面上的各小型军舰,在防空上没有被赋予适切任务,第1舰队并没有充分发挥防空的潜力试图构建一个整然的防空火网。这种拙劣的规画明显渊源于海军部战前准备之粗率。在海军的操演中,没有组织防空火网这个科目。

  8月14日,军委会以驻黄山港的电雷学校为基础,成立江阴区江防司令部。以电雷学校教育长欧阳格少将兼任司令,参谋长徐师丹上校。此举更显出海军指挥机构的严重而荒谬的组织问题。第1舰队不但不与陆军及空军建立协同作战的条件,连同样属于海军的电雷学校也因为派系斗争问题而不予联络。因此电雷学校在作战规划上只能自行其是,各打各的仗。所以欧阳教育长会组织一个独立于舰队之外的指挥机构。事实证明,电雷学校的雷艇大队是非常可怕的武器,但是因为拙劣的布署,这支锐旅并没有得到充份的机会展示实力。


四、江防军总司令部与江阴防务的指挥结构

  名义上,在1937年10月之后江阴地区乃至芜湖、南京以下整个长江的江防任务由江防军总司令部负责。江防军总司令部因此在理论上有权统率长江地区的陆海军与各要塞。但是在抗战初期,江防军总司令部实际的负责区域为南京以下的江段,成为首都防卫的前哨。

  江防军总司令为刘兴上将。刘兴上将早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二期,与其同期同学周斓同为湘中实力派唐生智军系的第二号人物。刘上将在北伐时期即官拜第36军军长,资格甚老,但是他对唐生智忠诚不贰,以致唐生智倒台后他也随之下野。刘上将具有军人忠实诚信的完整人格,虽然没有进过陆军大学,但是他对参谋作业的组织却颇有心得。最难得的是他在大军统率上的能力也有口碑,所以在唐生智倒台之后,刘上将虽然赋闲了两年,但在1932年4月国军开始锐意建军时又被蒋委员长起用。刘氏先在委员长身边担任中将高参,1933年他出任南昌行营作战厅厅长要职,成为委员长身边参谋群的灵魂人物。刘将军在委员长边只当了一年多参谋,就让委员长留下最深刻的印象。1933年10月委员长发表刘氏为五省剿匪军北路军第1路军副总指挥兼第8纵队指挥官,指挥第5师、第6师、第79师与第96师担任江西剿共的绥靖任务。1934年11月刘氏调任驻赣绥署第2绥靖区司令官。1936年1月刘氏升任第27军军长,组织了当时国内少有的军级战略指挥机关。随后第27军被调往贵州,刘氏并出任贵州绥署代主任,委员长对刘氏可谓有逾常之知遇。但是刘氏为旧唐系的将领,又没有经历恶战,威望不足。抗战军兴,这位委员长眼中的战略奇才率第46师赶往淞沪前线,并在战地升任第15军团军团长。9月被发表兼任江防军总司令。为了增加刘氏的威信,蒋委员长又为刘氏晋授陆军上将衔。

  江防军总部以蒋委员长最欣赏的战略奇才出任总司令,足见该部在国府布防计画中的重要性。但是沪战的规模使国府的战前规划完全乱套,原本可以从容布署在江防战线的部队被搜罗一空调往上海前线。所以江防军总部迟迟没有象样的编制部队。一直到10月,理论上对南京以下长江两岸都有指挥权的江防军总部,实际上成为一个江阴地区的防守单位。这个防守单位下辖江阴要塞司令部与临时组织的江阴江防司令部,已在9月重创的海军舰队残部名义上由江防军总部节制,但实际上由海军部自行指挥。在刘上将的吁请之下,军委会调来第57军与第103师,由江防军总司令部统一指挥。

  第57军是东北军部队。1937年1月西安事变结束之后,第57军调往河南周口进行整编。同年6月整编完竣,该军在整编后编制第111师与第112师两个师。7月抗战军兴,第57军步行前往漯河,铁运邳县,随即行军到淮阴布防。沪战爆发后军委会急令第57军以一个师开往南通待命,一个师开往靖江集结准备渡江。缪征流军长奉到电令之后即令第112师霍守义师长率部轻装急驰靖江。为争取速度,第112师将师部辎重留在淮阴,由副师长王肇治留守。第57军军部与第111师随后开抵靖江,掩护江北侧翼。

  8月下旬,霍守义师长率部自靖江渡过长江,并向江防军总司令部报到,刘上将终于得到江阴的城防野战军。在霍师长报到之后,刘上将即饬第112师负责江阴县城的防务。霍守义师长亲率参谋处处长李寓春等参谋人员沿锡澄公路勘察青阳、南闸、花山、君山、黄山等地地形。霍师长研究地形之后,下令将锡澄公路上的桥梁炸断,然后以第334旅在青阳、南闸至澄江一线展开,主力控制于花山241高地,作为防务的第一线。第334旅马万珍旅长以第667团守备青阳、南闸、花山主阵地,第668团则控制为旅预备队。对江阴县城的防务,霍师长以第336旅第671团负责。第336旅李德明旅长则率第672团与师工兵营、辎重营、山炮连、骑兵连控制于君山南侧作为全师的总预备队。

  8月下旬,原本在湖北罗田待命的第103师由武穴上船急运南京下关,准备赴沪参战。第103师一直驻扎于黄麻、黄安、礼山等老红4方面军根据地绥靖地方。该师在出发前整编成3个步兵团,并直辖特务连、工兵连、通讯连及卫生队。第103师在南京下船后铁运上海,经过无锡时军委会来电将该师配属于江防军,何知重师长即率第103师主力赶往江阴向刘总司令报到,刘总司令得到生力军之后将防线扩大,命令第103师赶赴南通浏河镇刘海沙布防,阻止日军登陆。得到命令之后何知重师长只留下第618团第3营在江阴常阴沙构工备战,亲自率全师赶往浏河。

  第618团第3营在常阴沙积极构工之时,日军每日均以炮艇迅速逆江上驶侦查长江两岸地形与兵力配置,并在江面上每隔1至2公里设置浮筒航标,第3营赵旭营长奉命派出破坏组破坏航标。破坏组乘夜利用小木船逼近浮标,用12磅鹤嘴锄,大十字镐砍劈浮标,但砍了4个小时仍然无法破坏浮标的金属外壳。赵营长只好向师部请领黄色炸药,终于将这些浮标炸毁。次日早晨日军发现浮标被毁,于是向两岸行报复性滥射。万式炯团长见配属的82迫炮构不到敌舰,大为愤怒,于是呈报师部请求支持。江防总部马上派来炮8团一个重榴炮营(辽造150重榴炮12门)进行反击,击伤日舰一艘。此后日舰即采以3舰向江边阵地制压炮击,1舰布标方式设置浮标,国军则继续于夜间爆破浮标(后期由电雷学校学员担任)。

  这个战例证明国军的炮兵很可以作为海军江防舰队有力臂膀,可是故步自封的海军部并没有同感。

  1937年11月淞沪撤退之后,刘总司令麾下仍然只有两个师,显然不足以支应一个较大的阵线。所以刘总司令将第103师主力调回江阴布防。刘总司令以第103师连接第112师防线在左翼一字展开到江边。何知重师长以第613团守备巫山、香山一线,第618团守备定山、云亭镇一线,第615团控制为预备队。师部则位于黄山。

  因为兵力不足,刘总司令的江防军只能以江阴要塞为中心,对江阴地区进行布防。对江阴防务有重大影响的无锡、常州都没有纳入江防军的防线,这位战略奇才在江阴只得到一个极痭限的发挥机会。

  江阴保卫战作战序列如下:

  江防军总司令部 总司令 加上将衔陆军中将刘兴 副总司令 海军少将曾以鼎(兼) 参谋长 陆军少将黄天培
   第57军 军长 缪征流中将
    第111师 师长 常恩多少将 (该师驻靖江)
    第112师 师长 霍守义中将 副师长 王肇治少将 参谋长 李兰池上校
     第334旅 旅长 马万珍少将
      第667团 方叔洪上校
      第668团 崔锡璋上校
     第336旅 旅长 李德明少将
      第671团 许赓扬上校
      第672团 万毅上校
   第103师 师长 何知重少将 副师长 戴之奇上校 参谋长 王雨膏上校
    第613团 罗熠斌上校
    第615团 周相魁上校
    第618团 万式炯上校
   江阴要塞司令部 司令 许康少将 参谋长 贺执圭上校
   江阴区江防司令部 司令 欧阳格少将
    史34艇 艇长 姜翔翱上尉
    史102艇 艇长 胡敬端上尉
    史181艇 艇长 杨维智上尉
    史223艇 艇长 陈溥星上尉
    文42艇 艇长 黄震白上尉
    文88艇 艇长 谢宴池上尉
    文93艇 艇长 吴士荣上尉
    文171艇 艇长 刘功棣上尉
   炮兵第8团第1营
   炮兵第10团1个营
   江苏保安第2团

  海军部 部长 海军一级上将陈绍宽
   海军第1舰队司令部 司令 陈季良中将
    海容巡洋舰 舰长 欧阳绩上校 (江阴自沉)
    海筹巡洋舰 舰长 林镜寰上校 (江阴自沉)
    海琛巡洋舰 舰长 张凤清上校 (江阴自沉)
    海圻巡洋舰 舰长 唐靜海上校 (江阴自沉)
    宁海轻巡洋舰 舰长 陈宏坤上校 (被日军捞起,改装为八十岛号巡洋舰)
    平海轻巡洋舰 舰长 高宪申上校 (被日军捞起,改装为五百岛号巡洋舰)
    应瑞轻巡洋舰 (1937年10月23日于采石矶空袭沉没)
    逸仙轻巡洋舰 舰长 陈秉清中校 (被日军捞起,改装为阿多田号练习舰。战后归还,1958年6月除役)
    中山炮舰 舰长 萨师俊中校 (1938年10月24日于金口空袭沉没)
    永绩炮舰 舰长 曾冠瀛中校 (1938年10月21日于新堤被日军缴获。1949年5月于上海被人民解放军军缴获)
    咸宁浅水炮舰 舰长 薛家声少校 (1938年1月九江遇轰炸沉没)
    自强炮舰 舰长 陈永钦中校 (江阴自沉)
    大同炮舰 舰长 方念祖中校 (江阴自沉)
    德胜浅水炮舰 (江阴自沉)
    威胜浅水炮舰 (江阴自沉)
    皦日测量舰 舰长 谢为良少校 (1937年8月26日被击沉)
    辰字鱼雷艇 (江阴自沉)
    宿字鱼雷艇 (江阴自沉)
    武胜测量舰 (江阴自沉)
   海军第2舰队司令部 司令 曾以鼎少将
    建康驱逐舰 舰长 齐粹英中校 (被日军捞起改装为汪伪海军永绥号)
    江贞浅水炮舰 (1938年7月空袭搁浅,11月于岳阳自行烧毁)
    江元浅水炮舰 (保存至战后。1949年12月除役)
    楚同浅水炮舰 (保存至战后。1949年被人民解放军军缴获)
    
楚有浅水炮舰 (1937年9月29日于六圩港空袭沉没)
    楚观浅水炮舰 (保存至战后。1956年除役)
    楚谦浅水炮舰 (保存至战后。1949年除役)
    
湖鹏鱼雷快艇 舰长 梁序昭上尉 (1937年10月3日于江阴目鱼沙空袭沉没)
    湖隼鱼雷快艇 (抗战中期因老旧报废)
    湖鹗鱼雷快艇 (1937年10月3日于鲥鱼港空袭沉没)
    民权炮舰 舰长 刘焕干中校 (保存至战后)
    民生炮舰 舰长 郑世璋中校 (1938年7月空袭搁浅,11月于岳阳自行烧毁)
    永绥浅水炮舰 舰长 傅成少校 (保存至战后)
    
江犀浅水炮艇 (1941年8月21日四川巴中空袭沉没)
    江鲲浅水炮艇 (1941年8月21日四川巴中空袭沉没)
    甘露测量舰 (1941年9月3日巴中空袭沉没)
    
青天测量舰 舰长 叶裕和少校 (1937年10月于龙梢港空袭沉没)

  (海军编制以作战期间之实际状况区分,自沉各舰亦以最后指挥区分划入第1舰队)

  日军作战序列如下:
   第13师团 师团长 萩洲立兵
   第3舰队司令部 司令 长谷川清
   第2航空战队 加贺号航空母舰,第22驱逐队
   第2联合航空队 第12航空队、第13航空队
   第10战队 出云号、天龙号、龙田号
   第11战队 八重山号、安宅号、鸟羽号、势多号、坚田号、比良号、保津号、热海号、二见号、栗号、莲号、小鹰号
   
第5水雷战队

 

注解:

注六:不过沉船封江却造成一个小潮流。第3舰队在刘公岛,温州防守司令部在温州,马尾要港司令部在马尾都进行了程度不等的沉船封锁,直到无船可沉为止。不过在清朝末年也有几次小规模的沉船封锁,是否影响海军部的战略规画?待考。(返回)

注七:江阴泄密案是日军特工单位在侵华战争中极为惊人的一个成就。负责与黄浚勾搭的日本间谍是著名的女间谍南造云子。南造云子出生于上海,姿色姣好,熟悉中国国情,并受过完整的特工训练,从1926年开始就在中国进行间谍工作。1929年南造化名廖雅权,打入国民党海外部的汤山镇温泉招待所担任招待员,并取得不少情报。1937年7月南造云子吸收了行政院主任秘书黄浚与其子外交部副科长黄晟(黄浚之子)为其效力,导致江阴封江绝密情报的外泄。在江阴案之后,南造云子奉命利用黄浚剌杀蒋委员长。南造首先以黄浚的汽车暗藏剌客意图在中央军校的总理纪念周上行剌,失败之后又利用黄浚提供的情报轰炸英国大使许阁森的座车,蒋委员长原本有意搭许阁森座车到上海前线巡视。这两次行剌均因蒋委员长鸿福而有惊无险。不过频繁的泄密也使负责破案的宪兵司令部顺利破获黄浚间谍网,黄浚父子以叛国名伏法,南造云子也被监禁于南京老虎桥监狱。在京城破时南造云子色诱守卫逃出监狱,其后担任上海日军特务机关特1课课长。1942年4月,南造云子被军统局特工人员击毙于上海霞飞路百乐门咖啡厅前。

  吾友陈德淳君曾对此作出考证:1935年,黄浚得福建侯官同乡、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援引,由北京南下,在南京政府任行政院高级机要秘书。其时,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须磨弥吉郎乃“中国通”,为上海同文书院、东京帝大出身,在日本外交界一向以靠拢军部、强调对华执武力威胁的强硬态度而著名。为了刺探国府机密,须磨最初以请教汉诗为名,接近黄浚。他见黄以名士自居,经常出入夫子庙为歌女捧场,入不敷出,乃以小恩小惠加以收买,使其按时提供行政院会议有关情报。后来,须磨因故被调回国内,仍由南京总领事馆派人与黄保持联络。

  黄秋岳乃一代名士,仅仅为了一红颜而沦为国贼,实难置信。听传闻道所谓“南造云子”云云,窃以为此乃轻薄文人哗众取宠之作也。虽无确信可以定论,然而观其种种风闻,其自相矛盾之处显而易见,比如,盛传此人“没有留下一张照片”,而又云曾被国府判处无期徒刑,只因此人脱逃而苟延其生,如此传奇女谍落网遭擒,难道没有人为她留影以验明其身?阴谋行刺蒋公,泄漏重大军情,仅以无期徒刑结案岂不过轻?疑点之多令人惊异。

  况且小生身在东瀛多年,观日人的战史谍史,言川岛芳子者比比皆是,而言“南造云子”者未见一则。日人姓名虽然不乏独特者,但是不过“南造”还是“云子”都几乎可谓罕见,更有传谓其父之名乃“南造次郎”亦为一“特务头目”,在日方档案之中也未见其名。

  以小生愚见,“南造云子”者,莫非又“南云”之名联想杜撰,“南造次郎”之名莫非也来源于“南次郎”?此推断亦无任何根据,仅为观多种小道传闻中日人姓名的“构成法”而感觉出的一种共性而已。 (返回)

注八:这个假象使江阴要塞的陆军观测军官认为日舰并未进入备战状态,这是一个外行的说法。但湖口的舰队就上呈了完全不同的报告。湖口的海军观测军官指出日舰军舰熄灭灯火并放倒栏杆,显然已进入备战状态。(返回)

注九:中央海军所控置的57艘各型军舰中,楚泰舰、正宁艇、肃宁艇与抚宁艇驻泊闽口,公胜舰调广州,诚胜舰调青岛,普安舰与永健舰于上海屯泊,其余均进入长江。(返回)

注十:为防止通济舰与9月中自沉的海容舰、海筹舰各舰桅杆被日军利用为导航标志,第2舰队副官刘济平奉命率兵一班配属两名技工冒着空袭危险前往锯杆,花了三天才锯完。(返回)

注十一:闽系各舰队所辖军舰简介如下:
 海军第1舰队司令部 司令 陈季良少将
  第1舰队,辖海容,海筹,宁海,逸仙,大同,自强,永健,永绩,中山,普安,定安,海鸥,海凫(1934年11月废置)等13舰
  第2舰队,辖楚有,楚泰,楚谦,楚观,楚同,江元,江贞,永绥,民权,民生,咸宁,德胜,威胜,江犀,江鲲等15舰
  练习舰队,辖应瑞,通济,靖安(1933年10月废置)等3舰. 鱼雷游击队:建康,豫章(1932年1月触青天礁沉没),湖鹏,湖鹰,湖鹗,湖隼,辰,宿,列(1934年12月废置),张(1934年12月废置)等10舰
  海道测量局,辖甘露,曒日,青天,景云(1936年4月废置),庆云(1936年4月废置),武胜等6舰
  海岸巡防处,辖海鸿,海鹄,勇胜,诚胜,顺胜,义胜,公胜,仁胜等8舰。
(返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