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明史杂谈(3)--明英宗·明代宗·于谦·夺门之变

(2004-01-12 13:38:47) 下一个
明朝中期发生的“夺门之变”是明朝历史上非常有影响的一件大事,它直接牵扯到明朝中叶 的三个皇帝,至于藩王、大臣更是不计其数,今天,我在这里做一个叙述。 说到夺门之变,就不能不提到它的主人公--明英宗和明代宗这一对难兄难弟。明英宗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孙氏抱养的宫人生育的儿子,他的来头朱瞻基是很清楚的,只是他 很是宠爱孙皇后,才不与计较。朱祁钰的来路则比朱祁镇明白多了,但是,因为朱祁镇的养母是孙皇后,所以,朱祁钰最多只能是个郕王。朱祁钰本来是准备一生都去做一个安分守己 的藩王,谁能想到,宦官王振所一手策划的“御驾亲政”导致的“土木之变”使这位藩王一跃而为皇帝,而且一做就是八年,还因着他的年号景泰,中国的瓷器“景泰蓝”就此扬名。 明英宗被瓦剌俘获的消息传到北京以后,京师的局势为之一变,下面将具体介绍之: (1)郕王之立。 明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明英宗土木堡蒙尘,京师群情汹汹,监国郕王和孙太后均无主见 ,以徐有贞为代表的一批人主张迁都南京以避敌人的兵锋,这时一贯以正色立朝的兵部侍郎 于谦大声反对:“言南迁者,可 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太监金英也赞同于谦的意见 ,郕王就此提升于谦为兵部尚书,主持军务。此前,于谦俯顺民意,建议对罪魁祸首王振及其亲信马顺等人绳之以法。得到大家的一致支持,声望大增。而且,于谦请求郕王 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 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 于谦主持军务以后,调发军旅井井有条,郕王被推立为皇帝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孙太后本来 想立朱祁镇的长子三岁的朱见深(就是后来的明宪宗)为皇帝,此办法虽然符合封 建 宗 法 观 念,但是,国 难 当前,当立长君,于是,孙太后被迫表态可以立郕王,朱祁钰照例装出一副恐慌的模样,推三阻四,最后,还是于谦一锤定音:“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就这样,郕王于九月六日即位改元称皇帝。是为明代宗。 于谦当时是非常主张“社稷为重,君次之”的,这也是他后来遭到明英宗嫉恨的主要原因。 在于谦诸将的奋勇战斗下,北京安然无恙,也先没有占到便宜,于是,打出一张王牌,要明朝接回他们早已经遥尊为太上皇的朱祁镇。在这个问题上,景泰是很反感的,他的心思和赵构是一样的,他根本就不想把兄长接回来,至于孙太后和英宗的钱皇后怎么说,大臣怎么讲 ,他都不听。把他逼急了,他就恶狠狠的说:“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 等。”最后,还是于谦发的话:“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 辞矣。”景泰虽然糊涂程度不下于乃兄,可有一点很好,他一生最信任的就是爱国将领于谦 ,举凡于谦说什么,他都答应,半夜的时候,于谦有急事奏报,景泰听到鼓声也立刻起来听政,这回也不例外,他同意迎还英宗。不过,态度很冷淡。这也就此埋下夺门之变的种因。 明英宗被从也先手里放回来以后,明朝的内部围绕着新旧两个皇帝展开的一场斗争已经不可避免! (2)夺门之变 明英宗回来以后,被景泰安排在南内居住,加派靖远伯王骥看护,实际上是监视,不过,这个王骥是个官迷,因为于谦和宰相王文等人都很讨厌他,所以,他反而和英宗的关系越来越好,这是景泰没有料到的。英宗名义上是太上皇,实际却是没有什么自由。景泰给他的限制很多,开销也不够,都靠着英宗的皇后钱氏做一些缝缝补补的活计偷偷的送到宫外去卖掉以 弥补开支用度的不足。 英宗早年和太监特别是资格很老的太监们就很熟,这时,看守英宗的宦官中有一位老资格的 叫做阮浪的,此人是和范弘等四人一起在明成祖的时候就入宫的,这时已经经历四朝了,不过,阮浪的运气很差,混了这么多年,也才是个少监,连个太监都没熬上。不管怎么说,阮浪是英宗的旧相识,两个人又都运气不好,因而,共同语言就多了,英宗是个很念旧的人, 他一高兴就把自己用过的一把金刀和金袋送给了阮浪做纪念。偏偏阮浪和一个叫做王瑶的关系很好,他随手就把这个金刀转赠给王瑶,王瑶和锦衣卫指挥卢忠关系很好,卢忠一见到这把金刀后借机把王瑶灌醉,偷了金刀,送给太监高平,高平立刻上奏告变,景泰非常重视这件事,认为人赃俱在,认定是英宗准备谋复皇位,下旨逮捕阮浪、王瑶,大刑逼供,阮浪和 王瑶都不肯乱咬,景泰命将王瑶凌迟处死,阮浪死于狱中。英宗复位以后,追封王瑶、阮浪 。卢忠本人没有想到惹了这么一场大祸,找人给出主意,这人告诉他让他装疯,于是,卢忠 就装疯,逃脱了罪责。不过,英宗复位以后,把卢忠、高平都凌迟处死。 这件事给景泰的刺激很大,以后更加留意防范英宗的举动了。 景泰三年,景泰准备换掉原来的太子见深(英宗的儿子),改立自己的儿子见济,他怕大臣 反对,事前征求太监王诚、舒良的意见,这二位出了一个馊主意,就是收买大臣。景泰居然 就相信了,他是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向大臣行贿的皇帝,他赐给王文、陈循等银子百两,金子五十两。大臣们都已经得到王诚等人的关照,立刻表态支持易储。这时候,广西的 土司官守备黄竑因为杀害他的侄子全家被抓获,经过高人指点,这个黄某乃于千里之外的广西上表要求易储,景泰看后大悦:万里之外,乃有此忠臣。立即免去黄某的死罪,加官都督 同知。景泰把黄某的表章交付内阁,要求大家签名表态,大臣们都同意了,只有于谦没有签名,后来是陈循代替于谦签的名。于谦知道事情越来越复杂,叹息说:“此一腔热血,竟洒 何地?” 太子更立以后,好景不长,见济在次年竟然病故,这下一来,储位虚悬,大臣中又有不怕死 的出来主张让见深复位东宫,景泰气的要命,当场就把上表的章纶、钟同下狱,后来,钟同 被活活打死。于谦奋然上奏挽救这俩人,但是,被景泰拒绝了。景泰只有见济一个儿子,这时,他求子心切,天天和妃子们练,结果,无一中镖,反而,把景泰的身体给搞垮了。景泰 七年以后,景泰的病势日益沉重,于是,有一伙人就开始打上英宗的主意了。 这里主要有石亨、太监曹吉祥、王骥、都督张軏(英国公张辅的弟弟)、杨善,主谋就是徐有贞。景泰八年正月十二日,景泰朱祁钰病重,以石亨代行祭天,石亨得报以后,立刻和徐有贞、曹吉祥联络,正月十六日,于谦再度上表请求复立见深为太子, ,景泰留中不报。其实,十四日,徐有贞、石亨等人已经和孙太后、英宗取得联系, 十六日夜,石亨调集千余名士兵进入内城,曹吉祥、徐有贞、张軏等扶着英宗急行回宫,当走到东华门的时候,有士兵问:何人?英宗大喊:我太上皇也。于是,守门的 士兵不敢阻拦,石亨执刀护驾,亦步亦趋。英宗于正月十七日正式复位,史称:夺门之变。 明英宗复位以后,在朝堂上就拿下了于谦和王文,接着,陈循等大臣也先后被捕,太监王诚 、舒良也被下狱。徐有贞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中国历史上最为黑 暗的一幕--冤杀于谦开始 上演了! (3)于谦之死。 石亨、徐有贞给于谦定下的罪名是迎立外藩、图谋不轨。石亨以前曾经是于谦的部下,经过 于谦的推荐,进而成为大将,在北京保卫战中立有功勋,也是于谦以谦让为本,让石亨独得 封侯之赏,石亨转而推举于谦的儿子为副千户,于谦以朝廷礼制不合拒绝,深为石亨所恨。 此外,石亨多行不法,被于谦参劾,怀恨在心;徐有贞本名徐珵,曾经力主迁都,遭到群臣 和景泰的呵斥,此后,他求于谦帮忙复官,于谦知道徐有贞还是小有才干,所以,代为上表 ,哪知道,景泰深恨徐有贞其人,坚决不许,徐有贞见此以为于谦不为自己出力,深恨之, 后来,他又求陈循,陈循劝他改名,这才改名徐有贞。 英宗此时倒是比较倾向于不杀于谦,他说:“于谦实有功。”可是,徐有贞、石亨等人马上 把当年英宗蒙尘的时候,于谦主张立景泰的故事说出来,而且,进一步阐明: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英宗同意凌迟处死于谦,后来,经过群臣力争,开恩改为斩首。 于谦和王文被捕以后,在狱中受到酷刑的审讯,王文受刑不过,为自己辩护,于谦朗然笑道 :“亨等意耳,辩何益?”大义凛然。 明英宗、徐有贞、石亨这些刽子手对于谦实行抄家的时候,才发现“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 赐蟒衣、剑器也。”他们都大惊失色,特别是朱祁镇本人,此后多年,石亨的亲信陈汝言任 兵部尚书一年事败抄家,朱祁镇亲临,见到陈某居然家私万贯,大为感慨,他说:于谦掌兵部多年,家无余资,而此人不过一年耳,又何其多也? 于谦临刑的时候,据史料记载:“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京郊妇孺,无不泣洒 ”,当时的民谣唱道:“鷺鸶水上走,哪里觅鱼嗛(于谦)”锦衣卫指挥鞑靼人朵儿是太监 曹吉祥的门生,他不畏死,亲临刑场为于谦哭祭,遭到曹吉祥的痛打,朵儿不怕,第二天仍旧坚持去,曹某也没办法了;宦官裴某协助于谦少子于广逃往民间隐居;指挥同知陈逵感于谦的冤枉,不顾个人生死,亲自收敛于谦的遗骸;兵部侍郎吴宁是于谦的部下,为于谦亲自选定女婿,后来安葬于谦。这些忠义的举动都说明公道自在人心,不是杀戮能够灭绝的! 明英宗朱祁镇杀害于谦是天理不容的一件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的冤杀,和赵构杀害岳飞、朱由检杀害袁崇焕都同出一辙,被历史所不容,被正 义所不容! 于谦死后,归葬西湖,后人有诗:有赖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南明抗清名将张煌言 也说:“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后人以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这位抗击侵略者 ,在民 族、国家 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的民 族 英 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于谦的公而忘私的大义风格和品格:据浙江人屠隆记载,于谦事前知道石亨等人的密谋,那时候,军队都在于谦的掌握之中,于谦只要一声号令,徐有贞、石亨顿时 化为乌有,可是,于谦说“顾念身一举事,家门可保,而两宫不全;身死则祸止一身,而两宫得全。”功则归人、祸则归己,大义忘私,于谦不死! 成化二年,明宪宗迫于人民的呼喊和朝野的压力,给于谦平反,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赐 祠于其墓曰“旌功”,有司岁时致祭。万历中,改谥忠肃。杭州、河南、山西皆世 奉祀不绝。 祭文称: “卿以俊伟之器、经济之才,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 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一时天下人心 稍稍平复。 天顺年间,外寇入侵,英宗一筹莫展,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朱祁镇为之默然。 于谦少时作诗: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是之谓也! 于谦是我中 华 民 族爱 国 主 义 精神的集大成者,也是我民 族 光 荣 传 统 的忠实代表,当与天地齐辉、日月同光!他的事迹永远 激励着后人! 下面再交代一下景泰的命运: 景泰在景泰八年二月初一,被废为郕王,还居西内,这时候,有个笑话,因为朱祁镇复位心切,正月十七宣布复位,可是,他忘了废掉朱祁钰,一时间,居然有了俩皇帝,只好在下月 下旨废掉朱祁钰。朱祁钰被废以后不久就死了,死因明史上只说是薨,据另有人考证:是朱祁镇派太监蒋安用布帛给勒死的,这件事在明朝就很是被大家所坚信,包括明宪宗朱见深, 只是为英宗的面子不可能公布罢了。另有一个旁证可以说明问题: 景泰的皇后汪氏反对易储,被景泰废掉,明英宗本人一向不赞成殉 葬,他也是明皇族第一个废除殉 葬制度的皇帝,然而,当景泰死后,英宗不仅不感谢这位当年保护他儿子的弟媳汪氏,反而,下令汪氏殉 葬。这件事遭到钱皇后和见深的一致反对,连孙太后也出面干预 ,这样,朱祁镇才放弃。从这件事看,对待汪氏尚且如此,对待景泰那就不难理解了。何况 自古以来,为了皇 权,弟杀兄、子杀父都比比皆是,这又何足为奇呢? 朱祁钰死后很是凄凉,史称:谥曰 戾。毁所营寿陵,以亲王礼葬西山,给武成中卫军二百户守护。 直到朱见深做了皇帝以后,才给这位实际对明王朝有过大功的叔叔平反,这也是明宪宗一生做的第二件也是最后一件漂亮事(第一件是给于谦平反)。成化十一年,正式下旨: :“朕叔郕王践阼,戡难保邦,奠安宗社,殆将 八载。弥留之际,奸臣贪功,妄兴谗构,请削帝号。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 次抵诸奸于法,不幸上宾,未及举正。朕敦念亲亲,用成先志,可仍皇帝之号,其 议谥以闻。”此后,追谥:景皇帝,庙号:代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