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谈谈青春期孩子教养的经验教训

(2011-03-29 09:43:39) 下一个

好朋友说她很烦恼, 青春期的孩子不愿和父母谈话交流。 这是全世界母亲的难题, 特别是 14 岁至 20 岁。如何和孩子相处呢, 越是聪明的孩子越是自负一些,父母也越是难以满足孩子的心愿。

俺是十分理解这些父母, 因俺自己也有个这样聪明的孩子。孩子的成长给大人一个反思自己思想价值的过程, 俺觉得教育孩子是个使父母自己再受教育的过程。 今天就和朋友们分享分享俺是怎样过来的。

倾听孩子的话, 和孩子交朋友

最初, 俺女儿在国际学校长大,有一次她忽然告诉俺:妈妈, 你可不要把我当成中国长大的孩子, 我可是受的欧洲的教育,得按欧洲的方式教育我才能接受。

俺当时听了吃了一惊,哎, 这孩子和妈妈谈话真够严肃啊,连妈妈怎样教育她都要管, 那怎么成。 又一想, 孩子这样提意见,一方面是她不再能接受俺的权威式教育法,同时也是因为她还信任我,才提抗议, 那俺就考虑改改方式吧!

这意味着什么呢, 就是父母要转变角色, 从天然权威的施教者转为和孩子交朋友,叫她知道你爱她, 她可以和你说心里话而没有畏惧。 她不管发生了什么危机总可以向你求救。你总是她的母亲,总会爱她,帮助她克服困难,

孩子在父母那里获得基本的安全感对她的自信心建立非常重要。

改变对待孩子的方法, 变填鸭式告诫为聆听提问和探讨

从关心的角度,先要了解她的生活与思想,她在想什么问题, 同学都有什么想法。 思考她遇到的问题和苦恼, 然后用你的价值观人生经验帮她分析每种选择的利弊。

比如孩子问妈妈 : 我们高中同学有交男女朋友的, 他们是为了试一试而已,妈妈你觉得这样好不好。母亲这时要给她分析,试一试的结果就很可能不成 . 到时一个希望继续交往,一个不想继续了,前者的感情会受挫伤。有性关系的话伤害会更大。如果你是受伤害的一方, 你愿意承受吗, 不愿意吧。所以这交男女朋友的事,是要等你成熟一些, 等你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以后才能把握得更好, 并有确定方向和成功希望。 现在, 要交友何不交一般的朋友,和多一些的同学正常交往, 先从观察了解别人开始, 思考你可以学习什么避免什么,使自己慢慢慢成熟起来, 丰富起来,那有多好!

谈话形式尽量轻松, 内容少不得严肃

做母亲的学会使谈话轻松愉快, 使孩子感觉和你谈话有趣也很重要。 俺这个母亲平时做法律工作, 内容和形式都过于严肃。 俺就找了一个共同切入点。 先请女儿介绍她读过的书或者看过的电影开始,请她给我描述故事内容, 不懂俺就问, 她也当俺的小老师,然后, 俺做评论, 和提问她问题, 用俺的人生经验。

开始女儿给俺讲述一本 The Lord of Flies. 俺鼓励她,怎样把故事的主要线索交待清楚, 又怎样多练习, 争取把故事讲的吸引人,像那个做过很久媒体工作会讲故事的阿姨那样。 俺会鼓励表扬她讲的完整。 然后问她问题, 比如:你觉的这群孩子发生很多争斗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俺喜欢讨论,女儿每读完了书, 都会和我谈谈这本书。 这也是这几年我们母女养成的习惯。俺因为工作忙, 没时间读小说, 听她介绍和她讨论就成了俺自己的一大乐趣。我们讨论过小妇人,了不起的盖茨比,包法利夫人,格雷画像,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哈姆雷特, 里面不同的人物角色,思想心里, 善与恶都有。。。

最近上了大学, 她第一次细读了一遍以前不喜欢读的简爱,说她很喜欢这本书, 原来没有读懂这次懂了。 她说简爱的性格在修道院里是很倔犟悖逆的,出来以后她变了。 俺问什么使她性格变化, 她说是她的朋友海伦, 让她看到什么是真的人性善,和那些假冒伪善的修道院管理者不同。作者用隐喻手法写出, 海伦虽死了, 她的生命在简爱身上复活了。因为多年后, 简爱去墓地看望海伦,海伦的墓碑上写着一个拉丁词, 女儿说她特意去查了一遍这个词, 就是“复活”的意思。 所以女儿认为, 虽然作者没交代,海伦的墓碑很可能就是简爱为她写的, 因为海伦是孤儿,简爱是她最好的朋友,最了解她。 她的发现使我吃惊,我说很感谢你告诉我这些, 我以前读简爱从没发现这些,可能是你读的时候了解信仰了解圣经, 所以能读出不同来。 我心中也想, 孩子长大了, 在某种程度上比我们眼界都宽了,多么值得做母亲的欣喜啊!

总之和孩子谈话可以从无关自己的事情开始,讨论她读过的书, 时事新闻, 圣经经文,她的爱好等等, 通过告诉孩子你的看法,传递你的价值观给她, 供她参考。

若立规矩,自己也要严格遵守

这代独生子女, 我们给他们的宠爱太多, 规矩太少, 这是我的反思。后来试图立规矩,和孩子说明, 有时她会不高兴, 因为自由惯了。但是必要的规矩是要有的, 比如出去玩儿夜里 11 点一定要回家,上网不能超过半夜。 给孩子的规矩大人也要守, 这样才有说服力, 这点不容易做好, 有时管用有时不管用,但父母们尽量努力最好, 大家都要学习坚持原则。

一起做她喜欢的活动

逛街买衣服,玩儿 wii, 旅行, 吃日餐, 看电影。 孩子需要家长的陪同,有福同享有苦同当。 俺这点做的不够好,女儿抱怨俺工作时间太长, 不过俺尽量争取有时间陪她玩儿, 在玩儿的过程中顺带讨论问题。

欣赏她的成功

夸赞她的画作品, 音乐会演奏的成功, 不够这个后来女儿说俺夸的太泛不好, 最应该鼓励的是她的努力才对。 不过俺也不能只听她的, 在她画画枯燥时, 要不是俺晚上坐旁边一直和她聊天鼓励她, 恐怕她美术作业拖的时间还更长呢。

个案处理有挑战性的问题

教导她为自己承担责任, 练琴,画画, 写作业都是自己对自己做人负责人,计划的事就要做。太难时候,父母陪在旁边和她研究讨论写的文章, 画的作品。鼓励她,好过训斥, 责备,虽然这些俺都干过。

俺也干过一件叫真儿的事儿, 她说不想练琴了, 俺说如果你现在放弃很可惜, 因为你有很好的老师和机会没有好好利用。 但你若真想停下来,好, 你就写在纸上, 说这是你自己的决定, 将来你不会怪妈妈没有督处你, 我就同意。

女儿想了又想,还是没写,就只好继续练下去了。 她也得有无奈的时候吧。 后来, 最后一次音乐会,她弹的是所有演奏者中最出色的。音乐学院几位教授当场给她的指导老师评分,她老师得分最高。老师也特高兴, 她那天回来很兴奋, 对我说, 妈妈你要是更早一点儿送我去学琴多好, 我现在说不定已经弹到专业水平了。瞧瞧, 俺还是没做完美不是!

在孩子眼里没有完美的妈妈, 她也会给母亲一些挑战的, 别看她小, 你不能小看她!

在她申请大学写 Personal Statement 的时候, 俺没有帮她找写作辅导,自己帮助她分析自己的特点, 17 年的人生总结也挺不容易呢, 母亲最了解她,帮她思考不是比别人更合适。卡壳儿了写不下去时俺就和她一起祷告求神给她灵感。女儿这篇文章写得相当不错呢,老师给的评价是, 你不是母语英语的学生, 可作文写得比他们还要好呢! 虽然老师是鼓励,俺也替她开心啊。

谁是权威

孩子对父母的权威有怀疑挑战心理时,是因为他看见了父母本身的缺陷。当她指出我的错误,说我从来没有在她面前认自己错的时候, 对我可是个不小的挑战。 我在神面前可以认错, 在孩子面前该不该认错呢, 道理是应该的。 所以呢, 后来我在饭前或晚上的祷告中也认自己当天跟人急躁或者是别的错, 求神赦免, 让她看到我虽是成人,也愿意坦诚认错,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使她知道,我愿意做个真正的基督信仰者,努力像圣经要求的那样生活。

当有观点的矛盾时,也有一次,我拿出来圣经说话:人不能说假话,这是圣经说的。父母有教育孩子的权柄, 而孩子不能为了逃避家长的责备而说假话, 这是圣经的要求, 不论父母本身是否完美,孩子都应该听从真理, 服从圣经的原则。

这么做是为了告诉孩子, 你可以挑战家长的对错,但你必须服从最高的权威, 在观点对立的时候,我和你都要服从于这个最高的权威。谁也不能无法无天。 给孩子这个观念是教她今后遇到矛盾是究竟要服从哪个权威。

其他

其他的比如鼓励安排她参加志愿活动,买好书作礼物,或者适合她品位,又有价值观的书。

鼓励她参加教会青年人小组每周一起活动,查经讨论, 打球运动。 适当安排她做胜任的家务也是好的, 但俺这点做的比较失败,只有教训可谈, 但希望女儿独立生活后还有很多时间慢慢学习管理自己的生活。

偶尔让孩子帮助大人安排旅游机票旅馆, 让她显显自己的管理能力,从中获得成就感,能锻炼她的管理能力, 并从帮助父母做事中得到自豪感。

独生子女一代是很不容易的一代,需要我们父母亲有更多的理解,耐心和韧性来待他们。但我相信, 今天父母为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即使现在他们未必领情,甚至未必接受, 在他们自己独立生活以后,必然能慢慢体量父母的苦心。要容他们有一个认识真理的时间和过程。

为人父母,教育孩子心态都是为了爱他们, 不是为了指望他们的报答, 虽然我们也希望他们成为尊敬父母有良好教养的人。 如果他们将来能成为正直有爱心的人,那对我们就是最好的报答, 在这方面,我们父母自己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身教。

愿父母们, 特别是母亲们不要灰心,恒心努力,有辛苦一定会有收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苗青青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福田的评论:

是的福田, 周六我和她去登 勃朗峰去, 是乘缆车上。

她现在很懂事贴心,俺很高兴。有一个时间过程,孩子都会学习长大。看到她回来, 我已经开心得不得了,什么烦恼,网上的工作的统统不算什么啦。。。

我会继续纪录点滴小事的, 也祝你周末愉快!
福田 回复 悄悄话 这样写一写很有纪念意义。青青的女儿一定和妈妈一样优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