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美空军在美用导弹袭击中驻南大使馆后第二天的对抗 zt

(2006-08-22 16:25:40) 下一个
5月8日:战鹰紧急起飞 1999年5月8日,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第二天。 中国海军航空兵某机场。突然,战斗警报的铃声划破沉寂,某国军用飞机正向我领海飞近。中国海军最年轻的功勋飞行员,年仅37岁的张军生抓起飞行图囊和头盔,以百米冲刺般的速度跑向战鹰。打开电门、开车、滑行、加速,战鹰似离弦的箭,射向蔚蓝的海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在中国海上空展开。 很少有人知道,张军生和他的战友们经历过多少次这样的较量。为了维护祖国的主权和尊严,多少年来,中国海军航空兵的飞行员们,有时一天要数次紧急起飞,巡航警戒,监视跟踪…… 在两机相距30米的距离上,张军生看清了外机飞行员惊慌的面孔…… 80年代一个10月的上午,张军生和僚机范长亮紧急起飞。这是他分配到战斗部队后,第一次战斗起飞,拦截外国飞机。 张军生1978年从河南尉氏农村入伍,1982年分到海军航空兵某团。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刚刚组建不久,就在浙东南田上空,依据击落国民党空军的两架美制 F-47战斗轰炸机,打响万里海空第一炮!此时,张军生的心里既紧张又兴奋,今天的任务很不简单。此前,某国侦察机曾多次在我领海线上空附近侦察飞行,我战斗机也曾多次进行空中拦截、监视和拍照,但由于距离较远,对方的机号一直无法看清,无法备案。因此,上级这次指示--一定要把外机的机号看清楚。 那天天气很好,张军生双机升空后,在地面引导下,很快发现了以战斗队形飞行的外机编队。面对外机的不友好举动,张监视沉着地向地面指挥所报告:“海燕,海燕,我是51,发现目标!” “靠上去!”地面指挥员果断命令。 张军生带领僚机冲了上去,与外机进入编队飞行状态。歼击机和轰炸机编队,技术上非常复杂。一是飞机体积相差悬殊,我方的战斗机体积小,飞行员容易产生飞机离得太近的感觉,不敢往上靠;二是两种飞机速度不同,操作稍有不当,就可能冲前相撞。而且外军该型轰炸机的机号是蓝色空心,又靠近翼根,很难看清,再加上当时太阳在飞机左上方,阳光反射,机号更看不清楚。 张军生在靠近,只有50米了,外机已经感觉到中国飞机靠得太近,有些慌,急忙打开防撞信号灯。张军生毫不惊慌,他告诉僚机范长亮:“53,编队再远一点,你到右上方,掩护我再靠近一些。” 张军生又因此向外机逼近,只有30米了,他终于看清了外机的机号,同时也看清了外机飞行员慌恐的脸,他作了一个漂亮的小坡度转向,兴奋地报告:“海燕,我是51,目标号已查清,81041,81041。” “好,撤出编队,返航。” 这是一次没有硝烟的战斗,这次战斗的意义,不仅仅是获得了外机的编号,更重要的是,它向对手显示了中国海军航空兵的信心和实力。张军生看清了那个曾经“大鼻子”外机飞行员惊慌的面孔,“大鼻子”也一定看清了张军生年轻沉着的面孔,并对他大胆而熟练的飞行技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一定掂量的出,一个忠诚于祖国和职责的对手的慑人的力量。 就在两机机翼将要相接的一刹那,他瞄准外机飞行员戴黄手套的左手,迅速按下相机快门…… 凭着这份机智勇敢,张军生被选派改装国产新型高空高速战斗机。无声的较量仍旧在海天之间继续。 1994年3月18日上午,张军生和副大队长曹建华奉命战斗起飞,这次他们驾驶的是教练机。曹建华在前舱驾驶飞机,张军生带着特殊的“武器”--录像机和照相机坐进后舱,这次执行的也是特殊任务,他们要给外军侦察机留影录像。 飞机起飞后,根据指挥所命令的高度和速度,他们疾速向领海线飞去。飞行大约15分钟左右时,曹建华和张军生同时发现:大约50公里处,有一架飞机正在拉烟上升高度。飞到距那架外国飞机20公里左右时,目标已经清楚,是某国一架新型反潜侦察机。 指挥所接到报告后,命令他们按计划执行任务。于是,两个国家的新一代飞行员,在中国领海线上空摆开了擂台。 曹建华迅速驾驶飞机接近目标,外军先是大速度直飞,然后又蛇型机动企图摆脱;我机跃升、俯冲紧咬不放;外军翻滚下滑实施小速度盘旋,企图凭借其飞机特有的性能超低空逃跑;我机八字盘旋上下腾挪紧紧相靠;外机又突然加速猛往外窜,我机打开加力迅速靠近……近些,再靠近些,距离只有30米了,肩扛摄像机的张军生稳稳地告诉曹建华:“31,再靠近一些,再靠近一些。” 我机与外机呈编队飞行时,张军生看到外机飞行员晃着戴黄手套的左手,示意他们靠得太近了。张军生稳稳地录了一个够、录完像,张军生又举起照相机,并通知前舱的战友做“~”型机动。就在两机机翼将要相接的一刹那,他迅速按下相机自动快门,“哒、哒、哒……”外机被定了格,照完上方照下方,照完左边照右边,整个战斗起飞40余分钟,张军生对外机摄影录像达24分钟,这架专门窥窃别人秘密的外国侦察机被吓得一点不敢妄动,先是被照了个“体无完肤”,然后又老老实实地在中国飞机“护送”下退回带公海深处。 张军生和战友胜利完成反侦察任务,同时创下我军首次高空使用手动相机照相侦察外机的先例,填补了我军对外军某新型侦察机资料的空白,受到总部的通报表彰。 面对挑战,中国新一代飞行员用辉煌的战绩告诉世界:中国军人过去打得赢,现在仍然打得赢,将来也一定能打得赢! 透过云缝,张军生鹰一般的眼睛迅即捕捉到那架鬼鬼祟祟的外军“海妖”…… 海天壮美,作为一名海军航空兵飞行员,张军生每次领略这壮美的景色都有独特的感受,他深知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的份量。 有一次,一架外军反潜直升机向我领海线飞来。张军生奉命带领一名新飞行员升空监视。 这一天,高空一片阳光灿烂,低空却一片阴沉,贴近海面的低空还有一层薄云,忽聚忽散。透过云缝,张军生鹰一般的眼睛迅即捕捉到那架鬼鬼祟祟的“海妖”。 “海妖”故意把速度放得很慢,时速只有300多千米,而张军生的双机最小机动速度也有500千米,稍不留神就冲了过去。“海妖”的飞行高度只有100多米,张军生和僚机在上空150-200米的高度紧密监视,“海妖”在云下盘旋,张军生他们在云上盘旋。“海妖”的速度低,回旋半径也小,一转弯就把张军生双机甩到半径外边去了,他们马上做个特级动作,转回头来紧追不舍。三架飞机如同在云层上下捉起迷藏。 “海妖”见甩不掉张军生双机,忽然狡猾地躲到一片云下,急忙忙地往下投东西。张军生当即发现--“海妖”在投声纳浮标,一次两个,每个浮标都带有一个白色的小降落伞。 张军生马上把情况报告指挥所,并根据指示,注意观察,记录方位。 一次、两次……五次。 “海妖”投完浮标,上升高度仓惶飞去。张军生双机又“护送”了它一段,然后胜利返航。 随即,根据他们记录的方位,“海妖”投放的浮标被有关部门打捞上来,外军企图侦察我潜艇出航的阴谋也破产了。 这些年来,张军生战斗起飞百余架次,次次凯旋而归,把一道道捍卫祖国尊严的航迹留在海天。这壮美的航迹上书写着他两次荣立二等功,7次荣立三等功的光荣;这壮美的航迹也向世人宣告:中国军人有能力、有决心、有信心捍卫祖国的主权! 兔年除夕:海空对垒   2000年农历除夕,M国的一艘巨型军舰开向我国黄海某海域,先进的战斗机编队起起落落,在我国领海边界线上空肆无忌惮地打起“擦边球”。   10时30分左右,我海军航空兵某侦察机团正在巡逻的机组人员发现外军战斗机编队。   外军飞行员看到巡逻机,居然毫不在乎,还玩起花样来,时而横滚,时而倒飞,时而俯冲,时而跃升,高难动作一个接一个。   有着“功勋飞行员”之称的团长隋洪地,看到人家在自家门口如此“活跃”,一大胆意念油然而生。他迅速加入编队一侧,与他们保持着队形飞行。终于,两架外军飞机脱离了编队,机头一抬窜到我机上方,隋洪地见状瞄准一个间隙,熟练地拉杆、收油门,一下子把飞机斜插进外军编队,补上脱离机群那两架战斗机的“空缺”。果然,外军战斗机编队出现了轻微的骚动,一会儿功夫,他们不约而同地做起动作,想把巡逻机挤出编队。隋洪地动作一收,索性把飞机更往里靠了靠,机翼近得可以用肉眼目测距离。外军的飞行变得被动起来。   隋洪地抓住战机,主动调头,“押着”编队向外军巨型军舰上空飞去。机组人员心领神会,领航员、雷达员立即操纵航空照相机、摄像机对这艘军舰进行全程“侦照”。对“不速之客”“检阅”了8分多钟后,隋洪地机组瞅准机会,一个漂亮的战术动作,机头一沉,便离开公海飘向我国领海上空。   南中国海:与死神共舞   南沙风多、云多、雷多、雨多,而且变化快、无规则。空中巡逻大多在远海空域,不仅没有导航台和地标的参照,而且得不到准确的气象信息,因此,安全飞行只能靠机组人员随机应变和密切配合。   按照预先划好的航线战鹰平稳地飞翔在海天之间,50分钟后穿过了西沙,跨越了中沙,飞到了南沙空域。突然,天空阴暗下来,飞机前方窜出一块东西长达几百公里的巨大浓积云,云层里大雨倾盆。云层面积太大,飞机已无法绕过。一声炸雷响过,飞机瞬间进入云海和大雨中,稍有不慎,战鹰就可能失速坠毁。面对死神的挑战,机长隋洪地驾驶飞机时而上升,时而俯冲,时而左转,时而右绕,在翻腾的云海中寻找缝隙,经过近百次的左冲右突,战鹰终于冲出了层层云海。   这次巡航,他们首次拍摄到南沙大量云图资料和南中国海上远离祖国大陆的数个岛礁方位的数据。   主权尊严:永驻心间   一年夏天,我国货轮“武夷山”号在公海上被一艘外籍货轮撞伤。碰巧,该国有两艘炮舰正在附近海域巡逻。外籍货轮迅速向该国军舰发出求援信号。很快,两艘炮舰向中方货轮驶来。10多名外军官兵登上中方货船,无理指责“武夷山”号船长操作失误,强迫中方在责任书上签字。   海天巡逻兵接到紧急救援命令后,立即派遣大队长龚永波驾机以最快的速度飞赴现场。飞机到达出事海区后,孤立无援的中方船员看到天空中闪耀的“八一”军徽,顿时眼含热泪,群情激奋,他们据理力争。甲板上的外籍船员和军人,面对我军超低空轰鸣的战机,也不得不离开“武夷山”。这次飞行救援,还以准确、详尽的图片资料,使我方在后来的国际海事处理中争得主动。 蛇年春节:西沙平安 正当祖国人民以各种形式欢庆新世纪第一个新春佳节之时,海军航空兵驻南疆某部机场却显得格外平静。进场、协同、检查飞机,大年初一天还未亮,他们就紧张有序地做好了西沙巡航起飞前的各项准备。   一颗绿色信号弹腾空,停放在椰林深处某部的两架战斗机呼啸而起,直刺苍穹。   担负这天战斗值班任务的是海军航空兵某团中队长王伟和副大队长高秉礼。说起西沙巡航,担任长机的王伟显得格外兴奋。去年春节战备期间,他和领航主任段辉就曾两次飞赴西沙上空,一次与某国电子侦察机“编队飞行”,一次进行常规战斗巡逻。   去年除夕11时30分,值班长机段辉和僚机王伟正准备吃中饭,突然,战斗起飞的警铃响起。他俩抓起飞行装具,百米冲刺般跑上飞机。   滑跑、拉杆,战鹰仰首跃入海空。上升高度、调整航向,他们边空中编队边向目标飞去。   “发现目标!”长机向指挥所报告。“靠上去,向外挤它!”指挥员口令果断。   在距外机300米时,段辉发现,外机座舱里的飞行员个个戴着顶“圣诞帽”,有的向他们挥手,有的还把“圣诞帽”摘下来向他们比划着什么。我们要过年了,你们戴上“圣诞帽”就想过来凑热闹?不行,不允许你们在我们家门口晃荡!   段辉和王伟按地面协同动作,以双机编队队形严密监视着外机的一举一动。对方见我戒备森严,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便灰溜溜地飞走了。   如果说去年除夕的这次战斗起飞,让王伟他们过了个兴奋的大年的话,那么新世纪新春第一天的战斗起飞,更是让他们难以忘怀。   战鹰在跃升,祖国海空卫士的眼睛在警惕地搜索着。“发现目标,大的,是侦察机!”长机王伟兴奋地报告。   “保持距离,跟踪监视!”   王伟和僚机高秉礼紧紧地跟踪监视着某国侦察机,经过数十分钟的空中监视,一直把把它逼走,他们才奉命返航。 从空中俯瞰,西沙大大小小岛屿,在大海的衬托下,象一颗黑色的珍珠镶嵌在碧蓝的镜面上,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战鹰在祖国南海的上空盘旋,海空勇士的心在西沙上空留念,他们不止一次地空中看西沙,可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他们这次要从空中多看几眼,因为他们想给祖国人民描绘出西沙如诗如画的美景,他们要在西沙上空给祖国人民行一个特殊的拜年仪式,给祖国人民道一声:西沙平安。 南海波涛:为英雄吟唱 2001年4月1日8时36分,一阵战斗警报声骤然响起。王伟和赵宇紧急升空,战鹰仰首直刺海天,上升高度,调整航向,空中编队,向目标飞去……   几分钟后,王伟和赵宇发现左前方有一架大型飞机。他们向目标接近,很快判明这是美国的EP-3型军用电子侦察机,正向我海南岛三亚外海抵近侦察。王伟、赵宇迅速调整航向,驾驶战鹰与美机同向同速飞行。   王伟和赵宇都是多次和狡猾的美国军用侦察机打交道了,熟知美国军用侦察机常常利用双方飞机性能上的差异,尤其是利用侦察机擅长低速飞行的长处,玩弄各种花招和伎俩,如“减慢速度”、“贴云飞行”等,企图摆脱我机跟踪。狂妄傲慢的美机还经常忽上忽下,突然左右坡度转弯,一次次做出极危险动作,挑衅我方飞行员。   这一次,王伟和赵宇当然知道该怎样对付这个“老对手”。他们沉着冷静,在我海南岛一侧平稳编队飞行,美国EP-3飞机在外侧。突然,美机大动作转向,向王伟的飞机撞压过来!美机左机翼外侧螺旋桨将王伟驾驶的飞行垂直尾翼打成碎片。王伟的战机发出一阵惨烈的怒吼,呈右滚下俯状坠落。   此时,长机赵宇难以相信,从翻滚坠落的飞机上依然传来了王伟镇定的报告声:“飞机控制失灵。”王伟还在继续驾驶着已经完全失控的战机。   l秒,2秒,……8秒,9秒,……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王伟与坠落的战机在空中翻滚,他在用自己血肉之躯为救护战机作最后的冲刺。赵宇大声命令:“跳伞!”   没有回音,但闻惊天动海的呼啸;尽管匆忙,却是从容不迫的告别。王伟离开了自己心爱的战机,犹如一颗流星用自己最后的光芒,在海天之际划出一道壮丽的彩虹。   降落伞缓缓下落,一只不屈的雄鹰在南中国海盘旋、盘旋……   战机悲壮地扑向大海,激起冲天巨浪,竖立起一座尊严的丰碑。   王伟,亲人在呼唤你,战友在呼唤你,人民在呼唤你!   你在春天里离去,遍野的山花为你编织绚丽的花环;你在海空中离去,白云碧涛为你书写不朽的挽联。   英雄王伟,你在大海中永生!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