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與友網話:關于“中國的哲學思想”

(2007-12-12 18:41:24) 下一个

說到哲學思想,無分東西,總有些共法,一來就講“中國”,非要民族化先行不可,這種的態度,愚以為並不妥當.然思想共法之外,在特定時空中經過了千百年的思想,民族因素沒有說不存在的,歷史地看哲學,當然又有中國不中國的問題,這“中國”仍需講到.

中國倒底有沒有哲學?過去學界為之爭論過,現在中西哲學學者基本都承認,中國過去確有哲學.只不過若光拿西方的一套作標尺,中國就沒有了哲學,同樣看待印度也沒有,波斯也沒有.唯能在宏觀同情的了解下,不同文明,皆有其愛智的反思,只是入手不同,提法不同,內容不同,重點不同,旨趣不同,風格不同.如不能予以欣賞,就難以真懂.凡是自己看不出味道與道理的,並不好斷說人家不是或沒有,最好老實說自己不一定是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才像個客觀作哲學思考的人.可惜時至今日,以中國並不真有哲學思想的,或以中國哲學不夠思想性的,反而不少竟是咱們自己國人.

中國明明有哲學,可是國人反不解,故中國哲學還需要好好向大眾詮釋,深入浅出講解,中國哲學的講法,可以分順著講又接著講,而兩種講法都需要.所謂順著講,是哲學史的講法,以前我們祖先是怎麼說的,要一一搞清楚.如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常給講成為孔子只講生不講死,有以此認為孔子夠現實,也有以此怪孔子不敢面對死亡.想要講好孔子的死亡觀,首先得講清楚該話原先是怎麼提的,及孔子又怎麼闡述,舉一應要反三,不能舉一廢三.該話是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這是他的答學生問,是當時把超自然的話題,再引回到人生問題上,他不講神學,不是他的哲學拒絕思考死亡.我們隨便翻翻論語,其實談到死的話很多,例如: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朝聞道,夕死可矣!/暴虎馮河,死而不悔者,吾不與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篤信好學,守死善道!/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匡人其如予何./衛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可見孔子之講及死,思考死,絕對不少,能順著這些好好講妥講全講通講透了,已是不簡單的事,不能小看這順著講.

順著講之外,也自然會接著講,即義理地講,比較哲學地講.稍有現代知識的,就絕不會廻避西方哲學的講法,,因為避也避不了.起碼有了西方作參照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利無害,更何況足以取法的東西實在多.如專講存在,是現代西方哲學才有的事,怎麼到廿世紀才提上桌面?由古希臘到現代的講法,是怎樣由隱而顯的?先都弄清楚了,再回頭看我們古人存在的表述,如何用不同的語言和進路處理此人類基本問題,便較易清理出來,當中涉及古語對譯今語,漢語繙釋西語,這麼一來,不特意現代化也現代化了.講哲學要嘴邊掛著現代化才好開口,大大不必.總之中國哲学,有民族化與现代化的問題,都該是實幹的,而非光在喊原則的.海外的中國哲學,如唐君毅牟宗三等先生,早己下過了半世紀的工夫力行,建樹良多,國內文化要承先啟後,思想的現代化民族化,也應該是踏實邁開腳步的時候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