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文明

西亚 - 耶路撒冷:犹太文化; 东亚 - 东方圣城:儒家文化。[敬天道,尊祖宗。]
正文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转帖)

(2006-02-13 05:56:43) 下一个

科学上有一句话,好像是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难;但是,从李约瑟的问题看,发现问题本身的问题更难。

中医(科技)-儒家(哲学)-国画(文艺)等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或精华,然而为何出现晚清以来的境况呢?因为,西方发明了科学-民主-工业以及相傍的宗教传播,从各个方面全面影响中国。

那么到底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民主-什么是工业-什么是基督教-什么是西方艺术,它们是如何诞生和发展的呢?这一系列问题,如果仍然从西方人的问题中找答案,那就是李约瑟-韦伯以及传教士谈的那些问题。然而,如果离开他们的问题,直接去找答案,直接提出自己的问题,那么就是直接研究西方文明的演化史,包括各门专业发展历史。

对於艺术,尤其绘画是最直接和明晰的探索,只要拿来西方原版画集-原版传记,就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到自从印象派艺术以来的许多著名西方画家,正是从东方艺术吸收了精神-思想-风格的遗产,也就是说西方的绘画技术-东方的艺术精神。

科学问题的比较,必须从各门专业学科的历史开始,比如-计算机历史,比如-化学史-物理学史-生物学史,天文学革命-医学革命。西方的解剖开始于文艺复兴,西方发现血液循环远在中医之后,天文学革命开始于丹麦-意大利-波兰等科学家的天体观察,西方的生物学开始于物种分类,西方的化学-尤其实验方法的建立开始于罗吉尔·培根的炼金-炼丹*的医疗化学实验,西方量子力学革命开始于对声音的波动现象*-小孔的光学实验*,以及从四大发明开始的其他 -比如,航海-磁学-地学(煤矿开采 -最早为马可·波罗所知)等,也是中国最早发明了擒纵器 - 一种钟表控制机制。

中医能一直延续到现代,比中国其它传统科技有更长久的生命力,因为,上世纪后期,西方才从中医-易经等及现代生物学发展了控制论-系统论-计算机科学等,比如-艾什比的超稳态模型,物理学场的玄理论等,以及精神医学-康复医学对社会(行为)和环境(气候)与人体(心理-身体)关系-节律生物学等的探索。中医,无论是生物分类* - 本草纲要、免疫学,甚至解剖学都不比西医晚,尤其是炼丹带来西方科学的开始 - 实验方法的建立作了贡献。

希腊的希伯克拉底医学-希腊的原子论-形式逻辑(类同于名家)等,只是近代科学的一部分组成。易经的五行是原子观念,还八卦等是系统化模型 - 观类取象的模型化或类比推理的 - 辩证及系统逻辑。中医为什么导致如今的境况,探讨纯学术原因 - 西方学习消化了中医 -包括系统化开发中药的西药化 - 从中医经验方中,比盲目筛选容易得多,发现化学分子并加以改造分子结构以及规模化生产。

哲学-宗教等,同样必须考察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一是从其与中国哲学-宗教的差异分析,一是从西方原著分析-有的书籍文章中可能提到中国学者或观点-现象-无论从正面或反面吸收中国文化 - 从老子到孔子乃至禅宗都有,最不明显的是“道-儒-释”分离互动对西方的“科学-政治-宗教”分离及私立教育的影响。

总而言之,没有中国文化,根本就不可能有近现代科学-近现代民主-近现代工业-近现代艺术等。那么,中医如何发展,儒家如何发展,国画如何发展,的确是一个需要中华民族思考的问题;不能总是这样下去成为“西方的”-西方文化发展的养料啊?

中医-“天-人-地”感应模型,即社会-行为-精神-心理因素和环境-气候-生态-物质因素对人体的心(神)-形(体)相互影响的医疗模式。
西医,现代才开始从生物-医学模型转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型,梦境与身体关系,人体与天体之间的节律关系,行为医学-康复医学探索养生-乃至禅宗保健疗法等。
中医 - 可以分化出许多的专业化医学科目,对应于现代西方医学的各种精细化专业,中医-西医必须在相应有关专业上彼此协作。

中-西文化交流需要进行:1)古文的现代化诠释2)西文的中文化翻译3)准确把握词汇或概念定义4)系统化理论化相互对应转换等,比如-风水是一种环境-建筑-生态-人文等因素与人体-心理-行为等相互影响的模型化体系。传统科技-文艺-哲学等,仍然可以自身特色补偿现代社会的某些缺乏,从而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或发掘的方面,比如,西方许多日用化妆品-洗涤液-康复护品等,也采用了天然草药等,为什么没有开发中医经络模型-中药归经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对于科学,必须分别看待:1)西方近现代科学与东西古代科技文化的相关性;2)科学知识和方法本身与科技和工业的社会伦理;3)近代还原性的科学与现代的系统有机的科学等。

对欧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人本哲学->科技工业->现代艺术等”的历史演变的初级探讨,希望能成为抛砖引玉,激起更多的华人学者探索:
1)欧美近现代化(1200AD-1500AD,1500AD-2000AD),从“文化-体制-思想-技艺”各个领域如何进行了中-西交流对话而发展了近现代西方文明;
2)中华文明的未来,中国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目前如何进行中-西文化的全面探索-交汇,从而创建能够超越欧美的未来海洋-太空文明。

科学发明起源于游戏和模型,只要已经有了一个模型,就可能生产一种机器。

注:
顺手从图书馆书架上翻阅一本西方杂志,就看到一篇西方人的文章:从中国春节游戏中发掘数学教育与发展。
笔者是很惊讶西方人那种擅长从不同文化中发掘潜在价值的能力,实在是佩服他们那种踏踏实实的研究精神!

*,西方-李约瑟等介绍中国科技,应该说是向西方传播东方科技或者为西方提供研究中国科技的资源,必须从西方原著-原始文献中研究西方如何研究中国文化,才能知道近现代西方科学-民主-工业的起源和发展。

参考:
China - Land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 Robert G. Temple, 1986.
The Tao of Physics, Fritjof Capra, 1975 Oxford.
Fuzzy Thinking, The new science of fuzzy logic, Bart Kosko, London 1994.
Japanese Prints and Western Painters, Frank Whitford, 1977 London.
Japonismus in der Westlichen Malerei 1860-1920, Klaus Berger 1980. 等等。

---------------------------------------------------------------------------------
西方近现代科学与中国古代科学、牛顿与胡克、爱恩斯坦与彭加勒-马赫、美国与英国等,其实都是同一个问题 - 后来者居上。
也有儿子不如老子,失败是成功之母,还孙子超过了老子的现象;也有吃了五个饼,最后一个才吃饱了的现象等 - 应具体分析。

(所有文字,不恰当处,敬请谅解,未经同意,不可转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