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说说俺为什么去美国之 一 到 四

(2007-03-10 05:53:01) 下一个

哥们是1991 年拿到美国绿卡的.印象中不过是付了150美刀而已

 

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

说实在,我到美国非常勉强。跟豹子头林冲上梁山差不多。都是被逼的。1981 年我大学毕业。那时候我是个标准的“文学青年”,一脑门子的作家梦。我读过一篇文章,好象叫什么“十种人不宜于去美国”,其中赫然上版,而且是最不适宜去 美国的,就是俺们这类“读文科的人”。这篇文章把我整整毒害了9年。俺始终觉得搞文学的人要是出了国,那横竖就是一个“死”字。范学德学生说他出国前是个大学老师。俺比他糟糕,俺是窝中学教书的。俺们77级的那界毕业生,多数都进了党政部门。分配到中学的,大多都带有一种惩罚的性质: 要么就是没有社会关系,要么就是“政治思想落后”。 俺是属于后者。或许, 俺如果也象老范那样在大学搞 “学问”的话,可能多半就不会选择去美国了。进了中学也没觉得怎么样。心想:反正俺迟早都要成为一个大作家,在那里不一样?刘心武不就是个中学老师么?所以俺在中学吃了八年的粉笔 灰。这其间,俺没有发表,或尚未发表的文章和小说,加起来大概足有好几百万字。可是,嘿嘿,非常遗憾,在这一段漫长的岁月里,我竟然就没有遇到任何一位伯 乐。穷俺不怕。那时候教师的薪水大约RMB100 多不到,俺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俺是感觉精神压抑。无可形容的那种压抑,好象天天都生活在卡夫卡形容的那个“城堡”之中。俺活着,可TNND怎么就象他笔下的那个甲壳虫呢?在 大学里俺就是一个“自由PIE”。毕业的时候,俺系的党支部书记, 特别在俺的个人档案上关照了一把。大概写了几行非常富有“党性原则”的评语。从此之后,俺所在的那个中学的党支部书记们, 就都对俺“另眼相看”了。俺所在的那个中学的副书记,俺记得,和个坛上的“马列老太太”姜悠长得很象。(都是女八路)一脸阶级斗争五官。 在俺到中学的第一个礼拜起,她就叮上了俺的长头发。大概她的理解是: 头发长, 资产阶级,头发短,无产阶级。结果俺被她逼着,一个星期内剃了两次头。 (第一回不合她的标准,长了半寸左右)但俺别的不成。讲课却是一把罩。这不是吹牛。俺说课象马季一样煽情,学生们听得脸红脖子粗,如同充 足了气的轮胎一般。可这顶什么用?美国的中学,动不动就给学生发什么“Evaluation”, 让学生们给上课的老师评分。可中国的中学不搞这一套。你书教得再好都是孱头。 等到要涨工资了,评职称了,或是要分房子的时候,你就会突然发现: 别人都拿你当蹬子了。那些学历没你高,讲课没你好的主们都上了,你自己倒给踹了下去。仔细一看:原来人家没什么特别的本事,就是有一看家手腕: 会往书记们的家里跑。不仅跑得勤,而且还知道上门的时候,从不空手。这个厉害。书记们说: 这叫 “积极靠拢党组织”。俺既然是个落后分子,不懂得该怎么“靠拢”,当然临到有好事的时候,就得乖乖地“靠边站”了。俺知道这是中国人的宿命,不“靠拢”,就得“靠边站”。除非你不打算做中国人了。其实1982, 俺就有机会到美国去的。俺一亲戚从美国回来探亲,说俺的个性“很适合在美国生活”。俺却对她说“NO”。那时候俺脚得中国的文坛可以没有刘心武,但是却不可以没有俺。(靠,真是痴得厉害!)所以俺要留在贫穷的中国。小说没法见报,俺想去考研。英语俺不怕。专业课也拎得起。可问题出在“政治经济学”和“党史”这两门课上。俺栽得很难看。本来俺在大学里的时候,这两门课就 一塌糊涂。更没料到这两个“党八股”, 竟然变成炸掉俺前途与梦想的“哈马斯肉弹”。俺只要一摸那些本本,眼皮就发蔫, 没办法。这一条路又死了。俺 还写正耳八经的论文。内容和网友“神赋平等”今天写的那些东西很接近。 可惜当时没有网络这个好东西。所以基本上这些好文章的唯一读者就是偶自己。出国之前,我写了最后一篇好几万字的论文,是探讨近代西欧国家的流血革命的问题 的,俺的主题非常吓人: 为什么某些国家会发生一系列流血的,暴力革命或内战? 而一些国家却没有,或极少发生这样的流血的暴力革命?俺 认为这得归功于“新教改革”。凡是那些新教改革彻底的国家,譬如北欧国家,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没有发生流血的“无产阶级革命”。盖因社会 内部的矛盾与对立,已经通过普遍的思想和道德改良的方式被化解了。 另一些国家,譬如法国,意大利,德国,墨西哥,“新教改革”不彻底,或失败了。所以它们发生“无产阶级流血革命”惨烈程度,相对来说就要比第一类国家严重 的多。最后有一类国家,它们压根就没有过什么“宗教改革”这档事,或者干脆什么信仰也没有。结果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就血流浮秆,伏尸遍地。譬如俄 国和中国。俺的方法非常简单 :将流血革命比之于地震,然后用某种“烈度”来衡量。譬如说第一类型的新教国家,如果它们“流血革命”的烈度是0-1级的话,那么第二类型的旧教和新教混 合的国家,它们“流血革命”的烈度,则基于 2-5级之间。第三类型是完全旧教的,或干脆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它们发生流血革命的规模之大,牺牲之惨,和6-8级以上的“强震”差不多。大抵么,这些 国家无法以一种和平的,灵魂与道德改良的方式, 来减低社会不同等级或阶级间的仇恨对立。社会矛盾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来一个大爆炸,彻底发作。非得开膛破肚不可。俺花了大半年的 业余时间来鼓捣这篇东西。投递了好几个不同的的刊物,结果都一样成了打狗的肉包子。这是俺在中国最后一次严重的挫折。在坚持到第八年的时候,俺发现自己前 途堪忧:一个抗日战争都打完了,俺还在绝望地爬格子。当老师俺学不会“靠拢” ,考研又不甘被洗脑,做学问嘛又找不到伯乐。想想在国外的光景再糟也糟不到什么地方去了。所以这就有了俺在“我这就告诉你,我为什么爱美 国”一文开头所说的: 俺是揣着$250美刀下关东的。那就是俺的全部家当。 俺到美国,就是一个典型的无产阶级,除了一张皮,还有一付“锁链”(这是老马说的) 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俺就想知道,象我这样一个即没有 一技之长,又没有什么“关系”, 且说着一口破英语的普通中国学生,在美国这样一个号称“高度自由”的国家里,究竟有没有一个可以凭自己勇气与诚实, 去创业并获得成功的机会呢?
 

三句半破英语,在美国怎么混?

说说我为什么去美国之(2)

我 对美国的认识, 其实并不是她表面的那些物质繁荣。对我来说:一个富有, 又不失人格尊严的生活,固然是最上选的。但退而求其次,贫穷,却不失人格尊严的生活,也是可以忍受的。最糟糕的情形就是: 既贫穷,又没有丝毫的人格尊严。你的月薪百蚊不足,可人家还觉得你欠他党国祖宗三代的恩情。成天拍着你的脑袋说:年青人啊,你的头发长了点,你可要多注意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 不良影响厄。

说去美国追求“自由”, 这未免太诗意话些。我宁可说:我是向往一种“理当如此” 的,“正常”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我的“美国梦”。我不奢望自己会太“有钱”。不过我绝对希望,除了上帝和我自己之外,我的未来,不要有任何的第三者来支 配。“正常的生活”的意思, 是指除了一个人的勇气,品格,和能力之外,我不需要依靠出卖自己的人格尊严,来达到我人生的目的。尤其是不必依靠“权力”这种深具中国特色的东西。

有 网友问我是怎么学英语的。其实我的英语很烂。充其量也只能达到“一般”的水准而已。初来美国,我选择了纽约郊区一所很小的文科学校落脚,除了想保持自己 的学生身份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上他们的硕士课程,居然不需要“托福”,他们有专门的英语课程提供给我们这些外国学生,所以我们可以一边上它的硕士课程, 一边恶补英语。那个学校几乎没有中国人,而整个镇上也只有一户中国人家。所以我被迫天天练英语。练到一个程度的时候,居然连梦呓都是CHINGLISH。 我觉得这是炼英语捷径。

奇怪的是,那些嘲笑我英语说得烂的家伙,几乎都不是美国人。反都是中国大陆人。当然也有例外,两年有一回我写信给 老美一大公司的总裁,企图向他推销我们公司代理的产品,结果他冷冰冰地给我回了一段话:大意是在考虑跟我们做生意之前,希望我先修正一下自己的语法和拼写 云云。不过在绝大多数的情形下,美国人都会对我说: 你的英语说的很好。或,你的英语已经足够胜任了。

起先, 我以为这或许是美国白人的一种“虚伪”。心里瞧不起你,嘴上却不说。但后来发现, 其实不然。这是美国人尊重鼓励他人的一种非常“自然”的习惯。他们自己从小到大,就是在一种被鼓励,被肯定的环境中成长。成人之后,当然不懂得什么“批评 与自我批评”之类的生活方式。说是在美国学校里,一个老师问小朋友:1+1=?有回答说1+1=3的。中国老师若遇到这样的学生,大抵第一个“自然”的回 答会是: 靠,你个猪头,这么简单的算术都学不会,你的脑瓜是怎么长得?但是美国的老师的“自然”回答却会是: 哦,“GOOD TRY ,YOU ARE VERY CLOSE TO THE RIGHT ANSWER NOW,TRY ONE MORE TIME”。(很好的尝试,加油,你已经非常接近正确的答案了)在这种被鼓励和被肯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真的是有一种非常健康,豁达,和包容的心理素 养。靠“装”是绝对装不出来的。
而我所要追求的, 就是这样一种“理当如此” 的,“正常”的生活环境。

和别的留学生不同,我在 美国总共只打了一个多月的餐馆工。那是在1990年,我刚到美国以后不久,暑假时唯一一次很不愉快的美国经历。从那时起我就痛恨中餐馆,特别是中国大陆移 民开的中餐馆。我发誓哪怕是饿死,也要比到那里打工强些。那个地方使你感觉又回到了那个人压迫人,象猪笼一般的专制社会中去。俺的老板是个福州人,俺的那 点破英语,在他耳朵里听起来象仙乐。 于是他就给俺点了个每月$1800美刀的“高薪”工作:不搞外卖,专做“PLACE ORDER”之类的百领活儿。-  也就是接听电话, 点菜的什么的。其实俺那阵子和老美(尤其是老黑)说话 ,根本就是鸭子听雷。能搞懂“FRY RICE”(炒饭)“EGG FU YOUNG ” (芙蓉蛋)或者是“BEEF NOODLE”(牛肉面)之类的破玩意儿, 已经很不错了。

一 个多月后俺走投无路,就决定豁出去做一个最有挑战性的工作:当推销员。俺在来美国之前就知道,美国是个“推销员”的理想国度。美国人看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 分,你能赚钱,你就是KING。 中国人“面子”之类的概念,在美国人那里是绝对没有的。这个英明决定决定了俺后来在美国一辈子的前途。打那时候起,俺就在再也没有离开“推销员”这个行业 了。而且俺推销的,还都是地道的美国货,绝对本地生产制造的。

俺没有特长,又不是学理工科的料,胳膊也不是太粗壮。全身上下唯一可用的地 方就是俺的嘴皮子了。学文科的人当推销员,倒正好派上用场。推销员在美国号称是“公司之王”。记得有一个给我们这些“菜鸟”提供训练的美国人曾经问我说: 你知道在一个公司,尤其是一个小公司里,如何分辨谁是老板,谁是推销员吗? 俺说不知道。他说:这很简单: 你看到哪个家伙人模狗样,西装笔挺,穿着皮鞋把俩脚翘在办公桌上的,那就一定是TMD推销员了。反之,你看到那个家伙蓬头垢面,穿着T-杉,牛仔裤,满头 大汗地在那里掏厕所的,那就是老板了。后来我发现, 这小子,他的观察还真是入骨三分。

我做推销员,也就会三句半破英语。俺和学校里的一 个日本同学,两个美国同学合开一部欧茨莫比尔的破车,从纽约南下到康州,新州 ,卡罗莱纳一带,走街串巷子,推销礼品,画片,或鲜花一类的小玩意儿。“Hello, my name is John, I am a Chinese student” 这是第一句,通常是跟人家打招呼的。接下来: “I am selling those pictures to raise my tuition, are you interested in taking a look?” 是第二句,通常就直奔主题了, 告诉人家俺这是学生呢,搞推销是为了赚学费。这第三句就是谈钱了:“One for 7 ,two for 10”。 一张7美刀,给您优惠呢,两张10美刀。还剩半句呢?那就是一些废话了,譬如什么“ Very good” “Very beautiful”之类的。

俺后来对朋友开玩笑说: 贺龙是俩把菜刀闹革命。咱也不差,三句半破英语闹革命。玩的就是个大胆。美国, 才真正是冒险家的乐园嘛。

我是美国人,所以我很牛

说说俺为什么去美国(3)

第 一次听到用“牛”这个词来形容美国人的,俺已经不记得是在啥时候了。1995年那会,俺因为要给自己做退休计划,开始接触美国的股票和共同基金,学会了一 个字叫“牛气” -Bullish。股票投资人说这词表示股市的多头与上扬趋向。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门口,就有这么一头怒眼圆蹬,奋力向前的斗牛铜雕。股市牛气谁不开心? 美国西部是牛仔们的故乡。电影上时不时就能见识到。没一个不是硬汉。而当今在台上的这个总统哥们, 也是典型的牛脾气,并且来自牛仔的故乡德克萨斯。这本来就是一个牛的国家。用 “牛”这个词来形容美国人, 倒也十分贴切。

俺想做推销 员,发现周围的那些美国同学, 几乎每一个人在大众面前说话时候,都是那么神闲气 定,从从容容的样子。这就是“牛气”。 俺很羡慕。也当然也很想邯郸学步一把。无奈这种素质不是靠三天或三个月的速成就能学得会的,这乃是人家文化日积月累的丰厚沉淀。一个生在开放的,尊重人权 的, 自由的国家的公民,  他的心理素养与人格,总得说来要比我们这些来自集权国家的人要“阳光”的多,也积极正面的的多。他们的那种仿佛与生俱与的自信与自 尊, 根本无需雕琢。

这里面的反差实在大了去。按说俺在中国人里面, 已经算是相当开朗,有自信的了。可一到了美国的那些“牛人”当中, 我就发现自己好象有无数的心理障碍。 比如说: 不敢开口和洋人们说英语。一和老美说英语,俺的脑袋就好象要开天窗。 记得俺在出国前,有一次跟一个老美打电话,拿起听筒,那边人家一句: “Who am I speaking to ?”俺这头就已经给震昏了,一句话都说不上来。头冒冷汗,牙关乱颤。脑袋一片空白。

这种情形后来持续 了很久。 甚至我到美国以后好几年,都还时有发生。这就好象一个演员站在聚 光灯下, 戏演到一半的时候,却突然发现自己的记忆在一刹那间全部蒸发掉了。什么台词都记不起来。 那种情形是极端恐怖和无助的。我想来想去,没有其他原因,只能将其归结于一种过往的心理创伤。一个人在专制集权国家下生活长了,无疑他的整个内心世界就是 阴暗的和扭曲的。他的个性和他的思维方式, 注定就是负面的和否定的。专制集权对人最彻底的毁坏,大概无过于使其完全丧失信仰,诚实与尊严。

俺 的销售的启蒙老师,给了我石破天惊的一课。俺开始学习什么叫“自信”, 什么是积极和正面的思维方式。这哥们到底叫啥名字, 我早给忘了。只记得第一他是个基督徒,会带着全体听课的学哥学姐们低头祷告,请上帝帮我们每一个人学做好推销员。第二是他被很多美国大公司邀请,开销售人 员培训课程。他的一堂课要消耗俺半年的新水。第三么,这哥们非常容易相处,平易近人。 无论知识和经验都非常渊博。可他同时也“牛”的厉害。

他 讲演, 90%的内容对俺来说都是猪八戒看芭蕾,一头雾水。不过他说的三个例子,俺倒是连猜带朦地听懂了大意。那故事也是一个比一个牛。他先让我做试验:叫大家都 闭眼,然后他告诉我们地板上有$500美刀。 要我们睁开眼睛后去找。谁找到就归谁。当然,大多数学生都把他的话当真,都非常认真地低头在地上傻找起来。 只有非常少的几个精明透顶学生,可以猜到这不过是他的一个玩笑而已,没有受骗上当。

我以为他会嘲笑那些傻乎乎地在地上找钱的笨蛋。但 结果正好相反, 他却告诉我们: 那些在地上寻找的人不是笨蛋,只有那些不去找的人, 才真正是笨蛋。他说这里有两种思维方式: 如果有人告诉你地上有500美刀的话,那么你可以选择相信 “有”,也可以选择相信“没有”。 但第一种思维方式是正面积极的。而第二种是思维方式则是负面和消极的。

选择第一种思维方式, 他认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比选择第二种的思维方式对我们更为有益。 他管第一种思维方式为“Winner Attitude”(胜利者的态度),第二种为 “Loser Attitude”(失败者的态度).  他的根据是:地板上如果真的有$500美刀的话,那么Winner就 赚到了, 而Losers却什么也得不到 ,这是实实在在的损失。但假如地板上真的没有哪$500美刀呢?那么对于Winner来说,他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损失。所以根据这个道理,他说,只有笨蛋才 会把“没有”当成一种选择。 譬如我们的信仰,选择信上帝,怎么也比选择不信上帝要好些。只有笨蛋才选择相信“没有”上帝。

一个有 “Loser Attitude”的人去申请一个职务,他举例说。他当然不会认为自己比其他所有的申请者都更胜任。因而他就表现出紧张,没有自信样子。而另一个有 “Winner Attitude”的人则不然,甚至在他还没有见到老板之前,他就已经相信自己得到这份工作了。他不是去 “申请”什么,而是去敲定一下具体的上班时间,是去签一份雇佣合同。Loser相信自己得不到这份工作,Winner则相信自己可以得到这份工作。最后的 结果, 也都是“各隧其愿”。相信“ 有”的就得到, 相信“无”的, 得到就是“无”。

一个好的推销员,天生就是一个有 “Winner Attitude”的人。这是他举的第三个例子。一个客户约他见面介绍产品,那个有“Winner Attitude”的推销员, 不会把他们的会面想象成一次“谈判”。而会认定这宗买卖已经做成了,done deal。客人不是要他去介绍产品,而是等着他上门收钱,高高兴兴地给他开支票呢!所以他心里没有任何的惧怕 - 既然你是到你的客人那里收支票的, 那你还担心惧怕什么呢?  You just go there and pick up a check!

那次销售培训, 给我一次很强烈的洗脑。远胜过后来我参加过无数次类似的培训。仔细回味起来,你说这是美国精神也好,美国价值也好,它的确体现出一种正面的人生态度:积 极,乐观,自信,进取。。和我以前在中国的经历的正好相反。在这个国家, 你到处都能感觉到一股阳刚之气,遍地 “牛人”下夕烟。

说美国 人很牛,其实还可以用一些数字来表示。有一次我参加一个投资讨论会,讨论美国通货膨胀,债券,和共同基金从1927年起到90年代末期,各自成长的情况。 主持人拿出个图表来问与会者: 如果1927年你拥有一美元的话,那么70年下来, 按通膨的比率,政府债券的利息,和股市的回收情况来计算, 目前各自的价值大概是多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前面二者的数目大概不超过区区数百美元。但是后者的数目,则高达了$4700 多美元。换句话说:你如果是一个具有正面和积极的思维方式的人,相信美国的股市能有好的回报的话,那么70年以后你的财富,可能就是别的那些具有负面,悲 观思维的人的几十倍:所以 说到底, 不同的生活态度,绝不单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财富。

我现在多少也是个“牛人” 了。 我觉得没什么不好。 我的孩子,最近生物课程得了个“B”。我不太满意,想找他谈谈。若按我原来的脾气和习惯,是一定会臭扁他一顿的。但我后来决定用正面的积极的方式跟他谈 判。偶是这么说的:得“B”固然 很不错, 比拿一个“C”要强多了。 但如果你的努力还不够的话,那么这个“B”就仅仅是“次好”而已(good) ,它不是“更好”(better) , 也不是“最好”(Best) 的。我相信, 儿子, 如果你再努力一点的话,你就可以做得更好,然后你可以达到最好。

俺这么说,结果当然非常成功。

============================================================

平生第一回,被一个陌生的美国姑娘拥抱

说说俺为什么去美国(4)

俺 在美国所干的营生,当年在中国就叫“奸商”或“投机倒把”。一本万利。譬如一张非常普通的8 X 11的烫金动物图片,俺的进价大约是$。25美刀。但从俺手中出去,价格立马就得变成$5美刀,有时候顾客要我们给些折扣,2 张$8美刀也成。赶上节假日什么的,4张$20美刀, 销路照样很好。

我们那个销售团队,一共有4个同学,大家共用一部1986年产的 “奥兹莫比尔”破车,沿着新泽西,康涅迪格州一路南下。基本上是到美国一些的偏远小镇,将车在市中心停下,约定好一个固定的返回时间后, 大家分手散开了,朝几个不同的方向, 挨家挨户地推销那些我们携带的小玩艺儿去了。2-3小时以后,我们再返回停车的地方,接着赶往下一站。

四 个人中,SUSAN是美国的白人姑娘,销售业绩是我们这个TEAM中最棒的。其余的三个,我是中国人,另外两个一个是韩国人,另一个是日本人。我们每天工 作大约8-10小时。 平均收入在$80-120 元之间。有时候周末出去工作两天,也能赚3-4百美刀,感觉到中餐馆当一个礼拜的苦力,还不顶俺这两天。

SUSAN赚的钱,要远远高于我 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至少一倍以上,如果我们平均一天能赚$120美刀的话,那么她至少要在$240-280美刀之间。极少例外。俺起先以为她有什么特别的 销售技巧,后来才明白:这那里需要什么技巧嘛?一个女人,又是一个甜美可爱的白种美国女人,这本身就是一种另我们这些亚洲男人所无法比拟的天然的优势嘛。 美国人可不象老中,遇到自己人总是往死里整,他们永远是胳膊肘向内。

当然俺后来也摸到了一些“窍门”,知道推销给什么样的人,成功的机率会比较大些。譬如首先是那些30-40岁之间的女人,其次便是中低层的男性有色人种,包括西裔和非裔。而那些30-55岁之间的白人男性,则是最难打交道的。你几乎很难当面向他们推销些什么。

有 一点则是共同的,是我在中国从未曾体验过的。那就绝大多数的美国人,即使不买你的东西,也都会非常有礼貌地告诉你说: “No, thanks”或“ I  am not interested, but thank you anyway。(我没兴趣,但无论如何,谢谢你了) 那种粗暴无理,恶言恶语拒绝的情形,不是没有,但却极为罕见。

但是最令人费解的是,几乎所有的顾客,他们在买了你的东西,付完钱之后,还会非常真诚自然地对你说声:THANK YOU 。 这对我的震动真是非常之大  - 你不仅赚了人家的银子,还顺带饶了个“谢谢”,这样的买卖关系,在中国恐怕一辈子也搞不明白是为什么。

所 以尽管我的英语说得不道地,买卖却能不垮。 凭良心说,我个人的“能力和本事”, 其实只占了非常微不足道的一部分,除了一点点的勤奋和大胆之外,我完全是受益于这个国家整体的社会环境。 美国人民善良,慷慨,乐于帮助那些有自立精神,又勤奋工作的人。否则的话,我的那点小生意早就玩完了。

当然,我也遇到过一些非常不友好, 歧视华人的家伙。其中有白人,有黑人,也有拉美裔人。这些不愉快的经历,我大概会在后面叙述中提及。但总的来说,这些人的比例非常之小。而且我对此早有了 足够的思想准备,我知道美国绝对不是天堂。在中 国所遇到的那些邪恶的人或事,这里也免不了。

但本质上的不同在于: 一种是基于文化和体制而产生的“整体”的邪恶,另一种则是基于个人的信仰和品格缺陷所导致的“个别”的邪恶。对于前者,你根本无能为力,唯有绝望。但对于后者,你却可以毫无畏惧, 迎头痛击。

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不愉快的,给你心灵带来创伤的人与事,你都会慢慢地将它们遗忘掉。但是那些美好的,给你心灵留下温馨记忆的人或事,却会伴随你一辈子。你会不停地被激励,感觉“活着”还是很值得的。

都 说美国人很看重金钱。但一旦和普通的美国人做买卖的时候我就发现,其实中国人才是地地道道的守财奴。美国人一旦发现金钱可以换来快乐和满足的时候,他们根 本不在乎自己的银行帐户是否已经超支。(这也造成美国人负债累累)反而中国人却更象是金钱的奴隶。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享受生活。

我有很多 这方面愉快的回忆。十多年过去以后,我都还不停地回味它们。譬如说我会想起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夜,我到一个十层楼高的Apartment 推销我的那些宝贝画片,敲了很多的门都没有收获。结果非常意外地在3 楼的地方遇到一位主动打开房门邀我喝咖啡的中年白人妇女。我坐在她家客厅的的地毯上,外面在下雪,我们一边喝着热咖啡,一边聊天,地板上摊着我背包中所有 的那些画片,她一张张地看,说这张好,那张好,几乎每一张都喜欢。我们变得好象老朋友一样。离开的时候,我手里揣着$40美刀,身上是热的,心里很温馨。

我还遇到另一个台湾老板,开饭店的。她那个地方很偏僻,我根本就想不起来究竟是那个旮旯了。大概她一年中, 也没几个机会看到黄面孔。所以见到我这个华人就特别高兴。那天跟着我的三个“外国人”,都一起沾光了。 我们不但在她那里吃香喝辣,而且还只有半价。

我平生中仅有的几次和陌生美国女人拥抱的经历,也是发生在十多年前的“推销”的途中的。我时常开玩笑地对朋友说: 俺这是“财色双收”。不但赚人家的银两,顺带还吃了人家的豆腐。

我 只记得这是一个身材姣好,穿着西装套裙,有着一付棕色迷人脸蛋的拉丁裔美国女孩。她的办公室大概不是律师楼便是一个会计师事务所。总之, 那天俺冒冒失失地闯进了她的办公室。首先见到的是一个大约40-50之间的男人,(我估计他是这里的老板)他对我的画片没看两眼就摇头说,没兴趣,他不需 要,谢谢。不过,就在我有感到有点而失望, 想离开的时候,他却突然告诉我说,慢着,等一等,他办公室里的另一位小姐, 或许会对我的这些画片敢兴趣,他叫我先站着,他到里面帮我叫人去。

结果真的发生了奇迹。这个小姐一从里面的房间跑出来,便要我把身上背着 的所有图片都放在桌上,一张一张地让她挑选。她一共要了4 张,问我该付多少钱? 俺想了想,估摸她说不定会向我要些折扣什么的,便咬咬牙说: 4 张$20美刀。没料到她想都不想,立刻就从兜里掏出$20来递了给我。一边连声说着谢谢。

底下发生的事情才是最窝心的:就在我收下她的钞 票,客客气气地对她说谢谢,准备离开她办公室的时候, 她突然往我面前一靠,非常自然地用她的双手绕住了我的脖子,将她柔软的身体贴了上来,亲热地我的脸颊上吻了一下。用非常甜美的语调对我说: 谢谢你给我带来这么好的画片,她感觉很快乐,这几张图片真是太美丽了。一时间我有点而手足无措。我闻到这个阳光一样的美国姑娘, 她头发上和脸上散发出的一股浓郁的香水味。

这是我平生第一回,被一个年青陌生的姑娘“献吻”。又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里。你不但赚了她的钱,她还倒贴你一个香吻。

不 过下一回遇到的另一个美国女人的时候,俺就没这么幸运了。那是一个又黑又胖的大妈。块头和吨位足有俺一倍大。胸部象个火锅。 当俺推开她的家门的时候,俺立刻就自己发现走错了地方。想逃都来不及了: 里面坐着整整一屋子的黑人老大哥,而且还是那种五大三粗的美国“贫下中农”。凶巴巴地盯着俺这个可笑的中国佬。俺当时真是心里发毛,腿上哆嗦,思忖着能全 身而退,已然是万幸了,三魂只剩一魂了,那还敢有别的赚钱奢望?

当他们知道俺是个中国学生,卖画片赚学费时,开始叽叽嘎嘎的讥笑俺了。说 什么反正俺也听不懂,黑色英语,只知道绝不是什么好话。后来一个哥们开口了,指着站在他们中间的那个大吊车一般的胖黑大妈对俺说,(大概是那个意思)你要 是能给她一个Hug & kiss的话 , 她说不定就会买你的画片呢。于是全屋子的老黑,这时候都爆发出一阵响亮的嘻笑声。

奇怪是这时候俺反倒镇定了。心想不就是Hug & kiss嘛。既然我是个基督徒,我就没什么理由不爱这个又黑又胖又丑的女人。这样一想反而很坦然了。于是俺就 大方地走上去和她拥抱,并且在她的额头上吻了一下。(天,她的胳膊足有我的腿那么粗)

当 我这样做的时候,非常奇怪地,全屋里的人瞬时都安静了下来,不吵也不闹了。大家都用一种非常惊讶的眼光看着我。我对他们耸耸肩膀。接着一个男人走过来,握 了握我的手,又非常友好地在我的肩膀上拍了拍。开始要看我的货了。结果,当我离开他们的时候,我手里攥着两张这个胖黑女人开给我的支票,一共是$35 美元。皆大欢喜。

非常奇怪,以后我再看到其他黑人的时候,我就再也没有恐惧感了。相反,我喜欢他们的大大咧咧,心里没有诡诈个性。你跟他们做生意,他们几乎不懂得什么叫“讨价还价”。

可以这么说,我认识美国,首先是从认识美国人开始的。 而且是这些普普通通的美国老百姓。我爱他们。

鲁 爷写“阿Q”, 说阿Q摸了一下尼姑的脑袋后,好几天都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手指尖的那个地方也感觉得滑腻腻的。中学的时候,有一次俺也曾经不经意地碰了一下俺的“暗恋对 象”的芊芊玉手,(大概是交团费时候吧)随后下来的那一整个礼拜,俺都体验到阿Q的那种飘飘然感,手指间的地方果然就是麻酥酥的。类似这种男女间的身体接 触,我想大概总会使人连想到“性”。 不过我在美国,和这两位美国女人的身体接触,却从未使我联想到“性”。相反,我回想她们的时候,倒好象就是品味一杯甘醇的陈酿。里面盛满温情和感激。

美国的狗权与人权
(说说俺为什么去美国之5)

这其实是两个毫不相干的话题。俺把它们往一快扯,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俺喜欢狗。小时候俺在中国的农村养过一条小黄狗。今天我在美国,养的是一条纯正的大狼狗。好象俗称“黑背”吧。

1969年俺在闽西落户。那年春节俺爹打牙祭,把小黄关到一个鸡笼里,然后放到河里淹死后,炒酒烹了。这个痛苦的回忆给我留下一辈子难以平复的“心理创伤”。虽然我非常尊敬我的老爹,他绝对是个好人,但他做的这件事情,我直到今天还耿耿于怀。

这 一点美国的狗就很幸运。杀不得也,哥哥。前几天看到一个报道,一个美国的哥们被警察逮捕了,后来被法院判了好象是8个月的徒刑吧。外加好几千美刀的罚款。 罪名是“虐待动物”。坦白地说吧, 在中国人的眼中看来,这哥们实冤枉的厉害。那天他在地里埋东西,怎么恰恰好就有一个警官打那路过,看着他形迹可疑,就上前盘查,结果一条浑身伤痕累累的死 狗就出土了。靠,这还了得?警官当时就亮出他的铐子来。哥们就为了这么一条不值3个美刀的狗命, 到局子里蹲点去了。俺不知道他是否有请律师辩护。打自家的狗,不是属于“内政”问题么?
警察是不是狗拿耗子了?

俺爱狗,尊重 狗权。走到那里都跟狗狗们打成一片。 连带也喜欢那些挺身捍卫“狗权”的朋友。美国有许多善心人士专门收留那些流浪的,无家可归的狗三毛。我有一个做“安利”的朋友,3万尺大的庭院,一共收容 了5只老弱病残的孤寡。其中有白内障的,有高血压的,有瘸腿的,也有神经病的。其中有一只老狼狗,今年13岁,我的朋友非常伤感地说他恐怕最多只有一年的 时间了。他本来后腿都已经完全瘫痪了,后来喂他吃安利的蛋白粉和钙片,现在又能摇摇晃晃地走路。不过就是这么个老家伙,我的朋友说,陌生人到他们家里,如 果手里拎着东西想出院子话,那是绝对是出不了大门的。这老狗整一个活扬根思。他会死死咬住你的汽车前轮,打死不松口,除非你从他身上碾过。

但 俺有一个做邮递员的主内弟兄,却忒烦狗。他说全美国的狗都痛恨一种人,是非追着咬不可的。那就是他们这些穿着深蓝色制服的“国家邮政部门”的公务员。美国 所有的居民都很尊敬他们。只有狗是例外。因为狗有极高的“领土主权”意识, 而偏偏这些走家窜院的邮递员, 又常常目中无狗,肆意侵入它们的领地,破坏它们的领土主权完整。所以狗遇到邮递员,就好象王伟遇到EP-3一样,非往死里整不可。

在美国 被狗狗咬一口, 搞不好坏事会变好事。变成赵燕第二。我的那个邮递员朋友,有一回就真的碰上一只凶神恶煞般的二郎犬了。不过是屁股被啜了一口而已,结果他歇了3个月的带薪 假,医疗费用全部由邮局的劳工保险支付。狗主人的保险公司,另外再拿$1万多美刀的“人身伤害”赔偿给他。我以前听说美国有一家最大的个人住屋保险公司叫 “STATE FARM”,好几年以前故意从自己的保单中删除掉“狗咬人”的赔偿条款,结果一些粗心的狗主人, 真是为此吃足了苦头。

狗 象凶器,有时候难免走火伤人。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养狗的屋主,都要在自家的门口,或篱笆上挂一些“狗警告”牌子 (DOG WARNING),以便少担当一些法律责任。有趣的是,俺发觉这些警告牌上口号,大都和狗的危险程度有关。譬如说“BE AWARE OF DOG”是最常见的,说明这户人家养的, 也就是条普通的菜狗而已。很有可能是个老掉牙的武器。俺把它翻译成中文叫: “当心! 俺家有米格15 ”。

有上档次一点的,就挂“BE AWARE OF GUARD DOG”或者 “BE AWARE OF SECURITY DOG”。说明这可不是一般的菜狗。尤其你不可以视为纸老狗。翻译成中文, 应该是这么个意思: “当心,俺家有歼10 !”

但 我曾经看过一个最牛逼的,却和上面的这些都不一样。它说: “NEVER MIND THE DOG,BE AWEAR OF THE OWNER”。这口号非常吓人。一改以狗为中心的思想, 而是突出“以人为本”。俺翻译来翻译去,就是把握不到那个狠劲。最后就翻成这样:

“歼10算个鸟,当心俺家王伟!”。

这 个最牛逼的狗警告牌,几天前本地的“洛杉矶时报”有一个报道,说是一家洛杉矶墨西哥塔可饼餐馆外,也挂了一个。俺从照片上看到的,我的妈妈咪呀, 它上面不仅公然写着这句话,还画了一只手,攥着一个黑洞洞的枪口,冷冰冰地直指着进门的客人。报道说: 可就有这么一位12岁的黑人少年先锋队员潘东子, 不信这个邪,非要上门打土豪不可。他第一回还真的让他得了手。接着他就要再搞二回,大概是3天之后吧。但这一次人家墨西哥王伟不干了,奋起还击,发炮连轰 三响。报道说,这三响枪枪夺命。其中有一炮几乎直接命中黑人潘东子的眉心。他几乎当时就丧命了。可见人家这洋王伟,绝不是个吃素的孬种。在美国打土豪没那 么容易。

不过这都是题外话。

狗不需要对主人做的溴事负责,但狗惹事,主人却要担待。狗可以淘气,但你打它却得做班房。 这里面的法理好象挺玄乎。试想看:我们打死自家一条狗,即不伤人身体,又不毁人财产,不跟打破自家的一只碗,一个茶壶差不多嘛?跟俺们要打台湾的陈水扁是 同一个道理,都是属于“内政“问题,照理说外人是无权干涉的嘛。我打破了自家的一个茶壶, 凭什么就该被罚坐牢呢?

这个问题原先我没 仔细斟酌,一直到后来,英鸡利国首相,俺的好朋友克莱尔先生的一席话, 才使得偶茅塞顿开。他说:我们不但要打击恐怕行为和恐怖分子,还要打击那些散布仇恨和恐怖思想的人。照他的说法,法律也不是完全不可以“诛心”的。教唆恐 怖思想, 和毒打自家的狗,看来都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问题”了, 而是属于“传播仇恨和残忍”。打狗杀狗, 已经不再属于“内政”的范畴了。

所以, 在美国没人敢搞“挂羊头,卖狗肉”的营当。超市里买得到羊肉,却绝对买不到狗肉。俺认为这是一种文明。俺的一个朋友便大怒,跟我争论。他说偶们中国人不吃牛肉,跟你们美国人不吃狗肉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尔等吃“匹夫”(BEEF)便是文明,偶们吃狗肉便是不文明?

说实话,我一时语塞。竟然也答不上来。真是头痛。

那年,俺差点成为“道德法庭”的被告
(说说俺为什么去美国之6)

生 活在现在的年轻人, 大概都不知道80年代中期 , 很多省级的党报上都有一个叫 “道德法庭”版面, 专门刊登一些大专院校中的“现代陈世美”的故事。不同的是,这种国外地摊小报才看得到的黄色八卦中人物. 一旦被推到这个“法庭”的被告席上,那么身败名裂的下场几乎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无一例外,他们都会被冠以“资产阶级自由化典型”帽子。遭到所在单位的处分 或除名。在我印象里,这里面绝大多数的“被告”,都有些拥有博士, 硕士,或者学士学位的“臭老九”。

俺那年也几乎差一点就成为了这 个狗屎“法庭”的被告。俺那年大概26-27岁,经同事介绍和一位叫“W”的小学教师认识。长话短说,开头两个月我们的关系发展顺利,不错,开始进入到谈 论婚嫁的阶段。但到了第三月的时候,情况急转直下。俺发现这个小姐十分凶悍,如河东狮子。于是决定紧急刹车,想要全身而退。 结果这个“W”小姐大发雌威,一状便将俺告到学校党支部,市委教育局,还有省党报的那个“道德法庭”那里。说我为人师表,却道德败坏, 公然玩弄女性. 坚决要求党和人民政府, 将我这个“败类”清除出人民教师队伍.

这也罢了,偏偏负责这个“道德法庭”栏目的那俩个记者,是两个大概跟 我一样处于“性饥渴”状态的,45-50岁之间的老男人,老流氓。那年头,街上尚未有象今天这么多的“桑拿房”,这两个流氓记者读到“W”小姐的申述报告 后,竟然兴奋得如同初中生首次阅读到因随手抄本那样。除了我是他们所要寻找的那种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具有代表性”典型之外,“W”小姐给他们提供了无数 在那个年代你根本无法接触到的,只有在以后的“黄带”上才能看到的那种极端刺激的细节。譬如说,他们会公开询问“W”小姐诸如:你的内裤湿了没有?这一类 赤裸裸的问题。他们非常肯定地告诉我:“道德法庭”一定会配合“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运动,将我做为一个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来报道。

1998 年, 所以当我看到美国的电视媒体, 因为陆文斯基姐姐的桃花事件, 对老克总统穷追猛打时, 我立刻就想到了自己当初自己被这两个党报的痞子记者折磨得死去活来的痛苦经历。我几乎在第一时间内就原谅了我们这位可怜的总统。不仅如此,我也相信他没有 撒谎。盖因我自己当时和“W”小姐之间所发生的事情,与总统和陆小姐之间的情形及其类似。我们都和对方发生过“某种程度的亲密关系”,但最终结局,却都象 我们那里一句土话所形容的:“糍粑没吃到,糍粑壳却被贴到了背上”。

虽然我的父母后来通过各种手段和关系, 使我能侥幸脱逃出这两个流氓记者的魔掌, 不过俺那时候昼夜恶梦缠身, 度日如年。好像一觉醒来,就会一眼看到自己坐在他们流氓法庭的被告席上.

这 件事情让我明白:处于政治权力结构之中的中国人,跟生物界中处于“食物链”。上的大小动物非常相像。位于这个“权力食物链”中的某个中国人,他随时都必须 扮演两个完全相反的角色:对于处于下端的弱者来说,他是一只穷凶极恶的狼,但对于上端的强者来说?他却一只没有丝毫反抗能力的,温顺的羊。或者,用另一个 比喻也非常恰当:每一个中国人都像一个蜘蛛,各依权力的大小,编织出一个又一个形状大小各异的网,专门用来捕食那些比自己更弱小,却又不幸落入他们“法 网”之内的另一个中国人。

2004年冬, 我曾经回到高中毕业后插队过的小山村,又见到当年的那位村党支部书记。时隔近30年. 今天他居然还在那个相同的岗位上.唯一不同的是,现在他对我们的态度,和他当年对我们的态度,已经完全判若二人了. 想来好笑,30年前时候,他手里的一个公章,就可以决定我们这些城里年青人大半辈子的青春。所以我记得, 我每次从城里回来的时候,我父母都会特地吩咐我带些诸如香烟, 糖果. 鱿鱼干一类的 “贡品”来孝敬他这位山村的土皇帝. 1976年,好像是他40岁生日, 我们几个知青还特地给他办了一桌酒席贺寿. 有一到特别令人恶心的八宝糯米饭, 我至今都不回忘记. 里面有葡萄干, 有杏仁, 莲子, 面上是用红枣排出的一个大大的 “寿”字 . 就这样, 这家伙一边打着饱隔, 一边还要振振有词地教训我们说:  要节约闹革命嘛, 这要的酒席,厄,厄,今后要少办点. 然而时过境迁, 那次我们再见面的时候, 滑稽的是, 这个党支部书记却对我表示说:他愿意来美国替我看门 .

当然很多人非常适应这种令人窒息的权力文化, 或者说他不得不去适应它.  我有一位在银行中当了大约7-8年的科长朋友告诉我, 他的愿望是爬到“正处级”的位置上,这一辈之也就知足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他就经常陪他顶头上司打麻将, 然后借机 “输个几十上百的”.(其实他的牌技要比他的那个顶头上司好很多)他当然心里会感到很憋屈,可又没有更好的办法。

到了美国以后才发 现: 心灵没有被权势扭曲的人, 才是最快乐的。和在中国的情况相比,我在美国也同样是一个 “无权无势”的人,生活在一大群同样是像我这样“无权无势”的人当中. 不同之处在于:在中国, 我每天都会听到有人象轰炸机似地跟我介绍说:  某某人是个 “处级干部”, 某某人又是什么 “司局级干部”. 每一个听起来都很牛逼. (俺2000年时曾经到北京公干,感觉就连地下的一只蚂蚁,都有可能是个处级干部!) 可在美国, 你一辈子也不会听到一次,有人这么介绍他自己。

不 是说在美国就不需要和那些有权力的人物或机构打过交道, 而是说,美国社会不存在那种扭曲人心灵的“权力食物链”。美国几乎每一级的地方政府官员,都是由当地的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对他来说,不存在像中国那样的 所谓“上级领导部门”。他只对本地民选的议会负责。譬如,俺所在的地区,是个人口2万不到的小城,可就这么一个区区小市长,州长阿诺,总统布希,他都可以 统统不甩。

一个无官的世界,小老百姓不知道什么叫“恐惧”。

这当然不是说美国的没有所谓的“官府”。 只不过是权力在美国人那里,更多的时候是用在“服务”方面的。美国的官府如移民局. 地方的市府, 警察局, 法院,或美国的国税局,都是我们这些外国移民最常打交道的对象,说实话, 我对它们没有半点不良的印象.

回 想起来,我到美国也近18年了。迄今为止,接触到的美国有“权势”的政府官员,也不过那么区区3-4位而已。按过去中国的经验,这可是那种一句话,一个签 名,就可以决定你一辈子“身家性命”的官儿。若换成在中国,我估计遇到类似的情形,你就算不被“敲骨吸髓”,被扒掉一层皮,也已然是三生有幸了。

譬 如美国说美国税务局的官员,俺就从来没有机会瞻仰过他们的尊容。俺从1991年开始,就给山姆大叔赋税了,全部都是在纸头上。美国人说,你一生有两样东西 是逃不掉的,一是死亡,二是国税局。可见美国的这个“IRS”(国税局)绝对不是吃素的,权力比美国总统还大。但是这么多年来,对比一下同样是在中国国内 做小生意的那些朋友,我就发现,美国这块土地,还真是那些“小老板,小雇主”们创业的天堂。我在国内开饭店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必须经常和当地的这些税务 部门的官员应酬,送红包。不然的的话,他的税起码会比目前的高一倍不止。俺说, 在美国,呵呵,你连送红包的机会都没有。

哥们是1991 年拿到美国绿卡的.印象中不过是付了150美刀而已。 我只记得当时负责问话的是一个美国黑人移民官, 他究竟问了我那些问题?我绝大多数都记不起来了。反正他非常友善,没有半点要刁难人的“狗官”模样。只有一个问题,因为非常可笑,我就记住了:你加入过法 西斯或共产党吗? 我摇摇头,于是他就将绿卡批给我了。前后10分钟都不到.

1996年入美国籍, 那印象就比较深刻了. 因为考官是一个韩国人,这使我莫名其妙地感觉好像在申请入韩国籍似的. 滑稽的是这位美国移民官的一口破韩国腔英语,居然比我的CHINGLISH还不道地。 他以韩国人特有的那种正经八百的态度,问了我一大堆愚蠢的问题,譬如:

你加入过法西斯或共产党吗? (可笑不可笑?) 你今天早晨是怎么来的? ( 开车来的呗, 难道还走路不成?  ) 你是干什么的工作的 ? ( 嘿嘿嘿, 俺是干革命工作的)你去年交税否? (靠, 俺去年交税交到心碎的!你别哪壶不开提哪壶行不?) 你知道加州在国会参议院里的那个女议员叫神马名字吗? ( 不是叫爱因斯坦吗? 我的天, 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也问得出口?) 美国独立战争是那年爆发的? ( 我的大妈阿, 你知道我曾经是中国的一位历史老师吗? 像这样的幼稚的问题你也敢来考我?)

结果, 15分钟之后, 当我从他的移民官办公室出来的时候, 我已经摇身一变成了美国公民了. 连半点的惊奇都没有,全在俺的意料之中。

说起来,唯一让俺吃过苦头的“官员”,倒是美国的警察和“青天大老爷”们。哥们那年刚从纽约移民到洛杉矶, 初来咋到, 两眼一摸黑,交通法规不熟, 又“恶搞”交通英语,结果酿成大祸.被他们整得很惨。俺这里就记下了。

加 州的高速公路通道有 “快车”道与 “慢车道”之分. 快车道是给车内有2位以上乘客使用的. 叫 “CAR POOL LANE”(共乘车道). 俺那时候是个老土,以为这是 “两部车并排进入”的意思. 结果都每回都大大咧咧地把车开上这“共乘车道” 内. 不幸大概1个多月后, 终于被一个警察逮到, 他开了罚单, 让我上当地的交通法庭去见“青天大人”。俺在法庭上试图说服那个法官, 说俺刚从纽约搬来此地, 人生地不熟嘛. 而且英文不好, 不知道 “CAR POOL”的意思,以为那是允许 “两车共用一道”嘛. 结果俺此话一出, 整个法庭里20-30位跟我一样原先愁眉苦脸的被告们, 这个时候都齐声发出整天动地, 东倒西歪的哄堂大笑声.好像再大观园里见到刘姥姥那么开心。 但是这个面无表情的美国的“青天大人” 对俺没有半点的同情心。还是恶狠狠地判了俺大约$360美刀的罚金.

(从那时起,俺才明白原来 “不知者不治罪”在美国的法庭上根本行不通。在美国的法庭上,你如果对法官说“我不知道”,那么这官司你已经栽了。所以以后,俺会对所有要上美国法庭打官 司的中国朋友说:切记,千万不可对美国的“包青天”说“冤枉啊,大人,我不知道”。。。当然,这是后话。)

但话要说回来, 俺也同样领教过这些警察和“青天大人”的好处。我记得另外有一回, 俺半夜开车又“犯事”了。大概是因为白天12个小时忙着推销我的那些礼品吧,这时候已 经累得像一只熊了,开车好像喝了半斤“二锅头”似的。结果就被三部警车给盯住了。为首的那个白人警官,硬是拒绝我的说请,给俺开出一个罚单来,上面居然有 两项控罪:一是开车压线吧(大概),另一个则是没有“车辆所有权状”证明。

拿着罚单出庭,说实话,我是不报有任何指望的。这天下“官警一 家”,哪有法庭不为警察撑腰的呢?我唯一的指望就是,就是这“青天大人”到时候能手下留情点,别罚得太猛了,俺就知足矣。那知道上了法庭,前后5分钟都不 到的,这“青天大人”只问了一个问题:“车辆所有权状”带来了没有?我说:在这里呢。他看过以后就开始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大通东西,俺什么也听不懂,只记得 一个字他反复说了好几遍:叫“dismiss”.俺猜想他这是叫俺走的意思。赶紧问俺要付多?他摇摇头说“NO”。我再问:我可以走了吗?他点点头说 “YES”。

当我腾云驾雾一般地离开这个克拉克法庭的时候,我几乎还是没搞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呵呵,警察在前线辛苦抓人,这法院在 后方就这么随随便便地把人给放了?这案办得有点儿意思。人家的司法独立,果然不是挂在外面的胡弄人的“羊头”啊。回到家第一件事情, 就是翻字典:搞清楚“dismiss"的意思 - 果然也和“走人”差不多,但严格地说起来是“撤销控罪”意思。警察叔叔白忙了一场。

和美国的警察打交道,自从我有了哪一次被“青天大人”当场“无罪释放”的经历之后,就再也没有“老鼠见到猫”的感觉了。权力,原来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用来提供“服务”与“保护”的,而不是仅仅意味着“严打”,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什么的。

这也算是美国的一个纳税人,可以理直气壮地从政府得到的一点儿回馈吧。

1990 年的冬天的一个深夜,我有一在外面卖东西时开车迷了路,东转西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高速公路。跑到一个加油站里,见到那里有一部警车,我就过去向那位警察哥 们求援。这位老兄热情有加,给我说了一大堆该怎么走怎么走之类的“行动指南”。不过非常遗憾的是,这哥们一口标准道地的美式英语,把俺听得是一个头两个 大。他一看不行,干脆一挥手对俺说:得,你干脆跟着我吧,我带你上高速公路。结果他在前面警车开道,俺开着自己那部100美元的买来的,左边的车门已经被 撞得惨不忍睹的“奥斯莫比”老爷车,跟在他那如同巡洋舰一般拉风的大警车背后,享受这种在国内属于“外宾”才有资格享受的特殊待遇。在我的记忆里,这是平 生第一回,(惭愧啊)我实实在在地被“公仆”伺候了一吧。

还有一回是过马路,我也必须记下。当时我正牵着俺家的狗狗,步行通过一个四面都 有红色“STOP”(停车)标志的十字马路。俺走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有一部四门大“凯迪拉克”在我面前停了下来。里面坐着个大概40多岁左右的贵妇人。这 女人用冷漠,目中无人的眼光抬头瞅了俺一下,大概见到这是一个中国人吧,就无须礼让了,她居然敢不等俺通过路口, 就一踩油门,“轰”的一声就从俺的面前冲了出去。就在我十分生气,用无可奈何的用目光尾随她那绝尘远去的车子,恨恨地跺脚的时候,俺身后响起起了一声惊天 动地,鬼哭狼嚎的警铃声。一辆闪着红蓝大灯警车跟着就从边上像狼一样猛扑过去。俺先一愣,跟着就乐歪了,哈哈,这老娘中了警察哥哥的埋伏罗。这附近常有一 个“公仆”静悄悄地在此“蹲点”,就专门抓那些不懂礼貌,不礼让行人的驾驶员。这个女人这一回真难得啊,居然被“守株待兔”了。我知道她肯定要为自己的大 小眼付出惨痛代价了。不但要到法官大人那里交纳至少180美刀以上的违规罚款,以后连续3年,这老娘的汽车保险保费,也要也要跟着水涨船高罗。 赫赫,这“公仆”, 可给俺出了一口冤气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