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花坊的博客

爱神爱人,有喜乐,有盼望,活得有滋有味,过的是精彩人生。
个人资料
加州花坊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奔跑人生——生于中国献身中国的奥运冠军 (图)--转载自活水网站

(2008-08-03 08:34:02) 下一个

奔跑人生——生于中国献身中国的奥运冠军

作者:(英)约翰·W· 凯迪 John W. Keddie |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最近一本奥运冠军埃里克•利迪尔最权威的体育传记在中国出版。本书全名是《奔跑人生——生于中国献身中国的英国奥运冠军》,是一本由《烈火战车》电影顾问执笔的力作,据说:“我们在《烈火战车》中看到的是凯迪心目中的利迪尔”。本书致力于探讨运动和信仰的关系,激励读者更爱上帝,更爱运动。本书中英文版将放置在奥运村英国代表团。

据悉与众多利迪尔的传记相比,本书侧重于利迪尔的体育生涯,体现基督教信仰与体育的关系。是“一本适于奥运之年传福音的书籍”。

埃里克•利迪尔,1902年出生于中国天津,1921-1925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读书期间成为田径比赛和橄榄球运动的国际级运动员。1924年,在第八届巴黎奥运会上,利迪尔出于信仰的缘故放弃极有希望夺冠的100米比赛,因而以“星期日不跑步的人”而闻名于世。在这次比赛中他夺得男子400米金牌并创造世界纪录。第二年,出于对中国的热爱,他回到了天津,继而在农村服侍中国农民,并于1932年被按立为牧师。二战爆发后的1943年,利迪尔被日本人关入设在山东潍坊的“外国侨民集中营”,1945年因病逝世于集中营。

本书作者约翰•W. 凯迪是一位英国体育统计学家,也是埃里克•利迪尔的研究专家,1981年,英国拍摄以利迪尔为原型人物的电影《烈火战车》时,凯迪是该剧组的顾问,该片后来获得最佳音乐,最佳剧本、最佳服装、最佳影片四项奥斯卡大奖。本书是迄今为止最新、最翔实的埃里克•利迪尔的体育传记,收纳利迪尔的珍贵历史照片70余幅以及利迪尔所有的运动纪录。

【《奔跑人生》目录】

1.邂逅埃里克•利迪尔 我与埃里克•利迪尔?

2.这是完全的降服 以剧终为序幕?

3. 一个基督徒运动员的成长 早年的影响?

4. 前程远大 1921年,田径场上?

5. 锦上添花 一个橄榄球国际选手(1921/1922)?

6. 更为辉煌的赛跑 1922年,田径赛季?

7. 又一个橄榄球赛季 得分机器(19221923)?

8. 开始彰显实力 1923年,田径赛季?

9. 登顶 奥林匹克年?

10. 星期五先生 1924年,巴黎?

11. 凯旋而归 奥运之后?

12. 最后的赛季 连胜?

13. 福音工作 运动不是生命的全部?

14. 退役后的生活 中学教师?

15. 集中营 最后的日子?

16. 鞠躬尽瘁 纪念埃里克•利迪尔?

传记参考书目?

附录?

1.不仅仅是一个运动员?

2.19211925年埃里克•利迪尔的田径比赛纪录?

3.1880-1930年苏格兰单圈赛跑选手运动纪录?

【读书笔记】

拷问当代的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

——读《奔跑人生:生在中国、献身中国的英国奥运冠军》

推演体育的原义,首先是为了健康,其次是为了娱乐,再次则是为了因着参与得着友谊和精神激励。然而当代人的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已日益被体育比赛与体育明星所主导,这二者又日益被利益趋动的商业因素所操控,已经异化和偶像化,失去体育的原意与健康的内涵。

这种异化和偶像化,在当今中国,尤其因着不透明的运作机制、被赋予代表民族复兴和爱国象征的重压,加上媒体宣传的推波助澜,显得更加突出。

一方面,兴奋剂、“假哨”、“假球”、“假摔”、“内定冠军”等等各种怪现象 ;一方面,伴随各种大赛金牌累年上升而欢呼的,却是学生体质、青年体质、军人体质 、公众体质节节下滑 的悲哀。人们日益崇拜极少数“赢家通吃”型的姚明、乔丹式人物天文数字般的收入与盖顶的辉煌,却不见大多数运动员“身体潜能被恶意挖掘”(足球名帅金志扬语) 而落下严重伤残与病变,甚且其中许多人退役后穷困无他技以谋生 。从运动员到体育管理机构,到整个大众的体育文化精神,是变得更健康了呢?抑或是危机日深?

这种景况下,反倒是《奔跑人生》(华夏出版社2008年4月版)所介绍的,84年前的一位生在中国、献身中国、最后死在中国的苏格兰奥运冠军,埃里克•利迪尔(Eric Liddell,1902-1945),以其短促而精彩、英勇并健全的一生,让人们可以在一种狂热而虚迷的氛围中,冷静思考一下,究竟什么是健全的体育精神?什么是健全的人生?

埃里克•利迪尔出生于一对英国宣教士的家庭,有着出色的运动天赋——大概不亚于当选政协委员的刘翔。他品学兼优,从来没有把运动与比赛,放在大学学业与信仰之上。他本是一个业余的运动员,却被公认为最有实力夺取1924年奥运会200米冠军。然而因着那场比赛被安排在礼拜天——对一个敬虔的基督徒而言,礼拜天是专门分别出来敬拜上帝与享受安息的日子——他宁可放弃即将到手的金牌与巨大荣誉。当时的桑德斯男爵说:“在世界面前,他公开持守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立场,世界为此而对他致以敬意。有一个人,不满足于躲在‘只做这么一次’或‘入乡随俗’的遁词后面,在这个道德沦丧的时代,的确很了不起。” 队友出于惋惜,把400米比赛的机会让给他,虽然他并不善长此项比赛,却仍然一举夺冠,并保持世界记录30多年。

面对得奥运冠军后的巨大荣誉与锦绣前程,他出于信仰与对中国人民的爱,毅然舍弃一切荣华,连坐12天火车,回到炮火连天几无安身之所的中国,默默地作一个中学教师,成为了许多中国人的祝福,其中包括他冒死救下的两位抗日战士。被日寇抓到集中营后,他又成为一同被困的各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祝福,给大家带来乐趣、安慰和希望。作为世界知名的人物,他被列为最早交换的战俘之一,据说是邱吉尔亲自点名要的人,但他又把生的机会优先让给了别人 ,结果在最终胜利的前夕,因病与所受的折磨,死在集中营中。消息传出,举世纪念。

“他虽然死了,却仍旧说话” 。《爱丁堡大学运动员俱乐部故事集》曾评论说,“没有一位运动员像利迪尔那样对全世界的人产生过那么大的影响。”他传奇的一生被拍成电影《烈火战车》,荣获三项奥斯卡大奖,至今为体育类题材影片之冠。其同名主题曲更是风靡世界,知名度甚至在电影之上。

2007年,英国奥林匹克委员会首席执行官、2008英国奥林匹克代表团团长赛蒙•克雷格先生,曾专程冒雨前往山东,在埃里克•利迪尔纪念碑前,深切悼念这位生在中国死在中国的英国民族英雄。

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副部长、奥运宣讲团团长徐达,也曾向媒体介绍了利迪尔与中国结下的友好情谊 。许多媒体也广泛报道过利迪尔在中国留下的英勇和感人事迹。

对比那些为了“获胜”而不惜以种种方式违背诚实、公正、健康原则的人,正如同为奥运冠军(第22届、23届1500米冠军)、获“世界最佳运动员”称号的Sebastian Coe为该书所作的序言所说的,“利迪尔那场著名胜利已成了现代运动史和现代运动成就中不朽的一刻。埃里克•利迪尔把看似山穷水尽的处境转化成了一次人类灵性的巨大胜利,在电影《烈火战车》中所刻画的这一形象多年来鼓舞了很多背景迥异的人,强调了同样不朽的运动精神:永不放弃——在运动场内场外俱都如此。在这个时代,我们的年轻人需要更多英雄和榜样的激励,埃里克•利迪尔的传记,不仅领我们至体育的要义,更引我们入生命的核心。在2008北京奥运会这一年中,这本关于他的新书将会特别引起反响,有助于鼓励人们通过运动来促进和平,增进跨国友谊和理解。”

奥运会历来被认为是促进世界和平的盛会,然而,如果我们内心深处的文化理念与精神世界不健康的话,真正的和平会到来吗?

体育的进步,尤其是奥运金牌的获得,盛大赛事的举行,常常被认为民族复兴的标志,然而,如果我们的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不具有真正的健全与内在的强大,真正的复兴与光荣会到来吗?

微言

2008-5-15

书评:奥运金牌与不朽冠冕——读奥运冠军埃里克传记《直奔金牌》(石衡潭)】

北京奥运会比赛在即,奥组委全力以赴,运动员摩拳擦掌,志愿者整装待命,老百姓翘首以待,可是奥运是什么呢?奥运精神又是什么呢?还有比奥运夺冠更崇高的目标吗?还有比奥运精神更伟大的精神吗?这样一些问题恐怕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想或者还没有想明白。而这部奥运冠军埃里克的传记《直奔金牌》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这些问题。

埃里克•利迪尔是英国传教士的儿子,在专门为传教士子弟设立的爱尔生学院学习时,他和胞兄罗伯特就表现出了卓越的短跑天赋,他们常常在校园的各种跑步比赛中争相夺冠。爱尔生学院培养了他“遵守比赛规则”的运动精神,不只是表面上正大光明地参加比赛,而且是在比赛中具体地表现出正直、公义、公平和容忍。埃里克一生津津乐道这样一个发生在赛场上的故事:在一场国际的跨栏赛上,一位领先的参赛者撞倒了一个栏架,另一名跑在他后面内圈跑道的运动员本来可以捞个便宜,趁机冲过留下的缺口,但是他却突然转向一边,越过一个栏架,然后再转回内圈跑道。这个运动员虽然没有赢得冠军,却给埃里克和许多观众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埃里克也是这样要求和期许自己。在比赛中,他尽量做到和蔼可亲,关心他人。在橄榄球赛场上,不论胜负如何,他都在赛后与对手亲切握手;在田径比赛中,他给衣着不多的对手递上衣服,给无人搭理的选手带去安慰。这些细小的行为使他赢得许多运动员的尊敬。

在激烈竞技的赛场上,他更表现出了顽强与坚忍。在“三国国际竞赛”的400米比赛中,英格兰选手季理斯撞倒了埃里克,这使得他落后其他选手足足18米,得到裁判员继续比赛的示意后,他奋力追奔,不断缩短与领先选手之间的距离,在最后40米的时候,他像脱缰的野马一般仰头狂奔,终于比季理斯领先两米冲刺终点线。这样不可思议的一幕令在场的所有观众惊叹不已,终身难忘。在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的400米比赛中,埃里克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一路狂奔,领先世界纪录创造者费奇5米冲过终点线,创造了47秒6的世界纪录,获得了冠军。在这届奥运会上,他还获得了200米的铜牌。

埃里克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冠军,他也有着无与伦比的运动天赋,但是他却没有把赛跑当作人生的一切,更没有把它当作奋斗的最高目标。当比赛与他的信仰原则相冲突的时候,他宁可放弃比赛,也不愿损害信仰。他本来的长项是在100米,他完全具有夺冠的实力,甚至是当时夺冠呼声最高的选手,可是因为比赛安排在星期天——这个应当敬拜上帝和安息在上帝面前的日子,他就毅然放弃了比赛,他还因同样的原因放弃了4×100米和4×400米的接力赛,使英国队未能夺冠。在做出这一重大选择的时候,他不是傲慢地说“我拒绝!”,也不是顽固地说“我不愿意!”,而是诚心诚意地说:“我不能!”因为在他的心目中,个人荣誉也好,国家荣誉也罢,都不能置于神圣的信仰之上。为了信仰的缘故,他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放弃那唾手可得的金牌。

埃里克这样做,并非一种贸然的决定,而是他长期持守的信仰使然。他每天都坚持读经、祷告,与上帝亲近;就是在繁忙比赛的间隙,他也到处讲道、传福音,他要通过在田径赛场上的出色表现来见证上帝的荣耀,也用上帝所赐予的能力来承担上帝托付的更大责任。在他的运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加入汤普逊团契,成为一名年轻的布道家。“他们两个人对这世代的青年人所发出的挑战,足以呼召人们立誓忠诚于耶稣基督,并投注自己的一切来服侍上帝的国度。”在夺得举世瞩目的奥运冠军之后,处于巅峰状态的他还毅然做出一个伟大的决定——献身于去中国的宣教事业。

1925年,他离开了鲜花与掌声、舒适与安宁,来到了当时贫穷落后、动乱不已的中国。他在天津新学书院担任科学课的一名普通教师,带领学生晨祷,做主日学老师,还做巡回布道以及许许多多的琐事,包括接待来往人员、帮中国人找工作等。事无巨细,他都任劳任怨,不予推辞。在事奉中,他也认识了加拿大宣教士麦肯齐的女儿芙萝,后来,芙萝成为了他的妻子和志同道合的同工。1930年,埃里克正式加入伦敦会,成为一名宣教士;1932年,他在苏格兰被按立为牧师,并很快回中国继续开展事工。埃里克夫妇对学生、朋友充满爱心,他们的家门总是向这些人敞开,学生们也常常来到他家居住。1937年11月,在抗日战争中的危急关头,埃里克、罗伯特兄弟毅然前往战火中的萧张县,支援在那里孤军奋战的宣教士罗兰兹。他们与乡下的老百姓休戚与共,也把福音带给这些在苦难中的人们。“正是当地教会的复兴,才使得这个地方变得生气蓬勃。”“那天晚上,仅一公里之遥,密集的枪弹声朝挖掘公路之人的方向发射,但在壑丘(译音)这个地方,我们还是聚在一起祷告、赞美、感恩,思考如何贡献一己之力来营造更美的世界。这对新人的新婚之夜是在枪炮声中度过的,但他们的心中有爱和喜乐。”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日本向英美宣战,宣教士们的日子更加艰难了,埃里克所在的天津新学书院被关闭,宣教士的工作被迫停止,埃里克便利用这段时间写作,他于1942年初出版了《每日祷告手册》(prayers for Daily Use),后来又撰写了《门徒训练手册》(Descipleship)。1943年,埃里克与许多英美侨民被关进了潍坊集中营。即使在集中营中,他也坚持读经、祷告、赞美、讲道;他的祷告不只是为自己和同胞,也为那些看守他们的士兵;他乐观的精神给集中营中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带来勇气与欢乐。在1944年10月25日给家人的信中他写到:“冬天的比赛,孩子们的晚间俱乐部,宗教活动。一直在忙,记念你们每个人,在这特别的晚上献上我特别的爱。”1945年2月21日,埃里克在集中营中因脑瘤猝然去世。

这本书不仅叙述了埃里克个人的故事,还真实地描述了宣教士生活的艰难,特别写到了他们常常不得不忍受的与亲人的离别之苦。埃里克与罗伯特的青少年时期在苏格兰度过,而他们的父母却在中国的宣教工场劳碌奔波;他们兄弟俩来到中国服侍后,本来他们一家可以团聚了,可不久,他们的父亲又因病不得不回国治疗直至去世。罗伯特、丽雅夫妇来中国宣教时,他们的女儿才7岁,而当他们再次见到女儿时,她已经13岁了。后来,罗伯特因儿子重病,最终不得不选择离开他心所系的中国土地。埃里克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的妻子芙萝也带着三个女儿回了加拿大,在埃里克去世两个月之后,她才知道自己朝思夜想的丈夫已经不在人间……

埃里克是一位苏格兰的奥运冠军,更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生于中国,他为中国奔走,最后,他也长眠在中国的土地上。为什么?为什么他舍弃奥运冠军的锦绣前程,而选择苦难深重的中国并与这里的人们一同受难。也许,他讲道时经常引用的这些话语可以帮助我们揭开这一谜底:

运动是很美好的事情,而最美妙的一部分,不是取得超人般的成就,而在于它所表现的精神——拿掉那种精神,它就是死的!

圣灵之于基督徒的生命,就像运动精神之于运动,而且更加丰富。

愿主向我吹气,

使我充满爱心,

使我能爱我主所爱,行主所要我行。

朋友,2008年奥运会就要拉开帷幕了,我们是直奔奥运金牌还是更看重那永恒不朽的冠冕呢?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请思索埃里克那奇特而又平凡的一生。




【关于奥运英雄利迪尔的一些主要报道】

1.奥运冠军长眠潍坊集中营 英国奥委会CEO悼念民族英雄,中国新闻网2007年8月21日 15点21分,

http://www.jsyrart.com/News/2007821/olympic/757952825600.html

2.北京奥组委津门巡讲 英短跑冠军利德尔生在天津,今晚报,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7/04/22/001628796.shtml

3.利迪尔的启示,2007年1月8日《光明日报》 作者罗京生,

http://www.gmw.cn/content/2007-01/12/content_533266.htm

4.2007-1-3中央5台放的奥运冠军利迪尔的故事

5.虔诚的拒绝,南方周末   2007-09-06■西书拾零□薛忆沩

6.来华被日军关进集中营 英国奥运冠军长眠中国

7.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12/28/content_7328681.htm ,2007年12月28日 11:03:16  来源:环球时报 新华网

8.利迪尔的最后20年献给中国,竞报,

http://www.thefirst.cn/90/2008-01-31/181824.htm

9.利迪尔 将奥运精神带到战场,北青网 - 中学时事报:(07/10/23 23:59)http://zxss.ynet.com/article.jsp?oid=24964317

10.奥运冠军天津当教员 曾参与设计民园体育场,北方网—每日新报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7/08/17/001827947_02.shtml

11.埃里克•利迪尔 会飞翔的苏格兰人,北青网 - 北京青年报 (06/07/04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10696069&pageno=2

12.奥运故事会:脱下跑鞋把书教 赛场内外皆英豪,2008年2月8日 16点23分 来源:搜狐奥运

13.英国奥运冠军的中国教师梦——埃里克•利迪尔的人生价值取向,<体育文化导刊 >>2007年11期,王韶峰 , 田雨普,

14.奥运“飞人”生在天津 夺冠之后走上津门讲台(图),来源:每日新报 编辑:杨明军,http://www.022net.com/2007/8-17/425234272960582-3.html

15.自由高贵的战车,张力,中国民航报,http://www.caacnews.com.cn/2007journal/c21/7c2151.asp

16.同一个世界(15)——你不知道的奥运传奇,2007年11月22日 深圳商报http://paper.sznews.com/szsb/20071122/ca2834247.htm

17.世界飞人(长篇连载),《天津日报》专副刊-小说连载-第16版-2000.8.,http://past.tianjindaily.com.cn/docroot/200008/02/km02/02163601.htm

18.《地图》2006年第1期摘录:李爱锐:奥运冠军,投身教育

19.奥运短跑传奇人物利德尔:一辆燃烧的烈火战车,齐鲁晚报,http://2008.sohu.com/20080302/n255462648.shtml

20.《假日100天》B 时尚-人文-第6版,天津人奥运冠军李爱锐

21.【天津卫视《12点报道》】近代中国看天津系列节目:中国唯一获得奥运会田径冠军的外籍侨民——出生在天津的埃里克•利迪尔。2007年12月26日16:20,

http://tv.sohu.com/20071226/n254316800.shtml

22.苏格兰奥运冠军的中国传奇,周 怡,《记者观察》 2008年第01期

23.长眠潍坊的英国奥运冠军,207-08-22 08:04:00 作者:□本报记者 杨国胜,大众日报,http://dzrb.dzwww.com/dazk/ws/200708/t20070822_2432892.htm

24.埃里克•利迪尔,向体育界的白求恩致敬!_网易论坛

25.奥运冠军利迪尔为何死在中国?

http://www.thefirst.cn/900tian/90006_2_27_15.htm

26.信仰造就的英雄——利迪尔

http://www.artblog.cn/U/hoperainbow/archives/2007/36301.html

27.世界和平与埃立克•利迪尔

http://chinese.usembassy-china.org.cn/081705ed.html

28.曾被日军关进集中营 英国奥运冠军长眠中国

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c/1005/2/9/6/100529644.html?coluid=23&kindid=296&docid=100529644&mdate=122910234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GoodnewsOnline 回复 悄悄话 ──首个中国出生的奥运英雄


1924年,在巴黎奥运会中,年仅23岁的英国选手李爱锐(Eric Liddell)轻而易举地摘下了400米金牌,打破了世界纪录。在奥运埸上夺金是人生最光辉不过的事,但令人惊讶的是,他没有恋栈名利,毫不犹疑地放弃了再踏进奥运场的机会,毅然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当年仍贫穷落後的中国,跑人生的另一赛程┅┅李爱锐的奥运摘冠事迹曾被改编成奥斯卡得奖名片《烈火战车》,撼动千万心灵,「真证传播」於8月6日北京奥运进行期间,推出了筹备多时的纪录片《奥运英雄在中国》DVD,并以此纪录片续述李爱锐回到中国的种种遭遇,让人体验到他对人无条件的爱、对上帝无保留的尽忠!
·按此索取《奥运英雄在中国》DVD


www.gnci.org.hk
www.ericliddell.tv
livlaflov 回复 悄悄话 当年的集中营,就是今天的潍坊二中,我的母校。学校操场旁,有利迪尔的墓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