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多伦多

我的信仰是从皮肉里熬出来的,比哲学家强。
正文

乘着歌声的翅膀

(2004-12-04 18:55:36) 下一个

乘着歌声的翅膀

 

 

        我现在每天都在工厂里,面对着机器,做着单调重复的动作,活儿虽说不重,可总是做那一个动作,也让人腰酸背疼。当我经过两天的努力可以从容应付生产线的速度要求后,我的手就是在下意识地取工件,放铆钉,握按钮;我的脑子就开始自由地游荡了。

        我喜欢用强健肌肉,放松精神( build muscle, and free my soul )来形容我的打工状态。这句话的灵感来自歌手 Uncle Kracker 的歌曲 《飘散》 ( Drift Away :“ Oh, give me the beat, boys, and free my soul , I wanna get lost in your rock and roll and drift away ” )。我并不太喜欢西方流行歌曲,而我的女儿是个小追星族,整天守着电视的音乐频道。我是无意中在女儿的房间里看到了 Uncle Kracker 的《飘散》 MTV ,并为那歌词和旋律所吸引。于是我对他的歌词加以改动,就成了 build muscle, and free my soul 。

        在这机器轰鸣的车间里怎么放松精神?一边干活一边唱歌,当然只能是自己可以听到的小声哼唱,应该是个不错的活动。我的思绪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出了这嘈杂的车间,来到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美妙的世界,那是由歌声所编织而成的一幅幅美丽的画境。

 

踏着夕阳归去

叶佳修词曲

远远见你夕阳那端, 打着一朵细花洋伞
晚风将你的长发飘散, 半掩去酡红的脸庞
我彷佛一叶疲惫的归帆, 摇摇晃晃划向你高张的臂弯
苍穹有急切地呼唤在回响 亲亲别后否仍无恙

来吧!让我们携手共行 追逐夕阳的步履
走在林间的小径 撩过轻轻小溪 那儿有一座小小蜗居
等待着我们踏着 踏着夕阳归去

 

      在七十年代末流行的台湾校园歌曲中,我特别喜欢这首歌。它在描写少年情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时,情景交融,歌词清新明快,曲调质朴庄重,而没有缠绵之感。先是一个长镜头:傍晚的一场阵雨把夏日的暑气消去,把城市冲洗得清新靓丽,街道两边的芭蕉树叶上还挂着雨珠,而从云端露出的夕阳又为这一切抹上了一层暖色调;我的目光被前面一个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姑娘所吸引,她远远地举着一把细花洋伞,踏着夕阳的余辉朝前走着。那是谁?看不清。镜头拉近:我匆匆加快步伐,赶了上去;透过洋伞我看到,姑娘的披肩长发让徐徐的晚风吹起,半掩住了她俏丽的脸庞。正是我的梦中情人!让我们一起去追寻那青春的梦幻吧。

 

江苏民歌 无锡景

我有一段情啊,唱拔拉诸公听。

小小无锡城啊,盘古到如今,

东南西北共有四城门。

我上大学二年级时第一次有了台录音机,一个现在已经看不见了的“砖头式”录音机,而在那时可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稀罕物。我从别人那借了一盒歌曲磁带“任桂珍民歌金曲选”来听,每天晚上自习回到宿舍就放。任桂珍作为歌唱家可能并不为很多人所知道,但她的民歌唱得很不错,嗓音圆润,感情充沛,很有感染力。也许是我长在北方,而有南方血统的缘故,我对这首苏南民歌情有独钟,只听了几遍就牢记在心,时至今日还会不时地哼上两句。
大学毕业那年的寒假,我到南方老家去玩儿,还特意从苏州乘火车到无锡去了一趟。是日江南大雪,元头鼄畔一片白茫茫,全望不见湖光山色,只有郭沫若提写的匾额“渐入佳境”在提醒着游人,此是观太湖的第一处。在惠山的一条积雪的小径旁,无意中竟看到了阿炳墓。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等都是我们民族音乐中的上品,感动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早晨好,世界 ( Good Morning, World )

日本电影《狐狸的故事》插曲

20 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日本电影和电视剧曾风靡全中国。如电影《望乡》、《追捕》、《绝唱》、《生死恋》,电视剧《血疑》、《阿信》等等,而栗原小卷、高仓健、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等日本影星也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与 《望乡》、《追捕》 一起上映的日本电影还有一个,它就是《狐狸的故事》。《望乡》和 《追捕》我都是在邻居家的 9 吋电视机里看的,只有这部《狐狸的故事》是在电影院里看的,印象也最深。

在还挂着露水的草丛间,在初升的阳光里,二只出生不久,憨态可拘的小狐狸在嘻戏,在了解这个新世界。镜头换成了小狐狸那双眼睛所看到的世界,随着它们的跳跃奔跑,身边的草丛在哗哗地向后闪去,阳光形成一个个七彩的光环。插曲 Good Morning, World 就在这个时候响起,那欢快的旋律配合着动感的视觉效果,极具感染力。

 

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

何占豪 陈钢

梁祝的旋律我们大家都是耳熟能详,音乐富裕了我们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每个听众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心中想象着自己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草桥结拜 、 同窗共读 、十八相送、 英台抗婚,双双化蝶。

当年我只能从收音机里很偶然地听到《梁祝》,我深为那美妙的音乐所打动,简直有点物我两忘的程度。后来 在湖北宜昌的长江边上的一个小卖部里我无意间发现了货架上竟摆着 《梁祝》磁带 ,我如获至宝地买了来,有空儿就放着听听。也许是心态变了,还是听的次数多了,我再也找不到以前那种忘我的境界了,后来竟然连那盒磁带都不知道放到那了。

我也在电视中看了几回《 梁祝》 ,当时曾想为什么不把这么好的音乐形象化,借助影视画面的力量来诠释音乐的美好,就象流行歌手们的MTV 那样。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若不是大家,千万不要为音乐作品增加画面和文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电视中欣赏名家的交响乐时,只能看到指挥舞动的双臂,和演奏家们的全神贯注,而看不到任何其它的画面。民族舞蹈家赵青曾为梁祝编排了舞蹈,用形体语言来诠释梁祝,效果得到肯定。不知那位先生邯郸学步,也动手为梁祝写了词,要用文字来诠释音乐。于是我们的想象就都被圈在了他用文字划定的圈圈里了,极大地影响了听众自己的艺术再创造。

 

东蒙民歌 嘎达梅林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

不落长江不啊不起飞。

要说造反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族人民的幸福。

我上中学时课余时间自娱自乐地学着吹口琴,我翻出家中母亲保留的《中国民歌二百首》,一本 50 年代出版的歌曲集,凭着个人兴趣挑里面的歌曲,照着上面的谱子瞎吹。我就是从这本歌曲集中知道这首歌的。歌曲的旋律在深沉疏缓之中,隐隐地透出一股不屈的力量。后来又在收音机中听到过音乐家的演唱,和交响诗“嘎达梅林”。

辛沪光 1956 年创作的交响诗“嘎达梅林”,就是以该民歌的旋律为主题,以更加磅礴的气势展现了草原的辽阔优美,蒙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和嘎达梅林反抗封建王爷的英雄气概。交响诗嘎达梅林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并称中国 50 年代音乐的二部扛鼎之作。我在移民加拿大的行囊中只塞进去了二盘音乐 CD :俞丽拿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殷承宗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交响诗嘎达梅林,云南音诗和蜀道难。

 

黄河颂

光未然词 冼星海曲

我站在高山之颠,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婉转结成九曲链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当年 25 岁的光未然在壶口东渡黄河,触景生情,心潮澎湃。一到延安,他还躺在病床上,就一气呵成了这气势磅礴的诗篇。冼星海在看到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后,只用了 6 天时间就完成诗与乐的完美结合。那真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指挥家严良堃,曾经指挥演出过无数次《黄河大合唱》,每次拿起指挥棒都激动不已:“这部气势磅礴、宛转激昂的作品如此牵动人心,在于它的艺术感染力,在于作者高超创作技巧和不竭的生命激情。”

我第一次见到黄河是在河南三门峡。那是深秋的一个下午,我站在三门峡水电站大坝的河岸上举目西望,但见豫东山区群山叠嶂,黄河就蜿蜒其间。河水反射着秋日的阳光,就象一条白链从天际苍茫的西面,静静地流淌过来。待到河水从大坝的卸流底孔中喷涌而出的时候,却变成了一股股力量巨大的浊流,惊涛澎湃,声震山谷,让人不敢靠近。高速水流和空气掺和所形成的水雾,落在我们的身上就留下了一片小泥点。

我大学的专业是水力水电,我是要被培养成一个治水工程师的。从民生和工程的角度来看黄河,可以用“黄河百害唯利河套”,和“黄河一担水七斗泥”来形容;而以诗人的眼光来看黄河就不是这般“实际”了,那文化的,浪漫的情怀就油然而生。我是难以用工程师的眼光来看黄河。每次乘火车过黄河时我都不禁在心中唱起黄河颂:“ 五千年的故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周遭扮演 ”,感受着古老黄河的苍凉激越所带给我们的历史沉重感和博大感。

 

日本歌曲 北国之春

多伦多的冬季阴冷而漫长,铅黑色的阴云从 10 月下旬一直笼罩到第二年的 5 月中旬,这中间就很难有晴天看得见太阳的日子。到处是冰天雪地,灰蒙蒙的一片。草地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树木也都褪掉了身上的绿叶,只剩下那灰赫色的枝条在寒风中抖瑟。就是红砖砌成的民居也没有了往日的鲜亮,显得暗淡清冷。马路上是被盐粒儿强行融化的雪水,汽车驶过,溅起的泥水撒在路边的雪堆上,黑呼呼脏兮兮。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晒太阳,享受一下冬日里的阳光,在这儿简直是一种奢望。人们都龟缩在室内,躲藏在人造光的阴影里。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中呆长了,人的心情也容易灰色。怎么才能一扫心中的阴晦之气哪?让我们一起唱:


亭亭白桦悠悠碧空 ,  微微南来风 。

木兰花开山岗上 ,  北国之春天 。

啊北国之春已来临 。

 

多么明朗的一幅图画啊,多么开朗高亢的旋律,使人心胸豁然开朗。

 

新移民来到加拿大后大多数还是要去填补加拿大的基层,进工厂当工人或许是我们并不情愿的归宿。愿我们能劳其筋骨,乐其心志,在加拿大安居乐业。乐其心志的方式有很多:有的人喜欢驾车出行,有的人好垂钓,还有的人爱寻访当地的名胜古迹,而引亢高歌也应该算是其中一个方式吧。就如德国诗人海涅所说:“乘着歌声的翅膀,心爱的人,我带你飞翔,向着恒河的原野,那里有最美的地方。”

 

2004-2-8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