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转帖:进化是否科学(沐尘)

(2006-11-29 19:21:04) 下一个
进化是否科学
          沐 尘

编者按:本文阐述了对宏观进化论的质疑,从不和逻辑的论证,化石证据与进化矛盾,中间生物证据的缺失,三个方面指出了目前科学界一直争论的课题,那就是进化论是否是科学事实!


当前科学界一个争论的课题是,进化论是否一个已被证明的科学事实。因为一百二十年来的新发现中,支持进化论假设的证据甚少,而与之矛盾的却极多。

微观进化指同一种类生物在适应环境时,能转化其形态,而产生新品种。这种进化有证据支持,故没有人反对,连最保守的创造论者也不会反对。

但宏观进化则是认为生物可从一些种类进化为另一种类,所有生物均来自原初单细胞生物,而后不断进化和分化,产生较高等的动植物。这理论假设无生命可产生生命,及生物可由一类进化为另一类,从来就没有一个可观察或实验证实的证据。

很不幸地,近期发现所谓寒武纪大爆炸。在五亿三千万年前地层上,有复杂的动物化石突然同时在海中出现。它们之前无任何进化迹象,高特也承认是“谜中之谜”,因而要提出全新的大跃进观念去解释进化。然而高特的标衡论不能通过实验证明,在1978年及1981年两个尝试都不能支持其说,芝加哥大学的 Schopf有详细报告,结论是标衡论已被质疑。

自然不完美的论证
高特说老鼠、蝙蝠、海豚和人的肢体,均由同样骨骼构成,因是从同一远祖遗传而来。

这所谓“证据”确令人摸不着头脑。“生物的骨骼相似”,如何推出“生物有同一祖先”来?两命题之间并无任何逻辑关系。同一祖先的假设,可以是骨骼相似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其必要条件。下雨可以地湿,不等于地湿来自下雨。高特连初级逻辑规律也过不了。

化石证据与进化矛盾
高特的第三个证据是所谓化石证据。这偏偏正是对进化论最不利的证据。除了寒武纪的化石突然大批出现,对渐进进化论是致命的反证外,而已经是很少数量的“中间生物”化石,亦纷纷被质疑是否真的为不同种生物的连结环。

达尔文是具谦卑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他在《物种原始》一书中,论到化石证据,其标题是“不完满的地质记录”。对于进化中各生物由一种变为另一种的过程,认为必须有“中间连结”的生物。但他承认在当时地质学上没有证据显示有这些中间连结生物。他指出“这可能是最明确而又厉害反对进化论的理由。”然而当时进化论者相信将来可找到这些化石。

经过一百二十年后,人类搜集了数以万吨计的化石,但并无支持进化的化石证据。芝加哥博物馆搜集了已知化石物种的五分之一,但结论是比达尔文时代更缺少进化的中间生物例子。

中间生物证据的缺失
过去有关中间生物的证据,如一种被称为甲状虫的化石,原被认为是节肢动物与环节虫之间的连结环。但在寒武纪发现,甲状虫与其祖先节肢动物三叶虫却同时存在,故只能假设为各有不同的祖先,而失中间连结环地位。

进化论者喜欢拿来作为中间生物的证据,如始祖鸟,其被判定为拥有爬虫特徵,如爪及牙齿,在如今的飞鸟中也被找到。把始祖鸟定为鸟类的祖先,是鸟类跟爬行类的中间过渡生物。但是后来在始祖鸟同一岩石上发现飞鸟股骨的化石。1991年10月中国报导,在辽宁出土的飞鸟化石,年代亦与始祖鸟差不多相同。那么始祖鸟与鸟是同时代的生物,于是即失去其“始祖”的中间连结环地位。

此外,被认为界于人与猿之间的远古中间生物,如拉玛腊猿,其特徵在牙齿结构近人类,没有猩猩的大门齿和犬齿,但嘴型又较人的长窄,被认为具有猩猩与人的特徵,故是一种中间生物。但问题是具有这些特徵并不能逻辑地推论出是猿和人的中间生物,除非先假设了进化论去解释。但这就只是一种循环论证,而不成为进化的证据。如今一种名为Theropithecusglada的狒狒,具有拉玛腊猿的同样牙齿和面孔特徵,却不外是一种狒狒,并非中间生物。

至于被认为是人类始祖的类人猿,南方古猿,因其脑容量较年幼猩猩大,又无年长猩猩的骨脊,且牙齿结构较像人,因而被判断为半人半猿的中间连结环。但当大量南方古猿化石出土时,1972年在肯亚北挖出一头颅碎骨,称为KNM-ER-1470,比直立猿人进步,但却在二百九十万年前,比其祖先直立猿人早二百万年,与更远祖先南方古猿同时,于是南方古猿即失其祖先地位。

十九世纪末在加州发现一头骨,在地下一百八十尺的岩浆层以下,属九百万到五千万年前的地层。其后又发现一人的颚骨,同样久远,比任何所谓人类祖先更早几百万到几千万年。那些类人猿始祖地位又如何能建立?

由于以上种种证据的被抵消,进化论到目前为止,仍未能提出任何可靠证据能自称为事实。一百多年来,反证多于证据,进化论仍只是一理论假设。人类与生物何以在宇宙中出现,对人的智慧来说,始终是一个玄之又玄的奥秘。

作者为哲学博士,哲学与科学研究工作者。现居北美。

选自《海外校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