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莫扎特 钢琴协奏曲

(2006-12-02 03:12:55) 下一个

Mozart - Piano Concerto No.20 in D minor (K.466)

钢琴: Clara Haskil  克拉拉·哈丝姬尔
指挥: Igor Markevitch  伊戈尔·马尔凯维奇
演奏: Orchestre des Concerts Lamoureux  拉莫鲁克音乐会乐团
录音: Salle de la Chimie,Paris,November 1960

哈丝姬尔最拿手的音乐,是莫扎特的作品,法国人称赞她是“莫扎特再生”。她的演奏最令人瞩目的是精确无懈的技巧,以及由此酝酿出的高贵精神。在她那高雅纤细的演奏中,具有一股难以置信的力量与自信,能很自然地把音乐引发到更崇高的境界上。她的风格被形容为“把情绪升华,透过温柔的力量去取得胜利”。哈丝姬尔录本唱片时,年纪已相当老迈,指法间中显得有些迟钝,但灵气及火力依然旺盛,伴以伊戈尔·马尔凯维奇敏锐的冲刺,是别具一格的经验。哈丝姬尔对莫扎特格调的感性和鲜明有致的节奏,都是典范。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演出了哀伤,甚至“悲怆”之意境,马尔凯维奇的指挥亦应记一功。

在莫扎特所有协奏曲中,这首完成于1785年2月10日的作品,最受浪漫派作曲家喜爱。它表现出的骚动不安及抒情风格,让十九世纪人视莫扎特为前浪漫派的革命先锋,也是贝多芬及其他突显自我风格的音乐巨人之先驱。但如果不以十九世纪的观点,而以独特的纯熟技巧与集当日音乐风格之大成等特色来评断莫扎特的音乐,这首作品确实是革命之作,与莫扎特先前任何一首协奏曲相比,无论是严肃性或主观性,都大不相同。从此曲开始,莫扎特在两年之内,以同样的形式创作出六首杰作,在器乐作曲上攀上另一座新的高峰。

第一乐章以带着不详预感的主题揭开序幕,而这个主题既是伴奏也是旋律,其中心则是压抑的切分音音型,由小提琴及中提琴奏出,具体地将恐惧的感觉表现出来。从一开始,乐曲就传达出不安感,到达高潮时,汹涌的D小调暗示了歌剧《唐乔万尼》的阴影。随着暴风雨过去,钢琴登场 —— 这段钢琴的表现也是非常特别的,在抒情的气氛中传达出一股深沉的焦躁不安。旋律方面大幅度的变化,突显出强烈的情感。整个乐章中,莫扎特都以上述的手法来表现。大调及小调微妙穿插,营造出一种焦虑难安及强大的张力,知道乐章终结。

第二乐章的浪漫曲,开端的特色就是一种与上述乐风成强烈对比的纯真感觉,如歌似的主题先由钢琴唱出,然后再由乐团延续。旋律本身的单纯无邪,与莫扎特编曲偏爱木管营造出来的温顺和缓,让听众得以放松。但是钢琴又弹奏出旋涡似的三连音,完全破坏了这种悠闲的气氛,所幸随后又回到开头时的旋律,让第二乐章平静地结束。

第三乐章回旋曲登场,像晴天霹雳似地 ——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钢琴弹出“曼海姆火箭”(Mannheim Rocket),而乐团在一边唱和 —— 让乐曲回到第一乐章的情绪与气氛。弦乐奏出热烈如火的乐段,预示了《唐乔万尼》倒数第二幕如魔鬼般的气氛,即使是钢琴奏出的抒情第二主题,亦在大幅的音程表现中遭扭曲。莫扎特在最后的乐段中,让D大调取代d小调,顿时让紧绷的情绪舒缓下来。不过即使如此,终乐章仍然是充满爆炸性地嘎然而止。(摘自《CD鉴赏》Ted Libbey著)

 

 第二十钢琴协奏曲 (作品466)

http://www.megaupload.com/?d=6SAJBBUI




Mozart - Piano Concertos No.21 in C major (K.467)

钢琴: Maria Joao Pires  皮尔斯
指挥: Claudio Abbado  阿巴多
协奏: The 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  欧洲室内乐团

本曲创作于1785年,同年在维也纳的克鲁克剧场首演,并由莫扎特本人担任钢琴主奏。本曲那进行曲般雄壮的开曲气氛,以及充满奔腾般诙谐精神的终乐章,还有中间乐章始终优美如歌的行板,都体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妙笔。不仅如此,本曲还充分体现了主奏者的钢琴演奏技巧,但并非纯粹的“炫技之作”,并且以莫扎特独有的那种无可比拟的均衡感,使得听众根本找不出管弦乐与主奏乐器(钢琴)之间不协调的丝毫破绽,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全曲共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以类似齐奏进行曲般的节奏拉开序幕,色彩十分明朗, 之后主奏钢琴与引子同时登场, 再度呈示第一主题。乐章的第二主题令人感到趣味盎然,钢琴展示出绚烂的演奏技巧。

第二乐章,行板,三段体式。 首先,加上弱音器的弦乐器呈示歌谣风的主题,接着重新由主奏钢琴加以接引。担任主题伴奏的三连音节奏在整个乐章中几乎不曾间断。乐曲宁静、优美、令人陶醉,是莫扎特最受欢迎的乐章之一。

第三乐章,极活泼的快板。 充满生命力的第一主题由乐队反复两次之后,由钢琴再度呈示主题 。在乐章的中段,管弦乐伴奏与钢琴主奏不断交替出现,相映生辉。最后钢琴以排山倒海之势的上升音阶,华丽地结束全曲。

 

  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 (作品467)

http://www.megaupload.com/?d=NA712XZL




Mozart - Piano Concerto No.27 in C major (K.595)

钢琴: Clara Haskil  哈丝姬尔
指挥: Ferenc Fricsay
协奏: Munich Bavarian State Orchestra


这是莫扎特的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完成于他生命的最后一年,1791年3月4日首演,独奏是莫扎特自己。此时的莫扎特已是内外交困:喜新厌旧的维也纳人不再象以往那样青睐他的作品;他的学生一个个离他而去;经济上陷入窘境;身体也每况愈下。但这一切并没有在这部作品里丝毫的流露出来,相反却呈现出一种平静与从容。一种温婉的,几乎是听天由命的哲理精神渗透着这首协奏曲的大部分,这里没有痛苦的痕迹,倒有近乎升华的意味,仿佛超然于耗尽他体力的的物质烦恼和辛劳之上。

 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 (作品595)

http://www.megaupload.com/?d=Z84AYDC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