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人的仇日情结主要源自对自身丑恶的憎恨

(2011-03-15 19:04:15) 下一个



                中国人的仇日情结主要源自对自身丑恶的憎恨

                                                        江上小堂


中国人有很深的日本情结,可能,日本人也有很深的中国情结。

中国人的日本情结,是许多种复杂的甚至对立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彼此难以分离。

仇恨的,嫉妒的,羡慕的,鄙视的、轻蔑的、佩服的,崇拜的,喜欢的,向往的,等等纠结在一起。

这些情感寄居于中国人的集体意识中,体现在个体身上,有些人可能仇恨的多一些,有些人可能喜欢的多一些,不一而足。极端的情况也不少。

中国人之所以对于日本有这么多复杂的情感,在于中国与日本恩怨过多而又从来没有过正确的认识,甚至将过去的恩怨作为两国现今交往中可利用的因素。舆论一会为仇日造势,一会为亲日煽情。这样,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对日本以仇恨为主的复杂情感,积累沉淀在国人的意识之中了。一有大事发作,就显发泛滥开来。 

历史上,日本曾向中国学习过,算得上是中国的学生。而近代以来,日本却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了中国,从而用铁的事实说明了两者关系的易位。中国在战败面前,不得不承认自己落后于日本,遂派遣留学生到日本学习。而日本人却并不甘于只当中国人的老师,一方面认为既然中国人愿意向日本学习,那么我直接来管理中国不是更有效吗?就想亲自操刀;另一方面也有夺取中国资源的企图。所以,就出兵侵占中国。当然,这个道理说不通。不能因为甲公司派人到乙公司学习,乙公司就有理由接管甲公司。不过,在这一点上,对统治者和民众的影响是不同的。 

绝大多数中国人当然不认这个理。从执政者的角度来看,肯定会抵抗侵略。不管是民主政权还是专制政权都会抵抗外国侵略。民主政权会抵抗外国侵略是因为保护国民的安全是政府的职责;而专制政权抵抗外国侵略主要是因为要保住鱼肉百姓的权力。而从民众的角度来看,民族感情往往是抵抗外国侵害最重要的因素。一般而言,民众总是更容易接受同族的统治而不愿意接受异族的统治。因为从常理来讲,即便都是专制统治,同族统治也应该更仁慈些。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于异族统治即便更公正和仁慈些,但被统治民族将永远被阻隔在统治阶层之外,即便异族统治者如跨国公司那样实施“本土化战略”,但本土人土永远无法进入“核心层”。这样,相对于本族统治,异族统治对想出人头地的精英分子吸引力就差一些。也就是说,做奴才比做汉奸更有吸引力。 

我认为民族感情这个东西,应该有个合理的限度。自然人总是亲疏有别,但不能将此作为最高原则。不能因为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是一个民族,统治者就有任意役使民众的权力,甚至比异族统治有过之而无不及。民众也不能因民族感情而宁愿忍受本族人更差的统治。其实,移民就是对统治者的选择。

最终,日本战败了。但很快地,日本又从战败中恢复过来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以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长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宪政国家,实现了自由与平等。今天的日本,政治清明而富有效率,社会公正有序,环境整洁美丽,人民富裕而得到充分发展。值得世界各国尊敬。 

我以为,今日之日本应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在东北亚地区,承担更多的责任。从地理位置上看,日本之于中国与英国之于欧洲大陆,有些类似,但差强人意。历史上,英国对于欧洲大陆曾发挥过重要的关键性作用。相对而言,日本对于中国的作用和影响比较差,互动性没有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强。原因一是相隔远了些,二是中国曾是领先者,很难真正接受后来居上者。

现今中国与日本仍然存在利益上的冲突。但这些冲突不应当妨碍我们正确地认识历史。我认为现今中国人应当对日本抱有尊敬与学习的态度,不应当是仇恨。仇恨是负面的情绪。其实,许多针对日本的仇恨并不来源于日本,不来源于中国过去或现在与日本的交恶,中国与日本的交恶只是最方便借口而已。这种憎恨来自于中国自身,来自于中国人对每天不得不面对的丑陋现实的憎恨。只不过,将之投射到了日本身上。这就如东施憎恨自己的丑样,而将之转化为憎恨西施的美貌,她会为西施的美貌受损而兴高采烈。这就是粪青会为这次日本大地震欢呼鼓舞的心理机制。这种心理,大部分中国人都有会一点,但粪青表现最强烈。在粪青,这种情绪位于其意识层面,在其它人,位于潜在意识层面。归根结底,对他人美好的憎恨来自于我们对自身丑陋的憎恨。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人会嫉恨美好的东西。 

仇恨可以宣泄情绪,可以起到心理平衡的作用,但不会改变现实。只有正视现实,才可能改变现实。对日本的憎恨无助于我们变得美好起来,只会有相反的作用。我们应当摒弃这种宣泄对现实不满的错误方式,应当将这些巨大的心理能量引导转换到改变现实的方向上来。 

扪心自问,我没有觉察到我对日本这次大地震有幸灾乐祸的情绪,但潜在意识中,有没有呢?我不能确定。但我对日本地震也没有什么伤感,因为那毕竟离我比较遥远。在念书时,我曾与几位日本留学生有过些许交往,他们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专注、整洁而守礼。虽然我也认为他们的礼节包含有一份拘谨。但现在已失去联系。我祝愿他们安好。我对日本地震的关注更多地在于他们在地震中及救援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我非常地赞赏。







2011315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