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英国人怎么从开发商身上“拔毛” (来源:郝倩 2007.10.23)

(2007-10-28 10:19:56) 下一个
看英国人怎么从开发商身上“拔毛” (来源:郝倩/2007/10/23)

之前在国内,与一个开发商探讨“地王”的屡屡出现,是否是房价急速上扬的原因之一。和颜悦色的总经理当即就板起了面孔。

这也是很多开发商的直接反应。毕竟,经过拍卖或是挂牌,“天价”拿到的土地,可是真金白银掏出来,拍到政府桌上的,谁不指着土地赚钱。也有城市的政府规定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小区,必须配建一定比例的经济适用房,目前仅是少数的试点。

英国的情况是这样的:

从对于“房地产开发”的英文翻译就能看出点端倪——speculative development。Speculative是投机的意思,投机在中文中有贬义。但是英国人就是乐意在“开发”前面加这么个词。

既然是“投机”,自然就不会让开发商赚钱那么顺利了。

传统的英式住房,两层高,前面可停车,后面有花园,受很多英国人的喜爱。这种住房,在新的“社会住房”中,已经十分少见

传统的英式住房,两层高,前面可停车,后面有花园,受很多英国人的喜爱。这种住房,在新的“社会住房”中,已经十分少见

在伦敦,土地同样金贵。可是,按照英国现行的“planning permission”(也许应该翻译成“规划许可”),费尽周折拿到一块地,没有政府的许可,谁也别想盖一砖一瓦。

我曾经问伦敦大学的Nick:“planning”是什么意思。之所以问这个傻问题,是因为我觉得英国社会住房系统里面的这个作解为“规划”的“planning”,还可以翻译成“计划”。Nick说,这个的确是“计划”,只是这个计划可以与“市场”并行不悖。

作为交换,开发商即使一百个不乐意,也必须要盖些社会住房出来。这是英国开发商要赚钱必须付出的代价。政府也明白,这种对于开发商,或者一些土地主利益的牺牲,其实也是政府公共补贴的一种体现形式。大体来说,有20%到50%的可负担住房是通过这种体制实现的。

理论上来说,这些占一定比例的社会住房,不管政府拿来是卖是租,都必须要保证与市场出售的房屋同等质量,而且可能与市场出售的房子就紧挨在一起。这些住房最终可能移交给管理机构,用以作为社会住房的长久保障。对于土地私有化的英国人来说,这种严格的规划限制事实上也是地方政府手中的尚方宝剑。

开发商要盖房子,前提就是要和政府进行“协商”(negotiation),这一协商的过程可能本身比与“地主”谈价钱买地还要麻烦。不为社会作贡献,就别想赚钱。就是这么个道理。

接下来,伦敦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高层,城市,开始从“横”向“竖”发展

以前英国人都是以“Council housing” 为主,这种房子,个人感觉与我国之前的公房很像,政府出钱盖,老百姓住,大家都觉得理所应当,甚至一些英国人都没法这种房子作为“福利”来看。这其中当然也有一个主要的背景,就是在二战之后,英国很多地区在经历一夜轰炸之后就几乎夷为平地了,政府盖房子,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那时候,也是英国“公房”大量出现的时候。

可是现在,政府也不乐意掏那么钱,慷慨解决住的问题了。在英国部分地区,一种叫Housing association(房协)就开始出现了,他们都归一个非政府机构的Housing corporation管理。Housing corporation每年从政府得到预算,然后RSL(Registered Social Landlord)竞标政府补贴,之后再网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在自己的土地储备上,进行社会住房的建设,供给给社会中的Key workers或者其他符合条件的申请者。

多方博弈、多空对决,甚至就是社会住房定价这样的环节,都可能由独立的第三方调查完成。

现行的住房保障体制,让开发商和政府、以及RSL有了一个不断协商的过程,他们的谋利,并非“像卖大白菜一样卖房子”那么简单了。

说说伦敦一个小开发商,Pocket livings的故事。一个叫“Pocket”的开发商,定位于开发针对Key workers的“可负担住房(Lower cost/affordable homes)”。套用现今的时髦词汇,Pocket是对开发“小户型”十分在行的。

这家开发商对于顾客的定位,就是“low-level middle class”,也就是在中产阶级中,比较低层次的这样一些工作者。

Pocket设计的房子中,有一个项目是37.5平方米的一房一厅,以及50平方米的两房一厅。上市之后,预计售价可能为市场价格的80%左右,大概在15到18万英镑。

Nick认为,这种房屋,虽然可以“打折”销售,但是并不是英国传统意义上的“可负担住房”,最多算是便宜的房子。

Nick举例说:一个两房一厅的公寓,市场价格大概在30万英镑左右,但是按照英国目前可负担住房的销售标准,合适的购房者可以购买25%到75%范围内的部分股权,如果按照购买50%股权来计算,就是需要15万英镑。其余的部分,每个月支付固定“租金”就可以了,没有人会强迫你一定要购买整个公寓的使用权。

我也在伦敦看到这样一个伦敦社会保障体系下运行的案例:在他们的楼盘中,一套2室一厅的公寓,最贵的全价为27万英镑,但是最少只需要购买25%的使用权,也就是支付6.75万镑,就可以入住了。之后,每个月为剩下的75%使用权支付464镑/月的租金。只要你想买更多的使用权,也可以随时申请购买。

15万英镑,可能正好是一些开发商提供的小户型的折扣价,但是所购买的房屋面积可能小了一半。在英国人的观念中,购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现在英国的社会住房体系中,一个70平方米的公寓起码可以保证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孩子,但是开发商提供的便宜“小户型”也许只能满足单身生活。

可是,不论如何,由于他们规划建设的就是这种可供“折价”销售的房子,所以他们可以和政府协商,例如,提高容积率。

对此,这家开发商对我们解释说,如果盖一个拥有24套商品房的公寓,可能要盖20%的社会住房;但是如果要全部盖社会住房,则可能容积率提高一倍。这样一算,即使价格低于市场价,开发商依然有利可图。

同时,由于这家开发商在市场上获取的土地都是面积略小的项目,又是提供有社会住房特征的可负担住房,所以,他们可以选择在交通便利的位置建设房屋,并不提供车位。

“我们需要盈利,希望一个很好的回报。”Pocket的相关人士说。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英国规划系统变通性的体现。虽然并不包括在英国传统意义社会住房的体系之内,但是,只要开发商可以为key workers提供住房,就可以从政府获得一定优惠。当然,这也是开发商本身在市场生存的保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