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泽东的最后安排(2)

(2005-03-21 03:42:12) 下一个
二.扶不起来的阿斗

毛泽东派毛远新到东北,有几个目的,其一是支持陈锡联,管住四野的干部和军队。另外更重要的,就是在东北培养毛远新自己的势力,准备以后接班。

应该说毛远新完全有这个条件。或者说,如果毛远新只是个中等才能的人物,也有可能作到这件事。因为他的条件实在太好。毛泽东让他在军工上学,为的是结识同学。军工学生的政治经验丰富,参加过四清,受过军事训练,组织纪律性较强(军工在文革前半年才取消军队编制)。如果当时毛远新能召集同学,许以前程,拉起一方势力,绝非难事。但是这位太子实在是太不中用。从1968年起,他把在东北的6、7年宝贵光阴,用来玩女人和洗照片。他一个军工同学也没有搜罗。也没建立自己的新干部基地。只把谢富治的女儿和女婿安插在鞍山。谢富治(公安部长,北京市革委会主任)是江青的最重要依靠。谢富治把女儿女婿放在毛远新的手下,也是希望和毛远新共进退。后来也确实是这样。说起来这两个人都是军工学生,但是毛在军工的时候(60年),谢还没有入学(65级)。他们之间的关系,完全是老一辈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毛远新自己收罗的干部。另外,毛远新对当时沈阳军区的干部,也几乎没有来往。军官们都拿他开玩笑。一是说他搞女人,一是说他看外国电影。三是说他的太太的古怪而可笑的行为。所有这些,也惹得老军官十分不满。比如,他喜欢看球赛。有一次在大连举行兰球赛。老军官门也有不少出席。在座位上等了很久,毛和他的上海太太才到,到了之后前排老军官全体起立,这二人对他们视而不见,走到中间预留席位,把江青式斗蓬一裹,坐下,球赛开始。老军官们还站着。

他到东北时没有结婚。他的择妻标准,也颇特殊。有三不要:不要干部子女。不要学医的,不要军人。这对军官又是一个打击。因为当时老军官们的女儿,几乎全部都是军医。毛远新的太太是上海工人。毛虽然年轻而且身强力壮,但却喜欢住医院。原因是有女护士医生围绕于周围。当时辽宁军区司令(或政委)太太是沈阳军区总医院的高干病房主任,是他的大皮条。毛的太太的姐姐在该医院工作,其妹来探亲的时候,被司令太太看中,供应给毛玩了之后,回到上海,即报告怀上龙种。实际上这事也不算什么。但是在上海的那些文革干将,早就把这事当作大事来办。因为这些人(王洪文张春桥等人)是“江青班底”。和毛远新的关系不深。如果毛远新真的要拉起自己的班底,江青班底有可能失去权势。所以拉紧毛远新和上海帮之间的关系,对于上海帮是极端重要的是事情。所以在上海帮的极力鼓动之下,江青说服毛远新娶这位年轻女工。当时,从上海发出送亲专列。全体大员欢送。在沈阳全体大员到站迎接。堪称当时的太子大婚。

但是毛太太很快就流产了。而且一流再流。这就使龙脉危悬,当然,毛远新完全可以和其他女性生养。但是名正言顺的后代,还是至关重要。所以后来毛太太一旦怀孕,立即作全天卧床休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大姑娘,全天卧床,大小便都在床上进行,心里如何能高兴?也是因为自己的地位改变,对伺候她的医生护士——几乎全是军区干部的女儿,少不了恶语喝叱。而这些干部的女儿是成伙成帮的,一来他们要轮流伺候这位公主,二来他们也互相转告,并告诉他们的兄弟和男朋友--这就是军区的干部子弟集团。当然也向父母诉苦。使他们对毛远新及其太太的看法,更加恶化。

总而言之,毛远新在东北的所作所为,实为自杀。非但没有建立自己的班底,反而得罪了部下。至于毛远新为什么会浪费这宝贵的几年时间,只能说他本人素质太差。据军工同学说,他在上学时就不努力学习。因觉得学校(在哈尔滨)生活艰苦,经常回北京或其他地方修养。校方从来不敢过问。毛从小只需付出很小努力,就可获得拥挤过来的夸奖和提拔,所以认为自己根本不用努力,就活该青云直上。据说毛远新还喜欢耍小聪明,让别人写了东西,自己抄了读给毛泽东听,以显示自己喜爱读书和有理论水平。而毛也居然轻信。这或是因为毛远新是毛家族的惟一继承人,在毛的心目中地位过于重要。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毛的在东北浪费光阴,也受到上海帮的鼓励。毛当时用的摄影和冲洗器材,据说都是江青从国外买了送给他的。我们在上面已经说过,毛远新和上海帮的关系不深,甚至不好。后来毛远新到了中央当主席联络员,和上海邦既发生冲突。所以毛如果真的拉起一个大势力,并能独立生存,对上海帮实在不是好事。所以上海帮和江青有可能故意鼓励毛虚度光阴。迫使他以后依靠上海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