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族群多元国家一体决议文

(2008-01-16 13:20:39) 下一个
族群多元国家一体决议文

二○○四年九月二十六日第十一届第一次全国党员代表大会制定

前言



2004年总统大选,彻底终结了数百年来压迫台湾本土文化和公民权利的殖民主义和党国体制,一个由公民共同意志决定的新国家终於型塑完成。本党在台湾人民支持下完成了民主化工程,也因此创造了多元族群文化的复苏契机。



自创党以来,民主进步党即坚持台湾的主体性,反抗少数统治下的文化霸权,重建族群文化的健全生存发展空间。本党的执政更回应各本土族群的集体诉求,在实施乡土文化与母语教育、重建原住民族主体性和振兴客家文化尊严的任务上,一直居於各政党中开创的领导地位,并深刻体认∶没有多元化就没有本土化政策。为了巩固民主、提升文化国力,让各族群能在新国家中共生共荣,本党应进一步深化党纲中多元文化主义的主张,建立各族群相互接纳、共同参与建构国家的公民社会,完成政治民主化之後的第二波社会文化改革任务。



主张∶



一、反省迫害史才能开创族群未来∶早年汉人移民对原住民族的宰制,与外来统治的压迫,造成各族群语言、文化、认同的流失和今日的族群问题。反省这段历史,才能开创族群文化的生存发展空间。



二、建立台湾主体性并非排外主义∶本党执政以来积极落实乡土、母语教育,认真推动客家与原住民族政策,重建了台湾文化主体性,既非「狭隘的地方主义」,更不是「偏激的排外主张」。



三、国民党的压迫并非外省新住民原罪∶过去的压迫是国民党少数特权集团而非特定族群所造成,不应成为外省新住民的原罪。我们应携手努力厘清历史真相,并恢复受创族群的尊严。



四、摒弃同化融合政策、迈向共存共荣∶鉴於族群文化的多元是国家的资产,我们摒弃压迫的同化政策或片面的融合政策,主张尊重差异、共存共荣的多元文化政策。



五、国家认同应建立在公民意识基础上∶经由民主化建立国家主权後,台湾已无外来统治问题,只有如何共同抵抗外来并吞的挑战。国家认同应建立在并肩保卫民主成果、携手开创台湾经验的「公民意识」上,超越「省籍意识」。本党深切体认并承担此一典范移转的历史责任。



六、中华民国认同与台湾认同应相互接纳∶中华民国主权既属於全体台湾人民,而非其他政权,则台湾认同与中华民国认同,都是对国家认同的表达方式,不应被曲解为族群对立,而应相互尊重、理解和接纳。



七、族群歧视言行应予谴责∶国民的族群认同与公民权都应受到尊重,任何对族群身分的歧视言论和行为,应受到谴责和制裁。对国家一体和国家安全的支持与维护,自应透过民主途径加以规范。



八、各族群都是台湾主人∶台湾早已是原住民族、客家人和河洛人的原乡,更已成为外省新住民的新故乡、外籍新移民的新天地。台湾主体性是由各族群共同参与所建构,各族群都是台湾主人,各族群母语都是台湾的语言。



九、推动跨族群交流以促进族群和谐∶政府应继续支持各族群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积极开拓跨族群文化交流的公共领域,提升国民的多元文化涵养,以促进族群关系的和谐。



十、建立台湾为全球多元文化国家典范∶我国为因应全球化,应积极推动多元文化政策,并成为族群文化多样化之全球努力的实践模范,继民主化之後,建构一个文化多元、命运一体的新国家。



说明∶



台湾在历史上是一个长期被殖民的社会,饱受外来强势文化价值的压迫与支配,造成本土文化式微崩解,族群的尊严与认同也面临流失的危机。晚近以来台湾人民追求民主的运动进程,不但建立了宪政民主国家,也解除了少数统治的支配,各族群的自我认同乃能逐步恢复,并重建了多元的本土文化。这种经由反抗而逐渐挺立主体尊严的历史经验,是台湾各族群人民共同的珍贵资产。



台湾主体性的建立,是经由反抗过去殖民和威权统治的支配与压迫,也经由对全球化与国际化的反思,而非经由排斥新加入的族群及其带来的新文化养份。



我们认为,在台湾内部,反抗的时代已到尾声,重建的时代已经来临。在这样的新时代中,族群文化之间不但不应再有高下之分,更应该基於命运共同体的夥伴自觉,停止任何族群间相互排斥或污名化的行为。每一个族群基於不同主客观情境所产生的不满、不平及不安都应被正视,每一个族群的平等和尊严都应被保障,每一个族群的集体记忆也都应成为跨族群的共同记忆!同样的,也没有任何一个族群应背负过去威权统治者的原罪而成为「新的被统治族群」。



战後来台新住民面对国族悲剧命运,与台湾原住民、客家、河洛各族群并肩对抗共产极权奴役、追求民主自由,共同写下保卫台湾的庄严史页!这种跨族群偕同开创历史的经验正是台湾生命共同体的写照。



台湾各族群除了在文化上贡献不同的特质与养份,也在民主宪政的制度下尽其公民义务,大家都是台湾主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就是说,台湾国家的一体性是由族群的多元性所交织而成,只有保障不同族群文化的发展空间,才可能在相互尊重的情境下建立彼此认同的和谐社会,巩固宪政民主,实现「多元中的一体」。



我们更认为,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资产,也是积极的软性国力,政府除了应提供充份资源协助各族群保存和传承其独特的语言文化之外,应创造少数族群文化进入国民生活公共领域的机会,使其在交流互动中取得与现代世界同步成长的机会。我们有充份信心建构一个族群文化互为支持力量的族群共和社会,继完成民主化工程之後,再创族群和谐、多元文化的新典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