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中時社論 看李遠哲的期待與失望

(2007-02-03 20:47:58) 下一个
2006.11.11  中國時報
看李遠哲的期待與失望
中時社論


「在治亂間不容髮的歷史關頭,知識份子是不能沈默的。」二○○○總統大選前,前中研院長李遠哲發表〈跨越斷層─掌握台灣未來關鍵五年〉專文,呼喚台灣向上提昇的力量,促成政黨輪替;六年後,李遠哲再次發表公開信,直接點名呼籲當年他所支持的陳水扁總統:慎重考慮去留問題!

回顧政黨輪替這六年,李遠哲曾經發表過的公開談話或聲明,幾乎完全反映了台灣政局轉換過程中所承受的一切痛苦。重新回味六年前李遠哲說過的話:「我們應該勇於善盡知識份子的言責提醒社會,否則,一旦台灣向下沉淪,未來我們一定會感到後悔,沒有站出來說該說的話。」他勇敢的站出來,直指黑金派系是讓台灣向下沉淪的力量,而台灣還有更多向上提昇的力量,在兩道力量拉扯間,我們的選擇將是促使台灣跨越斷層的關鍵。這篇文章儘管並未言明任何人、任何政黨,但已經直接觸及當時讓台灣社會痛感最深的問題;一星期之後,李遠哲同意出任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當選後國政顧問團的成員。


這篇文章,被視為陳水扁當選的臨門一腳。李遠哲亦不負人民期望之託負,政黨輪替後為陳水扁主持跨黨派兩岸小組會議,但在政府兩岸政策進退擺盪中,毫無進展後無疾而終。但是,在功過評價上,李遠哲顯然對泛藍的不諒解更多,原因無他,核四停建後,藍綠對立深化,李遠哲也成了箭靶,動輒在國會受辱,這樣的處境使得李遠哲在二○○四年的總統大選,再次做了相同的選擇。

二○○四年的元月,李遠哲和林懷民、王永慶聯名發表「我們對總統大選的沉重表白」,沒有支持特定候選人和政黨的聲明,一度讓社會各界以為李遠哲要轉向了。但是,兩個月後,李遠哲再次以個人名義發出「不斷改革」聲明稿,沒有後悔四年前的決定,仍認為民進黨的理想較高,改革的驅動力較強勁,所以他還是支持民進黨的候選人,並苦口婆心地呼籲陳水扁若有幸連任,一定要「消弭族群裂痕,改善兩岸關係,徹底剷除黑金,照顧社會上弱勢與窮苦人民,並堅持各項改革,讓台灣社會真的不斷向上提昇。」此時的陳水扁,其實已經陷入陳由豪獻金、金改企業主奔走官邸的政商疑雲,李遠哲猶不吝惜他的支持和期待。對比當前國家社會的處境,乃至陳水扁與民進黨對國務機要費案起訴後的表現,更見反諷。

李遠哲的失望非自此時起,二○○五年十月,他列席立法院再次遭遇泛藍立委的強烈質疑和批評,要求他為當年挺扁道歉,李遠哲承認,是對民進黨執政有些失望,包括「政策精準太粗糙,有些人的操守應該更好」。李遠哲口中的「有些人」不言可喻。然而,立法院的窘境讓他也不對在野的藍營抱太高希望,他不再對政局說話了,直到國務機要費案爆發。

籲扁考慮去留的公開信,晚於七一五親綠學者、晚於施明德發動的反貪靜坐,甚至在民進黨擴大中執會做成挺扁決議之後才發出,讓民進黨內改革派都感嘆:來得太遲。事實上,絕大多數憂心國家、熱愛台灣的知識份子,心中只有是非,根本沒有黨派的權炙阌嫞?x舉成敗、政黨利害,在國家與人民之前,都是微不足道之事。這也是為什麼李遠哲會如此愷切地呼籲陳水扁和民進黨,在「小我」與「大我」、「政黨」與「國家」之間,做出正確抉擇。

李遠哲的呼籲,正反映出陳水扁和民進黨的大問題,做為執政黨,應該永遠把國家人民擺在高位置,但是,陳水扁和民進黨的表現剛好相反,面對第一家庭貪腐遭訴的空前危機,他們忘了做為執政黨肩負的責任。

正義永遠不嫌遲,正義之聲永遠不嫌多,不論是早是晚,值此台灣遭遇最嚴峻考驗的時刻,需要更多知識份子站出來,談是非、講道理。而陳水扁和民進黨必須正視李遠哲最後的呼籲,「決定台灣命叩母?疽蛩兀?怯谜?_的方式愛這塊土地,愛這裡的人,愛這個國家。」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錯再錯,死不認錯;果若如此,民進黨只會重蹈二千年國民黨的覆轍:陷入貪腐卻不知悔改的政黨,必遭人民唾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