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的天空

中国老记,漂至加国; 温市异乡,人间天堂; 自尊全无,颜面尚在; 自诩博客,自娱自乐.
个人资料
正文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移民生活(2)----3年前登陆的依稀回忆(中)

(2007-03-24 12:47:25) 下一个
(2)3年前登陆的依稀回忆(中)
  
    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很多记忆是陌生的,也是模糊的。后来我去无数次飞机场,每次我也在努力回忆我第一次落地时候的情景,也包括第一次从飞机场来市区的街道回忆。但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初次的惶恐还有英文的局限是造成记忆中断的最主要原因。
   但是来到朋友家暂住的5天,很多详细地情节我至今清晰地记得。主要原因是后来我们又买了朋友家隔壁的房子。
   落地时候的时差困饶和陌生环境的焦躁不安,让我每天半夜就会想来,然后就是漫长的失眠折磨。朋友告诉说,每一个新移民来都是这样痛苦地倒时差。在温哥华前半夜的小睡就醒来,其实正好是国内的一次小小的午休。
   于是,我索性每天一大早悄悄爬起来,到外面跑步锻炼,直至把附近转了遍。当然范围也不敢太大。当时确实也担心在大清早失踪了。
    随后在朋友的帮助下,我们在短短几天办理了新移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开户存钱,社区登记等等。也在去政府机构办理手续的过程,不断地遇到落地时候遇到的几家新移民。初期我们几个新移民家庭也经常聚会一下。但是随着各自生活范围的变化和环境的变迁,只有我们和上海的那家朋友3年来一直联系并经常聚会。
   需要说明的是,来这里的朋友中,很多是刚落地时候认识的新移民。因为大家一个阶段彼此都是互相熟悉并且相互鼓励的。所以期间结下的友谊也最真实和珍惜。
   其实同一个时间一起落地的有4个家庭。另外两个一个是ZHAO,一个是LI。ZHAO是我们来自同一个城市的,自己一个人来这里。以后断断续续联系过,最近一次是因为她搞一个传销产品而给我们家来过电话。而这个时候她的先生和孩子也已经团聚在一起了。还有LI,是一个40多岁的老大哥。移民完全为了孩子。找到一个机械厂的工作。太太不会英语。2年前打过一次电话,LI的太太接的电话,大体情况是先生打工,太太英文不好没有工作。孩子当然现在是幸福地学习着。
    其实我和上海的那对朋友一直如此评价当初移民的4个家庭。另外2个没有上学。不想如何去评价他人。但是在这里,对于新移民朋友来说,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必须家庭中有一个去上学。毕业后,这个家庭的生活肯定会达到很好的改变。
   通常的做法是,夫妻中谁的英文好谁先上学,另外一个打工。然后等第一个毕业后找到工作第2个人再去上学。等夫妻2人都毕业有了工作,基本上需要3年左右的时候,这样一个移民家庭的生活才基本稳定下来。当然对于那些都有专业工作经验,来这里后不用上学就能直接找到专业工作的幸运儿,一来就找到工作,夫妻中的另外一个就没必要急于打工,大可好好地上学。因为一旦找到专业工作,往往年薪都是5万-10万。
   一年大苦,二年小苦,三年不苦,应该是移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第一年大苦也是针对不同的人来说,对于那些一来就能找到专业工作的人来说,肯定不可能经历第一年大苦的磨难。而对于那些一来就上学的人来说,也不可能经历大苦。而这样的人往往所占比例不多。太太一直说她就没有经历过什么很苦的事情。因为她一来就上学,然后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而对于英文很好的她来说上学也很轻松。考试不是A就是A加。还有一个老乡,一来就找到了年薪7万的高薪。不过目前他们夫妻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他们一群人自己的事情上。
    上学是硬道理,不上学很难摆脱打8块钱工作的困境。因为上学后一般的起薪都是14左右或者以上。几乎起点就是LABOUR的2倍。而且都有很好的福利。
   但是上学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语就能带过去的。我在2006年年初开始COLLEGE。由于基础差,差点把我学疯了。开学2个月后几乎坚持不下来了。因为学校每天小考,1个月大考。但是等毕业后的开心和幸福,那是耕耘和收获的对比。
   而毕业后工作的轻松和愉快,和上学前做LABOUR的辛苦和郁闷,是不可比及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