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奥运的“业余”精神

(2008-07-15 16:40:25) 下一个
奥运的业余精神一直是奥运会的基本精神之一。

所谓业余,并不是说他们的训练业余,而是说他们并不从这运动中赚钱,所以叫做“非职业”更合理些。

过去田径、游泳等大项目和体操、射击等金牌大项目都没什么观众,没观众也就没门票和其他收入,很难以职业化,所以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叫“业余”。

但是篮球、足球和拳击等商业化程度很高的项目,就很难找到完全业余的选手。因为每个球员、运动员训练的终极目标都是成为职业选手,如果不能成为职业运动员的话,基本上可以判定他的水平也是业余的,这就跟“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口号有了抵触,所以奥委会不得不折中一下,让青年职业选手代替“业余”。

但是近些年,随着田径、游泳等项目的商业化进程加快,奥运会越来越少“业余”选手,而几乎全成了职业表演的天下了。奥运会也几乎完全背离了当年顾拜旦创建它的本意了。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来评价,绝对适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