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的博客

用幽默之笔,写现实之事,明个中之理,舒无聊之情。
正文

救救孩子

(2007-04-25 23:45:00) 下一个

救救孩子

 

最近报纸报道,重庆市一重点高中16岁的女孩,因家庭贫困,深以为耻,迁怒于她的父亲,认为是父亲“让我过得难过”。终于举起了刀,砍向自己的父亲,继而离家出走。媒体报道的标题是《砍向轰然倒下的父亲偶像》。

偶像是什么?由此想起数年某学者有一个调查:中国孩子心中的偶像是谁。大多数孩子的回答是:毛泽东、周恩来、雷锋、董存瑞……我想现在还会有康熙大帝、超女超男、周杰伦等。相反的是,美国孩子在回答同样的问题时,答案大多是爸爸妈妈。既然中国孩子的偶像父母大都不在列,故媒体的标题也不符合中国国情。

这类报道并非首次,前些年浙江有个孩子杀死母亲,还有报道孙子杀害爷爷奶奶的。中国的孩子怎么啦?父母亲为什么在孩子心目中处于一个如此低劣的位置?

其实也不然,并非所有的父母都不能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关键在父母的地位,书店不是也有很多写自己父母亲的书吗?

由此又想起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笔者正直幼年,由于家庭迁移,离开了家乡,来到一个省会城市,进入了一所著名小学。不幸的是小学是所干部子弟小学,但也就近接受一些百姓子女入学。同学中有不少都是干部子弟。课余之时,这些小伙伴们竞相攀比,你爸爸是十三级,我爸爸是十级,谁的父亲又是八级、九级,他们常说的话是:“我爸爸管你爸爸”。父亲级别高的,一般都能够作小团体的领袖,呼风唤雨,发号施令。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孩子,不禁自惭形秽,不觉之中就低人一等。这种情况,文革初期表现最甚,干部子弟们都戴上了红卫兵袖章,他们自称血统高贵,造反抄家,很是威风。而我们能够加入一个“红卫围”也算是很不错的了,起码有个袖章戴戴。

但随着文革深入,形势逆转,这些伙伴们的父亲逐渐被揪了出来,他们也像霜打的茄子——蔫了。说实话,在当时使我们着实高兴了很久,觉得文化大革命就是好,起码我们能平等的做一回人了,能挺起胸膛,响亮的喊出一声口号了。

文革后期,当老干部们一个个被解放,恢复工作后,干部子弟们又活跃起来,先是们能找到好的工作,他们可以安排好的工种。接着是他们可以被推荐上大学,做“工农兵学员”。改革开放后,他们中的一些人,逐渐被他们的父辈安排到了领导岗位,有的提拔成了高级干部,正掌握着这个国家的命运。社会也认为,江山是他们的父辈打下的,由他们来继承也顺理成章。

于是,先不说国家是否有阶级出现,但国家的阶层却逐渐形成,有学者撰文认为有十三层之多。贫富的差距越来越大,街头的高级轿车也越来越靓,富人的住房也越来越多,酒店也越来越豪华,但学校里的贫困生也越来越多。

于是出现了前面那位高中女生,耻于贫困,刀砍父亲的惨烈镜头。媒体报道时说,也是由于“不正确的攀比”,“砍在父亲身上,痛在中国教育心里”。这里引出一个问题,是中国教育出了什么毛病吗?

我想中国教育固然难辞其咎,但中国教育却也担戴不起如此重大的责任。是谁教坏了我们的下一代?笔者不厌其烦写出建国以来的心灵感受,目的也是想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这个答案就是:别怪他人,是我们大家。

当我们的社会不注重人的平等的时候,谁也别想教育我们的孩子“以人为本”。

当我们的社会失去诚信的时候,谁也别想教育我们的孩子讲真话。

当我们的社会出现腐败,而人们又安于腐败,甚至争先恐后去腐败的时候,谁也别指望用清廉公正来教育我们的孩子,要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甚至宣誓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为人父母的家长们,你们说过谎吗?你们身居高位时尊重过普通人吗?你们清廉吗?你们滥用过手中的权利吗?你们讲诚信吗?你们有过感恩的心吗?你们有过畏惧的心吗?

如果没有,谁也不要埋怨别人教坏了自己的孩子。教坏孩子的有你一份,也有我一份。

试想,当你的孩子穿上名牌,拿上大把零花钱的时候,他心里不在炫耀吗?当你的孩子看到别人在你面前低三下四、登门送礼时,他心里不自豪吗?当你用公车送孩子上学上酒楼时,他不觉得高人一等吗?你如果埋怨别人教坏了自己的孩子,那真是张冠李戴了。

我们的学校也不能推卸责任,他们不是以家长的不同分出孩子的不同吗?位高权重的、赞助多的,安排好班,还可以当班干部。开家长会时,校长老师对不同的家长态度也不一样,这些都是在无声的教育着我们的下一代,使高傲都狂妄,使低微者逆反。

救救孩子也是救自己,救我们亲爱的祖国。这是全社会的事,是全民族的事,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2006928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mingyanzi 回复 悄悄话 教坏孩子的有你一份,也有我一份。---Right.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