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宋晓军:中国建造航空母舰最直接的通途

(2009-03-30 09:41:22) 下一个

这两天,有记者就建造航空母舰采访我。记者总希望问一些实际的东西,我想他们应该知道当年1937年8月13日日军轰炸上海的事件前(参见国庆大阅兵能给上海世博会上保险吗),国民党政府和很多当时的“学者精英”都认为日本人不可能轰炸上海,可最后发生了。如果以上海为例,简单地说,航空母舰就是为了加大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东南沿海海上防空的纵深。

    上海地处东海之滨,北面是宽阔的长江口,市区离海岸线平均距离约40千米,对海方向防空存在先天不足,由于城市频海,缺乏架设雷达和防空系统的理想纵深和地形,而较近的海岸线限制了预警雷达的靠前部署,也没有高山阵地可以用来伸延雷达探测距离,因而雷达截获目标后留给防空系统和航空兵进入作战准备的时间非常短暂。以俄罗斯S-300防空系统为例,由于上海市区东部也为市区范围,且临海,没有部署防空导弹阵地的客观条件,而且如果部署在这里其对市区的南北方向空中威胁就无能为力,除非在这两个方向再各部署一套发射单元,这无形中增加了部署成本,而按照S-300技术规定其应该部署在防御目标的威胁方向后侧,也就是说S-300阵地应该部署在上海市区西侧,上海市区南北宽约80千米,东西长近90千米,S-300阵地如果部署在这一区域侧面,其预警探测距离就只能发挥设计距离(150—200千米)一半的作用。这与北京地区明显不同,北京地区拥有渤海、天津、唐山和廊坊近150~600千米的防空缓冲区,如果在大连等辽东半岛和烟台等山东半岛部署S-300,可以火力交叠地覆盖整个渤海,成为保卫首都防空圈的重要门户。可见,上海的防空如果没有海上纵深,是非常难以解决的。

    此外,东南沿海这些年在建设中片面强调经济发展至上,忽视防御基础设施建设的现象也是存在的:一是工业和人口布局不合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这些地区的石化工业区和人口聚居区交叉分布,可能造成遭袭后的更大附带损伤;工业园区内的生产与生活用房一体化,可能扩大遭袭后的破坏;人口过于集中,接警后无法及时疏散。二是人防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建设。城市现代化发展与配套人防工程建设的差距越拉越大,《防空法》中要求的防空地下室等设施的建设“落实难”,现有人防工程管理空白,被占用现象非常普遍,工程内治安环境差,安全管理问题突出。三是群众人防意识薄弱。目前,经济发达地区人防教育严重落后,《防空法》要求在在校学生中落实人防教育,但基本上是一纸空文,许多人不知道何为防空警报,更不知道空袭时应该避开哪些危险目标。此外,在发达地区,防空部队设施和阵地为城市建设而搬迁的情况时有发生,防空阵地附近布满外资,特别是台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防空设施建设的一大怪现象。


凤凰博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