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揭秘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堪比美国欧文堡(图)

(2011-02-01 12:48:07) 下一个
揭秘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堪比美国欧文堡
2010年06月    来源:《解放军生活》

电磁迷茫

    北京军区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是亚洲最大、中国最现代化、陆军唯一复杂电磁环境建设试点单位。

    该基地地形复杂,由沙漠、草原、山地、壕沟等组成,面积上千平方公里,具有独特练兵地理优势。

    它是我军唯一可以展开集团军规模诸军兵种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的现代化大型演兵场。

《解放军生活》杂志2010年6月刊(总第304期)文图/张坤平

    北京军区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座落在内蒙古当年成吉思汗扬鞭挥戈的古战场上,亲临基地观摩的美军高级军官评价它可以和美国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相提并论。

    基地先后投资数亿元,在建成具有导调监控、辅助评估、战场仿真等 “五大系统”的基础上,又首家建成了复杂电磁环境应用系统,并与新研发升级的激光仿真交战、导调控制评估、训练综合保障系统融为一体,形成了全新大型现代化训练基地。受训部队普遍反映,系统创新了训练环境、组训模式,突破了制约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瓶颈,引发了受训部队训练方式的深刻变革。

    近年该基地先后导调、保障了78场大型实兵和网上对抗演习以及全军重大演练活动,上千名军师旅团指挥员率98个师(旅)数十万名官兵,在这里练指挥和谋略,走向“战场”,经受“战火”洗礼;复杂电磁环境下“火力打节点、电磁破网络”等数百个新战法训法诞生;全军数百名高级干部在这里参观见学指导;60个国家的国防部长、陆军参谋总长和作战师旅长等多次赴该基地观摩演习。

    不久前,军委副主席郭伯雄视察该基地后给予高度评价:“朱日和训练基地整体建设,特别是复杂电磁环境建设,是当前军队最好水平,处于全军前列。组织的演习实战性和对抗性强,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首个陆军“复杂电磁环境应用系统”横空问世,大漠骤然掀起电磁风暴

     “砺兵-2008”实兵对抗演习在朱日和基地打响。来自36个国家的110多名军事观察员和外军军官观战。战机掠空,弹雨倾泻而下;火炮怒吼,喷出阵阵炽焰,从前沿到纵深,红蓝两军纠缠厮杀,高潮迭起。

    滚滚铁流中,有一队白色特种车辆显得格外醒目,它出现在哪里,哪里的部队就会出现“麻烦”:电台失灵、雷达迷茫、指控中断。

    “实施轻度电磁干扰,进行通信压制!”导演部里,基地司令员一声令下,电磁风暴瞬时席卷演兵场,交战双方通信立即受阻,电磁干扰信号像一只只无形的巨手,与参演部队纠缠在一起,无论如何也摆不脱、甩不掉。通信兵不停地跳频、减小功率、变换通信网,使尽浑身解数反干扰、反压制,电台通信距离还是不及原来的十分之一,而且时断时续,误码率不断增多。下级的情况不能上报,上级的军令不能下达,部队的指挥控制随即陷入迷茫。

    与平时抗干扰训练不同,对抗场上通信兵听到的噪音不再只是一种,有时是几种、几十种混杂在一起。担负战场侦察任务的无人机被干扰得上不了天,离干扰源远的虽勉强能 “登高一望”,却传不回一点数据。

    无独有偶,战场侦察雷达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耳不聪、目不明,不知彼不知己,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战场上,这仗到底该怎么打?更憷头的是,电台里还经常出现冒充的指挥员发号施令,有的居然有几分神似。“敌方”的心战宣传不时侵入电台、网络,任你怎么改频,一样如蛆附骨,摆脱不得。

    放眼望去,刚才还在高速开进的部队一下子慢了下来,失去指令的分队被迫收缩队形,整装待发的攻击群无法按计划行进,干脆原地待命。

    “我们施加的仅仅是轻度、中度电磁干扰,假如抵近设置再施以重度干扰,甚至能摧毁对方用频装备的电子元件。战时,战场是‘试金石’;平时,演习场是‘试金石’。公平公正检验战斗力是基地的生命。今天的挫败是一种‘关爱’,磨砺部队作战的锋刃,取胜明天战场,就得实打实,硬碰硬!我们让部队宁可输在训练场,也绝不能败在战场。因此,演习中绝不能迁就任何人。”朱日和训练基地刘心明政委的话,令参演部队指挥员如坐针毡。

     一座座军营,出现全新的信息化练兵图景:电磁频谱计算成为军官训练的重头戏,电磁频谱管理被列入作战筹划的重要内容,抗干扰能力强的数传通信成为通信兵的训练重点,从前并不被看重的激光通信设备迅速走上了训练前沿。……

     曾在基地复杂电磁环境下被动挨打“走麦城”的某师,后来重上“战场”大相径庭。他们仅用了规定的1/3时间就开设了多个通信枢纽,各个作战要素的通信随即贯通。基地环境构设大队网络攻击、电子压制多招并举,该师则以反复跳频避扰,隐蔽频段,改频换频,多频共用,开启佯动网,一次次跳出电磁包围圈,并启用应急通信等手段进行反干扰、反压制,超强的防侦抗毁能力令人刮目相看。

    事后,基地领导打开该师野战指挥方舱才明白,他们仅通信手段就有短波、超短波、集群通信、卫星通信、超大功率电台等7种之多,除了部队装备的器材,还有多种通过软件升级、嵌入信息技术改造的“秘密武器”。这个师指挥员直言不讳:这都是让你们逼出来的。

    依托先进的组训平台,去年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创造了该基地组建以来的4个“最”:参训数万人,创历史最高纪录;参训部队来自陆军、空军、二炮、武警、预备役部队等,是历史上最全的;演练强度最大,昼夜展开5场实兵对抗演练;演练新课目最多,涵盖了新大纲规定的合同战术训练所有课目。

外军观摩

     升级“实兵交战仿真系统”,我陆军首次能成建制、全要素组织两个团开展仿真交战。

    大漠荒原,烽烟再起。猛烈炮火掩护下,“红军”联合战术兵团对“蓝军”展开立体攻击,战斗进入胶着状态。“红军”左侧山谷,远距离迂回而至的两架“蓝军”武装直升机悄然以猝不及防之势突然拉起。“红军”迅速组织防空火力对空射击,一架“蓝军”直升机被防空导弹击中,拖着浓烟退出战场。

    朱日和基地在我陆军首次成建制组织参演部队运用“实兵交战仿真系统”开展的演练中,记者看到这宛如电影大片的精彩一幕。

    基地参谋长密国林介绍说,此次演习有两大“亮点”:一是,我陆军首次成建制、全要素组织两个团开展仿真交战;二是,从单兵武器、主战装备到非火力单位,全部安装激光仿真交战系统终端。这两大“亮点”,正是朱日和基地对“实兵交战仿真系统”全面信息化升级,带来的得意之笔。

    直瞄武器 “打激光”:单兵携带“单兵激光模拟交战系统”,战斗中一旦被击中“阵亡”,“实兵交战仿真系统”终端就发出“嘟嘟”的声响警示,头盔冒出一股红烟或蓝烟,单兵所持武器失去作战效能;坦克、导弹、航空兵等重型装备如被击中摧毁,冒出一股黑烟,火控系统立即自动锁闭,再也无法射击。

    间瞄武器;“打数据”:火炮装配“间瞄武器模拟交战系统”,演习中发射方按下射击程序,射击诸元立即输入数据采集器,发送至实兵对抗服务器进行模型运算,由计算机根据对方兵力、火力的配置情况,自动生成打击毁伤效果。

    非火力单位“打坐标”:工程兵、防化兵、电子对抗兵,以及后勤、装备保障力量等所有非火力单位,实时卫星定位,一旦被“击中”,毁伤数据和战斗评裁情况将实时传至导演部大厅。

    “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密国林说,成建制、要素全,才能构成体系。

    从单兵武器到重型装备,从空地火力环境到非火力单元,全部实现仿真交战。侦察与反侦察、机动与反机动、综合打击与反打击,变得具体而直观,推动参演部队走上体系对抗之路。

    全要素体系对抗,过去对抗中容易被忽略的“配角”,全都融合进演兵场,让一些精锐之师找到了自身的训练“短板”和观念陈旧。

    研发“导调控制评估系统”,使千里“战场”变得“透明”,数字化助推演习与实战对接。

    走进朱日和基地新落成的数字化导调大厅,高4米、宽25米的大型LED显示屏,占据了大厅西侧的整个墙面。现场影像、交战三维动画模拟、红蓝军指挥文书、通信干扰情况、战斗力指数曲线、装备和人员损伤统计等各类信息,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部队集结、机动展开、发起攻击......方圆上千平方公里“战场”上,双方对抗态势,实时显示在这个大屏幕墙上,参演官兵战斗中的表情甚至行为细节,都尽收眼底,毫厘毕现。好一个“全透明”的战场!

    基地司令员张亮介绍说,支撑起这个“透明”战场的,是基地的数字化监控评估系统,包括遍布基地全地域的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远程卫星定位系统、无线传输系统、集群通信系统和野战机动导调系统。

    这个数字化监控评估系统,能够完整记录、评判和分析参演部队各项战斗指数,破译从静态到动态、从定性到定量的数据清单。一次演练,系统量化分析自动产生的评估资料往往厚达数十页,精确到分秒的战场态势变化及战场录像可随时网上调阅。

    信息化战场走来了“数字裁判”,计算机取代了主观判断,概略性裁评转变为精确性裁评,战斗力如何评价、怎样估算,有了一把新的公平尺。

    “战损”坦克没有得到抢修,就不能“复活”参战;工程部队没能修复炸损“桥梁”,车马步兵谁也“过不了河”;侦察兵没有传回“敌人”准确坐标,炮火打击就是“0”分;防化兵没有对“染毒地带”进行洗消,部队中毒几率肯定是100%……

    “数字裁判”,在演兵场拦起一道“实战”门槛。以前,指挥员命令一下,部队做做动作,“做过了”就算“做好了”。现在,一切按实战标准裁决,能不能做,做到位没有,“数字裁判”步步紧逼,把演练逼成了实战。

"数字裁判",也给基地导演部带来新气象。张亮司令员说,过去演练,导演部情况一出,"红蓝"双方就放手自主对抗。实践证明,这种简单的对抗模式,看似硝烟弥漫,但部队呼拉拉一遍就过去了,不符合实战要求的随意对抗变成了缺乏理性根据的"打架",导演部变成了拉架的"婆婆"。依托"数字裁判",他们启用实战化的全新导调模式:动态显示,精细调控,根据战场态势变化,一招一式地磨砺摔打部队。

    “训练综合保障系统”全时空全方位保障,全面提升战斗力。

    来自世界各地、肤色各异的上百名外国军事专家云集朱日和,端坐在基地复杂电磁环境训练中心一楼导调大厅,目不转睛地盯着上百平方米特大屏幕上显示的对抗演习态势。吸引他们的,不仅仅是屏幕上显示的这场联合战术兵团对机动防御之敌进攻战斗的网上对抗推演,还有让他们惊慕的是基地先进的组训保障设施。

    屏幕分为左右各20平米、中间60平米三大块。网上推演展开后,红蓝两军指挥员相继显示在右屏上,频频向各自部队发出的每一道命令都实时显示在中间屏幕上。

    设在二楼的模拟对抗室内,红蓝两军司令部下达的各项指令,通过网络传达至三楼的各指挥方舱,方舱内所属红蓝两军的团、营、连和各兵种部队执行命令的情况,迅速在中屏上生成了三维模拟交战图。而左屏上显示的,则是红蓝两军装备的战损、人员伤亡及弹药消耗等情况。

    隆隆的坦克卷起烟尘,武装直升机轻盈掠过,战机呼啸而来,导弹喷着尾焰直逼目标,双方的电磁干扰压制与反压制呈波浪形互相交错,无人机、战场侦察电视、卫星过顶虚拟等交战景况的三维显示和模拟航天情报分发等形象逼真的场面,让各国军事观察员如临其境。许多观察员纷纷拿出数码相机和摄像机朝屏幕拍摄,嘴里不断发出 “OK!”的赞美声。

    外国军事专家观看的是基地训练综合保障系统中的指挥模拟对抗训练分系统和多维侦察分系统。这套系统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它奠定了组织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实现多维战场景况模拟、提升信息化训练水平的重要基础。

    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武器装备和经费消耗巨大,为解决这个问题,世界先进国家的军队广泛运用了模拟训练系统。为尽早研制出符合我军合同战术训练基地组训需要的战术指挥模拟对抗训练分系统,基地高级工程师张冀湘带领10多名技术骨干一趟趟地千里奔波,到我军最早研发模拟训练系统的院校,请教我军模拟训练仿真的著名专家。为使模拟系统更加贴近实际,他们将基地上百场演习的基础数据和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基地图片进行详细分类,采集了近10万份部队训练作战和演习需求认证报告,在40多名全国全军高级模拟、仿真、军事环境、数据、图形软件工程专家和基地骨干历时一年的艰苦努力下,指挥模拟对抗训练分系统终于应运而生。这一系统通过计算机仿真,可满足两个师规模的连以上指挥员,同步进行网上指挥模拟对抗训练,基本实现了 “按指挥席位配置、按作战进程推演、按作战原则模拟、按对抗效果评估”。

    卫星照片判读,是军事指挥员利用卫星拍摄图片判断战场态势,指挥部队作战部署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在演习现场,扮演蓝军指挥员的某装甲团团长苏荣,将基地刚刚传输过来的几张黑白图片摊在桌上,通过图片上的标志,判断红军兵力部署和进攻态势。这些黑白图片就是基地制作的卫星模拟图片,它是基地多维侦察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这些图片形成卫星虚拟过顶情报,实现了战场交战景况的三维显示和模拟航天情报分发,为受训部队提供了航天情报运用训练的基本条件。

    由于卫星资源有限,这一欧美发达国家军队指挥员常用的资源,对我军指挥员来说却是一件较为陌生的事物。我军许多师旅级指挥员,在平时的训练和演习中很少见到卫星图片,更不用说利用了。基地将场区地图变成了三维电子地图,根据在场区内接收的装有定位系统的红蓝军双方作战要素的位置信息,合成在三维电子地图上,经过分辨率处理,就形成了卫星过顶时拍摄的虚拟图片,为演习部队指挥员提供了实时的卫星图片信息。这一在训练保障思维上的突破,以低成本的方式,解决了我军基层指挥员平时演练时卫星图片从无到有的难题。

    基地作为一个军事保密单位,演习中通过无线、有线发送的信息许多都是涉密的,必须对数据进行专门处理才能保证部队的信息安全。基地技术站电子控制室主任张宇和其他几个技术骨干受命完成这一任务。一张电磁频谱图,包含着雷达、电台和民用、军用等多种电磁频谱,看起来只是一片波浪式图形,却存在着泄密的隐患。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的张宇,带领技术骨干苦战8个月,在复杂电磁环境数据库系统中逐一植入伪装频段,给核心数据穿上了 “隐身衣”,为驻训部队的网络、数据,提供了防黑客、防病毒、防泄密的安全盾牌。

    该基地还先后组建了信息化模拟蓝军部队、负责复杂电磁模拟的环境构设大队、懂战术通技术的导调控制大队和综合保障大队,建成了我军最大规模城市作战训练场和各兵种专业训练场,为提高部队作战能力提供了全时空全方位保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