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牛头,驴头,狗头以及猪头之间的碰撞

(2007-08-14 10:01:00) 下一个

副标题:为什么17-55不能用于照风景

17-55进了很久,一直没有用武之地。原因以前多次提到,不再重复。这次系统地做了一下对比,将俺的四个风景头好好地比较了一下。现在贴出比较结果,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四个头是:

Nikon 17-55 f2.8 价格:$1200 重量:755克 长度:11 CM
Nikon 17-35 f2.8 价格:$1460 重量:740 克 长度: 10.5 CM
Nikon 18-200 VR f3.5-5.6 价格: $900 (官价$750) 重量:525 克 长度: 9 CM
Tokina 12-24 f4 价格:$490 重量:550 克 长度:8 CM

实验方法:
选取不同的场景,分为室外强光高反差,室外柔光,室内低光环境。分别测试在18mm, 24mm, 35mm 以及55mm的焦距下光圈在 f4, f5.6, f8, f11, f16的表现。

全部试验采用三脚架,快门线,Mirror Up, VR Off,完全同样的位置, 尽可能快的测试时间以减低光线变化的影响。

为简短起见,现在贴出在俺家后院室外高反差大景深的测试。镜头对准后院的一角,凉亭的中央,D200自动对焦,矩阵测光,三色图控制曝光以确保亮度基本一致。

以下几张图是在24毫米下在光圈f8情况下的原图(当然被压缩了)。这是对尼康三个头来说都是“sweet spot”, 但对Tokina来说24毫米是其最大的”弱点“。

17-35 24mm f8

17-55 24mm f8

18-200 24mm f8

12-24 24mm f8

就算从这个高度压缩了的图来看,17-55在图片上部(亭子边上的树叶)软得一塌糊涂!!!!

下面看100%的原图

图像中央
17-35

17-55

18-200

12-24

图像左上
17-35

17-55

18-200

12-24


图像右上
17-35

17-55

18-200

12-24


图像左下
17-35

17-55

18-200

12-24

图像右下
17-35

17-55

18-200

12-24

结论:17-55的表现可以用“恐怖”二字来形容。其它三个头总的来说17-35最好,18-200其次,12-24再次(请注意这是12-24的最差端)。

想看看24毫米更大光圈f5.6的表现吗?看看下面的图:


17-36 24mm f5.6

17-55 24mm f5.6

18-200 24mm f5.6

12-25 24mm f5.6


不用看100%就能知道17-55表现恐怖!为了节约篇幅,其它焦段光圈不贴了。现总结如下:

1. 17-55的区域softness现象可能和其处理景深的能力太差有关(也可能17-55本来设计就是室内肖像用的,不在乎景深),随着光圈的减小程度有所缓和,但在f16的时候仍然明显。
2. 整体来说,17-35在f8的时候和18-200和12-24在锐度上区别细微,仅在图像极端边缘领先。但是从f8往上走和往下走17-35都胜出一筹,但区别要100%crop 才能看出。17-35的确锐度最好,但区别是否达到价格差异的地步见仁见智。
3. 在18毫米端,17-35变形, CA优于18-200VR,但差于12-24. 但17-35虽然变形,CA稍好,但也需要矫正,所以用处不大。而12-24变形和CA均达到不用矫正的地步,非常有用。
4. 对于俺来说,22毫米以下是Tokina的天下。22-35毫米是17-55的区域。这两个头可以解决俺大多数的风景摄影要求。再往上,就直接上70-200好了。


注意:17-55的问题不是我这个样本的问题。这是我换来的第二个样本,表现和第一个一模一样。也不是我测试方式的问题,不同场景只要有景深的情况下就是如此。这个问题在dpreview.com被翻来覆去讨论了好久了。在哪里一搜索,上百个关于17-55的landscape问题的帖子就会出现。那里的大佬们的一致意见是:17-55适合室内街头人文,不适合追求大景深的风景。俺完全赞同。

再注意:当我用17-55拍解析度表格时(一张纸贴在墙上,平面没有景深)其锐度表现和17-35不相上下,边缘明显优于18-200。具体图片就不贴了。

结论:1. 17-55最好不要用于landscape。
2. 室外高光, 17-35, 17-55和12-24处理暗部能力明显好于18-200VR. 18-200在阴影部位细节损失较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