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包包的故事之二:LV

(2007-12-09 09:30:42) 下一个

LV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LV的故事始于一次长途跋涉。1836年,14岁的LV花了一年的时间走到了巴黎,其间在哪些地方逗留过不祥。路途的颠簸给这位乡下少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做梦都在想能有一个结实的旅行箱,而不是一个软塌塌的袋子,既不防雨,又不能当枕头。不要忘了,他还学过木匠活,做结实的旅行箱应该没有问题。所以技不压身,能学多学。将来指不定靠哪种本事吃饭呢。LV首先开发了拳头产品所需的Monogram Logo和坚韧的旅行帆布。LV将两者完美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流线包体(streamlined form)。1901年出世的蒸汽船包和1924年诞生的Keep-All包,为后来的几乎所有的Tote 商务包和行李包勾画出了设计蓝图。哪什么是蒸汽船包呢?StreamerBag。据说LV看到墨西哥的邮件包,受到启发而发明的。当时装邮件的包包是皮制的长方型的,有一个手柄,可以挂在蒸汽船的船仓的门上的挂勾上。把这句话说清楚真不容易。LVMonogram帆布包是防水的。见过谁为一个防水包而嫁给包主人的?那就是碧姬巴铎。传说,富商GuntherSachs达乘直升飞机到Saint-Tropez附近幽会美人儿,将LV的旅行包从机内掷出来,满不在乎地在水里拖着它一直走到巴铎面前,将包包扔到她脚下。里面的东东毫发未损。芳心大悦,就结婚了。富商爱女明星,女明星向往富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就连其貌不扬的行李员不是也一口气娶了张美人和林美人吗?1932年出现的Noe包原本是设计来装香槟酒的,可以装5瓶之多,多少毫升一瓶就不知道了。发展到后来就成了这个样子,俗称马桶包。

http://www.malleries.com/images/resized/5065-iID_200x153.jpg>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LV的巴黎店打出了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伤了很多人的心。所以我们也得很小心,因为我们的旗帜是“男人与变态者不得入内”,山不转水转,几十年后也许会有人来翻旧账。不过,我死后哪管口水滔天。直到八十年代,LVLogo的地位仍然是神圣不可动摇的。 LV扩张的步伐迈得很小。1997年,小马哥掌权后,认为打破Logo才能进步。2000年他推出了一款Graffiti(就是我们组里那位同学)的包包,成为当年的IT包。

1998-1999年小马推出了GlossyPatentVernis包包以吸引年轻的MM,我们组的多位同学不幸上钓,美人手上都持有至少两个以上的包包。其中桃红色那款差点没让人打起来。

九十年代末期,Baby Clutch, 配紧身恤衫,牛仔裤和高跟鞋几乎成为Downtown的制服http://images.eluxury.com/assets_server/product/11421492/p11421492_ph_hero.jpg>
2003年,村上隆, Murakami Takashi加入LV,开始搞MultiColorCherry Bloosom运动,大家查查自己的衣橱,是不是美人至少一个

LV发家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有志不在年高,童年吃点苦是好事,也许当年LV在去巴黎的途中踯躅徘徊,天做被,地当床,遥望星空,无限遐想,对一个少年来说也是件浪漫的事。任何一个拥有辉煌历史的品牌如果过分商业化从长远来说不一定是好事,过分曝光必然失去神秘感。真真假假人人一个,孰是孰非,等历史去回答吧。而现在只管背一个speedy GYM,背一个大妈包装尿片。不就是一个包吗!去ChinaTown经常有福州和广东的大嫂问,LVGucci,要不要。我老想,为什么只说这两种包呢?现在我才猛然醒悟,原来这两个牌子对中国人来说好发音啊。

LV并不是第一个在巴黎开店做旅行箱的人,第一人是Goyard家的,比LV早一年。现在满大街又变成他家的东东了。知道为什么吗?狗咬,狗咬,叫着顺口,还能一下子把人的思绪带回福建或广东的老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