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孤独的狼

有爱的痕迹,有痴的梦想,有美的回忆,有苦的追思,有甜的回味,有涩的感触,有柔的心声,有狂的畅想。
正文

有关在日本教授汉语拼音的问题

(2007-09-04 00:03:56) 下一个


               有关在日本教授汉语拼音的几点看法

                                                   二○○七年五月二十日

                       近年来,由于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令世界开始对中国刮目相看,在世界各地刮起了中国旋风。注目中国,研究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这种氛围下,汉语热正在各国逐渐加温并有跳跃发展的趋势。而在日本,汉语热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并且有蓬勃发展态势。于此相应的是,在日本各种版本的汉语教材纷纷面世,这在数量上充分满足了汉语热的需要。然而笔者经过对几十种版本的教材进行了分析,发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在汉语拼音部分,更是众说纷纭,在许多规则的认识和适用上可以说是很混乱。令在汉语教学中的教师不知如何适从,对在日本进行汉语教学很不利,对汉语热的到来有着很负面的影响。笔者在此提出几个比较大的并带有共性的问题与各位老师探讨,望赐教。

   一、               汉语拼音的日语假名注音问题

首先,笔者认为最大的问题是有许多汉语教科书都借助日语的假名来标注汉语拼音的发音。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既不科学又不实用,影响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进步速度。

我们知道,日语的语音音素大大少于汉语,如果用假名去标注汉语拼音的话,有些只能是相似、相近;有些却是相去甚远。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很难发出准确的语音。另外,学生在拼读汉语拼音时很容易去联想书中教的近似的假名,造成学生对汉语发音反应慢且不准确。我们知道,即使是电脑如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增加了许多数据的话,它的计算时间就会延长,在反应上就会显慢。我们人脑如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去记忆多出的部分,我想反应速度肯定会受到影响。在学习汉语拼音时,总去联想日语假名,再快的大脑也要用时间去处理,这些增加了的信息量加大了大脑的负担,造成学生反应速度慢,极不利于汉语语音阶段的教学,并影响整个汉语教学的全过程。

          议∶在汉语拼音的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用日语假名标注发音,而应该以汉语标准音为准。



   二、             汉语拼音中yw的名称、作用等问题

在日本,几乎所有的汉语教科书都将汉语拼音的罗马字母名称忽略了。

特別是拼音字母yw的名称、作用等问题被忽略,使得它在教科书中的出现显得非常唐突,在教学中使得老师很尴尬。因为多数老师不知道它的名称,所以干脆就用英语的称呼[dAb lju :]来称呼w;以[wái]来称呼y。笔者深感作为一种语言、特别是象汉语这样有着悠久历史的语言,应该严紧、科学。虽然汉语拼音只是汉语的辅助工具,但它却是认识汉语的第一步。如果在第一阶段就这样教学,既不严肃、又不准确,有损于汉语拼音乃至汉语的整体形象,影响汉语的教学质量,不利于汉语拼音在日本的推广。笔者想通过此文来引起在日本进行汉语教学的有关人员的重视。

    y的名称在汉语拼音中应为[ja],是隔音字母,主要起隔音作用,本身在汉语拼音中不发音。在韵母iining、ü、üe、üan、ün单独成音节时前面加写y,分别写作yiyinyingyuyueyuanyun。该韵母发音不变,y不发音,实际主要只起隔音作用。在复韵母iaieiouiaoianiongiang单独成音节时,将复韵母中的i换成y,分别写作yayeyouyaoianyongyang。y此时代替i,发i的音。

            w的名称在汉语拼音中读为[wa],是隔音字母,主要起隔音作用,本身在汉语拼音中不发音。在单韵母u单独成音节时前面加写w,写作wu。此时的w不发音,只起隔音作用。在复韵母uauouaiueiuanuenuangueng单独成音节时,将复韵母中的u换成w,分别写作wawowaiweiwanwenwangwengw此时代替u,发u的音。

            有的教科书将y称作i的大写字母;将w称作u的大写字母,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三、    有关汉语拼音字母的大写问题


在日本的大多数汉语教科书中,都列有小写的声母表、韵母表。但却没有相应的大小写对照字母表。可是在教科书中,在没有任何交代的情况下,大写字母却跃然纸上,使人感觉大写字母来路不明。对于作为体系完整、严紧的汉语语言教学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也给教学和学习带来一定的困惑。

   四、                      语音变调的拼音标注问题

根据中国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规定,在汉语拼音标注声调时,一律标原调,不标变调。但同时指出,在语音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按调标写。如果在课本中标变调的话,是可的,但是应该在有变调的地方都按变调标注。但在日本出版的汉语教科书里,几乎不约而同地将“一”和“不”在不同词汇中发生的变调问题着重提出来并标出变调。如∶一万(yíwàn)、一起(yìqǐ)、不是(búshì)、不累(búlèi)等。但对同样有变调情况的其它词汇却没有标出变调,例如∶七万、八个、七上八下等。还有上声加上声的双音节词,以及三个上声连读词的变调却不标变调。有类似的变调情况还有很多,但一般都没有标变调。教科书这样编写是否有道理,是否科学,笔者觉得值得商榷。

  五、                     汉语口语化的标音问题

在汉语标准话里,象这个哪位等词在日常口语中应该分别发“zheige”、“shei”、“naiwei”等音。但是在许多汉语的口语会话教材中或一般汉语教科书中的日常会话里,却常常标作“zhege”、“shui”、“nawei”等音。用这样教科书教出来的学生只懂得书面语言,不懂真正的日常会话语言,使他们在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时遇到困难,也使日常口语会话教学很为难。为此,笔者以为会话教材和一般课文的会话里的拼音应该标注口语发音。

以上是笔者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感触较深的问题及笔者的拙见,望有关人士指教为盼.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2)
评论
如水人生 回复 悄悄话 ryuton你好,谢谢来访,能得到你的好评,很高兴,希望能成为你的朋友。
ryuton 回复 悄悄话 试试看
ryuton 回复 悄悄话 老弟,原谅我这么称呼你,很感动你写的关于对上海女性的感觉。
如水人生 回复 悄悄话 真遗憾,要是一直学,也可能我们能在日本见了。

我学过几种外语,真觉得日语最容易,也许是有汉字的缘故吧。
慧慧 回复 悄悄话 10多年前,我心血来潮报名了日语初级班,上了2节课后放弃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