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康有为书法欣赏(组图)

(2008-04-23 08:11:39) 下一个

 
  康有为,字广厦,广东南海人,故又称为“南海先生”。他是中国近代史上“公车上书”和“戊戊变法”的领袖,与其学生梁启超一起合称“康梁”。康有为一生,除了政治经历曲折坎坷以外,在学术上也是建树颇丰的,其中他的书法艺术和理论对中国书坛的影响就非常大。

  和那个年代的所有知识分子一样,康有为幼读诗书,并跟随祖父习字。直到他三十一岁那年赴京应试,因为塘沽口封冻无法乘船南归,他于是暂留北京。正是在此期间,他接触到了大量的“汉魏六朝唐宋碑版”,大大地开括了眼界,以至于“多游厂肆,日购碑版”。经过大量地临摹和与名家交流,康有为对书法的认识有了质的变化,他从此放弃“帖学”,成为一个“碑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所谓“碑学”,就是研究、学习碑刻的书法艺术。这里所说的碑包括石碑、摩崖刻石(直接刻在山崖上)、石经、墓碑、墓志、造像碑,以及宋以后的刻帖等。历史上以南北朝时期的碑刻成就最高,尤其是北朝,所以后世有“北碑”、“魏碑”之称,这一时期碑的形制更加规范,碑文书体也完成了由隶书向楷书的过渡。中国书法这一传统艺术能够不断的继承和发展,古代碑刻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

  为了探索、研究“碑学”书法艺术,康有为遍临历代名碑,如《石门铭》、《经石峪》、《六十人造像》、《云峰石刻》等。还根据自己的心得,写下了著名的《广艺舟双楫》二十七篇,这部论述书法理论、提倡“尊碑论”的专著在社会上影响非常大,甚至还波及到日本。

  康有为什么要提倡“尊碑论”呢?这是因为在明清封建的科举制度下,文人为了求取功名,以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和书写那些端正死板、一丝不苟、缺乏生气的院体字,没有变化和创新,导致书法的日趋僵死,失去了应有的艺术价值。后来随着金石学的兴起,有不少文人都在提倡“碑学”,康有为是其中影响最大的。对于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他不但敢于从理论上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更从实践中创写出了独特风格的“康体”,这一点是十分可贵的。

  康有为写的“康体”体阔势宽,平正端庄,中宫收紧,下部疏散,结体疏密得宜,字风浑厚雄放,有纵横奇宕之气。从三个字可以概括“康体”的主要特点:“重”、“拙”、“大”。所谓“重”,指的是浑厚、凝炼,有金石之感;所谓“拙”,指的是古朴、率真、有生涩之感;所谓“大”,指的是险峻、舒朗,有高远之感。康有为的文章天下称道,他写的“康体”字大气磅礴,笔下生波澜,文风书风相得益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