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学、教养和教育

(2013-11-09 19:38:18) 下一个
    很多年前,面对刚刚出生的女儿时我就问自己:“我能为她做什么?什么才是对孩子最重要的?”那时我尽管已经是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但对于教育的理解却十分幼稚,幼稚到只有本能的告诉自己:“平等的对待她,做这个小人永远的朋友!”。来到蒙特利尔,尤其是开办了从事儿童启智课程研究、开发及教学的琢玉苑以后,我更是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到底需要什么?”。随着接触的孩子和家长越来越多,我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教学、教养和教育这三个词是我经常想的词汇,教学(Teaching)是手段——传道、授业、解惑,是一种师生的关系结构,它是阶段性的、确也是持续的,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养培养的一个环节;教养(Cultivation)是文化——重在强调人品修养和人格完善,教育(Education)是工程——既包括知识传授,也包含技能培训,教养和教育体现的是人、家庭和社会的综合关系,决定了人的一生。如果说教育支撑起孩子的未来,那么教养会让他插上翅膀,因此教孩子重要的是教做人。

1)     保持善良,惠人惠己

尽管人是高级动物,但细想想动物界,只有人类的婴儿最无能——头无法抬、四肢不能翻、吃喝拉撒都不能独立完成,都需要别人帮助,从社会抚养关系和抚爱中中长大,建立情感关系,培养人性。依恋是最早出现的情感,孩子半岁开始认人,他会特别依恋某一个人;随着年龄长大,情感丰富抚养多沟通的孩子,由于听得多,看的面孔多,表达会好,就会喜欢多结交小伙伴,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进行最初的社会性尝试。随着年龄的长大,孩子的社会交际圈增大,情感依托发生变化,在不断分享、交流和肯定中,从爱身边的人开始慢慢扩展,发展到运用同理心去善待陌生人。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成长过程,童年经历对于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如果这个期间被忽略和不正当引导,往往会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调查显示因为儿童幼年不稳定的抚养关系和抚爱缺失使某些人的人格出现障碍甚至于出现一系列恶性事件。而良好爱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尤其是家长注重孩子关心他人的同理心教育,更容易使人心地善良,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善良是很重要的一课,“惠人”才能“惠己”。

2)     勇于承担、培养独立意识

很多人认为,教育孩子承担和独立意识是年龄大一些才应该注意的事情,事实却不是这样的。最近一档亲子节目《爸爸去哪里?》因五个萌孩形象各异、个性不同的原生态体现十分火爆,林志颖的儿子kimmy只有4岁,十分可爱,但貌似周全的全优老爸却同样出现了的孩子遭受挫折帮孩子开脱的一幕,看似小事,但让孩子养成出现问题推托责任,视承诺为儿戏的习惯。有些家长为孩子报兴趣班,后来发现不喜欢,首先做得不是思索原因,与孩子沟通,而是立刻与学校交涉退课事宜,这样几次下来,孩子对于承诺会不以为然,养成凡事不必认真,不必负责的习惯。孩子的心晶莹剔透,成人的一言一行孩子会照单全收(对低龄儿童而言)。言必行、行必果,让孩子从小养成勇于承担,有明晰的独立意识,家长尤其应该首先做到。学习尊重他人,就从尊重他开始,这与年龄无关。

3)     学会观察、思考,培养良好素质

“玩”是孩子最重要的活动,好奇是人类的本能。人类天生具备探索学习的自我学习能力,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是他不断尝试的结果。“学习”并不是一件特别有仪式感的事情,不要把课堂学习与“玩”对立起来,在很多情况下,“玩”也是一种学习,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在看、在听、在触摸、在思考,孩子犹如海绵,只有尽可能多的汲取,才更有利于学习中的转嫁、变通、理解。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而言,不能以他掌握多少书本知识和技能来衡量,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孩子的能力,诸如观察力、记忆力、分析力、思辨力等等,这才是人们学习任何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琢玉苑的教学理念就是愉悦式教学法,课程以兴趣为导向,以游戏和儿歌为载体在笑声中传授知识。我一直认为针对低龄儿童最好的教育是化整为零的渗透式教育,家长是和孩子呆得时间最多的人,想办法给陪伴增加内容,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往往是最事半功倍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琢玉系列的课程尽管采用“玩”得形式,但却是有品质的课程,它既体现在科学有效的时间利用上,同时还体现在课程结构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上,例如琢玉珠心算,表面上看是数学,其实并不尽然,它是均衡左右脑的图形训练,使孩子集中力、记忆力、反应应变力提高,心算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数感训练则通过自由组合的游戏方式培养孩子反应力、思辨力和综合分析的思维习惯;快算侧重于逻辑力、分析力和快速解决问题及快速反应思维模式的培养。

4)     自由精神、参与意识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事无大小,点滴做起,不卑不亢,平和友善。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要开始教育他,可为与不可为,更重要的是要和他讨论,要他明晰事理,保持内心的自由,不为强权低头、不为利益折腰。引导孩子关怀他人,帮助他人,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承担任务,但不只是简单参加。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只有从“人”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塑造人,才能成为一个内心平和的真正意义上的有品行的人,培养孩子也同样要从此出发,做有教养、有责任、懂自由、有学识的具有“公民精神”的人要从小开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